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美國海軍反攻到日本本土,走的是夏威夷、中途島、塞班島、沖繩島、硫磺島這一路的南太平洋航線。
但在這個位面,由於夏威夷被日本人早早拿下,而反攻阿留申羣島的過程又出奇的順利,美國海軍作戰制定的反擊路線,則傾向於走阿留申羣島這一路的北太平洋航線。
放棄走南太平洋航線的原因,一是日本海軍主力都集中在夏威夷,強行攻擊損失太大。其次卻是這裡複雜的戰略環境:這裡太靠近英國勢力範圍。太平洋戰爭中,英國人和德國人都扮演了不能說的“不光彩”的角色,美國海軍內部甚至認爲在關島海戰中,英國人一定參予了暗算美國海軍的攻擊行動,只是他們找不到確切的證據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偏遠的北太平洋路線也就理所當然了。
輕鬆奪取阿留申羣島後,美國人順利完成了他們戰略上的第一步,將戰線向前推進了數千公里。但最頭痛的問題是,從本土到阿留申羣島最西端,其漫長的海上補給線是美國海軍最大弱點——當然,若是走南太平洋路線,這個問題同樣也存在。
不過和南太平洋相比,北太平洋的島鏈密度很大,相互間間隙距離短,可以倚爲憑障。從防禦的角度來說,要比南太平洋相對稀疏的島嶼羣安全得多——而且這個位面,南太平洋的島緊鄰英國控制區,有過關島海戰的教訓,美國人再囂張,也不想再選擇這裡的戰場了。
若是不知道“神明”存在,美國人或許會出動大軍,攻擊夏威夷發動奪回作戰。但艦靈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形式。“神使”的存在,令美國海軍被賦予了一項“莊嚴”的使命:屠神。
美國人有勇氣挑戰一個日本“神明”來“屠(邪)神證道”,證明自己是“上帝之鞭”,卻沒有勇氣同時和兩個“神明”開戰。
面對有艦靈開掛的日本海軍,爲了保證這條超過八千公里的補給線的絕對安全。美國海軍的作法就是在新佔領的阿留申羣島上的諸多島嶼上大量地修建陸基機場,而後派出大量的B17四發重轟改造的遠程偵察型進駐。
面對日本“神明”可怕的夜戰能力,美國海軍的應對方式非常地簡單。爲了防止補給艦隊被艦偷襲,從本土開出的補給艦隊,在大量護航航和驅逐艦的護衛下,儘可能地靠海岸線和島嶼航行,以便隨時能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援。
同時,補給艦隊所到之處,附近岸基機場。都起飛大量的B17四發重轟的遠程偵察型,對邊方圓1000公里海域,進行密集的拉網式搜索,保證不給任何一條日本軍艦靠近趁夜偷襲的機會。
二戰時高速戰艦的最大時速,也就是在30節到32節左右,差不多相當於60公里。但這僅僅只是短時間能達到的最大時速,鍋爐不可能長時間滿負荷連續運轉,一天下來。通常平均最大時速也就是在24~25節之間,也就是42公里/小時。
一天24小時。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只要保證一千公里範圍內沒有日本水面艦隊存在,就毋須擔心會遭受夜間偷襲。前提只是需要建設足夠多的機場和起飛足夠多的遠程偵察機。
這是一種“笨”方法,卻十分地有效。一直到1944年七月爲止,在大量B17遠程偵察型的索敵下,日本海軍幾次嘗試靠近美軍補給艦隊航線想要偷襲的行動。都被B17偵察型提前發現,喪失了偷襲的突然性。而後在接到警報的護航艦隊立刻改變航向,而同各處的岸基機場的美機則蜂擁而起對妄想靠近偷襲的日本艦隊發動攻擊。
李華梅率領的日本聯合艦隊,嘗試地靠近了兩次,結果都在美軍岸基飛機的壓力下。被迫提前放棄。
由於有“大和撫子”預警,加上日本方面也十分地小心,每次美機出動時,提前察覺到行蹤暴露的日本偷襲艦隊,都在大批美機趕到上空前改變航向放棄任務,倒也沒有遭受更多的損失。但是美軍這種以勢壓人的作戰方式,還是讓日本方面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
起初李華梅並不想盲目地和美方飛機硬拼,其在最初的破交作戰中,一旦意識到自己艦隊方位已經暴露,就立刻放棄任務後撤,然後將艦隊退到美方岸基戰鬥機的戰鬥半徑極限邊緣,故意選擇在這個極限距離上和美國陸基飛機進行空戰。
但是美方也不上當,他們出動機羣的目的只是爲了保證護航艦隊的安全,同時也拼命地想將日本艦隊引誘到距岸基機場攻擊範圍發動偷襲。
四到五月份之間,美日海軍在北太平洋上的較量,就變成了岸基航空兵和航母艦隊間的不斷試探。在美國人看來,海上移動的補給艦隊,就是引誘日本海軍主力艦靠近的誘餌。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尼米茲更告訴手下的飛行員。
“空戰中就算我們因爲航程的問題,不能擊沉日本軍艦也沒有關係。美利堅合衆國能一年能培養出來的飛行員數量,數十倍於日本。你們駕機上天后,遇上日本飛機,打下他們就算是勝利。”
在尼米茲看來,如果護航航母艦隊除了承擔補給任務外,另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承擔着日本艦隊引入陸基航空兵攻擊範圍內的誘餌任務。
李華梅本身就是極了解飛行戰術的頭號王牌飛行員,對航空兵的戰術運用瞭解世間無人能出其右。她深知航母和岸基機場正面對抗是十分吃虧的事情,也非常清楚美日之間的差距所在,她並沒有輕易地上尼米茲的當。調動般隊時,一直都利用油料的優勢和本方艦隊是在海上“機動機場”的特點,故意選擇將艦隊在敵方戰鬥機作戰半徑的邊緣遊走。一旦發現美國對海攻擊機羣逼近,就立刻在第一時間調動艦隊後撤到美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外。
海上空戰,對於航空兵來說。最困難的問題在於能否在茫茫大海上準確地找到敵方遊動的艦隊。即使事前有偵察機預警通報報告方位,但是等飛機起飛向目標,時間也是一個半小時,甚至兩小時以後了,而這段時間,足夠將艦隊調動到近百公里之外。
面對着時速超過四十公里高速移動的海上目標。攻擊機羣撲空是常有的事情。而在開了地圖掛的艦靈面前,美國攻擊機羣的動向更是一清二楚,李華梅每次都能及時地調動艦隊改變航向,避開岸基飛機最強的攻擊鋒頭。
四月底的第一次海空大戰中,當時美國岸基機場出動了第一波次的攻擊機羣中,擁有三十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二十架B26雙方轟炸機,十二架B17四發重型轟炸機,以及整整六十架陸基型的F4U3海盜式戰鬥機。
而當時李華梅手下率領着赤城、蒼龍、飛龍以及新服役的大鳳號四艘航母爲核心的主力艦隊和美機對抗。
在發覺大~~片美軍機羣壓過來後。當時的聯合艦隊“恰好”地遊走在美國攻擊機的攻擊極限半徑上。
李華梅立刻命令艦隊掉頭改變航向後撤,避開鋒芒後,併成功地令美國飛機錯失目標,無奈地搜索了幾分鐘後,由於殘餘燃油達到危險的邊緣,被迫放棄任務返航。
此時的四艘日本航空母艦,主力艦載戰鬥機已換成了更先進的紫電改。四艘航母上起飛的八十架紫電改,其中三十架先按照李華梅的指示。對美國機羣發動佯攻,引誘護航的F4U3海盜出戰。
而後這批誘敵的紫電改。一經接觸就立刻避戰而走,並不和美機作太多的糾纏——因爲剛起飛不久的他們,有燃油的優勢,和美國戰鬥機稍作糾纏就故意退走,引誘其追擊。
海上遠距離空戰,缺少地面空管指導。本身又年青氣盛的美國飛行員很快上了當。大批護航的F4U3海盜脫離被護航機羣追擊第一批誘敵的紫電戰鬥機。結果給藏在附近的第二波紫電戰鬥機突襲的機會。
是役,第一波出擊的三十架SBD無畏式轟炸機,在五十架紫電戰鬥機的攻擊下,幾乎全軍覆沒,此外還有十餘架B26被擊落擊傷。而空戰結束後。返航的F4U3海盜戰鬥機,又因爲燃油耗盡無法飛回岸基機場,超過三十架的海盜戰鬥機在返航途中一頭栽向海面,飛行員被迫海上跳傘。好在美國的海上救援能力極其強大,這些棄機跳傘的戰鬥機飛行員大都生還。
這場日本海航對美國海軍的陸基飛機的對抗,最終以日方的大勝而告終。
但事後李華梅和艦隊司令小~~澤治三郎回顧此戰時,李華梅私下裡卻搖頭道:
“空戰上,我們確實是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海戰方面,勝利的人卻是美國人,他們驅逐了我們,保住了補給艦隊,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這是四月三十日,發現在北太平洋上的美日間的一次大規模空戰。戰後,參戰的日本方飛行員向李華梅反映,對手的F4U海盜式戰鬥機的性能極其出色,和本方的紫電戰鬥機相比可謂各有千秋。也就是說,在戰鬥機方面,日方性能方面的優勢,已經被對手完全拉平了。
此戰美國飛機損失慘重,而日本方面只損失了四架紫電式戰鬥機,多架受傷,損失飛行員跳傘後都都被救回。
雙方空戰損失交換比所以如此離譜,並不是日本飛機性能上的優勢,而純是戰術運用上的勝利。
在空戰中,紫電式戰鬥機的飛行員,一旦空戰情況不利就是打開發動機的噴水加力系統拼命地跑,和追擊的美機比拼油箱裡的燃油存量。這種戰鬥方式雖然無賴,卻十分地有效。雙方戰鬥機糾纏在一起時,幾乎所有的美國戰鬥機飛行員,在空戰後開始後五分鐘內,機艙內就響起了“燃油不足,趕快返航”報警警告,不得不在極不願意情況下放棄空戰。
而年青的美國飛行員的對手,卻是一票飛行時間超過上千小時的精英老手,無論是飛行技術還是實戰經驗都在他們之上,加上有艦靈爲他們“各種開掛”:提供正確戰術建議,空戰切入時機把握極好,隨時調動附近的“友機”給處於不利狀態的“友機”支援等等的,所以在空戰中大佔便宜。
而後的一個月裡,李華梅率領的聯合艦隊,繼續遊走在阿留申羣島航線邊上,主動地尋求戰機。但是有了警覺和前面教訓的美國人,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成長得非常地快,吸取了教訓後,他們在戰術運用上很快進行了針對性的改良。
而後的一個月,雙方飛機零零碎碎地發生了數次規模不大的空戰,但有過前面教訓的美方再沒有輕易地上當,日方飛機雖然仗着有地面空管指引,在空戰中佔了少便宜,卻沒象第一次空戰般打出那麼出色的交換比。
雖然在空戰中,日美雙方損失交換比仍然高達一比四,但李華梅已嗅出了其中危險的氣味。她知道隨着時間的流逝,美國佈置在阿留申羣島的飛機會越來越多,而先前空戰中飛機飛行員損失,對美國這頭巨獸根本無足輕重,自己必須重新考慮新的襲擊戰術了。
此時日方的襲擊艦隊,經過長久的連續海上作戰,也必須返航接受維護補給休整。於是六月份後,襲擊艦隊回撤返回本修整。
事後,美方宣佈他們取得了這次場阿留申羣島破交與反破交戰的勝利,而日方則拿出空戰中雙方的交換比大肆吹噓。
而李華梅在戰後告訴崇仁天皇,這次出擊,勝利者應當是美國人,因爲他們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戰略目標,而聯合艦隊並沒有完成大量擊沉美方戰艦的戰略意圖。
PS:??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