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等該當如何?那張良得知了此事之後,怕是會與項羽一同率軍蠢蠢欲動,想要等到半月之後奇襲我大秦的長城。”
蒙恬首先想到的,還是長城的安危,這倒是也無可厚非,因爲匈奴人想要進入大秦,你啥也不用說,就是得先突破了長城,要不然什麼都是白搭。
“若是當真如將軍所言,那之前我等在這的準備就全部付諸東流了,我等之所以在匈奴的地界上傳播流言,便是君上已經料定了張良心中所想,他想要殺死君上,給韓國復國的心情那是十分的急切的,而自從項羽成爲了匈奴的單于,他倒是並不想要與我大秦頻繁的發生戰亂,顯然是想要休養生息一番,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加之這二人才剛剛爆發瞭如此激烈的爭執,得了此等消息之後,將軍若是張良,將軍會如何做?”
事到如今了,韓信倒是也不再隱瞞什麼,直接就把這件事裡面的道理全部都當真蒙恬的面說了出了,畢竟現在是他們二人在上郡守衛着。
雖然計策定的那是十分的穩妥,但是有一點,一旦張良並不是按照嬴高的想法去做的這個事兒,一旦他跟項羽之間的關係在這段時間之內未能發展到嬴高預計的程度,那可能發生的事兒就是韓信和蒙恬不得不動用上郡的兵力給項羽來上一場教訓,當然,這樣的結果也就預示着嬴高的這一次規模不小的計劃失敗了。
“張良會獨自悄然回到韓國的故地,之後等待君上身死的消息,在他的心中,一旦這個消息的確是真的,那他便可以成爲韓國的國君!”
這一次,蒙恬終於是猜出來的張良可能的想法,當然,現在只能說是嬴高想要讓張良產生的想法和作爲。
“若當真是如此的話,此事還真就算是了了。”
韓信一面看着窗外,一面回答着蒙恬的話,他忽然之間想到了在自己出發之前嬴高對自己說過的一席話,到這個時候,他終於有點明白了那些話裡面的意思。
按照嬴高的說法,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當張良最開始舉起反秦的大秦的時候,他可能的確是爲了自己心中的仇恨和爲自己的故國復國的夢想,但是當他經歷瞭如此多次的失敗之後,他的心中終究會被一些其他的東西所侵蝕。
同樣是反秦,同樣是帶着家仇國恨,爲何項羽就能夠得到江東子弟那樣的擁護,爲何項羽走到哪裡就是天生的王者。而他張良,爲何會屢屢受挫,在韓國的地位甚至於要高於項羽在楚國的地位的張良,爲何到頭來只能屈居在項羽的麾下給他出謀劃策。
這些事實都會一點點的影響着張良,會讓他產生不甘的心理,加大他對於權力的渴望,而想要將這樣的渴望變成現實,首先他要做的,就是擺脫掉項羽,項羽對於現在的張良而言,要麼就是能夠被他當做事槍來使用,要麼就是徹底的離去纔好。
而根據現在嬴高的判斷,項羽應當是不會再對張良言聽計從了,也就是說,在匈奴已經完全站穩腳跟的項羽一定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作爲,不會像一個毛頭小夥子一樣,脾氣能夠一點就着了。
韓信的心裡面雖然稍微有那麼一點不保準,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匈奴王庭之中,張良心中所想,那幾乎被嬴高一一命中。
自從上一次跟項羽之間爆發了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二人的關係遲遲未能得到緩和,若非是老而持重的范增一直在中間斡旋,怕是項羽早就將張良逐出匈奴的地界了。
這一日,張良這死死的盯着自己大帳裡面的地圖,他一直在等待着從咸陽城傳出來的消息,因爲按照之前所說,這一次大秦的右相馮去疾在整個大秦的地界上給皇帝蒐羅女子,那條件竟然就像是爲了這一次刺殺量身定做的一樣。
從那個時候起,張良對於這一次的刺殺就有着一股子莫名的自信,他認爲自己的黴運應該是在這一次終於走到頭了,而大秦帝國的喪鐘也從嬴高開始在整個大秦範圍之內徵選女子的時候敲響了。
但是自從那邊傳來消息說明了這一次刺殺的計劃之後,這幾個月都過去了,竟然沒有一個消息傳來告知他這件事進行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這已經讓他有些寢食難安了,刺殺大秦的皇帝進行到現在這個程度,張良已經輸不起了,這一次要是再失敗了,雖然他在大秦的境內還是有人可以給他傳遞一些個大秦的消息,但是他手裡面能夠打出去的牌卻已經沒有了。
也正是因爲這件事,他的性情纔會變得十分的暴躁,而這樣的暴躁加上匈奴人興高采烈的都在說着項羽會成爲這片草原上面最偉大的單于,會帶領着他們匈奴人走向他們從未有過的輝煌這樣的言語的刺激,才最終導致了張良和項羽之間的爭吵。
而如今的張良,雖然表面上礙於范增的顏面並沒有再有什麼出格的舉動,但是他心中怎麼想的卻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等候着一個消息,一個來自於咸陽城的消息,一個能讓他做出決定的消息。
這個消息,終於是在他跟項羽爭吵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願的到到來了。
這一夜,張良的大帳忽然之間被人掀開,之後,就是一個他熟悉的聲音,正是他最爲親信的一人,一直負責傳遞大秦境內的情報,此人早在他們被安排在匈奴和東胡交界地方的時候,就時常直接出入張良的身邊。
“此次的消息怎地如此之慢?你又爲何直接到了此處?”
之前爲了保密,他的信件都是交給這裡的人,之後再轉交給張良,像這一次這樣的在深夜獨自潛入張良的大帳的情況卻還是第一次出現。
“兩月之前我已然給先生傳遞了一次消息,莫非先生忘了?”
那人一聽張良見面之後的指責,倒是一愣,緊接着一面將這封書信遞給張良,一面輕聲的解釋了一番。
“哦?那一次你將書信給了何人?”
“給了范增先生。但上一次只不過是報平安的消息罷了,而這一次,卻是不同以往,我看過之後不敢耽擱,第一時間便到了此處,先生一看便知,此事還是該當早做準備啊!”
一聽范增的名字,張良的眼中露出了一絲狠辣的神色,但是卻並沒有繼續出言,只是快速的將大帳裡面的火燭點亮,照着手裡面的書信,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
很快,張良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看完了這封書信,看完之後,他並沒有立刻說話,而是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不錯,這正是他期盼了好幾個月的結果,他等待的,正是這樣的一個消息。
“先生,此番既然是那已經進入咸陽宮的刺客親口所說,並且那刺客已經被培養了數年之久,想來應該是已經成了定局,先生何時回到韓國故地,是否趕緊將此事告知項羽將軍,使其早做打算?”
說到這,張良連忙一伸手,阻止了他繼續往下說,顯然,此人並不知道張良和項羽之間的矛盾。
張良這個時候並沒有繼續說話,但是他的腦袋卻在急速的轉動着,通過之前他這位送信的親信所言,之前一次從大秦境內發過來的報平安的信件,已經是被他交給了范增,但是自己卻並沒有得到關於這封信件的任何消息。
項羽和范增隱瞞了自己,究竟是爲了什麼?他們有着什麼樣的目的,萬一這一次的消息也送到了范增和項羽的手裡,自己將會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這些問題一一出現在了張良的腦袋裡,再加上匈奴地界上面那些個無風不起浪的傳聞,再加上項羽日復一日的對那馬鐙的研究和一定要在草原上尋找鐵礦的行爲,都讓張良感覺到,項羽這個人,應該早已經不是那個在江東的時候日日想着復仇的項羽了。
“道不同,不相爲謀!今夜之事,你知我知,回到大秦境內之後既然那大秦的皇帝已然是瀕死之局,我等便潛伏在咸陽城之中,趁亂謀劃一番!”
並沒有思索多長時間之後,張良就說出了這句話,而這句話也代表着他心中決定了,跟項羽斷絕聯繫,而且是立刻,馬上。在他心中,項羽已經失去了他的鬥志,不再是一個自己值得爲之出謀劃策的人了。
而回到了大秦,等到大秦的皇帝死去之後,等待着自己的非常有可能是新成立的韓國的國君之位,而當項羽幡然醒悟的時候,自己治下的韓國實力可能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項羽了。
再向前一步的話,新的韓國,甚至可以取代的大秦的位置,因爲之前六國有頭有臉的貴族們幾乎都已經被嬴高斬殺殆盡了,剩下的像是他和項羽這樣的,那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先生的意思是……此番跟我一同回到咸陽?便不在此處了?”
對於張良忽然之間做出了這麼一個決定,他麾下的這位也是感到十分的詫異,畢竟張良在項羽的麾下已經有了兩個年頭了,並且項羽對於張良也基本上還算是言聽計從,要是這樣一來就斷了聯繫,並且不把這個事兒告知項羽的話,在他看來還真的是有那麼一點不講究。
“正是,你前來之時,可曾被人看到?”
“被一隊匈奴之人見到,但因我手持着之前先生給的令牌,他們並未在意。”
“好!此刻你我二人便連夜出發,待得項羽和范增發覺之時,我已然是進入了長城之中。”
到這個時候,張良已經做出了自己內心的抉擇,他在這匈奴的王庭,在項羽的麾下只能一日日的爲項羽出謀劃策的日子已經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大秦的皇帝一死,大秦境內便是萬分廣闊的天地,任憑他遨遊!
於是,在匈奴的夜色之中,張良和他的親信暗中牽了兩匹戰馬,之後就這樣消失在了匈奴茫茫的草原上面。
不多時之後。
“少將軍,張良……竟然暗中離開了王庭,與一人一同離去,我等該當如何?”
讓張良沒有想到的是,他走出匈奴王庭之後不長時間,項羽就已然得知了這個消息。
聽到了此事之後,項羽急忙從自己的大帳裡面走出來,進入了范增的大帳之中,范增的年歲,已經不允許項羽能夠在這樣的半夜直接將他召到自己的大帳裡面了。
“亞父,張良果然與我等有了異心,今夜有一人到了他的大帳中,之後他竟然跟那人一同離開了匈奴王庭,看方向應當是往大秦的境內去了,我等該當如何?若是此時派出精銳騎兵,當可以將張良捉回來!”
見范增並沒有睡實,項羽連忙將他扶起來,之後將此事告知了范增,其實項羽之所以來找范增,還真就是他不太知道對於張良應該怎麼處置。
張良作爲跟着自己一路從九江郡逃亡到匈奴地界上的元老,那還是對他有過十分大的幫助的,要是這一次追回來,那張良就是叛逃,按照之前項羽定下的規矩,那是要定罪的,而且基本上就是個死。
而真的讓項羽在自己的匈奴王庭裡面處死張良的話,項羽又知道這對於自己實在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有卸磨殺驢的嫌疑,這纔來找范增,想要看看他的意見。
“張良此去,想來是得知了之前少將軍將他咸陽城傳來的消息扣下之事了,並且多半是咸陽城有了什麼重要的消息傳來,不然的話,張良是不會貿然回到大秦的境內的,畢竟他曾經數次刺殺過大秦的皇帝,一旦被發現,只能是死路一條。”
“亞父的意思是……他的刺殺計劃可能會成功,他這纔想要回到大秦?”
“確是如此,但是對於少將軍而言,還是莫要輕動,既然你也不知該如何處置張良,莫不如便隨他去吧,或許會有另一番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