法國在外交上的屈服,顯然也是迫不得已的舉動,當然,對歐洲各國而言,遠東中國在軍事上的強大已經是毫無爭議可言的事實,但中國政府表現出來對外交協定的遵守,卻也讓各國更加迫切的希望通過外交渠道,來確保各自在遠東的利益,而這顯然是秦鎧目前最希望看到的趨勢。%
就在中法協定實施後不到一個月,1897年9月20日,德國首相霍恩洛親王率先向世界宣佈,德意志帝國與遠東中國達成永久和平協定,雙方承諾在5年內完成貿易關稅互惠協定,承諾互相認可國籍身份簽證,並對友邦國民給予法律規定的保護。
而且,一個新名詞出現在這份新協定當中,雙方計劃建設兩國元首專屬電報通訊線路,以確保兩國在任何利益上的避免不必要的衝突!這對於無線電報遠距離傳輸尚屬機密的時代,無疑是代價極其昂貴的設想,但卻充分表明了兩國在外交上的立場。
德國人十分愉快的宣佈這一新協定,無疑是給歐洲各國施加更多的外交壓力,以彰顯德意志帝國在對遠東中國的影響力,要知道,這時代的歐洲,互相間敵視、衝突是基本常態,所謂國家間毫無信賴可言,完全依託來自俾斯麥時代延續的多方密約、互相制衡的外交形態。
威廉二世親自召見了中國駐紮柏林大使王黎,向他祝賀兩國建立的友好態勢,而後,在9月23日。這位高傲而志向遠大的君主。在德國主流媒體《德意志前進報》上刊登了帝國施政報告。他毫無保留的闡述了自己對海洋霸權的深信。
“德意志帝國不僅僅要成爲歐洲大陸的第一陸軍強國,更要成爲大西洋上的海軍強國……海神的三叉戟,必須也應該由強大的德意志帝國來掌握!”
秦鎧自然知曉這位德意志皇帝自信的來源,雖然在1896年德意志帝國的軍費大幅度上漲,輕鬆突破了2億2千萬德國馬克,約合1100萬英鎊,但這其實相對於整個德意志帝國如日中天的經濟狀態,完全是無足輕重的開支。德國已經在1896年成功的超越了英國,成爲了這時代國民經濟第二強國。
根據情報司整個德意志帝國的收入更是史無前例的達到了60億德國馬克,這可是近3億英鎊的巨大財富,雖然大英帝國拿出了讓世人吃驚的鉅額訂單,但光從軍費開支而言,威廉二世根本未曾感受到壓力所在,但德意志帝國海軍最大問題,在於國內重工業在造艦能力上儲備。
德皇威廉二世正在重演秦鎧熟悉的歷史,而且,如今的德意志帝國海軍。呈現出遠比歷史上更強大的實力……經過4年的龐大軍費投入後,加上中國對德的大力軍售。德國海軍完全超越了歷史上曾經的規模,已經建成了一支包括4艘皇帝級戰列艦、4艘凱撒級戰列艦、5艘軒轅級戰列巡洋艦的龐大新艦隊,加上之前建造的4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德皇確實有了足有驕傲的資本……至少在目前,即便是大英帝國也不可能輕易挑戰德國的海上力量。
威廉二世在四年前拒絕了俄國人繼續簽署德俄再保險協議後,已然完全打破了歐洲的均勢,在過去的四年間,俄羅斯帝國、法蘭西共和國正義前所未有的速度靠攏,唯一的問題是,俄羅斯帝國在這時代表現出來的力量,因爲在遠東一系列的實力,顯然羸弱了許多。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目前至少海軍噸位數上依然擁有世界第三的法蘭西共和國在與俄國的同盟問題上遮遮掩掩,而俄國人因爲在海軍軍備上的全面落伍,兩年前被吵的沸沸揚揚的留裡克號,結果在下水後,就直接被英國、德國已經上馬的戰列巡洋艦徹底的碾壓了。
現在,俄羅斯帝國在海軍上全面落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更加依賴於向法國輸入戰艦技術,但可笑的是,法國海軍如今還深受綠水學派的影響,加之之前中英遠東戰爭中驅逐艦大範圍使用的巨大影響力,法國人如今正在逐步摒棄之前的魚雷艇戰術而轉向中型驅逐艦與戰列艦的組合。
所以,如今正在由法國協助建造的納瓦格號、偉大的西索號戰列艦,毫無疑問的繼承了法國海軍戰艦一些重大弊端,而且更像是法國馬特爾級戰列艦的外銷型,在12000多噸位的艦體上,法國人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結合了俄國要求,但結果卻是一艘經濟型的遠洋艦,但在火力、射程上則遠遠落後於已經開始全面配備基礎射擊指揮儀的英國、德國。
但是,1897年9月,全球的海軍強國,再次經受了一場來自遠東的狂風驟雨,中國政府突然對外宣佈,爲應對中國版圖擴大後的海外領地安全,同時也是爲了確保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和平,依照中國海軍十年規劃,將正式啓動10年海軍建造案。
這一次中國政府提出的海軍建造計劃之龐大,直接出乎了歐洲各國的想象,海軍部拋出了建造20艘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60艘驅逐艦的龐大計劃,直接的建造費用自然沒有對外公佈,不過,按照之前中國向德國出手夏級戰列艦120萬英鎊的出售價,這一次龐大的中國海軍戰艦建造計劃,耗資將近兩億五千萬元(約合5000萬英鎊)的鉅額支出。
當然,作爲龐大海軍計劃的內容,自然不僅僅是建造鋼鐵戰艦,要護衛遼闊的海疆,大批海外軍港建設也在這一龐大計劃之中,中國政府計劃在未來10年內,建立沿着越北、菲律賓、馬來亞、南華漫長的海軍補給線,同時,沿着在藩屬國緬甸海、孟加拉海建立前哨軍港。向東。在同盟國夏威夷王國建立大型海軍基地。並在南華巴布亞建立大型軍事要塞。
整個報告涉及中**費開支約合7億三千萬元,按照1896年大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約4億4千萬元計算,未來每年海軍費開支就將近佔到18%的驚人程度,這不免讓整個世界都大吃一驚,如此龐大軍費開支,顯然並非爲了建造一直用於演習的海上力量。
軍政部方面顯然也出於配合內閣頒佈軍費案,在10月3日於中國廣州召開的環亞軍事聯絡會後,邀請了到會的英、德、法、美等國外交官和武官參觀了當日駛入廣州黃埔軍港的天狼號戰列巡洋艦。對於這種排水量高達17000噸、安裝了雙聯三座巨大的13.5寸主炮的超級怪物,頓時讓當天的各國武官頗有些驚慌失措的感覺。
中國人竟然悄然無息的就將主炮口徑從之前的12寸提升到13.5寸的大口徑,這意味着,相比同級的軒轅號戰列艦擁有的10寸主炮而言,這型新型戰列艦的火力投射能力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雖然中國海軍將領並未直接介紹這型戰艦的戰鬥力,但是當天英國駐華武官鮑威爾就向國內拍發了密電,將中國海軍換裝主炮的內容作爲頭等大事向國內報告。
他在撰寫的報告中,自然長篇累牘的將他從各個方面獲悉、甚至是花錢收買的消息進行了分析,而在海上力量的分析中。這位曾經在英弗萊息白號戰列艦上與費希爾爵士共事過的資深海軍專家,更是十分明確闡述了他的警告——
“中國海軍的戰鬥力。因爲在主炮技術上的提升,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以海軍投射火力的能力而言,20艘安裝了10寸主炮的戰列艦,如果全部換裝13.5寸主炮,從理論上而言,在單位時間內投射火力的噸位將提升3倍……對於一支即將建造20艘新型戰列艦、6艘戰列巡洋艦的遠東海軍強國而言,這意味着至少100%以上的戰力提升……大英帝國在遠東,將失去所有的影響力……”
而三天後,德國駐華公使施萊爾帶着則親自拜會了秦鎧,這位的來意,秦鎧這次倒是隻猜到了一個……
“親愛的秦,我帶來了來自柏林的重要信息,威廉陛下對於您在海權上重大舉措十分的震撼,而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建設,還需要貴國的大力支持……皇帝陛下雖然大力追加了海軍軍費的支出,但是,德意志帝國的重工業力量,在海軍建設上尚有瓶頸,我們迫切希望與貴國簽署海軍技術上的交流協定!”施萊爾十分誠懇、迫切的說出了他的第一個來意。
對於德國人可能的反應,秦鎧其實早有預料,這其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德意志帝國從普法戰爭中獲取的紅利,讓這個擁有強大創造力的國家在過去的26年間完成了工業化的現代進程,但是,如今的德國資本主義很大程度上還收到國內保守的容克貴族勢力影響。
偏向保守的容克貴族們,強調是對他們有重大利益農業的保護,隨着新興工業的產生,部分投身產業的容克貴族們則趨向於關稅保護和流通商品的生產,這直接導致了德意志帝國在重工業產能的早期投入不足,這個龐大的帝國,更強調的是像克虜伯、伏爾鏗這樣的精品重工!
在俾斯麥縱橫的歐洲三皇同盟時代,這一生產策略確實爲德意志帝國提供了最精良的武器,但隨着威廉二世海權**的迅速膨脹,德國重工業已經呈現出難以支撐整個帝**力擴張的難題……反觀大英帝國,雖然如今在國民經濟已然落後於德意志帝國,但卻擁有極大的重工業、尤其是造船業的實力。
現在的德國,需要來自海外的重工業支持,而自己主導下的中國經濟,也正在快速轉向建立整體化的工業體系和商業體系,而非早先由南洋體系主導的工業模式……
德國人的此行的目的,顯然是希望中國加入到英、德之間的軍備競賽……但時至今日,秦鎧根本沒有下定這一決心,他立刻十分明白了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親愛的施萊爾,我們已經先貴國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技術幫助,但是,我們已經與英國簽署了中立協定,所以目前而言必須保持中立的立場,所以,我並不能答應簽署這類軍事意義上的重大協定!”
秦鎧的拒絕,施萊爾倒也沒有表露出太大的失望,事實上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顯然是德皇威廉二世突發奇想而爲之,德國海軍提出了龐大海軍軍備案,國家財力倒是並無太多問題,問題在於國家重工業基礎以及海軍造船業的技術積累……所以這位德國皇帝聽到中國人的龐大造艦計劃,第一時間就想到,遠東中國可能由他需要的工業積累!
施萊爾來之前,顯然也仔細推敲過這一提案的可能性,畢竟,德國必須拿出讓中國人足以放棄英國市場利益的條件,但目前而言,德國顯然拿不出這種條件……遠東中國,可不是二十年前那個羸弱的國家,而是一個在遠東強盛無比強國。
就在他略感失望,卻不得不接受之時,秦鎧忽然話鋒一轉,“親愛的施萊爾,你也知道的,我國也正在爲海軍建造大批戰艦,軍方工廠全力開工也同樣面臨產能問題,但如果是國內非軍方工廠承接貴國的訂單,這將僅僅是貿易問題,將不涉及外交的約定!”
……這幾句話,讓施萊爾也有些聽不明白,一方面,這位秦大總理不願意和德國簽署直接涉及軍事方面的協定,但另一方面,卻表現出毫無顧忌向德國出口大宗軍售的意願!
施萊爾的思緒飛速轉動,仔細琢磨了足足有半分鐘,這才確信自己的判斷應該沒有問題,他立刻順着這位秦總理的話題表示,“親愛秦總理,太感謝您對德國的友誼……德國方面願意與中國保持各方面的合作,自然也包括與貴國民營工廠間的貿易……如果能達成這一協定,這將是我回國履職最好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