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老大難”的三大廠

會議由省委.書記孫維本親自主持,省長侯捷、市委.書記李根深、市長宮本言等人都坐在臺上,省市各主要部門的幹部都有參加。

林強生這個圍觀羣衆在大家都對布什的來訪踊躍發言的時候,他倒是打定主意只聽不說。

孫維本在會後問了句:“林強生同志來了沒有?”

坐在林強生身邊的人捅了捅他,這位小同志會議全程都在發呆,旁邊的大哥只好提醒了一下。

“來了,孫書記!”林強生回過神來連忙起身說道。

衆人笑了,孫書記笑道:“大概我們的林大董事長又在想着什麼大事情,行了,你留一下,其他人散會吧。”

幹部們起身,很多人好奇的向林強生看去,暗暗的打量,這位就是那個傳奇的年輕企業家啊,確實年輕!

林強生跟隨着宮本言等人來到了小會議室,衆人坐下後,李根深對林強生親切的說道:“強生啊,這次布什來訪,你們的接待很成功,更上了中央臺的新聞聯播,全國人民都看到了,東星集團功不可沒啊!你們企業爲我省增光添彩,以後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東星集團發展得更好,更上一層樓!”

林強生面對這位和藹的李書記,非常尊重的說道:“是,我們今後一定努力,爭取把東星集團辦成世界100強企業!”

“哦?有志氣!”李根深點了點頭,雖然他不清楚世界100強企業是個什麼說法,但可能是個了不得的排名,老頭想着林強生這個小夥子果然有志氣,不錯。

孫維本和侯捷等省領導走進了會議室,林強生看到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三大廠中的汽輪機廠廠長鄔宗祥等人,料想這次閉門會議就是關於這些重工業企業的事情了。

孫維本坐下後,對在場的衆人說道:“剛纔我在會議上說了,我省近年來在汽車產業、輕工業、電子產業這些新興領域取得了大發展,實現了超額利稅。全省經濟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省份的前列,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證明我們有能力不依靠國家自己把經濟辦好,讓黨和中央看到了我們發展經濟的堅強決心!”

但是他的表情又沉重了下來,說道:“這幾年雖然在這些產業上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我們的一些傳統重工行業,卻是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苗頭!”

孫維本敲了敲桌子,說道:“應該說早在80年代初,省內的重工業,尤其是濱城的一些工業單位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當時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直到現在問題越來越嚴重,有的企業甚至已經揭不開鍋了,要靠貸款發工資,不得不重視啊同志們!”

他向汽輪機廠廠長鄔宗祥看去,說道:“鄔廠長,你來說說吧,汽輪機廠有些什麼樣的情況,讓大家瞭解一下!”

吳宗祥的頭髮已經有了一些銀絲,聽到孫書記點了自己,他有些沉痛的說道:“既然省委.書記點了我的名,那我就說道說道,其實這幾年來我一直在反映問題,可是市裡省裡始終都沒有什麼反應!”

他的直言讓大家的臉上有些掛不住,孫書記點頭說道:“老鄔,這次你就在這裡,把廠子裡的那些個問題都說說,汽輪機廠是濱城市三大重工業企業之一,省裡的直屬企業,也具有代表性!”

鄔宗祥點了點頭,不客氣的說道:“那好,我就把汽輪機廠的一些情況說一說,其他兩家也跟我們差不多的情況!”

他說道:“我們廠現有正式職工1萬2千多人,非正式職工卻有着8000多人的規模,企業退休人員將近5000人,各種直屬掛靠的集體企業職工人數更是超過了4萬人的規模。汽輪機廠包袱沉重,體制落後,設備技術陳舊過時,職工老齡化嚴重,工廠裡大把都是什麼也不懂的小年輕,而有技術的人才卻不斷流失,不是生病退養,就是被民營企業挖走。他們有在本地企業幹活的,甚至還有遠赴南方深.圳給私營經濟打工的,工資待遇低是這些技術人才出走的主要原因,而這是我們企業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使我廠給與了一定提高,但是照比這兩年發展起來的外資企業和民營經濟還是差一大塊,繼續政府提高待遇標準!”

衆人看了看林強生,只見這個年輕人面無表情的聽着,三大廠的幾位廠長暗地裡也把賬算在了他的頭上,但是他對這些目光都不爲所動。

鄔宗祥繼續說道:“還有,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計劃項目減少,對我廠的打擊更是沉重!”

這一點,電機廠和鍋爐廠的廠長也十分認同,紛紛支持鄔廠長的說法。

他向大家舉例說道:“以前,我們廠都是國家分配任務,現在項目減少了,我們得自己出去找項目。現在汽輪機廠把以前不做的幾十萬的小業務也都做了起來。但即使這樣也是杯水車薪,畢竟我們是一家大型企業,上萬人不能靠項目養活!而且,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們也很難適應市場,時常是我們好不容易談成一個項目,最後做出來產品對方卻不要了,說我們耽誤了工程日期。

即使緊趕慢趕的交了貨,對方的貨款也不一定及時結清,我們的業務員常常要趕赴千里之外,來回奔波與東北和南方之間,就算這樣也不一定追回尾款,對方打定主意慢慢拖黃了拉倒,企業經營非常被動!”

孫維本點了點頭,說道:“這些是你們汽輪機廠的難題,還有誰發言?”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老鄔說得差不多了,其實問題也就是這樣的,更廠都有差不多的困難。

“我們電機廠希望省市能夠撥款,支持我們改造舊有設備,引進技術!”濱城電機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樑維燕,搶着說道。

樑維燕是電機方面的專家,1979年他帶領着電機廠研究所解決了10項重大科研課題,研製完成了60毫米滾板機等10餘項重大技術革新,爲研製600mw(兆瓦)汽輪發電機和生產大型軸流式水輪機創造了有利條件。

樑維燕說道:“我們廠做了一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組織準備工作,現在電機廠急需撥款,改造舊有設備,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豈料鄔廠長也說道:“老樑,這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工作,也不單單你們電機廠缺錢啊,我們汽輪機廠也需要省裡撥款!”

這時候冒出來一個相對年輕的聲音:“我們鍋爐廠,也請求省裡解決引進設備技術款項不足問題!”

鍋爐廠廠長遲建福說道:“我們廠自1981年參加了ce亞臨界鍋爐技術引進培訓後,先後進行了一系列600mw和300mw亞臨界鍋爐的開發!製造優秀的電站鍋爐,不光要人才還要先進的工藝設備,材料研究、試驗生產都需要大投入,沒有投入就難以滿足現在市場日益提高的技術需要!”

他對孫維本和侯捷說道:“省裡也應該給我們鍋爐廠撥款,銀行貸款也行,我們在關內有項目,還款不是問題!”

幾位廠長總工當中就屬遲建福年輕,資格低,再不發言他怕領導不知道鍋爐廠的困難。

林強生笑看大家吵成了一團,他特意觀察了下遲建福,這位廠長現在也就四十出頭的年紀,這麼年輕就當上了上萬人的大廠長,的確不一般,他對此人非常關注。

而據他了解,1984年底,遲建福臨危受命當上了這個他整整在基層磨練了18年的工廠廠長。

表面看去,遲建福溫文爾雅,常帶微笑,可是他厲害起來卻是判若兩人,而且這位廠長對人對事都極其嚴肅,對歪七劣八的人和事,處罰起來更是毫不通融。

遲建福認準了,在大工業生產中必須樹立權威,出於科學化的管理需求和避免受到市場懲罰的考慮,必須對違反紀律的行爲進行毫不含糊的處罰,不然就無法建設起一支紀律嚴明的鐵軍!

不瞭解他的人,可能以爲遲建福當過兵,其實這位正經的是在清華動力機械系鍋爐專業的大學生,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有深厚的基層經驗。

大型老國有企業,內部管理混亂,領導無方,已經積累了不少弊端,而且積重難返,可謂五花八門什麼事都有,就像一個個封閉的小社會。

遲建福從管理大門開始入手,嚴把廠門,全面整肅勞動工作紀律,實行安全、質量、治安、風氣、效益五個方面的嚴格管理制度。

這對於長期存在無政府主義、自由散漫作風的濱城鍋爐廠來說,無異是捅了馬蜂窩,一般人不敢冒這個險,可遲建福卻堅持這麼幹了。

林強生十分欣賞遲建福的工作作風,和他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這位廠長抓管理從三大紀律—勞動、工作、工藝下手,建立了五項否決制度—質量、安全、效益、治安、不正之風原則。尤其是勞動紀律,現在的濱城鍋爐廠竟然做到了,軍號一響,萬人空巷的程度。

遲建福不僅僅是喊喊口號這麼簡單,他是親自做到了的,爲了動員全廠職工的積極性,這位廠長帶頭下基層,下車間帶領全廠職工奮戰,職工們對這樣的當家人心服口服。

而且這位廠長不光是注重經濟效益,他還一手抓效益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在林強生看來,這位簡直是超人啊,超越前人和後人,遲建福做的事情,連將來的很多管理者們都做不到!

這在如今,全國重工業企業都大面積虧損,問題爆發的時代,一個這樣的企業管理能手的出現,在濱城鍋爐廠這個地方,簡直就像午時的太陽一樣,差點晃瞎了林強生的雙眼!

想到這裡,林強生不由得有些爲遲建福惋惜,這位就是在濱城,倘若要是在沿海的某個城市,這位一定會像海爾的張瑞敏,或者是其他80年代成長起來的著名企業家一樣,閃耀在新時代的歷史舞臺。(。)

第628章 設備第一第98章 咖啡館中的見面第725章 戈登摩爾和安迪葛洛夫第803章 美國人露出了陰謀第195章 精鑄專家姜不居第382章 安永機械第652章 最佳車型,最佳發動機第311章 謹慎對待房地產危機第907章 職工獎勵金制度第371章 重整第365章 清理第777章 北汽切諾基第837章 上.海航空發動機製造廠第438章 太平洋保險第482章 功德無量的偉事第316章 何超瓊第636章 女強人/母老虎第454章 黃家第92章 商務邀請函第203章 運12第41章 學習小組的規劃第318章 尤德爵士第946章 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第715章 IC設計or晶圓代工?第67章 翻騰的浪花第781章 滄州五人第523章 普惠的FT-8輕型燃氣輪機第785章 各中內外不相同第724章 英特爾預賣內存部門第640章 收購對手克萊斯勒?第219章 扶苗助長式發展第197章 資助江文絳醫生留學第530章 “雕刻匠”戰鬥機第827章 投資電視劇第16章 五色轎車出廠第672章 高投入高標準第647章 與本田的商標之爭第269章 電影級廣告第405章 貼片機和手機第14章 開頭紅第701章 挖坑埋了第696章 CDMA技術第368章 堵截第45章 前進吧!建設祖國第538章 殲十第738章 工業光魔全接觸第889章 軍工合作第341章 喜悅的開頭第145章 收購蘭博基尼第897章 歐洲車壇揚名第684章 爭論第693章 來自中國的建築工人第958章 魚頭泡餅第408章 林強生的期待第242章 管理層改革---事業部制第641章 前倨後恭第956章 誠信教育第675章 紐約廣場飯店第132章 淘寶意大利第746章 結交盧卡斯第996章 阻擊日本?第656章 激進的皮埃爾第903章 代號F-8701第743章 一個點子一個大產業的年代第938章 新聞風波第419章 黑暗的公正第29章 考完了第12章 汽車廠建設小組第666章 基諾沙的汽車工人們第590章 濱城的照相機品牌第699章 黑幫分子第579章 昂貴的G36第596章 狂瀾第403章 在雞蛋上跳舞第42章 牧馬人 vs(202)第849章 MBB公司的MPC-75第16章 五色轎車出廠第1章 江岸汽修廠第785章 各中內外不相同第681章 繞不開的話題第164章 小零件大作用第138章 上崗分樓房第893章 與生產AUG的斯太爾曼利夏合作第451章 血與槍第489章 觸電第617章 爆款電器第407章 小巧的驚人第970章 森林偶遇第934章 賽道之上第698章 墨西哥人欺上門第799章 國企命運第150章 傷殘軍人第122章 先知先覺第122章 先知先覺第50章 汽車改裝廠的提議第753章 日本人的時代第436章 一個高級特工第98章 咖啡館中的見面第190章 廬山戀第13章 三合土簡易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