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兵議

李靖放下了自己募兵制的心思,畢竟募兵制這種東西真的一點都不稀奇。

戰國時代吳起手下的魏武卒就算是募兵制的開始,吳起帶着魏武卒在整個戰國橫着走,這本身就說明了募兵制這一種制度實際上並不差。

甚至有優秀統帥加持時,募兵制帶出來的兵比府兵制帶出來的兵要更優秀。

可募兵制這種制度因爲士卒是跟着將軍拿錢,這就讓時間長了會導致軍隊出現軍閥化。

這點只要實行募兵制,那就沒辦法避免,至少在封建時代是絕對沒任何解決辦法的。

但大環境已經決定異族帶着十幾萬人就會誕生雲氣,但大唐想要征伐異族,不可能帶着十幾萬的軍隊過去的,而府兵制的組織力與意志力決定了他們需要足夠人數才能出現雲氣。

要知道這一次是李世民作爲統帥,李泰作爲後勤,大唐真正的士兵也沒有超過十萬人。

至於李泰麾下的徭役,那真只是徭役。

所以,這又導致府兵制必然需要往募兵制改,這絕對是大勢所趨。

否則以後大唐面對衆多小國,想暴打對方都做不到,那又怎麼可能維護得了大唐的安寧。

等到邊疆守軍所需的財政不斷吞併大唐經濟時,那怕要重現大明景象了。

“府兵肯定是要向着募兵制度改,因爲只有募兵制度訓練出來的士卒,擁有更強組織力,更強意志力,甚至更強體魄。”李泰無比肯定的說出自己的論斷。

“魏王也是這麼認爲的嗎!”李靖聽到了李泰的話,卻也不由呼了一口氣。

不論怎麼說,李泰至少在戰略上的認識跟自己並沒有什麼區別。

想到這裡李靖又把手放到自己的這些年苦心研究出來的府兵制轉募兵制的倫策上。

“嗯,所以募兵制除了兵與將以外,需要加入第三變量,監軍!”李泰不由說道。

“只是如此嗎……”李靖聽到李泰的話,心中倒不由略微帶着幾分失望。

監軍這種東西並不是沒有過,但對戰場上的統率來說,實際對於監軍挺討厭的。

“嗯!”李泰點頭說道,“監軍針對的是組織,但他並不是監督將領,而是監督百夫長,什長,甚至士兵的。

監軍跟將領並不是一套系統,他們沒權利干涉將領指揮作戰的能力。

他們所要負責的對象只是百夫長,以及百夫長以下的士卒!”

“嗯?!”李靖聽到這話不由一愣,說道,“這……那讓他們去軍營幹什麼?!”

“教書識字明理,專門就是爲了給士卒們上課,讓他們知道忠君愛國的道理,讓他們知道爲何而戰的理由,以及監督軍營內的物資有沒有發送到士卒身上。”李泰很平靜的說道。

而李泰沒提的就是,募兵制這種制度出現後,吃空餉,喝兵血這種事情馬上將領們便是會無師自通的掌握起來。

所以,這些監軍存在本身就是在監督這種事。

當然,更大的可能也是會被拉着一起吃空餉,喝兵血,但人讀書讀多了,總會有人選擇與黑暗說不,而不是直接跟當地的**沆瀣一氣。

那他平時教書育人所積累下來的人脈,至少有機會讓他有拼一拼的可能。

總之,李泰會把牌給人留起來,但能打到什麼程度,那就要看他們自己了。

“還能這麼操作……”李靖不由眯了眯眼睛,他卻也敏銳發現這些人的意義了。

而李泰繼續道,“同時,統帥哪怕想提拔士卒,最多也就獎勵士卒成爲臨時百夫長,也就是能享受百夫長的待遇,但在朝廷官方沒有編制。

將來就算立再多戰功職務上沒辦法繼續提升,頂多就是爵位上因爲殺敵能夠有所提升。”

“魏王準備把將校以上任免權,掌握在朝廷的手中,這有些困難啊?”李靖不解。

“嘗試一下而已,這些百夫長如果想要更進一步,那麼只要他們的功勳積累一定程度,就能主動申請進入兵法學府進修。

只要軍方學府考覈全部通過,那就能成爲朝廷有編制的百夫長,從此可任免爲校尉或者地方的府長。

簡單的說,這兵法學府就是普通百夫長到轉職校尉的必須要經歷的道路。

通過這種方式,朝廷儘可能掌控募兵制統帥的軍隊,卻又不影響統帥的發揮。”李泰道。

說實話,李泰很清楚,自己的這一種針對底層,但不針對上層的設計也不能說很安全。

因爲上層真要搞事情,那隻要採用矇蔽的方式,那底層士卒不知道全局,自然不知道自己做什麼,說不定就被裹挾掉了。

但這種模式在等到某些事情被真正揭開時,那到平時積累下來的忠君愛國思想與自身利益的產生衝突,那人終歸是要動搖一下。

一秒變心這種事情真不是普通人類能輕鬆做到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說不定就是大唐官方的機會了。

畢竟一個意志混亂的軍隊,就算是有上好的裝備,非凡的體魄,但也就保證了軍隊戰鬥力的下限,想要發揮出軍隊戰鬥力的上限是不現實的。

“這倒是一種不錯的控制手段!”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也點點頭,又皺起眉頭道,“但如此,這兵法學府的權利是不是太大了些?!”

“只要這個學府的校長是聖人,那麼這兵法學府的權利大小就無所謂了。

每年則通過類似科舉考試,挑選其中佼佼者爲天子門生,然後進行授勳與授職就是了!”

李泰不由道,“等到他們與天子確立師徒關係後,再對他們的職務進行任免。”

“這倒是新奇的想法,聖人也是這個意思?”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不由感嘆。

“這不是在跟衛國公您商量嘛。”李泰平靜道,“我的這些想法雖然比較新奇,但是想法歸想法,想要真正的落地,還是需要較長的時間要走。

但先提出來,然後去向着這個方向落實,那麼自然算是有了方向!”

“魏王所言甚是!”李靖點點頭,對於李泰所說的並不反對。

在這時候的李泰繼續道,“而整個學府這一整套的體系,就是在組織力上強化士卒,提高士卒的文化修養,使得士卒令行禁止,但這還不夠,還需要在意志上強化士卒!”

“哦,意志也能訓練?!”李靖聽到李泰的話,眼睛更冒起精光來。

李靖很清楚,能在組織力上強化軍隊,這樣訓練出來的軍隊絕對能成爲天下第一等士卒。

至於想要更進一步的磨鍊意志,說實話,李靖都不敢去想這一種士卒到底有多強。

但李靖承認意志力對於士卒的戰鬥力真的很重要,如果組織力決定了一支軍隊的下限,那意志軍隊的上限基本上就是由意志力決定的。

別得不說,單是漢朝時的封狼居胥與燕然勒功,那動不動幾千裡的路程,若是將士們沒有足夠的意志力,怕是跑着跑着,然後整個軍隊就譁變了。

“嗯!”李泰點頭道,“意志力的訓練首先是需要讓將士們有一個足夠的信念。

沒有信念的軍隊,就彷彿是海邊的沙雕,被水一衝那就垮了。

但有信念的將士,就彷彿是海邊的礁石,任由海浪拍打但巋然不動!”

李泰沒說的是,自己感覺大唐的軍隊的府兵的軍紀實在是太差了,但這種軍紀差又是府兵制這一種制度所自帶的必然,

畢竟府兵們自己帶着武器,自己帶着乾糧,要得就是上了戰場打敗了對手然後狠狠洗劫一把,從而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就算是李世民也阻止不了這樣的集體意志。

所以以前沒機會動府兵制,李泰自然不會在軍隊上多說什麼,強調軍紀也沒意義。

但現在如果改成了募兵制,那麼這些士卒就是吃自己的糧餉,那自己給他們立下規矩,也是理所當然的。

“那魏王您準備怎麼做!?”李靖依舊在主動傾聽。

說實話,李泰在戰術方面李靖沒有看出什麼天賦來,但李泰在軍略與軍制上的理論也讓李靖感覺到發人深省。

最重要得是魏王做事,真不是一拍腦袋就有一個注意,而是或多或少都有個方案,頂多就是這個方案是不是真的具有可執行性而已。

但相對來說,魏王看問題的高度重視軍事卻不侷限軍事。

這也是李靖一直都堅持李泰是名將的原因。

因爲在李靖這一人看來,不是在戰場上打贏戰爭的人才是名將,因爲在戰場上打贏真的太容易了。

真正名將就應該是如同孫吳白韓那樣能制定戰場規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後世戰場規則的人,而李泰在李靖看來就是這樣的人。

所以相對於其他人,李靖更願意跟李泰進行交流,因爲整個大唐真正能夠跟自己交流軍事的真沒有幾個人,而且多數是自己說別人聽。

但到魏王這裡,那就是魏王在說自己在聽,僅如此,便能看出李靖對李泰的推崇。

“生賦予尊敬,死賦予榮耀!”李泰思索了一會兒對李靖道。

“尊重?”李靖思索了一會兒,認真道,“魏王指得是誰的尊重。”

沒辦法,這又不是大慫,對招募過來的士兵都是以賊配軍來稱呼,對於士卒完全沒有任何的尊重。

而現在這裡是大唐,出將入相幾乎是每一個大唐人的追求,這樣的情況下,李靖還真沒有感覺到誰對將士不尊重的,畢竟至少要對將士手中的刀尊重。

“是百姓,百姓對將士的尊重!”李泰很認真道,

“士卒如果只是把當兵當做職業,那麼他們發揮出來的戰鬥力就只是自己本身。

但他們肯爲了大唐百姓而揮刀,那他們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就必然會超越自己本身。”

說實話,來到了唐朝之後,李泰最不習慣的就是百姓對於士卒的態度。

什麼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尤其是自己親眼看着大唐府兵進行燒殺搶掠,尤其大唐將領本身都習以爲常了,這是讓李泰很無奈也很無力的事情。

畢竟自己所處的環境,可以不相信政府,但不會不相信軍隊。

尤其當重大災難發生時,軍隊幾乎都是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拯救百姓,同時百姓也是第一時間找上軍隊託付信任。

在這樣的環境待久了,李泰真的就認爲軍隊就應該是這樣子。

結果來到了唐朝,好吧,自己有點高估封建時代的軍隊了,只是平時做點吃拿卡要的事,就已經算是道德水準很不錯了。

不得不說當初那位真正從無到有打造出軍民魚水情的偉人,真的是跨越了時代的軍事家與政治家。

至少在這樣一支軍隊出現前,他的軍事能力能不能與兵聖水準的人比肩是令人懷疑的。

但在他親手締造這樣一支軍隊,甚至傳承百年依舊令百姓信任,只能說四聖水準是兵法家的極限,但不是那位偉人的極限。

“百姓?”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不由帶着幾分的恍惚,因爲他不理解。

而李泰則鄭重道,“是的,軍隊與百姓之間,不應該分開來看,而是將他們放在一起。

他們來自百姓,必然守護百姓,沒有守護百姓的信念,那他們不過只是一羣沒信仰的暴徒,終究會在掌握武力後墮落。

而百姓沒有他們的守護,也不過只是待宰羔羊,哪怕面對異族也毫無還手之力。

所以軍隊應當是百姓之盾,國家之劍,應當嘗試對軍隊灌輸這個理念,讓哪怕一支再普通的部隊,也應當擁有爲守護百姓而戰的信念!。”

“那若具體操作呢?”對於李泰的理念李靖知道了,但這種東西不可能只是在口頭上。

最重要得終歸是要落到落實這兩個字,畢竟對政治人物來說,說空話是最容易的。

“按照我的構想,軍隊應該分成三個層次進行構築!”李泰面對李靖很是認真道。

“三個層次?哪三個層次!”李靖聽到李泰的話不由詢問。

“預備役,常備役,以及退伍老兵!”李泰說道。

第146章 挖牆腳第186章 偶然的發現第9章 與竇靜的合作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70章 馬周的奏章第440章 各自謀劃中第359章 薛仁貴的急襲第81章 大豐收第190章 徭役整合中第412章 天地精氣上升中(今天依舊一更)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235章 李世民的詢問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444章 兒子,時代變了第222章 滄州的高速發展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264章 機會第544章 兵議第434章 六鏡花·傳承第410章 張玄素被刺第466章 改革的風險第388章 來到滎陽第3章 初見竇靜第100章 心黑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07章 越王府第一奸細第518章 軍功經濟第111章 拉攏鴻臚寺第404章 高昌餘波第61章 李靖的僞裝第254章 慕容伏允的決策第224章 張亮眼中的天津城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437章 陰謀進行中第90章 方便之門第503章 出發前的準備第40章 旱災將臨第319章 南市第41章 杜如晦迷茫了第14章 羽絨服與火炕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20章 呂才第483章 房玄齡復職第505章 新神農第421章 茶葉之利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534章 風雪前的準備(繼續一更中)第170章 謀劃高句麗第83章 又被彈劾了第407章 收下武媚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446章 魏徵之死第400章 整軍出發(今天一更)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255章 慕容伏允的目的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159章 棉布第161章 與李世民閒談第62章 突襲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366章 吐蕃的實力第4章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8章 馬周的提醒第169章 順水推舟第114章 建議第461章 對質太子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12章 撲滅蝗災第205章 錢糧的問題我來解決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502章 軍隊伙食第448章 李承乾的佈置第543章 商議兵制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48章 盡興而歸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143章 邀請馮盎第291章 風雪中第242章 折衝都尉第260章 李泰的決定第378章 新的標杆第86章 心黑第447章 交好李治第470章 光箭雨第109章 李世民的決斷第121章 書局的意外發展第50章 戰爭將起第489章 各國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