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標緻與Rootes

2月11日的凌晨,林強生在賓館的客房裡來回的走着,不時的看一下手錶,此時他的內心非常焦急。

考察團還有1天的時間,這次訪問就要結束了。團員們再自由活動一天,總共還有兩天就要回國。可是林強生還沒有和標緻公司達成協議,眼看就要回國了,雙方卻在賴頓工廠的生產線上,產生了分歧。

標緻不同意林強生把生產線搬回中國,因爲這樣賴頓工廠的3000多名工廠就會失業。而今年又是英國大選年,標緻不想在這個關鍵時期給英國下屆政府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們要求林強生繼續把生產線保留在英國,從而好讓3000多名工人繼續有工作可上。

林強生在艱難的考慮之後,答應了標緻的要求。雖然這就等於工廠還在標緻的控制之下,但是他也知道英國的大選年是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最好不要在英國惹出什麼事端,否則無論是英國的民間組織還是政府機構都會盯上他的!

林強生可不希望讓容易衝動的英國民間組織恨上自己!

但是他仍然和佈雷格利談不攏,如果他要繼續維持3000多名工人的工作,就得繼續生產轎車,但是現在標緻又不想讓林強生使用他們重新復活的塔爾博特品牌。另外標緻公司擔心林強生接手後的質量問題,也不同意他繼續使用Rootes集團的銷售網絡。

如果這樣的話,那賴頓工廠生產的老車型Avenger、西姆卡地平線、高山和Solara速樂娜,他賣給誰去!

林強生知道標緻在抻着自己,就是想讓自己陷入疲憊的扯皮當中,反正標緻高層發佈命令只是動動嘴,一個命令就能讓林強生從期望到失望,又由失望到期望,就這樣反覆的煎熬着他。

對於這種情況,林強生也毫無辦法,誰讓他真的很想要那家工廠的設備呢!

通過近端時間的瞭解,他才清楚標緻的真正實力,以前林強生一直以爲標緻是法國轎車界的老二,但是最近他終於明白到跟他打交道的是傢什麼樣的巨型公司,原來這纔是法國汽車業當之無愧的帶頭大哥!

1976年,標緻正式兼併了雪鐵龍,成爲PSA公司(標緻雪鐵龍集團)的前身。標緻通過與米其林交換股份,獲得了雪鐵龍90%的股份,形成了下設多個子公司的控股公司的新結構。

標緻雪鐵龍集團是一家法國私營汽車製造公司,由標緻汽車公司擁有,旗下擁有標緻和雪鐵龍兩大汽車品牌。在歐洲,標緻雪鐵龍集團是僅次於德國大衆汽車的歐洲第二大汽車製造商,世界第7大汽車製造商。

原來林強生以爲雪鐵龍是家獨立公司,但是真正瞭解之後,才知道雪鐵龍早就被標緻收購了。

1977,標緻推出全新的標緻305。標緻305使用三款發動機,分別是排量1290cc的四缸8氣門發動機(最大功率48.5kw/6000rpm,最大扭矩94n.m/3750rpm,壓縮比8.8:1),排量1472cc的四缸8氣門發動機(最大功率55.2kw/6000rpm,最大扭矩116n.m/3000rpm,壓縮比9.2:1)和用在GT車型上的排量1580cc的發動機(最大功率70.1kw/6000rpm,最大扭矩132n.m/3750rpm,壓縮比9.5:1)。

1978年PSA公司收購了克萊斯勒在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的三家子公司,獲得了克萊斯勒在歐洲的品牌和車型。

1979年,標緻在604上首次應用了柴油渦輪發動機,這也是歐洲市場首次銷售此類車型。7月,標緻收購了西瑪公司後獲得了塔爾博特(Talbot)商標的使用權,標緻決定用這個品牌銷售前克萊斯勒歐洲子公司的產品。

從這一系列的事件可以看出,法國標緻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

而這時期的英國的汽車工業,卻完全相反,本身就是極爲沉重的話題,裡面有太多的破產與重組,收購與兼併,裁員與停產,罷工與毀滅。每一個話題都牽扯到生與死邊緣的掙扎,就像是一場場噩夢,伴隨着大不列顛跌跌撞撞地捱過了20世紀,從一個日不落帝國,重新回到歐亞大陸邊緣的一個島國。

對英國車稍有了解的人,大概會知道利蘭集團,可知道Rootes的人就不多了。Rootes不是一個汽車品牌,而是一個集團,最早發跡於汽車銷售,1924年成爲英國最大的汽車卡車銷售商,隨後便開始收購多家英國本土汽車品牌。Hillman、Humber、Singer、Sunbean、Talbot、Conmler、Karrier等都曾是它的子品牌。

同時,Rootes也是“同平臺”策略的創始者(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叫“同平臺”,其英文說法是BadgeEngineering,也就是工程整體打包之類的意思)。在其品牌體系中,Hillman爲入門級品牌,走大衆路線;Singer則屬於中級定位;Sunbeam主攻運動品牌;Humber屬於豪華品牌;Commer和Karrier是商用車範疇。著名車型有HillmanMinx,HillmanHunter,HumberSnipe,SunbeamAlpine。

這個當時的汽車帝國在1935年最終形成,老闆WilliamRootes可以說是汽車多品牌戰略最早的實踐者,但卻也犯下過愚蠢的錯誤:戰後他來到德國的大衆工廠做戰後賠償評估時,認爲那裡的東西毫無價值,包括甲殼蟲。二戰期間,Rootes爲英國製造了轟炸機和基於Humber與Commer的軍用車輛,而在戰後向澳大利亞和中東各國輸出汽車技術。

伊朗的轎車生產技術,就是Rootes公司在70年代輸出的。

究竟是誰毀了這樣一個企業,原因很多,但都和英國政府脫離不了關係。爲了和當時的主要對手,BMC集團的MINI競爭,Rooms設計了相近尺寸的Hillmanlmp,但英國政府強制他們在蘇格蘭林伍德開設新生產線,爲的是平衡英國各地區發展。由於當地落後的生產條件和當地工人的缺乏經驗,以及陡增的物流成本,再加上投資廠區的大筆費用,讓Rootes瞬間財政吃緊。而最終,這款車型失敗了,林伍德廠區連續的罷工讓產量也受到影響。

這只是Rootes沒落的開始。基本上在林伍德工廠進展不順的相同時間,倫敦的車身供應商BLSP的供應鏈危機加劇了Rootes的經營惡化。60年代中後期,克萊斯勒便開始逐漸收購這個病怏怏的英國巨人。在克萊斯勒的龐大的歐洲戰略中,Rootes逐漸淪爲一個普通的棋子,因爲母公司同時還收購了法國的西姆卡、西班牙的Barreiros,在克萊斯勒歐洲公司的光環下,Rooms旗下原先的品牌開始一個個地消失。

事實證明,克萊斯勒的歐洲戰略最終無功而返:由於無法達到排放要求,Rootes的產品在美國的銷售告吹;Imp項目在1976年宣告徹底失敗;將Rootes與西姆卡合併爲一的計劃擱淺,兩家企業其實根本沒有可共享的資源與技術。最終,由於美國市場後院起火,自身難保的克萊斯勒已經沒有能力改善這家詬病累累的英國車廠,技術老化、可靠性差、涉及落伍、理念過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每一個都是致命創傷。

1978年,克萊斯勒歐洲公司宣告破產,由法國PSA集團購買剩餘價值,並且標緻接手了克萊斯勒在歐洲的全部品牌和技術。關閉蘇格蘭的工廠,重新啓用塔爾博特品牌,將商業車部分轉手雷諾,是PSA接手後立馬進行的大刀闊斧改革。落戶標緻之後,位於賴頓的前Rootes工廠從來都沒有在標緻的全球戰略中充當過重要角色,它僅僅是一家組裝工廠。

第408章 林強生的期待第51章 改裝廠建設第38章 從票販子開始第886章 黃金奶源帶第191章 紅色靚車第243章 借春風第152章 路娜第872章 超級引擎、F1第935章 排位賽開門紅第85章 伊芙琳第62章 驗表第551章 女子特警隊第190章 廬山戀第879章 汽車生產許可證第505章 軍事技術交易第49章 學校與賺錢,得兼第519章 F404渦扇發動機第391章 鋼鐵第986章 動漫產業基地第821章 聯合崔克第564章 東星質量資格認證第793章 “老大難”的三大廠第852章 主導權第713章 灣灣精英好多第563章 國貨當自強第830章 86年春節的新氣象第526章 小種花第478章 以啓山林第800章 國經委調查組第308章 連續降價康懋德公司信譽盡毀第604章 婆媳之間第429章 精密工程第64章 廣告畫第1章 江岸汽修廠第424章 坦誠的態度第153章 大院出身的薛靈芸第645章 精益求精的LS400第420章 交換第63章 公社要參與第771章 吳瑕第139章 智能化工廠第818章 勞動密集型產業第940章 甘尼特報團第596章 狂瀾第225章 鄧老,我想辦大學!第379章 意外情況第367章 包圍第443章 大展宏圖的一年第137章 底特律車展第1010章 摯愛第162章 大挖牆腳第88章 學長周建江第580章 部隊裡裡外外第327章 經濟整治第46章 兩個軍人第269章 電影級廣告第121章 危險遊戲第273章 神器第575章 省發改委副主任王光美第865章 兄弟見面第195章 精鑄專家姜不居第216章 首長認可第869章 商飛成立第916章 怪獸Monster第535章 艾絲特第342章 車展上的各家風采第190章 廬山戀第594章 東星光學成像第333章 廝殺第425章 好奇害死狍子第667章 失業工人第549章 如何處置第618章 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第618章 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第162章 大挖牆腳第343章 都在唱着風和騷啊第667章 失業工人第1章 江岸汽修廠第122章 先知先覺第990章 集zi教母的誕生第963章 一碗水端不平第514章 太子黨第346章 摩德納—超跑搖籃第136章 和大衆握手言和第841章 一廠兩家合資品牌第24章 兩人的獨處第98章 咖啡館中的見面第587章 不是5億,是60億!第878章 家族企業第502章 大亞灣石化工程開幕第164章 小零件大作用第733章 君子乘勢而行第262章 制晶效率提升10倍第213章 飛翔汽車駕駛學校第86章 購物第312章 知己知彼第577章 軍區來人第74章 青工鬧事第182章 培養工人第675章 紐約廣場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