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戰鬥本身幾乎無懸念可言。王伯龍這夥名爲馬賊,其實也只是沒飯吃的當地百姓聚衆求生存而已,隊伍號稱兩萬,但老弱婦孺佔了不少,更有一千多號人就是所謂的人脯,其核心部隊也就是王伯龍本人所率領的三千騎,勉強能一人有一件護具。不過遼東這塊地方自古就是弓矢見長,西周時前慎進貢的就是弓矢,據考證這前慎也就是後來的女真。

有這樣的環境,遼東騎射之水平可想而知,弓箭的製作也不象中原那樣,只有專業的匠人才能勝任,就王伯龍這麼一支烏合之衆,能彎弓騎射的竟也有上萬人之多!只是連年災荒,戰馬不多。

郭藥師這邊則就不同,有了高強在背後支持,又地處遼東這麼個勁兵精甲之地,如今他已經坐擁上萬精兵,人人裝備精良,其中更有兩千是人馬具裝的甲騎,此外更有花榮所部的宋軍支援。大石橋一戰,郭藥師先用甲騎猛攻王伯龍的中軍,而後五千騎兩面包抄,作拐乎馬陣形;當王伯龍率親兵前死反擊之時,花榮果斷派出項充所部,又命徐寧的鉤鐮槍隊護衛,四百個掌心雷丟出去,王伯龍所部頓時潰不成軍,他本人見勢不妙,當即率衆歸降,郭藥師來者不拒,統統都招納爲自己的部屬,其部衆猛增至十萬以上,在籍戰士達到一萬五千人,威名傳於遼東,勢力已經福射到了復州。

“掌心雷於近戰之時,威力極大,若能集中使用,當者無不披靡。惟戰馬不識此物之聲威,往往驚駭,且須人力投擲。因而馬上難施,此其短也。我軍若欲用此物。當將戰馬加以訓練,使不畏此巨響與光焰方可。”這便是花榮寫給高強的試用報告上,對於掌心雷的評價。至於武器泄密以後失去突然性的問題,花榮也想到了另一點,那就是北邊的敵人就算走了解了掌心雷,但由於缺少這種裝備。很難讓戰馬在短時間內適應之,而北地各族多以騎兵見長。倘若戰馬不能抵禦掌心雷的驚駭,則難施其長技矣。至於步兵地對衝。宋軍在裝備上原本就佔有優勢,現在有了這種近戰武器的支持。還怕什麼?要是這樣也贏不了,那就不是裝備所能彌補地了。

“裝備自然也是可以彌補的。例如幾挺馬克沁機關槍什麼的……”高強心裡嘀咕,不過那玩意他根本不懂如何製造,就算他懂,這時代沒有精密車牀沒有高爐鍊鋼沒有熟練技工更沒有黃火藥。哪裡能造的出來?倒是打造幾桿擡杆土炮什麼的,大概能搗鼓一點出來,只是不曉得上陣的時候是先打倒敵人呢,還是先炸膛傷了自己人……

不管怎麼說,手榴彈地最初實戰結果以及未來的前景都很令人看好。接下來就該是擲彈兵部隊地編制和裝備問題了,這些高強都懶得弄,丟給种師道等人去操心。他倒是對花榮信中所說的另一個消息更感興趣:達魯古部實裡館女真被完顏部攻擊。部民被吞沒。首領趙三、阿胡產二人奔遼訴苦。遼國遣使責問阿骨打,而阿骨打稱病,屢招不至。卻於各處修治城都。編練部伍,有大舉之意。馬擴已經隨蘇定北上,欲親觀其事。

什麼趙三云云,高強找遍了記憶庫也沒想起來。但這樣地發展卻很符合他們原先所作的戰略推演,女真要起兵,勢必會先行吞沒附近部族,壯大其自身實力。說起來,這塞外民族地壯大很有意思,尤其是女真的猛安謀剋制度,一旦攻破對手之後,將所俘虜地部民編爲猛安,很短時間內就能讓這些新部民具有與完顏部自己相同的強悍戰鬥力,其效率堪比解放戰爭中共軍對俘虜兵的轉化政策,委實叫人稱奇。若不是走不開,高強還真想深入到女真當中去,好好了解一下,這些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地女真人,到底是怎樣給別人洗腦的。

好在如今有馬擴北上,看來這個武舉落第的貢士也開始進入角色了,單是這份敢於深入北地戰場的勇氣,就不狂了高強看好他。

北地的事態正如預料地那樣發展,高強也就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的事情上來了。話說去年因爲招安良善,朝廷向大通錢莊量借了一百萬貫作爲軍費,定息一分。這批公債到了高強手裡,並沒有向各處錢莊去攤銷,而是交由許貫忠在京城交易所中逐步出售。

在公債上市之初,其價格走勢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十五個交易日才成交三萬多貫,價格一路跌到七十幾貫一手(一手百貫面值)。看着這樣的報表,高強也只能搖頭苦笑,他倒不是賠不起這點錢,而是公債代表着朝廷地商業信用,在這時代投資渠道極度缺乏地情況下,公債還是如此地不堅挺,足見大宋朝廷的商業信用已經差到什麼程度了。就憑這樣的信用狀況,也就難怪朝廷以往地種種理財舉措不招人待見了。

事以至此,高強索性打定了就賠上一百萬貫地心理誰備,大不了明年再借給朝廷一百一十萬貫,填上這個窟窿就是,裡外裡不過是賠點利息錢。然而許貫忠卻提出來一個舉措,將這批公債拿出一部分來,發往各地的錢莊進行銷售,並不附加任何攤消份額,只是要求他們盡力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公債的由來。按照許貫忠地話說,就算是賠錢賺吆喝,咱們這吆喝也得賺的響亮一些。

高強自然無可無不可。哪知這公債傳播範圍一廣,立刻就有商人發覺了其中的好處。在大宋一朝,耕地的價格是與日俱增,一來是人口日繁,耕地緊張,二來是國民財富缺少穩安的投資方式,爲了避免財富的貶值,買地幾乎是唯一的選擇。然而地主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大宋的兩稅都是以田地爲基礎,如果一個人的地多了,列爲上戶身至是保正、甲長,其負擔地衡役稅賦幾乎是翻着倍往上漲。除非是官戶,才能豁免賦稅衡役。可是那些經商致富者又不是官宦世家。靠進納錢糧買官的話,價格貴不說,這機會也不是時時都有地,這官戶資格哪裡那麼好弄到手?

但這公債在大通錢莊一發行,敏銳的商人立刻發現這是一個不亞於土地的投資渠道,他們和大通打了幾年交道。知道這錢莊靠的就是信用支撐,倘若一件事壞了信用。就會對大通造成極大的打擊。買地會增加稅賦負擔,藏錢則擔心物價上漲造成錢的貶值。而公債如果有大通地信用作擔保的話,則完全沒有以上地顧慮。顯得那麼理想。

於是乎,就形成了這麼一種情況。各地的商人和大通地當地掌推們串通好了,聯絡那些有錢不知往哪裡投的地主商賈。表面上走向當地地錢莊申購公債,其實卻由商人代表兼狸忻鞋京城交易所。以遠低於面值地市場價購買公債。就算要向交易所和黃馬甲們繳納些手續費,中間也大有賺頭,而當地的買家們也有不少人樂意接受這些價格低於面值地公債。

當高強得知這件事之後。恨地連連跺腳,心說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了太平年月人民的投資慾望啊!這回可好。等於是自己掏腰包給別人賺了好處了,其中有很多還是端自己飯碗地人,真是商場無父乎。

好在這件事上他也不是沒有好處,首先公債地銷售。就培養了一批投資人和相應的妨客,也就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其次大通地良好信用在這件事上得到了極大的肯定和加強,等到公債還本付息地時候,其信用勢必再次得到加強。對於以後的經營事業大有稗益。何況通過手中還沒發出去的公債。再小小操縱一下市場價格。他也未必就會虧多少錢。

到了今年年中。這批公債如期兌付,大通慷慨地拿出一百一十萬貫來支付給諸位債權人。同時樑士傑也從戶部拿出相應的數目來抵償,銀貨兩訖。皆大歡喜。因爲宰臣理財有方。趙佶身爲欣喜,下詔獎飭。

這件事卻引出了一個小小地插曲,有地方官員看到應奉局因爲理財有功,高強升遷極速,以爲這是終南捷經,就有人從地方財政中拿出錢糧來向內庫進獻,也以應奉爲名,希冀以此取悅皇帝,得以升遷。

對於這種明目張膽搶生意的行爲,高強當然要堅決打擊,奏請皇帝對於這些所謂的“羨餘”錢糧一律發還,作爲封樁上供錢物,理由則是內外不同,不可氾濫。事實上,這種作爲當然是朝中大臣所不願看到的,這些錢原本是屬於戶部地國用,要是開了這個口乎,往後地方官紛紛效法,這朝廷地財政向哪裡去收錢?要知道這些地方官員又沒有點金手,所謂地羨餘還不是前東牆補西牆而來地。

只是這種進獻以應奉皇帝爲名,如今的宰執大臣也沒有張商英那種敢於頂撞皇帝地硬脖乎,因此才輪到高強來出頭。要說趙佶對高強還真是言聽計從,當即命令封還,下詔責令進獻官員當專心理民。他想的很簡單,現在應奉事務都由應奉局打理,一切井井有條,伺候地他舒服地很,何必另生事端?

倒是經過這一件事之後,人人都知道高強和應奉局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無可動搖,這位高衙內的聲勢無形中又上升了不少,如今太尉府和他別院門口都是車水馬龍,無數人想盡辦法來拍他的馬屁,拍不到小高的馬屁,拍老高的也是一樣,樂得高俅看着一探摞的禮單,直誇兒乎有本事,就是生孫乎不大來得。

他卻哪裡知道,此時高強正在爲要不要動動他這個老爹而煩惱呢!

讓高強這麼煩惱的,自然就是兵制了,原本發行公債也就是爲了找一條籌措軍費的渠道而已。然而大宋兵制的問題當然不是有錢沒錢這麼簡單,熙寧時王安石大力裁軍,將軍額裁得減少了三分之一,然而不過三十年,兵員又增長到裁軍前的水平,而且戰鬥力更爲不如——這些新建的部隊多半都是官員們佔員吃餉、役使軍士的工具而已,哪裡能打的了仗?以至於朝野上下都形成了共識,大宋之兵惟有西兵可用。

高強要收復燕雲,當然非得練兵,獨龍崗目下只有五萬人,那是遠遠不夠,擴編勢在必行。然而擴編就需要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裁撤舊軍,將省下來的錢去建新軍,不過這樣一來,勢必要得罪現今領兵的這一撥人,其爲首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老爹,太尉高俅。

這種局勢,你說高強如何動得?

高俅對於他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名義上的父親,事實上,在最初起步的艱難時期,高衙內這個身份給他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也少不了煩惱。此外,有這個趙佶始終信任的近臣父親存在,也爲他高強接近趙佶、獲得其信任提供了途經。如果因爲裁軍而惹得父乎反目,高強很難想象會在朝中產生怎樣的波動。

至於要用言語打動高俅,獲得其對自己裁軍的支持,高強只是很簡單地想了一下,立即就放棄了。俗話說的好,屁股決定腦袋,在裁軍這個問題上,高俅就不是他高強的便宜老爹,而是龐大的軍官既得利益團體的首腦和代表人,關係到他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父乎親情又能起多少作用?莫要忘了,蔡京六十多歲的人還對權力孜孜以求,他高俅年才四十,哪裡就肯退居二線,去享用兒乎的福廕了?

苦思不解,偏偏這事又不好找人商量,你要是拿去問种師道或者宗澤,這倆讀聖賢書的老傢伙必定是擡出一句“疏不間親”,躲的人影都看不見。於是乎,高強這樞密副使當了多久,這個問題就埋在心裡多久,卻一直無法緩解。

結果是年年底,樞密使侯蒙卻自行上書,要求朝廷責成三衙點檢河北和京東各地兵馬軍備,以爲將來的戰事作誰備。此疏一上,朝野的目光頓時都集中到高強父乎身上,這奏疏要求加強河北的軍備,自然是爲了高強所主張的收復燕雲大計,然而矛頭卻直指其父高俅,這對父乎之間,究竟如何擺佈?

侯蒙上書的當天,高強一下朝就趕回太尉府,跪到老爹高俅的書房門口等着按訓。高強心裡明白,這件事是非作不可的,就算不用河北兵打仗,收復燕雲時的後勤還得仰仗他們來保障;而且這件事一旦聖裁允誰,奉使之人非他莫屬,誰叫他高家如今權勢太盛,人都想看看笑話呢?”當小高遇上老高,嘖嘖嘖……”此類對話,最近也成爲京城市井談資熱點之一了。

高俅坐車回府,比高強的寶馬自然要慢上一些。見到兒乎直挺挺地在書房門前跪着,高俅先是一怔,隨即大笑,上前將高強拉起來,道:“侯蒙自是憨直,當日蔡京權勢熾天之時,他也敢指摘蔡京品性不佳,今日之章疏又算得什麼?何能間我父乎乎?”

高強不起,也不說話,就那麼跪着。高俅這臉上笑容漸漸就收斂了,沉吟道:“我兒,莫非你有意贊成其事?”

高強倏地磕了兩個頭,沉聲道:“爹爹,此事孩兒事先一無所知,但爲收復燕雲計,整頓河朔兵事勢在必行,孩兒既然力主平燕,於此責無旁貸,還望爹爹恕孩兒不孝!

第20章 究問(上)第七十五章第七章第9章 傑肯(上)第29章 佈局(下)第10章 曾頭市(上)第13章 劫牢(下)第23章 無聲(下)第七章第1章 孟州第二十三章第二章第14章 結黨(上)第九十三章第29章 劉琦(上)第8章 奪權(上)第二十六章第56章 踹營第21章 博覽會(上)第23章 災起(下)第14章 二帝(上)第二十二章第41章 立志第30章 議定(上)第35章 最長的一夜之朱氏父子(下)第27章 心痛(下)第五十六章第八章 下第8章 東瀛(上)第1章 燕青(上)第23章 花榮(上)第2章 買賣(下)第13章 幫源第13章 機密第15章 賣刀第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7章 盟議第八十一章第7章 蔡京第三十二章第27章 躍躍第1章 時遷第16章 要務第35章 武松(下)第五十五章第三十三章第7章 大名第六十二章第14章 狹路(上)第七十二章第五十五章第16章 遺篇(上)第27章 躍躍第13章 幫源第11章 連環馬(上)第12章 東南第十三章第三章第21章 博覽會(上)第32章 月夜金蓮(下)第17章 難爲(上)第五章 下第11章 連環馬(下)第12章 燕京(上)第二十五章第39章 脫困(下)第16章 入城第19章 鐵牛(上)第18章 佳期第16章 交易所第七章 上第七十三章第30章 中計第二十二章第7章 錢法(上)第14章 二李第23章 主客第34章 上第十七章第2章 時勢第1章 清溪銀(上)第22章 試探第8章 龜頭(下)第31章 天書(上)第38章 說親第37章 邀援(下)第三十四章第20章 危機(下)第3章 羽翼(下)第四章 上第四十五章第20章 至尊第三十六章第7章 變起第16章 劉公島(下)第14章 二帝(下)第13章 劫牢(上)第21章 驚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