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

三日後,宮中終於傳來消息——王皇后崩!

對於這個消息,平常百姓議論了一陣子也就不以爲意,畢竟,雖說是國喪,但王皇后因爲身體不佳,往日很少出席重大場合,也就是上一次天寧節露了一回面,而一些大臣對此卻有所憂慮。若是王皇后一無所出也倒罷了,偏偏她生下了京兆郡王趙桓,而趙桓不僅僅是趙佶的長子,更是嫡子,倘若之後冊立的皇后又生下皇子,恐怕這儲位便有些干礙了。

當年哲宗皇帝是苦於無子,而趙佶如今偏偏是兒子太多!

這也是高俅很有些擔憂的一個問題,歷史上,趙佶在王皇后去世之後,冊立了鄭氏爲皇后,而鄭氏始終無子,所以趙佶雖然偏愛王貴妃之子趙楷,但畢竟不能廢了嫡庶長幼。而現在卻不同了,如今鄭貴妃自己就有一個兒子,將來的情形誰說得準?歷史已經改變得一塌糊塗,到時別在這大宋再上演一場奪嫡之爭骨肉閱牆的慘劇就好!

大朝議上,高俅再次見到了京兆郡王趙桓,這位在趙佶即位後不久即出生的大皇子,如今已經是八歲了。由於心傷母后去世,他的臉色非常難看,眼圈更是紅腫不堪,看得高俅心中暗歎。不管史書上這位窩囊的宋欽宗如何,眼下這還不過是個孩子。

每次的大朝不過都是走走過場,但這一次卻傳達了一道旨意——進封魏王俁爲燕王,邳王偲爲越王,併爲太尉:京兆郡王桓爲定王,高密郡王楷爲嘉王,併爲司空:吳國公樞爲建安郡王,冀國公杞爲文安郡王,楚國公栩爲安康郡王,楊國公棫爲濟陽郡王,蜀國公構爲廣平郡王。併爲開府儀同三司。

前頭兩位都是皇弟,後面幾位都是皇子,而由郡王進封親王的只有兩位,這不由讓不少人心生遐思。好在大宋向來有皇子宗室不能交結大臣的習慣,因此嗡嗡的議論聲一會兒就過去了。倒是高俅心中如同明鏡似的,之所以加封高密郡王趙楷,不過是因爲趙楷和趙桓年紀相仿,並沒有什麼其他的緣故。趙佶雖然對妃嬪有偏愛。但這幾年對於幾個兒子,倒是勉強做到了一視同仁。

大朝議之後,趙佶把幾個宰臣留了下來,然後又留下了定王趙桓。

一干人到了崇政殿之後,趙佶便直截了當地道:“皇后已去,定王作爲朕的嫡長子,先前的師傅看來也不夠用了。朕的意思是,除了那些該講地經義之外,希望各位卿家也能夠給他講一講天下大勢。經義道德雖然重要,但是。倘若不懂得天下大勢。不能看清時局,將來也是枉然!”

一句話說得衆人悚然動容,這番話雖然簡單。但意思卻非常明白沒有意外的話,太子之位大約屬於定王趙桓!而高俅卻暗中打量了一下趙桓,見其眼睛一亮,然後又很快擺出了平淡的神色,不禁暗自點頭。在皇家,八歲的孩子就已經懂事了,若連趙佶的這種意思都聽不懂,那麼,趙桓這兩年一直跟着趙佶學習政務的結果無疑是糟糕透頂的。

見四個宰臣躬身應是,趙佶滿意地一笑。又低頭對趙桓道:“仁義道德可用來治天下,但是,要平天下卻是不夠的。如今我朝北面有遼國,西北有夏國,而又有金國和遼國征戰不休,這些都是必須重視地事。你雖然只有八歲,但也需得認識時局,以後除了讀那些書之外,再把朕上次給你的那些策論每日看一篇。若是不懂的,便向這幾位相公請教,明白麼?”

“兒臣遵命!”趙桓連忙出聲答應,又擡頭向面前的四個宰臣看去。這兩年來,趙佶常常在召見大臣的時候捎帶上他,因此他小小年紀就學到了不少事,心性愈發沉穩。他的目光一一掃過衆人,最後點點頭說:“孤王年幼,今後還請各位相公多多提點!”

蔡京高俅連忙率先躬身答應,阮大猷何執中也慌忙行禮,事情也就這麼定了。

這一番措置完畢,趙佶便拍了拍趙桓的肩膀,示意內侍把人帶下去。等到大殿的門重新緊閉,他才起身緩緩走下御階。

“吳榮穆王臨去時,曾經勸諫朕早立太子,朕那時並未答應他。如今想來,皇兄確實是好意,只是那時朕心有顧慮而已。”

這一番話已經是在對大臣交心了,因此在場四人無不提起了精神。

如今趙桓畢竟還是定王,未曾定太子名分,也就是說,其他諸王可能還有機會,不過,大宋的太子之位很少發生什麼大紛爭,暗流興許會有,但要說明面上的爭奪,卻不必大臣們去操心了。

“朕如今雖然春秋鼎盛,但畢竟天有不測風雲,所以必須得擇定嗣君。桓兒聰穎雖然不夠,但勝在性格沉穩,如今皇后剛去,朕若是驟然立太子,恐怕引起天下議論,所以此事還得拖延一段時日。”說到這裡,趙佶頓了一頓,然後一字一句地道,“不過,朕不準備立刻冊立皇后。”

一句話說得四人面面相覷,蔡京和高俅對視一眼,同時避開了目光。這是應有之義,如今後宮諸位得寵嬪妃,幾乎個個都有子嗣,不管冊立了誰,都會影響到儲位,而新選一人入宮爲後趙佶又不願意。如此一來,恐怕要等到冊立了太子之後,趙佶纔會再次冊立皇后。

把這件要緊地事議定了,趙佶地臉上便輕鬆了些,隨即問起阮大猷何執中和耶律餘睹談判的結果。當得知耶律餘睹堅持要親自面見天子之後,他不由緊緊皺起了眉頭,臉上露出了一絲怒容。

“此人好沒有道理!朕已經親自接見他一次,難道事事都要朕這個天子親自去和他磨嘴皮子?元長,伯章,你們自己商量一下,找一個人代朕去見見他,就說有什麼事要談朕的宰相可以做主,倘若他還要擺架子,不妨直接回上京算了!”

對於具體由誰去地問題,蔡京和高俅卻久久爭論不下。兩人當然不會爭着要去,而是誰都不願意去——耶律餘睹也許在上京算得上是重臣,但是畢竟還是武夫的成分居多,再加上他一直以來表現出來的種種性格,讓兩人很不願意和他打交道。再者,萬一真的讓這位遼國使臣一事無成地回國去,這無疑不是大宋想要看到的結果。

最後,高俅還是隻得跑這一趟,原因很簡單,蔡京搬出了他曾經想要出使遼國這個事實,這讓他不得不攬下了這樁麻煩。當然,爲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他又特意從樞密院調來了廖進和李綱,前者熟知北地情況,可以作爲參謀,而後者則是初出茅廬,可以從中有所體會。

準備完畢之後,他便前去客省見耶律餘睹。一應官員都早已得了吩咐,因此徑直把三人引到了耶律餘睹的居處。此次遼國使團總共出動了一百餘人,這其中,除了正副使和幾個有職責的官員之外,其他的全都是衛兵,足足有八十人,足可見對於安全的重視。

當得知高俅來見時,耶律餘睹本能地皺了皺眉。如今大遼局勢危若累卵,他之所以硬是想要拖到宋主面前才擺出條件,就是想爲了留一些臉面,誰知在趙佶那一次召見之後,竟然再也沒有見他地意思,這不由得讓他惱火萬分,在阮大猷和何執中面前也時不時裝聾作啞。然而,這一次高俅親自前來,他勢必不能保持沉默了。

他很清楚,身爲尚書右僕射的高俅親自前來,這定然是大宋天子的授意。倘若自己再不能拿出一些有誠意的條件,那麼此番就算真正白來了。因此,在雙方坐定之後,他便輕描淡寫地提出,兩國相交多年,大宋每年歲給銀絹,遼國深感無物作爲贈禮,如今既然新主登基,願意每年以一千匹戰馬作爲交換。

聽到這個意料之外的回答,高俅心中頓時一怔。對於大宋來說,歲給的銀絹雖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還不到損及根本的地步,而缺馬卻是朝廷一直以來最頭痛的事。川馬、吐蕃馬以及大理馬雖然每年都買了不少,但是,能夠存活下來作爲戰用地十中難以存一。遼國一向不肯賣馬給中原,而自從和西夏交惡以後,從党項人那裡買馬也變成了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雖然大宋和西夏、遼國之間的黑市交易一直存在,但指望買到大批戰馬卻是不可能的事。耶律餘睹此時提出每年一千匹戰馬的條件,對於大宋無疑是一個頗大的誘惑。

但是,戰馬再好,沒有良好的牧馬地也是枉然。以農田養馬的弊端在河北以及河東顯露無疑,在荒廢了大批良田的同時,仍舊不能保證戰馬的存活,所以,這個條件仍然不夠!

“郡王代遼主轉達的這個建議雖好,無奈戰馬還是會死的。”高俅微微一笑,突然咄咄逼人地道,“若是能夠有一塊養戰馬的牧馬地,興許才能進一步表現貴國的誠意。”)

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1章 抵江南贈書爲禮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37章 國之大計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4章 俏佳人縱論宮闈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8章 民不聊生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2章 隱門弟子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6章 怒衝冠人死燈滅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4章 緊鑼密鼓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1章 大相國寺遇故人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29章 信口開河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7章 天子私訪講武堂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15章 球場驚變第26章 禁宮火起第26章 禁宮火起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19章 又見金盒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6章 狹路相逢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章 尋人有果第2章 大遼密諜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6章 駕幸王府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7章 球社之爭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22章 掀黑幕連番準備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40章 臨行前夕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31章 寶物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