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波子平治】
6月中旬的時候,國際黃金進一步下挫,跌至300美金每盎司以下,一度讓投資者驚心動魄。
唯有林志超穩坐釣魚臺,因爲他總投資的十來億港幣的黃金期貨和現貨,是分批買進的(一個月內買入),所以成本反而降低。
當然也有人歡喜,比如香港謝利源的老闆謝志超,他可是最喜歡黃金下跌了,因爲這樣他可以賺很多錢。
傳媒大廈。
早晨上班的時候,一輛輛波子(保時捷)、平治(奔馳)、林寶堅尼(蘭博基尼)駛入傳媒大廈的地下車庫。
一羣在這裡工作的記者、編輯等職員,紛紛露出羨慕的神色。
“怎麼這麼多豪車?”
“新來的?”
“嗯,師兄你好,我是新來的實習記者!”
“喔你不用羨慕,因爲你羨慕也以後買不起。”
“啊這些車都是傳媒集團高管的嘛?”
“錯錯錯!我們傳媒集團的高管,都未必買得起這些座駕,只有那羣畫連環畫的主筆,個個都是威水佬,年薪百萬!”
新人記者目瞪口呆,不敢置信的說道:“畫連環畫的這麼有錢,而且還有這麼多有錢的畫連環畫的?”
老記者紛紛笑了起來!
有人說道:“伱每天早上在這裡數,有多少輛豪車駛入車庫,就代表着東方出版社有多少年薪百萬的主筆漫畫師。”
又有人說道:“我數過,大概有四十輛的樣子。”
一時間,鴉雀無聲,妥妥的拉仇恨言語。
恰好,一輛保時捷路過,‘滴’了一身喇叭,更是讓很多職員紛紛低聲罵道:“有錢了不起啊!還不是集團培養了你們!”
“就是啦!都是集團拿錢培訓他們,現在有錢了,個個牛得不行!”
羨慕嫉妒恨!
不過很多老員工已經習以爲常了,搖搖頭朝着傳媒大廈走去。
“走吧!誰叫香港漫畫在傳媒集團的帶領下,在海外大殺四方,成爲僅次於香港電影的文化產業代表呢!”
“後悔啊,我當年你們就沒有去學習繪畫,再加入東方出版社的培訓班。”
每天早晨,幾十輛豪車駛入,已經成爲大家討論的對象。
上午九點。
林志超來到銅鑼灣的傳媒大廈,這裡豁然已經成爲香港真正的傳媒中心。當看到車庫一輛輛豪華汽車時,他忍不住笑罵道:“個個高調得不行!”
當然,這不是他管的事情,別人賺錢願意這樣享受!
傳媒集團,目前分爲四部分業務:
東方出版社,包括漫畫及周邊產品的開發、邦德玩具品牌零售(亦出售漫畫周邊)。
東方報業,旗下包括《東方日報》、《男人幫》、《資本家》、《YES》等多分報紙和雜誌。
嘉禾電影,製片、發行、院線一條龍業務,亦有地產業務,在東南亞有很多物業。
亞洲電視臺,目前已經是和TVB穩定‘四六開’的電視臺,偶爾達到‘五五開’,不過是虧損企業,大型廣告商還沒有完全相信亞視,反倒是便宜了林志超旗下品牌的廣告。
“林生,早”
“早”
林志超經過之處,職員們紛紛打招呼,在香港年輕人心目中,林志超完全就是偶像級別的人物,而且非常的神話。
這種現象是和前世李家成不是一個級別,畢竟李家成前世也就是個地產商人,而林志超現在是橫跨航運、地產綜合、工業製造、傳媒影視的巨頭。
所到之處,大家的眼神是不會騙人的。
傳媒大廈熱鬧非凡,這裡雖然只有傳媒集團的東方報業和東方出版社的總部,但這兩家也足足擁有近1500名員工。
而在去年(1981),東方出版社的盈利已經達到8000多萬港幣,東方報業也達到5000多萬港幣的利潤。
大廈的門口,擺着幾個漫畫形象——機動戰士高達模型(2米)、孫悟空(七龍珠)、孟波(城市獵人)、陳玉郎(北斗神拳)等,這些都是東方出版社最具代表性作品的人物,也是最賺錢的漫畫刊物中人物。
這些形象,被林志超旗下企業充分利用開發,比如在荔枝園就開闢了‘專場’。荔枝園在1977年受海洋公園影響,生意逐漸下滑,所以林志超就開闢了不少動漫專場,再次喜迎香港市民和海外遊客到訪。
走在傳媒大廈內部,都能感受到一種濃烈的文化鋪面迎來,林志超這時候非常自豪。這不僅僅是賺錢的問題,更是一個讓人驕傲的事情。
如今的東方出版社,漫畫師和編輯等專才,已經達到300多人;而這些年爲香港培養出來的新港漫風格人才,已經達到五百人以上,帶動了香港整體漫畫的發展。
目前香港漫畫業,已經成爲僅次於香港電影的文化代表,在整個亞洲都有巨大的影響,還發展至歐美。正因爲如此,東方出版社去年創造了8000多萬港幣的利潤,旗下有30多位年薪百萬以上的主筆畫師。
有不少媒體形容,傳媒大廈的停車場隨處都是進口高檔車,一看就知道是那些漫畫主筆的座駕。
坐在辦公室不久,林瑞楷、李子多、羅文輝三大集團高管,就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
目前,李子多已經擔任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兼東方出版社總經理、林瑞楷則專職集團副總裁、羅文輝則集團副總裁兼東方報業的總經理。
實際上,集團四大業務比較獨立,但爲了串聯四大業務,集團則要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早在七十年代後期,傳媒集團就已經進入‘動漫製作’,歸納在東方出版社旗下的子公司;然後發展將旗下的漫畫,拍攝出來。初期,動畫片是在無線電視臺播送,最近幾年改在亞視播送,代表着有《足球小將》、《北斗神拳》等。
而目前,林志超已經貢獻出《足球小將》、《北斗神拳》、《機動戰士高達》、《龍珠》、《城市獵人》的創意。憑藉東方出版社的漫畫人才,都能順利的完成,,並取得驕人成績。
除此之外,東方出版社的漫畫人才們,還涌現出不少‘天才主筆’,自創經典作品。
正因爲如此,目前百萬年薪的主筆已經接近40位,而東方出版社的週刊也有兩本——《漫客世界》、《漫友派對》,還有兩份日報漫畫,以及十幾種漫畫書刊。
“漫畫這幾年增長迅速,你們要繼續擴大市場,和深挖周邊價值。拍攝成動畫,在亞洲電視臺上映,是一個渠道.還有就是真人劇場、玩具周邊、T恤等等.”林志超說道。
這幾年,東方出版社的利潤增長非常的快,這是前期投資的結果。按照這種趨勢,再過兩三年,利潤能增長至1.5億港幣。而前世黃玉郎的玉郎圖書在1986年上市,當年的利潤才4750萬港幣。
這充分說明,東方出版社在海外的市場擴大了很多倍。但事實上,旗下優秀IP的價值,遠沒有挖出來。
李子多點點頭,說道:“嗯,我們最近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加上亞視電視臺爲渠道,目前也在製作機動戰士高達系列動畫片。”
林志超說道:“技術水平如何?”
李子多說道:“能達到日本差不多的水平,我們也有不少海外歸來和本地人才,再加上我們這些年的人才培養制度,製作沒有問題。”
林志超點點頭,這些年他爲了香港整體動漫產業的發展,在幾家院校也成立了專門的培訓課程,比如香港藝術學院,就有專門的動漫課程(大專水平)。
隨後,林志超拿出一份資料給李子多,說道:“這裡有一份類似福爾摩斯偵探類的漫畫題材,你需要找對這方面有興趣和天賦的主筆,將它進行連載。晚一點,晚點記得向我彙報情況。”
他給的,正是《名偵探柯南》,此類的漫畫,林志超不僅給出創意,更是將一些經典細節和情節描述出來。他甚至會審閱初稿,如果人物形象不合,他也會要求整改,所以一般他拿出作品後,基本都是一兩年後才能連載。
而他已經拿出的五部作品——《足球小將》、《北斗神拳》、《機動戰士高達》、《龍珠》、《城市獵人》,再加上現在的《名偵探柯南》,就好比是一個學習範本,帶動整個香港漫畫產業發展前進。
如今,香港漫畫產業已經擴大很多,但黃玉郎和上官小寶成爲夾縫求生的老派漫畫體系,大概佔市場的1成多;由東方出版社走出去的漫畫人才,又佔了市場1成多;東方出版社佔據七成,當然,這是本土漫畫市場的情況。
東方出版社真正厲害的,是70%的收益來自海外。
“好,老闆放心,一定是選最優秀的人才完成作品!”
李子多如獲至寶,忍不住看了起來,引得林瑞楷和羅文輝好奇不易。
隨後,林志超又對羅文輝說道:“《YES》的銷量非常不錯,但周邊市場沒有打開。所以,可以開發周邊產品——‘YES卡’,和明星合作,將他們的肖像買下,製作成YES卡.YES卡又可以分等級.這樣就會讓追星的青少年,熱衷於抽卡.”
他只是隨口提出來,並不花功夫。
羅文輝聽得佩服不易,說道:“老闆這招秒,能創造不少利潤呢!”
林志超笑道:“我只是想用這一招,來引出大家對周邊產品的熱衷推出,青少年能有幾個錢呢!”
“好的”
其實也蠻多的,不過林志超並不是很在意而已。
當然,林志超也不是什麼錢都賺,至少娛樂週刊他就不去賺,他不想狗仔隊在他旗下的產業發展起來,最終又爆發一些法律問題。
更何況,他旗下藝人那麼多,難道要去得罪這些藝人麼。
當然了,《男人幫》和《YES》這兩份雜誌都有娛樂新聞,但屬於‘溫和派’,是明星們熱衷合作的地方。
最後,李子多和羅文輝先行離開,留下林瑞楷聽其父親的教誨。
“你知道傳媒集團的前景,有多大?”
林瑞楷想了一下,說道:“香港電影和香港漫畫,在亞洲都非常有市場,香港漫畫甚至可以在歐美風靡總之,在父親的領導下,傳媒集團儼然已經成爲一家巨無霸企業。”
說完,他很是崇拜的看着父親。
林志超說道:“如果只是這樣,我當然不會熱衷這份事業,我希望香港能有一種文化——港流,香港流行文化,風靡整個亞洲,甚至整個世界。當然要做到這些,我們就得有自己的渠道,所以八十年代中後期,我打算讓傳媒集團發射通信衛星,並讓亞洲拿到衛星電視拍照,最終將香港文化傳播出去。”
林瑞楷沒想到,父親居然眼光如此大,他說道:“那代價很大呢!”
林志超說道:“代價從眼下來看,肯定是大;但是從長遠來看,肯定是非常划算的。就好比當年的漫畫產業,誰能想到我們敲開了世界的市場。”
林瑞楷點點頭,說道:“父親說的是!”
“嗯,和你講這些,希望你有一個長遠的眼光。除此之外,你要做好串聯四家業務的工作。”
“好的”
林瑞楷現在作爲傳媒集團副總裁,還是亞視、嘉禾的董事,自然要重視讓四家業務更加緊密合作。
最後,林志超說道:“亞視那邊,在劇集和節目(綜藝),已經和無線打得半斤八兩。現在是在音樂上還非常落後,去年無線電視臺搞了個勁歌金曲,我們亞視也要搞個‘音樂銀行’,不過模式要新意,這樣明白了嘛?”
他參照前世韓國的‘音樂銀行’模式,講述出來。
林瑞楷連忙拿筆記錄下來,最後說道:“明白!”
他明白,這是父親讓他增加自身的影響力。
林志超點點頭,亞視要先全線發展起來,後期再祭出殺招,徹底對無線電視臺形成碾壓。
抄襲港臺經典劇和綜藝,最多也就是和無線打成五五開、六四開(亞視六);但要想賺大錢,還得賺版權費,以及海外廣告費(衛星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