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術產品國外對中國進行封鎖,就拿買來的先進工藝設備來說,壓鑄模具和壓鑄機,世界最好的產品是日德出產的,德國不用說技術實力傳統強國,日本的壓鑄能力甚至就連美國都要垂涎不已。:波音從日本三菱買到了飛機一體化機身鑄造工藝,讓美國人的技術如虎添翼製造出了f16戰鬥機。
再之後是意大利,這個國家是跑車賽車的發源地,本身意大利有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等世界名牌跑車公司。而像法拉利蘭博基尼都是研發大戶,先進納米工藝、全鋁發動機都是意大利人率先用在跑車上的,所以這個國家的壓鑄技術也非常高超。
但日德意等發達國家的先進壓鑄工藝永遠只供應本國的生產企業,其他國家的生產商花多少錢人家也不賣!
想要讓自己的企業達到國際先進生產工藝,那就得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技術生產難題。林強生的企業或者國內的其他企業買到的永永遠遠都是人家已經過時的生產設備,沒準這些用外匯好不容易買來的生產設備還有着一些隱秘的質量缺陷。人家起先就設下了陷阱,讓國內永遠也生產不出超過他們的產品!
國內衝壓工藝不成熟所導致的尺寸與公差放寬,用這樣的設備生產出的零配件其尺寸與公差是很難達到歐洲產品的標準的。
很多情況下,放寬要求成了本土化產品的必然,因爲國內企業解決不了生產工藝問題,只能是退而求其次對產品質量的低要求。但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影響是零配件配合不緊密,間隙過大產品質量有瑕疵,時間長了我們的產品內部也許就叮噹叮噹的產生異響。這也就是總給消費者感覺國內的產品就是沒有歐美日的耐用,總也趕不上人家的原因。
機械加工、材料問題,都是企業產品質量的關鍵生產因素。
機牀等生產設備可以買過來,但是國內買不來人家的高技術生產工人。過程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這種看家本領是買不來的!
同樣一個零件。選擇不同的方向和走線切出來壽命卻明顯不同。生產設備可以賣,但是諸如工程應用技術人家卻是保密的。
材料上國內根據本國情況也制定出了一些生產標準,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國內的工業標準是根據本國的工程能力妥協的產物。
本身國內的工程能力就低,結果國內根據這樣的低能力建立起來的低標準堂而皇之的通過法律條文的型式普及了下去。到了21世紀10年後這樣的低標準大行其道。我們的工業由千千萬萬這樣的低標準主宰,已經到了改都不能改的地步想要提高標準就得淘汰現有工業體系!
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是高標準推進工程能力,而中國卻是根據低工程能力制定出了低標準。
更何況中國標準制定的非常寬容,本身自己的標準定的就低,結果很多原材料企業爲了節約成本而走下偏差讓自己產品成了低標準中的低標準。如因爲“兩塊鋼”的軋製設備精度原因。出廠的鋼材厚度並不穩定,那麼在衝壓廠量產的情況下,國產衝壓件的尺寸和公差也因此就沒辦法得到保證。因爲現行的規定鋼板厚度允許的下偏差,那麼原材料供應商絕不會放過這個偷工減料的機會,因爲鋼板寬度越長能夠節約的鋼材質量越大,能夠省下的成本也就越多。
這是什麼?
我們的衝壓工藝尺寸和公差本來就有問題,我們的原材料也有問題,弱弱結合!
在國內的生產體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這種情況,所以林強生在國外買回來的生產設備,賣給國內的產品採用了國內的原材料。而出口產品不得不採用了國外的原材料,因爲質量高的原材料能夠保證工藝,這樣的材料國內根本就買不到只能在國外買!
而實驗材料則乾脆全都是進口,因爲國內材料保證不了質量,沒有高質量的實驗材料也就保證不了實驗數據的準確,實驗材料稍微有些瑕疵質量不穩定那實驗數據如何保證準確性。所以迫不得已爲了保證實驗,向國外訂購實驗材料也就成了硬性需求。
中國的工業體系是由數萬家低標準的生產企業所組成的,從林強生的感覺來看想要國產汽車完全國產化達到歐美日那樣的技術水平更是任重而道遠!
“不是中國做不出好的發動機造不了優秀的整車,而是我們沒有資源!”一位一汽總工說出了很多國內汽車工程師的心聲。
這個資源就是全體系的按照歐美日高標準生產產品的汽車零配件生產商、鋼鐵、橡膠等高標準的生產體系,沒有這些資源就是有了設計能力也做不出來好產品。
沒有資源。我們就沒有先進的材料用於研發發動機,即使買來了先進的壓鑄設備沒有好材料我們研究出來的東西也比歐美日這些國家開發出來的發動機性能低,這樣研發就變成了毫無意義。國內只能一次次看着人家研發出新產品,然後我們千呼萬喚的期盼着外國人什麼時候把好產品投放到國內。
所以埃裡克鬆和尼爾斯他們不看好林強生的公司在中國現有體制下進行的標準化推廣。更何況他想在國內自家的產品供應體系中實現德國din日本激s那麼高的工業標準!德國din工業標準是公認的高質量嚴要求,林強生想讓國內的生產體系沒有走就學會跑根本就是不現實的!
“先把產品標準化放在一邊,讓我們來討論在中國如何建立像德日那樣的優秀企業?”林強生召集了埃裡克鬆尼爾斯等人。
尼爾斯向林強生說道:“林先生,在中國建立具有din、激s工業標準的優秀企業是不可能的!除非重頭做起,從鋼鐵原材料的加工到汽車成品,涉及汽車生產的每一個零配件的產品質量都要重新制定標準。挑選優秀企業合作對他們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進行升級,以讓這些廠家達到高標準的工程能力!可是這樣的投入非常巨大,現在已經不是四五十年代了,汽車廠商不必大而全把體系中的全部生產環節都佔領,那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全球採購的時代!”
“重頭做起嗎?”林強生默默的嘀咕道。他對尼爾斯後面的提議則不置可否。
全球採購?他前世的國人已經做了,可結果好像不怎麼樣,歐美日韓零配件生產商在中國跑馬圈地,國內的汽車企業離開他們似乎就玩不轉了!
尼爾斯他們還不明白。中國的汽車(專指轎車)體系實際上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建立起來的,以前國內根本沒有汽車體系!
在原有歷史上正是由於德國大衆和上汽的合作纔在國內建立起來了整套的汽車生產環節,大衆對推動中國的轎車工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而在這個歷史上,國內的汽車體系卻是由林強生的推動而建立起來的,大投入大生產短平快。中國的汽車工業建立還沒有幾年呢!
在場的衆人覺得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首先他們懷疑林強生有沒有財力幫助國內體系中的零配件供應商提高生產技術,其次這樣做有沒有必要。
在場的瑞典人都覺得中國人造車只要在他們本國行駛就好了,而中國目前的汽車市場還沒有成熟,購買者還在爲有沒有汽車買不買得到而拙計,爲了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而投入巨大的資金是極其愚蠢的!
更可笑的是,他們眼前的這個年輕老闆竟然還想和德國工業標準看齊,他們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滑稽的事情。
這些人在濱城工作了半年多,以外國人的眼光把中國人的生產能力看得非常透徹。
而據說他們去到的那個北方城市還是中國境內工業門類最齊全的一個城市。他們在濱城接觸了很多企業,實話說中國的工業能力在發展中國家中算是一二流。但是和發達國家卻是根本沒有可比性。
林強生看了看不說話的衆人,然後看了看埃裡克鬆向他點了點頭。
埃裡克鬆看到同鄉們都對林強生制定的目標沉默應對,他不得不說道:“林,如果你能和你們的政府方面談一談,只是讓工業新區內的企業提高產品標準,我想他們離你所期待的目標也不遠了!”
埃裡克鬆畢竟是看着工業新區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以前工業區內只有林強生的工廠和濱汽兩家企業,到現在已經成立了二十多家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很多都與汽車生產相關。
在埃裡克鬆想來既然中國國家標準沒有統一制定起來(96年發佈),那就一定還有操作空間。
林強生想了想說道:“你們都知道我的公司很快就要上汽車項目。我有一套生產線,所以我才讓大家制定出新的產品標準,現在看來以國內現有的生產環境離我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
衆人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就聽林強生惆悵的說道:“和政府商談幫助體系內的工廠提高技術和生產能力。這樣也不能保證以後他們就能生產出質量高且穩定的產品!何況這些還都是中國國內的企業,如果公司的要求高,標準制定的嚴格,他們未必會喜歡和我們合作肯定是找那些低標準低要求的採購商繼續愉快的賺他們的錢!”
“制定嚴格的工業標準也就會使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是的,那些企業未必會喜歡和您合作!”一名在林強生的企業中擔任過技術總監的瑞士人對林強生說道。
“是的。伯恩!這些企業與其和我這樣要求嚴格的採購商合作不如和濱汽哈汽那樣的汽車商合作!”林強生聳了聳肩膀。
這也真是無奈的事情,自己幫助培育建立起來的汽車工業體系翅膀硬了,已經脫離了自己的控制!
“那麼,我就把現有體系砸爛,把他們打回原形!”林強生咬了咬牙,表情冰冷的說道。
“下一步行動,對工業新區的零配件供應商實行整體式收購或合資控制股權,股權收購的最低要求必須超過60%的股份。不願意被收購的廠商視其爲不願合作者,這樣的廠商將被逐出濱汽和哈汽的採購名單,或者我們自己搞或者讓肯合作的企業代替!既然你們說依據中國的標準過低不可能建立起優秀的企業。那麼我就自己建立汽車全體系供應鏈自己建立生產標準,誰還能阻止我!”林強生看了一眼在座的衆人,殺氣騰騰的說道。
現實情況逼迫着林強生不得不向產業縱深發展,資源材料、生產工藝、研發設計等每一項環節都關係着產品的品質。想要讓國人坐上好車,讓國內的汽車市場不被國外品牌佔領,也只有在每一步上都重新制定高標準才行!
包括埃裡克鬆在內的七個人聽到林強生的話後都爲之一愣,他們都沒想到年輕的老闆把主意打到了工業新區的那些廠家身上,他們知道濱城的那些生產商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