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高投入高標準

雷克薩斯工廠的設計,還借鑑了蘭博基尼的理念和技術標準,林強生在工廠和設備的投入上不惜血本。

設備、管理和工裝包括模具、夾具等,是提高整車製造工藝水平的三大法寶!

其中,設備的穩定性和精度是前提和基礎。爲此,工廠採用的設備都是國外的高端品牌。

雷克薩斯的車身結構複雜,爲保證實現最強車身剛度,全車焊點5700多個,超過德系車企同級別車的水平,且大量採用270兆帕以上的高張力鋼板和雙面鍍鋅板,普通焊鉗根本達不到技術要求,只能選用昂貴的德國尼瑪克焊鉗。

而且還採購了一條通用電氣製造的自動化高速衝壓生產線,按要求它集成了瑞士古德兒的雙臂橫杆式傳送機構,最高連續衝次可達15次/分鐘,這條線也將使得雷克薩斯轎車的生產節奏狠狠的提高了兩個層級,速度不但上來了,而且質量和品質還能夠提高不少。

原計劃這家工廠年產3萬輛轎車,但是林強生的想法跟不上技術進步,他發現如果按照一切都是最先進理念的建造方式,這家工廠的年產量提高個三四倍也是有可能的,否則就浪費了它的產能。

這樣原計劃被推翻,工廠按照10萬輛的產能重新規劃,相應的各供貨的設備製造商也更容易調配了。

很快,東星物產北美公司進駐了當地,這家建築公司的大部分工人都是從國內出來的,林強生一直在千方百計的向世界各地輸出勞工,這一塊也是個大產業,如果中國人不做就讓菲律賓人做起來了。

菲律賓的海外勞工每年向國內匯款多達70億美元,菲律賓船員、建築工人等都相當受海外歡迎。

與菲律賓的各種組織相比。中國的海外勞工市場非常混亂,東星現在就開始做這一塊市場,每年的利潤也相當可觀。當然。林強生是絕對不輸出女傭的,還是讓給菲律賓人來做吧。

新工廠在基諾沙的郊外拔地而起。有着勤勞肯幹的國內勞工參與,也讓美國人見識了一把什麼叫“深.圳速度”,半個月新工廠的廠房就建起來了,25天后車間之內就可以進設備了,這樣的速度也讓不少美國人感到驚訝不已,他們紛紛駕駛車輛趕到郊區,沒事就過來看熱鬧。

這種情況也讓東星物產北美公司的總經理很不安,他怕引起美國人的一些不好的聯想。美國的建築工人協會可是非常強大的,他們一定不希望華人來搶飯碗。

林強生知道後,連忙讓把整個工廠都用灰色的巨網圍了起來,以阻擋縣民們的窺探,這樣掃興的舉動也讓本地民衆們相當的不滿,一個看熱鬧的機會就這樣讓人給破壞殆盡。

從此基諾沙的縣民們就給這家建築公司起了個綽號,叫做巨網公司,隨着東星物產公司的壯大,這個名號也越來越響亮!

新員工都需要嚴格的培訓,經過初步篩選。從3000名員工當中挑出了1100名工人,他們都要在臨時培訓中心,精心聽取老員工給予的。關於技能、工作,甚至是爲人處世等各方面的“訓誡”。

這些工齡比新員工年齡還要長的老員工,是林強生從獵頭公司那裡蒐集來的,他們當中有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的員工,有德國奔馳寶馬大衆保時捷的員工,還有着日本豐田本田的,都是退了休的老工人,林強生花巨資要求他們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工作經驗傳授出來,當然。這是個大工程,這些人的經驗也不只是能用在這一家工廠上。將來要用在他更多的產業之中去。

林強生對西方的技術傳承始終不瞭解,在中國人看來技術經驗不是教出來的。是幹出來的,需要個長時間的過程,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這種想法卻並不適用在這裡,這裡的技術經驗可以教出來,歐美人把技術問題每個細節都研究透,研究明白,然後發展下去,這是令人很恐懼的!

這上百名老工人,會在兩個月的時間把自己各方面的經驗傳授給新人,相對而言這些選撥出來的新人都是年輕人。

之後,新員工將在各自的崗位上再次接受職業和技術教育。公司要求他們實踐一小時後聚集到一起交流操作心得,如此反覆直到能夠獨立完成任意一道工序,在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的一段時間裡他們還會回到培訓中心進行“充電”,如此循環,這段被稱爲刻苦訓練期的時間一直會持續5年。

不同崗位的新員工培訓內容各不相同,比如負責操作縫紉機完成儀表臺縫線縫合的新工人,會着重訓練左右手的協調度。具體訓練方法就是,用非慣用手在90秒內完成一個小貓的摺紙。

看似簡單有趣的培訓,在工作中可令左右手配合更默契,最終令縫線的針腳間距,每個縫線的長度,甚至縫線到儀表臺的距離誤差,控制在2毫米以內!

雷克薩斯工廠的每一輛車在出廠之前都要經過1700道檢測,並且在裝配質量上要達到+/-的微差標準。每一個工序處理完之後,都需要經過人爲的質檢。每一個工序都有專門的部門去負責,不會跨線作業。並且,這些質檢員是一羣有着30年以上經驗的老員工任職。

如果作業期間出現問題,工人可以拉動身邊的串聯警報線,整個生產線會暫停,直至處理完這個問題之後再開啓。如果遇到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將會把車輛做重新處理,或者直接拆解。

林強生還要求,雷克薩斯工廠的每一個車間都不要把問題留給下一個車間,這一點已經能夠超過很多豪華品牌的廠商。

除了遵循將打造最高質量的汽車理念之外,車間之內還要以“整潔、安靜“爲標準,在將儀表板或者發動機等大型零部件運到裝配流水線時,員工會使用以電池作爲動力的電動車,這種小車不但環保而且十分安靜,營造一個整潔安靜的車間環境,是生產卓越品質車輛的前提,沒有這樣的環境,高品質車輛也難以生產,工人靜不下心來,如何能提高工藝水平!

1200名原基諾沙汽車廠的員工,經過了層層篩選和緊張的培訓,最後只剩下了600多名合格的工人,而後又在巴德等工人代表的爭取之下,員工總數最終增加到了810名,但新增加的210名工人只能算是臨時工,不是全職員工。

巴德等人對於這個結果也相當滿意了,縣政府和縣民毫無懸念的支持了造紙廠、食品加工廠、屠宰場的成立,林強生實現了承諾,在基諾沙投資了5000萬美元,剩下的大部分工人將被安排在三家工廠之內,而一部分年齡較大的員工則選擇了直接退休。

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巴德習慣性的早起,之後在外面轉了一圈,拿着報紙沉默的回了家。

他的妻子爲小兒子準備着早餐,看着沉默的丈夫,她不忍心的說道:“巴德,你爲工人們忙忙碌碌的,可是現在別人都有工作了,你卻放棄了工作名額,這是爲什麼?”

巴德看着報紙,說道:“總要有人退出的!”

“那就讓別人退出不行嗎,你就帶這個頭?”他的妻子不滿的說道。

巴德笑了笑,轉而開朗的說道:“縣裡辦了奶牛公司,我計劃買個牧場買幾百頭奶牛,以後我就做個奶農吧,我有個大計劃,最終我要養1000頭奶牛!”

他的妻子疑惑的問道:“我聽說新汽車工廠招募技術好的有經驗的老汽車工人,爲什麼你不去?”

巴德沉默了一會,對妻子說道:“別說這些了親愛的,我把名額讓給了別人,不要再想它了!”(。)

第851章 超越時代的客機第928章 四大糧商第158章 來自SAAB的CEO第997章 斯柯達,我來了第584章 國企迷局第688章 波薩克夫婦第922章 大紡織之夢第858章 水變油的騙子第914章 林強生的非分之想第16章 五色轎車出廠第313章 友情歲月第978章 愉快會談第429章 精密工程第527章 帶着心愛的人旅行第909章 投資環境問題第149章 意大利女軍團第460章 黃家的準備第490章 最愛的人第183章 開除事件第478章 以啓山林第943章 見面第449章 投資者樂園第398章 這是個問題第836章 路其道第966章 山珍野味第781章 滄州五人第607章 路娜的柔第178章 零配件招標會(中)第4章 王大錘第43章 林強生夢想當中的工業式農業第427章 挺着第790章 老布什來了第114章 官二代是怎麼產生的第970章 森林偶遇第261章 買債人第217章 東方紅系列衛星第296章 Pentium1上市第782章 老布什的演講第669章 林強生的解決方案第94章 突變第44章 表叔出山第368章 堵截第188章 汽車銷售公司(上)第671章 基諾沙郊區的新汽車工廠第589章 80年代的記憶第553章 成飛的楊寶樹廠長第833章 80年代美女第249章 向母親和盤說出第54章 落差第683章 AMX美式肌肉車第99章 標緻的高層們第725章 戈登摩爾和安迪葛洛夫第311章 謹慎對待房地產危機第125章 在新澤西第824章 在春晚上植入廣告第350章 GE的監察人員第257章 兩項重要技術第388章 韓瑾瑜的辦法第144章 找背景第635章 葉家広東第316章 何超瓊第451章 血與槍第264章 京城出租車公司控制權之爭的開始第764章 日本人、華人、棒子第284章 狼來了第524章 貝爾直升機入囊第96章 專利是個重要的事第23章 女孩陳瑤第361章 有希望的人第246章 調整管理層第77章 倒匯第974章 直達省委第109章 先行者第974章 直達省委第405章 貼片機和手機第691章 私營的軍事訓練基地第554章 全面合作第184章 陳雷書記考察濱城汽車廠第595章 彪第98章 咖啡館中的見面第264章 京城出租車公司控制權之爭的開始第104章 王德輝夫婦第522章 婉拒國內的項目合作第230章 上車,走吧!第105章 衝啊第224章 向副總理提要求第867章 新的汽車品牌第488章 拉近關係第871章 本田宗一郎到訪第261章 買債人第711章 兩位大神加盟東星半導體第535章 艾絲特第435章 美國人的防範第436章 一個高級特工第183章 開除事件第175章 香江(二)第492章 發展中醫中藥第882章 千店計劃第377章 各家心思第127章 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