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3月6日下午3:00,曹躍與軍機處諸位大人、各部尚書、侍郎三十多人步行進入紫禁城,聯袂來到紫禁城養心殿外,向光緒皇帝一起稟奏,恭請陛下對日宣戰。光緒皇帝此時正在聽德齡女官講西洋的一些故事,風土人情,他們被高大堅固的紫禁城隔絕了信息,可是並不妨礙光緒從德齡口中獲悉外界的消息。尤其是今天忽然宣佈與俄國簽訂停戰條約,折讓光緒感到一陣羞恥與憤怒,但是隱忍的光緒很快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爲了實現他心中所想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他不得不暫時退讓一番。
光緒皇帝心中矛盾異常,他內心認爲君主立憲制一定會對滿清統治更加有利,可是思想裡卻依舊希望恢復康乾盛世一樣的帝王制度,這兩種矛盾思想在他的腦海中交戰爭執,也讓他時常有一些呆滯和走神。但幸虧德齡女官對他非常貼心,看得出來,德齡女官內心中非常喜歡這位面容清瘦目光銳利的人,即便這人是皇帝。
但對日宣戰的請奏,還是把光緒皇帝嚇了一大跳,因爲曹躍做事實在太突然了,上午才與俄國簽訂停戰條約——還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下午居然要對日宣戰?當真要對日宣戰嗎?光緒皇帝不知道此事海軍聯合艦隊已經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作戰六個小時了,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了,慌張地問道:“曹愛卿,可否準備妥當了?”
曹躍鞠身道:“回稟陛下,我陸海軍均已準備完畢,第一軍團現在正在從北亞撤軍,撤回到唐努烏梁海、東西蒙古以及黑龍江省,我海軍已經向馬尾海峽進軍,此時正在與日軍對峙。陛下,甲午恥辱,今日當報啊!”
“曹愛卿可否有信心?”光緒皇帝追問道。
曹躍道:“陛下,曹躍願以人頭擔保,我陸海軍必定能夠一血甲午之恥!”
光緒皇帝興奮不已,一排龍椅,站起來抖擻精神道:“好,既然曹愛卿如此篤信,朕便批准,我大清國即刻對日宣戰!”
大清國對日宣戰的消息並不是由禮部向記者直接播報的,而是大清國兵部直接以通電的形式向全世界宣佈。而且在半個小時之後,沙皇俄國宣佈與大清國組成中俄聯軍,寫手消滅日本滿洲軍。
舉世譁然!
美國!美國!法國!德國!墨西哥!荷蘭!土耳其!意大利……所有政府全都被這個消息驚呆了,日本首相桂太郎聽聞之後,大呼一聲“騙子”,然後暈了過去。日本明治天皇久久不願說話,沉默良久說道:“一切交給元老們吧。”
隨着中國對日宣戰,中國在兩方面進行了調整,聶嘉率領的第一軍團開始陸續從北亞撤軍,但是天寒地凍,儘管是三月份,然而北方的溫度依舊是零下三十度左右,所以撤軍非常緩慢,但是他們允許部分俄國人向東北的俄國遠東兵團運輸補給了,並且將部分伊爾庫斯克軍火庫的物資交還給俄國,例如子彈和少量槍械防寒衣物等等。
冉東率領的第三軍團則開始了對日本人的圍剿,利涅維奇也對日軍步步緊逼。
這一切變化的太快了,而在3月7日晚上,中國海軍聯合艦隊對日本海軍大本營橫須賀海軍基地進行了炮擊,隨後由李準對東京進行炮擊,由黃鳴球對長崎進行了炮擊,使得日本本土遭受重創。
中國海軍在日本東岸,俄國海軍在日本西岸同時的打擊,使得日本的海上運輸以及後勤補給變得異常困難。
3月9日,大清國兵部向日本督促投降,向中國交出旅順與南滿,歸還臺灣海峽,與此同斯,曹躍下令駐防在山東膠東的47集團軍準備登陸日本本土作戰,下令駐防在江西九江的58集團軍準備登陸臺灣作戰,下令駐防在杭州的59集團軍準備登陸硫球作戰,下令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各省衙門組建運輸船隊,協助各軍準備登陸日本作戰,不得有誤不得延遲,準備時間爲一個月,即4月10日,遠征軍正式出兵日本。
看起來中國政府好像是真的要兵發日本一樣,然而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外交上的壓力,畢竟日本還沒有表示是否和中國作戰,而且如此大張旗鼓地宣傳,是讓日本意識到中國現在對他們的強硬態度。
此時的日本政府內部已經亂成一團,首相桂太郎已經沒有辦法處理政府,東京民衆開始救火,不少日本人高呼與中國決一死戰,還有不少人畏懼中國,更多的留日華僑和留學生遭到日本人的屠殺,例如留學日本的魯迅先生……
3月10日,日本首相桂太郎自殺身亡,成爲交戰之後三方損失的最高領導人,日本元老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商討新任代理首相人選,最終經過一番爭執,由伊藤博文立即代理擔任首相。
伊藤博文是對華強硬派,日本元老會試圖用這種方式來安撫人心,而伊藤博文自己苦笑說:“我現在就是背黑鍋的人,終於能夠體會到當年在下關的時候,李鴻章的心情了。”就現在日本的形式而言,失去海軍的日本就像是被斬斷了觸鬚的章魚一樣只能祈和,可是國內的民族情緒爆發起來一浪高過一浪,政治家想要的和平成爲了民衆們的發泄點,勢必會讓日本政府公信力降低,政府垮臺。
因此日本政府遲遲不進行公佈,是否對華宣戰。
曹躍掐住了日本的弱點,海軍。
作爲一個島國,誰也不能輕視他們對於海軍的依賴,這也是爲什麼日本內閣爭鬥上,海軍派系的薩摩藩總是能夠壓住陸軍派系的長州藩的原因,如果海軍不保護陸軍的後勤,那麼陸軍就是隻能窩裡斗的白癡。
如今,日本海軍完了,日本的運輸船成爲了中俄的點心。
伊藤博文一夜之間頭髮全都白了,他知道現在日本不能打下去了,可是日本國內卻因爲復仇的興許而舉行一浪高過一浪的遊行示威,甚至參軍報名點的人排成了幾千米的人流大軍,日夜不停地要報名參軍爲國。
不明白日本政府壓力的日本人民的激動情緒,使得日本政府騎虎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