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傳信

第211章 傳信

杜如晦在河南賑災,此刻朝廷也已經徹底知道災情波及的驚人範圍。

哪怕已緊趕慢趕的準備輸送糧食,但實際上這一條路也並不好走。

因爲這是水災,洪水氾濫下道路自然無比的崎嶇。

更重要得是,很多糧食直接就被水給淹沒掉了,包括在各州建立起來的義倉中的糧食,更在這場災難中損失了很大一部分,這就對整個河南地區的糧食供給造成了相當大壓力。

哪怕大唐在洛陽建立了糧倉,但道路泥濘,橋樑被沖垮,就算是運輸糧食的指令下達,想要把糧食運輸到災區這真的很不容易。

這時候反倒是呂才一手建立的洛陽津口,開始發揮出轉運物資的作用。

但也頂多順着主要水流走走,在一些狹窄的沒經過梳理的河道,一般船隻也很難過去。

水路顧忌不到的地方,那就真沒辦法了。

這點杜如晦也差不多,他也只能顧忌到沿河的百姓,至於陸地上的百姓也顧忌不到。

而帶着這五萬糧食,杜如晦直接奔赴到災情最嚴重的徐州接管了政務進行賑災。

但自己犯錯後,或是會補救,或是會修改,或是堅持到對方認錯。

畢竟那種說苟着苟着,說不定最後真苟成狗了,到時候自己找誰哭去。

沒辦法,一個是杜如晦,一個是李泰,顯然兩個人誰都不好惹,能和稀泥自然是好事。

那薛家這在河東多少算得上是豪族的家族,多少要拿出一點人來支持支持。

不過李世民很快便下旨,允許燕王道河南招收受災百姓,前往幽州進行安置。

至於他的糧食損失,等到十月後,朝廷會給他補發六萬石糧食,由朕的內帑裡面撥出!

跟燕王說,每抄寫一份奏疏就給一百石糧食,十月前上交多少奏疏就給他撥多少糧食!”

甚至在數量上,李世民倒也沒限制,多出來的就當是對李泰這一骨子得倔強的獎賞吧!

總而言之,李泰從來沒給自己立下什麼完美的人設,相反李泰讓自己更顯得是一個人。

只是看着李泰的這一手字,雖然感覺多了幾分精氣神,但字卻有幾分不端正,就順手讓李泰練練字吧。

外面一圈的幽州世家,現在只恨自己當初沒有多買點股份,也不用現在流口水了。

薛禮道,“你就真這麼希望我出去闖闖嗎?”

另外李泰特地聲明瞭,這筆錢糧是自己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原本準備開發滄州的糧食。

至於其他奏章,交給內侍處理掉了,不然呢,誰把孩子的暑假抄寫作業留下來。

“薛仁貴!你娘收了我的生辰八字,是不是想要悔婚!”柳妹聽到這話陡然變臉。

內侍王德在一邊提醒道,“一共有一千份,燕王怕是抄了一個月有餘了!”

與之對比,李泰一點一點辛苦積累的糧食被杜如晦給收走了,那朝廷自然是要補償的。

薛禮面露微笑說道,“柳妹!你怎麼過來了?”

等到幽州世家真賺到錢,那《草種計劃》自己就不需要盯着了。

也正如此,對李泰上書參了杜如晦一本的事情,李世民也沒有太大的在意。

也正是如此,這種明顯能夠看出輕重緩急的事情,李世民相信讓李泰抄寫上六百份李泰自己的奏疏,絕對會讓李泰對自己奏疏的內容深惡痛絕,爲什麼當初不少寫點!

而李泰自己更知道自己的人設,所以李泰原本就準備好在第二次給李世民寫奏疏時,提出自己要收攏河南道的百姓的想法。

很快這份奏疏便被髮出來,以最快速度送到天津城,李泰看着這一份奏疏,嘴角不由抽出了幾下,因爲自己根本就沒在奏疏上找到任何錯別字啊!

畢竟這筆糧食被杜如晦強徵走了,李泰上奏多少也就只表達自己態度向朝廷要點補償。

李世民看着這幕不由皺皺眉頭,拿出這份奏疏看了看,沉聲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自己沒必要無端對李泰表達惡意。

“這青雀卻也太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了!”李世民又是欣慰,又是心疼的感嘆,對身邊內侍道:“把這些全部送到朕的書房來,朕卻是要看看,青雀的功課有沒有長進!”

倒是在一邊的李承幹聽到這話,心中有所漣漪,但也沒任何話語。

這時候的薛禮有幾分蠢蠢欲動,但若自己走了,自己父母的墓地沒人打掃,自己家的幾畝良田荒廢了又覺得可惜,而且自己還要遵從父命跟柳妹完婚,一時間也難以定下決心來。

“抄寫一遍奏疏,允許招募百人,不設上限,依舊以十月爲限!”

畢竟自己一家人,李泰這一手字,實在拖了一家人的後腿啊!

不過,李世民的回信也是極快的,而且也相當簡潔。

至於第三,隨着這裡遭受了水災,自己又搜刮了一批勞動力,那明年這裡肯定會缺少勞動力,那《草種計劃》計劃的耕牛如果有多,是不是能夠賣到河南道來呢!

畢竟現在參與《種子計劃》的幽州世家,只能說沒吃虧,但不能說真正獲利。

“薛郎,你一有心思就想要來看龍王,族長說薛刺史想招募族人,你心動了吧?”柳妹看着薛禮的樣子道,“不然伱也不會來這裡看龍王了!”

而朝廷也不是出不起這糧食,既然李泰叫了,那就還給李泰一點安撫一下。

因爲李世民見到得李泰就是,讓李泰認識到是他錯了,那麼李泰自己就會主動承擔錯誤,然後改正。

李世民摸了摸鬍鬚,倒從中挑選了四份感覺最佳的將其收集起來。

很快的,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把李泰抄寫了整整一千份的奏章全部都送到了長安來。

李世民看着李泰抄寫得彷彿小山似的文章,喃喃道,“青雀還真抄寫出來了,多少份?”

在李承幹看來,當初那個咄咄逼人的李泰,隨着他前往幽州成爲了燕王,那麼就再也不是自己的皇位競爭者了。

當然,一開始肯定是自由報名,但若人數不多,那就兄弟多的窮苦人家多攤派一個,湊個十個二十個人也算是給了薛大鼎面子了。

說到底李泰不相信世家真正接納了自己,自己更相信世家不會背叛自己給得利益。

“柳妹……”薛禮聽到柳妹的話,道,“但我若走了,家裡的事情怎麼辦!”

“看起來青雀還是能寫好字的!只是以前用得方法不對啊!”

沒辦法,李泰馬上便寫了一份奏疏,表示自己錯了,馬上改。

說實話,李世民明白,這奏章上寫了什麼實際上並不重要,重要得是李泰抄寫了這一千份,就是表達了自己真的很想要河南人口的態度。

快馬加鞭,又是一騎八百里加急,直接向着幽州而去。

對柳妹來說,這玩笑有點涉及底線了,要是薛禮敢說是,自己就直接從黃河上跳下去!

“坐下坐下,生什麼氣啊!”薛禮卻也不多說話,過去把柳妹抱住,柳妹象徵性質的掙扎一下,就不再反抗了,陪着薛禮一起坐了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李泰也想到過用印刷術,或者其他的技藝進行作弊,但最後還是忍住了。

李泰重來不是那種什麼錯誤都不犯錯的人,事實上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在犯錯。

自己許給他的六萬人都滿足不了李泰的胃口,他想更多百姓,甚至如果不是時間將近,李世民懷疑李泰還會再抄寫下來。

畢竟不論怎麼說,李泰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以前離得太近,天天身邊有個別人家的孩子,自己自然看得煩。

二是滄州的工程即將要開始,自己對人力的需求真的會爆炸,不論怎麼都不夠的。

在這快馬經過河東道絳州時,卻有一二十出頭,身穿破襖的青年正坐在黃河邊,看着黃河奔流不息,而心中卻思索着剛纔薛家族長的通告。

另外聽聞河南地區此次水災導致百姓流離失所盡成流民,如今我願意招募安置一部分河南流民,以安河南制之地的民心,同時在末尾加了一句,這抄寫是不是就能免了。

現在自己真的好後悔寫了這份奏章,果然耍小聰明,總歸會吃到大苦頭的!

終於,李泰的右手都抄寫得紅腫了起來,到底是在十月份前,抄寫出了一千份出來。

因爲李泰原本就估摸着李世民就算是不會全部減免,怕也至少是會抄寫個三百次吧,所以,李泰還是乖乖抄寫奏疏的。

李泰能怎麼辦,只能繼續抄書了,還好李泰沒偷懶,發出詔書的這幾天還是在抄書。

但現在李泰只能奮筆疾書,只恨自己當初讓白鶴把奏疏寫得那麼長做什麼。

當然,就在杜如晦進行賑災時,李泰那一封怒斥杜如晦強徵五萬石糧食,調度幽州人員的上諫,也送到了朝廷中。

結果被杜如晦以右相的身份強徵走了,朝廷怎麼也應該給個說法!

李泰這一封告狀信,堂堂正正走得是宗正府,很快就到了李世民桌子上。

一個從種草到養牛羊,再到爲廣大農耕市場提供勞動力的產業鏈自然而然就誕生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手實在是提不動了,而且八百里加急把這些送過去時間也差不多了,李泰怕忍不住再抄寫個一千遍,畢竟這可就是十萬人口啊。

所以李泰果斷上書彈劾杜如晦,一是會哭的娃有奶吃,二是自己偶爾也要刷刷存在感的。

一是給河南道百姓一條活路,畢竟很快就要進入冬天了,縱然朝廷要賑災也賑不過來。

杜如晦這此直接從李泰那裡調度糧食,以最快速度穩住遭受水災地區,沒讓整個災情糜爛,這怎麼看都是大功一件。

到時候,自己在幽州的命令自然無所不通,畢竟誰不想要賺錢,那把他踢出去就是了。

但現在雙方離得遠了,李承幹倒反而對李泰有那麼一點想念了。

“遵令!”王德揮了揮手,便讓人把這些書籍送到書房裡去。

“有我啊!”柳妹很是自豪道,“阿爹阿孃的墳我去掃祭,家裡的農事我也懂得,你若真的想去,家裡有我當着!”

“薛郎!”一個銀鈴般的聲音,在薛禮的身後響起,薛禮轉過身去,卻見了一張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面容。

“你還不是我薛家人呢,阿爹阿孃的叫,真不害臊!”薛禮看着柳妹的樣子不由輕笑道。

“給朕的奏疏上居然有錯字,下一道旨意,讓燕王把這一份奏疏抄寫六百遍。

很顯然,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道杜如晦這麼做初心是沒錯的。

雖然字跡越來越潦草,但那一股子對人口的渴望,李世民卻有種撲面而來的感覺。

“聖人聖明!”在場文武百官馬上站出來對李世民歌功頌德。

當然,一般薛家嫡系自然沒這興趣,但那些底層薛家田家子卻有幾分蠢蠢欲動。

因爲滄州刺史薛大鼎手下缺人,便派人過來號召族人,若薛家族人中有誰懂得種田,明白種植小麥,或可以過去當個幫手,甚至授予外七品的農官做做。

但程序上肯定有問題,而且以右僕射的身份強壓一品親王,這件事情怎麼說朝廷都必須要給個說法。

李世民翻了翻李泰的這一份份的書稿,卻能從這些書稿上感受到李泰那種堅韌向上的精氣神,尤其在超過了六百份後的每一份奏章上。

當然,如果不能證明這件事情是李泰錯了,那李泰就會執拗下去,往死裡證明對方錯誤。

當然,李世民只希望李泰的視野與格局能夠大一點,明白以人爲本,水能載舟的道理。

畢竟自己寫只是那一股子精氣神比較的淡薄,要是使用印刷術的話,那就毫無生精氣神可言了,這世界糊弄誰也不能糊弄李世民啊,畢竟他纔是自己的真正靠山。

“薛郎你才華出衆,更擅長農事,既然薛刺史尋求自家人幫助,對薛郎你來說何嘗不是機會!薛郎你在這龍門終究不會一輩子待下去的。”柳妹猶豫一下道,還是如實說道。

說實話,身爲薛家人的他們比普通的田舍郎多了幾分的見識,更知道燕王創造出農業學府,算給田舍郎一條生路,但這一條生路在長安,在河東的他們可過不去。

隨着這產業鏈產生,那規模化大牧場所帶來的收益,幾乎足以同農業媲美了,都是萬億級別的產業,一個關乎百姓吃飯,一個關乎百姓吃肉,誰看了怕都是會眼紅啊。

現在,薛家的顯赫之人薛大鼎,沒忘記族人,缺人手了更向族裡打聲招呼。

所有人對這封奏疏都是眼觀鼻鼻觀心的做木頭人,現在終於有結果了,自然什麼都好說。

薛禮抱得更緊了,說道,“柳妹,謝謝!”

“那薛郎,你要答應奴一件事。”

“什麼事?”

“要記得回家。”

(本章完)

第368章 心態崩了第456章 一代的恐怖第461章 對質太子第114章 建議第490章 清查吏治的餘波第351章 公平不易第379章 人事安排第104章 李泰的安排第453章 第四百四十九 針尖麥芒第454章 將變第516章 正面的碰撞第491章 序幕的拉開第352章 贈妻第20章 呂才第172章 劉神威歸來第291章 風雪中第331章 冰窖的作用第287章 控制第69章 高陵沒有收入第166章 巴掌第300章 閻婉第140章 與房玄齡的交易第185章 與李德謇的碰面第2章 立志於農第225章 畢業學生的分配第310章 八月十五,洛水河畔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26章 建設商鋪第533章 東北的戰略性價值(繼續一更)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22章 羣星匯聚第231章 準備離開第137章 研發中的蒸汽機第127章 長樂來訪第289章 青海生風波第450章 李佑謀反第530章 《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計劃》第81章 大豐收第78章 杜如晦的決定第252章 圍城打援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385章 與高季輔的會面第481章 步步推進第442章 萬象神宮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212章 學子們的安排第432章 西域以西(今天一更)第163章 三個人選第110章 李泰的小實驗第380章 年節禮物的發放第471章 身鑄薪柴第130章 教化異族第128章 開啓的鄭白渠會議第411章 李世民的無奈(今天一更)第286章 疫病部署第150章 軍樂師第118章 與潘師正論道第178章 杜楚客的專權第119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360章 各顯神通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417章 陳大德歸來第517章 蘇烈的戰術計劃第302章 吐蕃的使者第337章 廉租房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464章 爲大唐崛起而奮鬥第257章 李泰的戰爭模式第214章 與劉仁軌的商議第300章 閻婉第244章 衆人商議第541章 徭役們的福利第391章 結社率的野望第123章 人口承載極限第71章 漕運稅收第88章 長孫無忌的敏銳第276章 李淵駕崩第334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319章 南市第32章 邀請孔家第393章 李靖的建議第293章 李泰回長安第333章 吐蕃的到來第191章 第一百九十一 高季輔潛伏中第488章 房玄齡很饞第245章 洛陽開發計劃第37章 規劃高陵第327章 西域的謀劃第174章 畫大餅第292章 百羌的習俗第277章 被發現了第81章 大豐收第507章 埋伏李世績第112章 馬週迴來了第90章 方便之門第21章 儒家的問題第35章 行刺第337章 廉租房第522章 李泰的定位(今天一更)第5章 鴨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