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機會

bookmark

第264章 機會

回到東宮,東宮內各種瓷器被李承幹打碎在地,一旁的內侍與宮女看着眼前的情景,更是戰戰兢兢的蹲下來,連頭都不敢擡起來。

這時候的李承乾的目光卻有幾分擇人而嗜的嗜血,要是誰在這時候打擾了他,李承幹可不是一個能輕易放過別人的人。

這時候的太子右庶子李百藥來到房間,掃了一眼被李承幹打碎的雜物,對戰戰兢兢的侍女內侍揮揮手讓他們退下去,然後對太子道,“太子,您失態了!”

“李師!”李承幹原本想要發怒,但看到李百藥,到底還是恭敬行禮。

而李百藥看着李承幹,只是平靜說道,

“燕王以命相搏,到底爭取到與您同臺競技的機會,燕王怕士氣高昂,正準備大展宏圖。

若您繼續在東宮無所作爲,怕不久之後,等燕王大勝歸來,其威勢真能與您爭輝了!”

李承幹聽到李百藥的話,倒有幾分意外的看着李百藥,道,“李師?!”

李百藥看着李承幹從憤怒之中恢復冷靜,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

“太子既然已經清醒,那麼現在便是需要您知道,此戰我們已無退路,輸不起了!”

李承幹聽到李百藥的話,深吸一口氣,看着李百藥道,“李師您爲何願意提點於我。”

而李百藥則從容道,“臣與燕王非是私怨,而是道爭,所以不願燕王得勢!”

若非如此,自己也不會感覺壓力這般大,若過於貶低李泰,那不是顯得自己很沒氣度。

“斛令,我已上奏太子,你在《種子計劃》中的功勞。

儒家是適合大一統的學說,但只要陷入到分封的境地,或者外有強敵,那以儒學爲主的國家,就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敗,然後被周圍敵人給吞噬掉。

“因爲燕王所想乃是分封,而臣之所求卻是郡縣一統,而臣絕不於其同流合污!”

但這次李百藥居然願意主動參與進來,這是李承乾沒有想到的。

因爲儒家本身就是一種相當具有包容能力的文化,不論李泰研究出什麼來,儒家都能在包容中,把李泰研究出來的東西吃幹抹淨。

所以李泰與儒家之間的仇沒那麼深厚,但只有一點那是儒家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分封!

畢竟張萬歲是主張與燕王交好,更準確的說,李泰跟太僕寺之間,到底是有着合作關係,現在那個在高陵的馬場都還日進斗金呢!

因爲只要有分封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儒家的弱勢遲早會顯露。

說實話,李泰其他什麼事情,儒家都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整個地球只有華夏一個民族,那儒學千秋萬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師的意思是,讓我放棄草種計劃?”李承幹聽到了李百藥的話,不由愕然。

而斛斯正明白自己繼續在太僕寺待着,也不可能在未來成爲太僕寺卿,因爲張萬歲的嫡傳是韋盤提,自己不過只是韋盤提的替代品而已。

李承幹聽到這話,頓時明白了爲什麼李百藥願意幫助自己,連忙道,

李承幹不想要管過程,只要結果。

李百藥看着李承乾道,“如今不論太子是否願意,那麼太子都將與燕王同臺競技,太子可有萬全把握!?”

如今有李師願意相助,還請李師告知,我要如何去做!”

所以見到太子這邊有機會斛斯正便是果斷的跳過來了,畢竟這個世道沒有什麼比從龍之功更大的功勞了,到時候自己的成就說不定也不只是太僕寺卿。

正如同李百藥所說,不要給李泰同臺競爭的機會,更不要在李泰強勢的地方死磕。

不論怎麼說,現在的燕王還在吐谷渾前線打仗,根本就沒有進行耕種的機會,但自己卻已經開始着手去做這件事情了。

唯一可惜的是王玄策倒是逃得挺快,讓自己沒了一個背黑鍋的對象,只是現在卻是要想辦法趕緊物色一個,自己要趁早脫身才是。

“咦!”許敬宗聽到斛斯正的話皺皺眉頭,糾正道,“要謝太子賢明!”

說實話,如果不是怕斛斯正不相信,許敬宗怕是連太僕寺卿都給拿出來忽悠。

“謝太子賢明!”斛斯正聽到了許敬宗的話,連忙反應過來大聲道。

只要分封能順利執行下去,在不斷競爭下,以儒學爲主國家,自然就會被淘汰掉。

與之相比,好像也就斛斯正最好欺負,他的老師是太僕寺的張萬歲,但斛斯正爲了跟太子混,與太僕寺的人多多少少有幾分矛盾。

李百藥道,“燕王擅長經營之術,既然他選擇了開發吐谷渾,那吐谷渾便會有極大可能開發出來,我們想要不落下風,唯一的辦法便是及早抽身!”

而李承幹更笑着對李百藥進行回禮。

等到《種子計劃》完成,至少太僕少卿是跑不了的!”

所以儒家對於李泰的開設農業學府也好,研究什麼法則也好,儒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щшш ✿tt kan ✿¢ ○

因爲在儒家看來,只要太子登基,差不多就到要把李泰給下鍋的時候。

在殘酷的國家博弈競爭中,反正誰學誰死,不論是春秋戰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甚至大宋,甚至大明,都用它們的歷史證明了,儒家不適合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核心綱領。

好吧,李承幹雖然看着李泰很不爽,但是對於李泰的能力還是承認的。

但李百藥在這時候搖搖頭道,“我的意思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隴右的草種計劃!”

但大統一之後,整個文明都不再直接追求效率了,而是需要儒家統一思想,穩定社會。

李承幹聽到李百藥的話語,卻帶着幾分的茫然,

“青雀這人雖然狡詐機敏,但所作所爲也算是爲國盡力,如何與李師有所道爭!”

“嗯!”許敬宗說着便是把手中的新,拿給斛斯正,然後從容不迫道,“看看吧!”

要是快起來了,且不說底層幹活的百姓要跑,就算是自己,怕也要掉坑裡了!

許敬宗深吸一口氣,心中懷着不論怎麼說,好不容易纔掌權了,可不能被人一腳踢出去。

“寡人明白了!”李承乾重新恢復了從容不迫,冷靜對李百藥道,“我這就告知許敬崇,讓他加快速度,不惜代價把這草種計劃給完成。”

而且藉助這次機會,先從世家大族那裡敲一筆銀錢再說。

李百藥見到李承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倒也不在多說,只是對着李承幹微微行禮。

每次許敬宗在紙醉金迷時,那都是斛斯正在負重前行,爲得就是能得到太子的讚賞。

斛斯正來到這裡後幹得相當認真,他是真心要幹出成績的,那是每天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

而經歷了春秋戰國,傳承了秦漢南北朝,儒家不說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但他們至少知道什麼樣的生存環境是自己是最不適合的。

可誰讓整個世界不僅是華夏孤立存在呢,所以縱然儒學在唐朝還算是先進,但李泰也已經在想辦法去限制這學說的發展。

“最快速度的完成這個計劃?”李承幹倒是有幾分的恍然。

這《種子計劃》只是單純跟燕王鬥爭的工具沒什麼,但若成雙方擺明車馬的競技項目,許敬宗並不覺得自己的行政能力比得過燕王,人貴有自知之明啊!

許敬宗想到這裡,不免用陰騭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下官,長孫衝,杜荷、房遺直……

而儒家學說只想在華夏這大統一的文明中,繼續安穩度日,一直到同華夏一起毀滅。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所要做得就是儘快收手,把這件事完成。

李百藥見李承幹相信了自己,不由流露出滿意笑容。

因爲亂戰的環境,人們會追求效率,而這自然會增加對這些提升生產效率學說的支持。

“嗯!”許敬宗點頭道,“當然,太子願意許你這官職,那你願不願意爲太子解憂呢!”

李承幹聽到了李百藥的分析,此刻的局面卻是馬上清晰了起來。

李承幹看着李百藥,卻苦笑着道,“若是有萬全把握,我何以在此生悶氣。”

但分封對李泰現在提倡的證道學說而言卻是最大促進。

當然也可以換一種說法更加的容易理解,那就是喪屍橫行,先殺聖母,除非這聖母擁有碾壓式的力量,否則就必然會被淘汰掉。

當然這也不能怪儒學,因爲當國家強盛的大統一王朝時,儒學就是華夏文明的璀璨明珠,是教化外族的文明燈塔,但只要陷入到國與國間的爭端,那儒學的弱勢就會體現出來。

李承乾的命令馬上就下達給了許敬宗,讓許敬宗在最短時間,至少要在李泰的河湟谷地有收穫前,把草種計劃給全面安排下來。

等到他們搭進去本錢多了,自己還真就不相信了,那些世家大族會任由這些錢打了水漂。

在經營方面與燕王比較,本來就是太子您的弱勢,而用自己弱勢去對抗燕王強勢,這是不明智的!”

許敬宗等到一個個的世家公子離開,見天色將晚,點上蠟燭卻纔笑眯眯地對斛斯正道:

而是跟李世民一樣,都堅持分封的立場,自己不需要特意打壓儒學,釜底抽薪就夠了。

對儒學來說,它的敵人根本就不是哪一家學派的學說,而是分封這個制度。

雖然李百藥是太子右庶子,但這些官職都是李世民安排的,多是教育與監督李承幹所用。

李承幹覺得李泰又獲得了戰功的事也未必全部都是壞事,正因爲李泰的起勢,讓原本希望李泰被壓制下去的勢力感覺到幾分緊迫,所以果斷在自己的身上押注了。

畢竟自己跟李泰間的爭鬥,不論輸贏,對這些老臣來說,影響真並不大。

“青雀乖張無狀自以爲是,以爲以一己之力能撼動大統一之制,的確是淺薄無知。

所以他們不喜歡李泰所提出來分封,哪怕是分封國外,儒家也不願意。

而斛斯正聽到許敬宗的話,卻連忙對許敬宗行禮道,“謝許舍人推舉!”

不過還是那句話,儒學是盛世的燈塔,到了亂世就會黯淡。

戰國時代的法家,爲什麼會成爲統一天下的學說,因爲這個學說是最追求效率與務實的。

因爲隨着李泰與李承幹成年,尤其是李承幹開始真正的感受到來自李泰的壓力,這讓儒家終於有了插手的機會。

說實話,這次並不只是簡單的李百藥與李泰的爭端,實際上還有一點,那就是以李百藥爲代表的儒家,開始介入到這奪嫡爭端中。

因爲在分封情況下,所有國家都存在競爭,而儒家卻是教人怎麼樣進行內部維穩的學說。

反正就算是自己要死,那也要拉着一批人一起去死。

許敬宗接到了李承乾的命令時,那是兩眼一黑,差點背過氣去。

李百藥道,“我們不應給燕王同臺競技的機會,哪怕再差,至少在燕王取得成果前,我們必須要先一步的取得成果,從《草種計劃》中脫身。

一時間禍福相依,人生際遇的確是奇妙。

“臣爲太子赴湯蹈火,甘之若飴!”斛斯正自然也是連忙表態。

而李泰找到的道路是所謂的證道?那自然不是。

畢竟李承幹不管基層,許敬宗雖然想出了以行政替代經濟的想法,但隨着這些天事情的推進,還是明白,自己以行政替代經濟的政策是能執行下去的,但這前提是讓自己慢慢推進。

當然,因爲都是華夏民族的競爭,到最後需要一個合理的遮羞布時,儒學又會被重新拿回來,孔子的牌子也會被立起來。

這一個個背後都有着大佬,自己要對他們下手,他們背後大佬怕不是會把自己給吃了。

雖然名義上以李承幹爲主,但能不能調度他們卻要另說。

李百藥在這時候卻是斬釘截鐵的說道,卻是不見半分的遲疑。

斛斯正看了看這信上的內容,看了後臉色變了變,猛然擡起頭,向着許敬宗看過去。

而許敬宗則是悠然的從斛斯正手上拿過信件,把它放到了燭臺上,點燃了起來,徐徐道:

“斛少卿,我等毫無背景之人,想要向上攀登的機會可不多,伱且好生思量!”

許敬宗把太子的那一封信燒了乾淨,輕輕一吹,盡成了灰燼,悠然走出了房間!

斛斯正看着飛揚的灰燼,漸漸握緊了拳頭。

(本章完)

第55章 李靖的拜訪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435章 新的馳道第238章 吐谷渾來襲第65章 戰報第523章 決戰第342章 卑路斯的告辭第352章 贈妻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409章 所謂壯陽特產第508章 李世績的謀劃第25章 五百文學費第92章 熬出頭了第364章 戰爭前的雪花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418章 警告第326章 飛梭第321章 交稅第462章 謹小慎微(今天一更)第85章 渭水工程開始了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478章 啓動高句麗的計劃(今天一更,不用第311章 茶園的建議第171章 殿中對第335章 洛水之弈開始第93章 與張萬歲的愉快交流第430章 重開絲綢之路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147章 樂聖第532章 李泰的真正目的(今天一更)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268章 高原反應第365章 我們纔是最強的第418章 警告第269章 吐谷渾平定第45章 難民出現第493章 雙贏第46章 收錢一貫第4章第370章 夠了!不要了!第213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第52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第145章 僚人叛亂第512章 高句麗百姓的安置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80章 達成一致第353章 稱心之死第299章 病來如山倒第166章 巴掌第357章 將起的戰爭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259章 向李靖請教第451章 魏王謀反了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47章 流民成良民第445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第436章 考進士第228章 回來的岑文本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105章 精英宿舍第5章 鴨蛋王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215章 掌握幽州第537章 高句麗滅第438章 危險的西域第82章 李泰的請求第54章 百年計劃的推手第499章 先兵政策第92章 熬出頭了第303章 順水推舟第389章 農學社的無奈第233章 軍用轉民用第282章 令人頭疼的材料學第204章 八牛犁第247章 出兵吐谷渾第192章 第一百九十二 徭役們第348章 宮裡見聞第465章 軍校的提議第343章 大唐的棋聖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135章 歷史性的突破第337章 廉租房第504章 高句麗的應對第449章 考成法第436章 考進士第314章 要命的茶第68章 繼續科考第547章 春風化雨第64章 勝利第249章 王玄策的抉擇第7章 馬周第535章 鋼鐵衝車第426章 王真儒的精神天賦第209章 來去匆匆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8章 馬周的提醒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