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

“爺爺!”

他剛剛睜開眼睛,便發覺兩個孫子一前一後奔了上來,不由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他沒有理會兩個人的問長問短,而是問了一會他們的學業,然後便把長孫打發了出去,單單留下了小孫子王敏中。

見到這個情景,王敏中心中自然有數,連忙上前站在爺爺身邊,只是心中卻不知道王恩會吩咐些什麼。而王恩在沉吟良久之後,最終問道:“敏中,你真的決心從軍,走你爺爺的老路麼?”

“是!”聽到是這個問題,王敏中哪裡還有猶豫,連忙鄭重其事地答應道,“我最欽佩爺爺在沙場殺敵建功的壯舉,男子漢大丈夫,當馬革裹屍方纔是最好的下場!我願意學爺爺那樣外禦敵寇,保家國平安!”

聽到這樣意態激昂的豪言壯語,王恩卻覺得心中異常苦澀。年輕人都是這樣,希望能夠在戰場上建功立業,博得一個封妻廕子,但是,只有他這樣已經打倦了仗的人方纔知道,平靜是多麼可貴。他已經不知道有多少親隨屍埋戰場,也不知見識過多少袍澤一去不回,所以絕不希望孫子再走這樣的老路,可是如今看來,這絕不是他能夠用言語勸阻的。

“你這些天隨禁軍教頭練武,我也不知道成果如何,這樣吧,你便在院子中舞一回劍。若是舞得好,我便請聖上先把你調到御前,等到有一個出身之後再讓你上戰場。若是仍像當初那般只是好看的花架子,今後我便再也不許你談習武從軍之事!”

王敏中聞言等時大喜,答應一聲後便匆匆前去取劍,然後便在院子當中舞了起來。這一次遠遠不如高俅上次來時那般花團錦簇潑水不進,而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雖然看上去頗爲呆板,但卻帶出了幾分肅殺的氣息,看得王恩也暗自點頭,最後更是在心底感慨了一聲——兒別自有兒孫福。看來這孫子的從軍之路,他是阻不住了!

“嘿,老王你這孫兒舞的好劍!”

他正看得入神時,卻只聽這麼一句讚語,不禁回過頭來,見是郭成不知道什麼時候醒了過來,如今正雙目炯炯地站在他身邊觀看。他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略略點頭便照樣佇立在那裡。直到王敏中收勢而立。

他才點頭示意其過來。

“這是你郭爺爺!”

郭成不等王敏中行禮,便連連擺手道:“別叫我郭爺爺,我那兒子也比你大不了幾歲,這一聲郭爺爺,讓我的年紀一下子就長了不少!我比你爺爺好歹也要小上十幾歲,這樣,你叫一聲郭伯伯也就是了!”

王敏中從善如流,立刻就改了稱呼,喜得郭成當即便解下腰中一柄匕首作爲見面禮。而王恩見其一片誠摯,便點頭示意孫子收下。沉吟片刻便說道:“老郭。我這孫兒自幼便喜歡舞槍弄棒,如今眼看也已經大了。西北的仗怕是打不了多久,我也不準備讓他到西北去鍛鍊。你這次奉旨教導那些軍官。我想把人託付給你,怎麼樣?”

“嗯?”郭成聞言大感奇怪,“你如今是殿帥,託付誰不行,爲什麼要找我?我這手重你又不是不知道,雖然對麾下大方,可軍法也同樣是狠,這一次雖然教導的是軍官,也同樣不會放手,你就不怕好好的孩子給我折騰壞了?再說。此番人選都是樞密院擬定地,怎麼好隨便加上一個進去?”

“這一次訓練的不僅是軍官,還有預備軍官。”大約是對後者這個稱呼還有些不習慣,王恩的口氣頗有些猶豫,“聖上和蔡相公高相公他們商議過,說是那些上戰場打過仗的軍官固然需要系統訓練,那些世代從軍的世家中承襲軍職的子弟也同樣需要教導。當然,那些不願意從軍的除外,而像敏中這樣想要從軍的。也需要在上陣之前多多訓練,而不是隻以家傳教導充數就算了。”

說道這裡,王恩稍稍停頓了一下,低頭思索該不該現在便完全抖露出去,但最終還是躊躇着開了口:“樞密院地重組只是第一步,河北整軍也只是半步,聖上和諸位相公的意思是,以後但凡是軍官,只要有條件,便須參加這樣的訓練,聖上有意爲此賜名爲軍官講武堂。”

“嗯?”郭成聽得心中大動,興趣頓時更濃了。只是看王恩的樣子似乎有所保留,他也不好多問,只是連連點頭讚道,“好法子,真是好法子!向來軍官便只憑借軍功提拔,往往都是戰功彪炳,認得字的卻沒有幾個,更不用說什麼軍略了。依我看,以後朝廷的政策不該只惠及軍人世家的子弟,而應該向尋常軍官傾斜一下,這樣大家都能有機會。看來,這一次定下的三十名軍官還是太少了!”

“三十名?”王恩苦笑一聲,忍不住透露了實情,“第一批三十名都是身經百戰的,這只是第一期而已,訓練時間不過一個月,接下來還有二百七十人。老郭,你是別想消停了!”

對於郭成的抵達京城,趙佶極爲重視,召見了之後便立刻讓政事堂發了聖旨,正式委任郭成爲殿前副都指揮使,兼提舉軍官講武堂,讓其爲第一批抵達京城地三十名軍官作講。當然,郭成幾乎是一個大老粗,此次不過是借他地威名壓住那些年輕軍官,至於具體的軍略大勢,自有樞密院派人講習,而這件事便作爲這些天最大的新聞,很快傳播了出去。

有郭成坐鎮,那些年輕軍官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都是老老實實規規矩矩,而姚平仲和鍾達終於在第三日課完地時候得以面聖。

召見照例是在崇政殿,和姚平仲的平靜相比,鍾達便顯得有些不老實,時不時四處觀望,待到最後趙佶駕臨的時候,他卻有些戰慄,根本不敢擡起頭來。

趙佶見多了這樣誠惶誠恐的軍官,當下也覺得心中有趣,微微點頭後便示意兩人起身。先是問了一些軍中情況,又問了問兩人的功勳,最後,這位天子才把事情轉到了如今北方的戰局上。

“二位卿家都是屢建功勳的沙場悍將,朕之所以把你們調回來,不是爲了讓你們在京城拱衛什麼京畿,而是希望你們在北面繼續爲朕,爲朝廷立功!”趙佶見兩人一瞬間臉漲得通紅,知道這句話到了點子上,“趁着年輕多多建功,朕等着你們倒是授都總管爲一方節帥的那一天!”

這嘉許已經說得很重了,以王恩當日的資歷,從一介軍校到最後的武信軍節度使,也足足用了大半生地時光。當然,王恩雖然機遇好,但畢竟及不上這兩個人遭遇的都是大仗,軍功提升得異常快,所以不到三十便已經全都是一路都監,若是再打上十年仗,興許他們確實有可能成爲大宋最年輕的都總管。

直到兩人離去,趙佶方纔搖頭笑了笑。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他登基已經是第十個年頭了。這十年中,他不知道經歷了多少事,如今膝下已經是兒女滿堂。再過十年,他說不定還要添上一羣孫子孫女,只是不知道那個時候,那曾經雄踞北方的遼國又會如何?

有了侯蒙這個同知樞密院事,蔡京高俅的工作輕鬆了很多,而阮大猷和何執中兩個人,最近更是有旨免了樞密院的事,只需專心致志處理政事堂公務,這樣一來,事情自然更是順遂。不過,遼金之間的戰報依舊不斷,眼看着遼國今天三千明天五千的損傷,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股籠罩不去地陰霾——即使遼國人多,即使遼軍不怕損傷,若是一直這麼耗下去,結果究竟會如何?

而就在人人關注北方局勢的時候,西北傳來戰報——夏主李乾順之弟,晉王李察哥戰死。西軍十萬人馬困西平府靈州,正在掃蕩周圍援軍!

趙佶聽到消息的第一時刻,幾乎失手摔碎了手中的茶杯。也難怪他如此激動,要知道,當年神宗皇帝五路用兵西夏,便是在期待這樣的結局,如今到自己的手中終於完成了這一點,作爲一個皇帝,他怎能按捺得住心頭喜悅?

而不單單是趙佶,得知這個消息,整個東京城都幾乎沸騰了。由於西北和北邊的局勢動盪不安,天子破天荒地將科舉日程延後,而結合之前的例子,但凡能夠得到天子賞識的文章策論,全都是切中時弊的,也正因爲如此,天下士子無不對時局密切管芯。如今獲知這樣的大事,街頭酒肆茶館頓時議論一片。

這是繼太祖平定南北以後最大的勝利!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無論先前曾經怎樣開疆拓土,湟州都州這樣的地方畢竟太遙遠了,對於中原人而言遠遠不及靈州這樣的地方更加引人注目。更何況,自從西夏佔據興慶府之後,宋軍還從未取得過這樣大的戰績。在這種情況下,取得靈州只是早晚的事。

而趁着大勝的當口,趙佶終於頒下詔令,自即日起,取得功名的士子可以佩戴刀劍一類的兵刃;河北邊境一帶的尋常百姓經官府覈准,可以憑藉官引攜帶兵器,官引以官府印信爲準,若有僞造,罪當連坐,若發覺其中有違例事,追究主官責任。儘管這尚且算不上全面開禁,但與先前百姓只能使用朴刀一類粗陋兵器的慣例相比,已經是大有進步了。)

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1章 分而化之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2章 捉襟見肘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2章 幕後盟友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36章 翩翩欽使乃閹宦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39章 出重拳腥風血雨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40章 溘然長辭第19章 遼使告哀第40章 塵埃落定第24章 遼主天祚第13章 觀相撲官家有感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19章 又見金盒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9章 爭分奪秒第39章 調兵將上下齊心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26章 狹路相逢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15章 球場驚變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13章 晴天霹靂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15章 兩虎相爭未必傷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8章 喬遷之議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5章 夫妻之間第14章 殿中召見有深意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26章 遼金間宋何偏綺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1章 樂極生悲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8章 往事成灰第17章 觀戰事觸目驚心第4章 百日抓週第21章 福寧殿痛陳利害第27章 百般籠絡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25章 花中澄心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