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窺涼州王厚設套

收到朝廷樞密院軍令和嚴均公文的時候,王厚正在病中←幼年隨父親王韶安撫河澶,打下了相當好的基礎,無奈後來貶謫賀州期間滿腔怨氣無處發,雖然再度得用,身體卻是遠遠不及當年了。饒是如此,當他看到那字跡分明的軍令時,忍不住一陣感慨。

“王帥,朝廷的軍令上怎麼說?”

童貫見王厚臉色有異,心中也頗感振奮←這個監軍當到現在,已經幾乎要人生鏽了,當初大軍揮師西進,一舉克服湟州和西寧州,確實是經歷了數場大仗,但是之後由於西夏主力全都被涇原路和永興軍路牽制,也使得這塊地方一直風平浪靜。再加上朝廷對於羌族曲意安撫,又刻意培植一些羌族首領內部的爭鬥,所以別說是湟州一片安定,就連西寧州也太平了許多。但是,這卻不是他想要的,沒有戰事,他該怎麼立功?

“朝廷讓我們利用羌人,爭取西進涼州!”

涼州!童貫一顆心狠狠跳了一下,自打當初李元昊打通河西走廊,從而將涼州、肅州、瓜州、沙州全部收入境內之後,國力一時大盛,涼州甚至有陪都的美譽,其中佛寺林立,頗有江南氣象。而由於羌族內訌嚴重,雖然也對失去這些地方耿耿於懷,但若是進攻卻不是對手,所以也使得西夏牢牢控制了這些地方。正是因爲奪下了這四州,西夏才能夠控制伊西,平吞漠北,從此用兵中原無後顧之憂。

想到這裡,他不由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不無鄭重地問道:“如今興慶府那邊雖然用兵順利,但是,我們這一邊再開戰,那就是兩面作戰,會不會太過冒險?”

“我算了一下。如果羌人肯出兵,我軍只要三萬人,應該也就夠了!”王厚自信地一笑,見童貫滿臉不可思議,他又解釋道,“你也應該看到了,自從程之邵來到這湟州,任茶馬司都大提舉之後。我們和羌人的關係緩和了許多,而且買到的戰馬也比往日優良,這就是因爲民心的緣故。羌人和党項本是一體,但是,党項建國西夏以來,卻從羌人手裡奪了不少地盤,如今眼看党項被我國迫得喘不過氣來,你說羌人會不會出來撿便宜?”

“可是,這請神容易送神難吧?”童貫卻知道,這些羌人窩裡鬥雖然是第一把手。但是。對於土地和牲畜人口的貪婪卻是一樣的,否則,當初積石軍那麼一小塊地方。那個羌族王子也不會拉着區區數百人就做起了一方土皇帝。”涼州等四州都是膏腴之地,倘若他們不肯退出,反而要挾我國,怕是……”

“就怕他們不要挾呢!”王厚一把掀開蓋在身上厚厚的毯子,霍地站了起來。”西羌這些年來和夏國一樣,越來越不成氣候,你看看那些大小首領,有幾個是有雄心壯志的?區區一個數千到數萬人的小部落,時時刻刻還不忘爲了一個首領地位子爭來爭去,當初趙懷德的往事你可還記得?正要這些人前去逐利爭鬥。我軍在後面看着即可,等到他們前方分贓不勻打起來了,到時候求到我國頭上,這出兵方纔是名正言順呢!”

童貫聽得後背直冒涼氣,他也是陰狠的角色,此時竟有些弄不明白,究竟是朝廷的軍令上就是這麼寫的,還是王厚早就有所預謀打算。

想到自己趁着王厚在病中的時候,把權限搶過了大半←更是心中直犯嘀咕〉是監軍,凡事的消息竟然比王厚知道的更晚,要是再這麼下去,恐怕就是打了勝仗,他也休想有所寸進←哪裡知道,京城蔡京和高俅早就達成了默契,刻意讓趙佶忘掉了他這麼一號人物地存在。

既然心中有事,王厚自然不便再臥牀養病,很快,他正式到衙理事,連綿不斷的軍令便從他的手底下發了出去。未幾,朝廷又有明令,以他爲隴右節度使,這一道旨意一下,頓時在熙河蘭澶路的宋軍之中激起了軒然大波。大宋的節帥從來都是虛銜,往日武臣即使官拜節度,也不過是遙領,而隴右節度還是唐時所設,以前根本就沒有。此時此刻,朝廷突然給王厚加了一個節度使的頭銜,究竟是什麼意思?

“這不過是一個名義而已。”

在面對前來道賀的程之邵時,王厚便這樣輕鬆自如地說道:“我不像程兄你,一旦離開了這戰場,我便什麼都不是,畢竟,我不是嚴帥那樣在朝廷在戰場都能夠應付裕如的人。如今接着這一道春風,早就按捺不住的羌人一定會找上門來。這樣,不用出門去求人便能得到雄兵數萬,試問天下哪裡有這樣的美事?”

在王厚病中,程之邵也署理了一部分軍事,聽這麼一解釋,自然是心知肚明。見童貫不在,他稍稍猶豫片刻,隨即問道:“那此番王帥準備用何人作爲主將?湟州離不開你,你總不會親自上陣吧?”

“我屬意知西寧州劉仲武。”王厚坦然地說出了自己心目中地人選,“劉仲武此人不單單是沉着,而且在戰法上也頗有見地,既不會因爲輕敵而冒進,也不會因爲過於謹慎而貽誤戰機,所以他是最好地人選。不過麼,我打算讓童道夫也跟着一起去。”

程之邵這回卻疑惑了,盯着王厚看了半晌,最後纔有些不確定地問道:“你準備讓他立功回朝麼?”

“他雖然是閹宦,但這些年在湟州還是做了不少實事的,湟州如今需要處理的軍務有限,讓他上戰場也好。”王厚輕描淡寫地解釋了一句,見程之邵還是不肯放鬆,他只得笑道,“你放心,此次之所以用他,是因爲朝廷需要一個能幹地監軍,沒有其他的意思。如今河北那裡正在緊鑼密鼓地備戰,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監軍,朝廷上的那些文官御史難免會叫囂。再說了,兵權在劉仲武手裡,童道夫身爲監軍,並無干涉的權力。”

程之邵這才知道原來是朝廷的意思,但出門的時候,心中仍然存了一個大疙瘩,回去之後便開始往回寫信←年前也生了一場大病,幾乎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好容易才逃得生天,由是對高俅送來的那個大夫自然感恩戴德。這一封信寫起來極快,他幾乎是一揮而就,但在命人送出去之前,他又稍稍猶豫了片刻,最後又寫了一份正式的奏疏,這才命兩個隨身小校一一送往京城。

果然,在得知王厚加了節度使銜之後,十幾個羌族首領紛紛前來拜見,每個人幾乎都備了一份厚厚的禮物。當從王厚那裡聽說西平府指日可下,而李乾順已經準備棄興慶府地時候,一幫人都露出了貪婪的神色。涼州瓜州肅州沙州的富饒,早已看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如今西夏眼看便要被大宋吞併,若不能趁着這個機會撈一筆,抑或是佔一座城池,他們豈不是虧了?

所以,當王厚不經意地提起,涼州等地正在集結兵馬的時候,一個羌酋便迫不及待地建議道:“王帥,夏國和我羌族諸部的仇隙由來已久,如今大宋用兵順遂,我們也希望能夠助一臂之力。我部願出兵五千,作爲貴軍馬前卒!”

他這一聲嚷嚷頓時激起了無窮附和,好幾個羌酋都站了起來,義正詞嚴地表示要出兵助宋軍作戰,當然,所謂的馬前卒不過是說說而已,他們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實力,怎麼會輕易投入到絞肉機似的攻城戰中?

王厚自然知道他們地想法,此時故作驚訝地深吸一口氣,然後露出了爲難的神情:“各位的好意,本帥心領了,只是這出兵一事須得朝廷允准,再說永興軍路和涇原路戰事正酣,我這湟州大概不會輕易出兵。”

一句話出口,一羣羌酋心頓時涼了半截,但是,王厚接下來的一段話卻讓他們又生出了希望。

“我朝希望的就是取回興靈之地,對於涼州這些地方倒不是志在必得。各位都是羌族勇士,合則力強,只要能夠湊在一起出兵,何愁不能下了西涼四州?要知道,最強的卓邏和南軍司已經都被抽空了,剩下的便是甘肅軍司和西平軍司,總兵力甚至不到兩萬,再加上他們如今都在惶惶難安,說不定大軍一到,他們也就會投降了!可惜啊,朝廷不會同意我輕易出兵,否則……”

望着王厚惋惜的臉色,一幫羌酋不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一回到各自的地盤,他們幾乎是立刻派人出去打探情報,一時間,西涼之地四處可見羌族探馬。而甘肅軍司和西平軍司由於前時抽鄧馬過多,這個時候只能嚴陣以待,並不敢主動出擊。

而當大觀三年八月九日,西平府靈州被宋軍佔領時,所有的羌酋都意識到,曾經戰力遠遠凌駕在他們之上的夏國,已經是被拔掉牙齒的老虎了!

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5章 殿中論財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8章 回春也須留一手第8章 橫生波折第15章 蘭心蕙質第26章 驚聞隱情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0章 巧舌如簧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23章 夫妻夜話第35章 王府大變第7章 蔡老三陰結外援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23章 美人高人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4章 巧言令色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11章 奇妙遇合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13章 貌合神離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35章 柔情蜜意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18章 舊話重提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7章 球社之爭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40章 鴻鵠之志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17章 略施薄懲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2章 橫加脅迫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6章 朝會風波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