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謀算

夷陵城關。

城內,軍府。

“你是說,吳軍已經大舉退去,這則軍情可否屬實?”

“啓稟趙將軍,千真萬確。”

“小人與各位同袍一直隱蔽於城外山林,時刻關注着吳軍的情況,可從昨日夜裡,吳軍大營便忽然亮起微弱火光。”

“隨即,我等便摸上去悄然跟隨,終是於次日清晨,趁白日發現了吳軍約莫有萬餘部衆。”

“至於吳軍將旗則高舉着凌、黃戰旗,他們正疾馳往江陵方向奔去!”

“小人們推測,這便是吳軍主力撤離,故此,小人才迅速回返稟告趙將軍如實軍情,還請將軍定奪!”

一席話落。

這員斥候徐徐匯報着。

話音落下,趙雲原本便堅毅的臉頰上亦不由露出一絲思慮之色,暗暗沉吟着,一言未發!

半響。

從旁的夏侯蘭不由輕聲道:“子龍,如今吳軍既以撤離,想必是久攻不下,放棄繼續攻略夷陵了。”

“畢竟,荊南二郡新得,黃蓋必來不及穩定郡縣,便舉兵西進匯合淩統所部,強攻夷陵城,企圖扣開我軍防線,徹底斷絕蜀中與荊州方面的聯繫。”

“如今,既吳軍已撤離,子龍,我等也收拾收拾,準備率衆前往南郡援助吧。”

“不然,一旦這支吳軍回援,勢必會增強呂布攻城的實力,屆時,江陵危機便更大矣!”

一席話語,徐徐落下。

此時,夏侯蘭亦是面色一震,喃喃勸慰着。

他以爲,吳軍久攻不下,退卻乃是必然選擇,故而如此勸誡。

只不過。

趙雲卻是依舊面色淡然,一言未發,細細思索着。

良久,他才陡然回神,先行揮手斥退斥候,然後出聲,道:“君閣,以你之見,如若是你統軍於城外,攻城數日,會如此輕易的退軍,卻一點都不感到惋惜麼?”

“惋惜?”

“子龍,此言何意?”

喃喃自語一番,夏侯蘭不由忽然面色緊促,想到什麼,遂道:“難道說,吳軍會假裝撤軍,實則會挑選精銳于山林埋伏。”

“然後靜待時機,伺機趁我軍不備,夜襲城池?”

“然也!”

一席話落,夏侯蘭一時竟是面露震驚之色,趙雲也滿含笑意,遂肯定着。

“的確,黃蓋乃早年便跟隨於孫堅的老將,縱橫沙場數十載,戰陣用兵經驗必是極爲豐富,以他之能,假意退軍,實則卻暗地裡隱藏着,待機而動,偷襲夷陵。”

“此策,不能說沒有。”

“雲估計,此時恐怕黃蓋便於城外的某處山林中,率衆隱藏呢。”

隨着趙雲一番分析,夏侯蘭也徐徐想到了城外崇山峻嶺的地形,不由也面面點頭附議。

畢竟,夷陵城外山林衆多,保不準吳軍便真的隱藏山林,等己方放鬆警惕,率衆前往南郡之際,便轟然殺出,趁機襲取夷陵。

可以說,此策的可能性極大!

一時間,夏侯蘭眉頭也不由緊皺,凝眉道:“那子龍,既如此,我軍便繼續固守待命吧!”

“估計,如今主公也已經收到信使的消息,想必也加緊派遣主力東進來援。”

“我軍只要拖住蜀中援軍抵達,那屆時便能全面向東吳發動反擊。”

“不。”

“雲想將計就計,引誘黃蓋出擊,趁機敗其一陣。”

話音剛落,夏侯蘭便不由面露恍惚之色,遂喃喃道:“子龍的意思是………?”

隨即,趙雲再其耳旁輕聲耳語一番。

陡然間,夏侯蘭遂恍然大悟。

“君閣,你去通知陳守將前來,本將與他商議一些作戰細節。”

“諾!”

夜色緩緩降臨,冬季的夜晚可謂是氣溫極低,寒冷異常。

此時,夷陵兩側山林,透着層層夜色望去,卻是殘存着道道虛影。

旬眼望去,夜色當中,竟是數千餘身披甲冑的吳軍士卒正暗暗隱藏着。

冷風徐徐吹拂着,寒風凜冽,極爲刺骨!

此刻,衆多吳軍士卒臉頰上早已是凍得面部通紅,身軀亦是唯唯唆嗦。

另一旁,一員斥候正悄然而至,向身披堅甲的主將黃蓋,輕聲道:“黃老將軍,剛剛有情況。”

“半刻鐘前,夷陵城竟是悄然打開,一支數百餘衆的軍卒正悄然沿着山道徐徐向東行去。”

“哦?”

“荊州軍,可否是趙雲所部?”

聞言,同樣面部通紅的黃蓋不由喘着冷氣,雙手搓着取暖,徐徐詢問着。

“老將軍,據敵軍所打着的微弱火光來看,這支軍卒皆身披白衣戰甲,領頭之將,則身系白袍,手執亮銀槍,胯下一匹極爲健碩、神采奕奕的白馬神駒。”

“料想,必是趙雲無疑!”

一席稟告。

雖然情報已經基本證實軍情,可作爲老將的自覺,卻還是告訴他,不要輕舉妄動,小心有詐!

“你等速速前去跟隨,沿途一直緊跟着敵軍其後,負責打探情況,注意隱蔽。”

“諾。”

一席指令,斥候無奈,只得拱手應諾,遂徐徐退下。

細細盯凝着斥候緩緩離去的黑影,黃蓋不由苦嘆一聲,遂繼續隱藏。

作爲老將的自覺,他還是不敢輕易出戰,襲取夷陵。

畢竟,如若此乃趙雲之策,明裡遣軍東進向南郡行去,可實際上卻只是假意行軍,而真實的意圖卻是等待己方強攻夷陵時。

然後,趙雲卻是陡然率軍直起突襲後背。

屆時,那時必將腹背受敵,乃是吳軍之災難!

故此,他才沉住氣,並未立即進攻,而是先派遣斥候前去打探消息,注意趙雲所部的動向。

………

短短兩日時間。

只說,趙雲率數百白耳精兵自從出夷陵以後,便一路毫不停歇的疾馳東進。

一兩日功夫,便奔行了百餘里路途。

此時,寬闊的道路上,吳軍士卒正在結陣前行。

“啓稟凌將軍,我軍身後約莫三十餘里處,有一支數百餘卒的荊州軍正疾馳行進着。”

“看樣子,意圖乃是東進,奔往江陵城。”

“將軍,我等作何處置?”

一席話落。

淩統不由面露慮色,遂徐徐道:“你可曾看清,敵軍主將乃是何人?”

聞訊,這員斥候立即拱手道:“將軍,據小人觀測,敵軍爲首主將手執亮銀槍,胯下白馬神駒,其餘荊州軍卒也是身系白衣戰甲。”

“估計是主將趙雲率白耳精兵親至。”

話音剛落。

從旁淩統便沉吟着,暗暗道:“目前,照此看來,趙雲竟是親自率衆奔往江陵城,想必是並未看出黃老將軍的策略。”

“那看來,我還是要想方設法將其拖住,儘量給黃老將軍拔取夷陵,爭取相應的時間。”

聽聞趙雲率衆出城以後,淩統雖並未表露而出,可內心亦是暗喜,喃喃自語着。

第三百八十章 我回來了,驚不驚喜?第二百五十一章 烈士暮年第二百四十章 齊聚江陵第一百零二章 大戰,已至尾聲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一十六章 遍地開花第二百二十五章 各有算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會戰開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上庸第三百二十二章 猜測第二百四十四章 智鬥第二章 名將第八十九章 赤壁古寨第四百五十一章 親赴武陵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一百九十章 陽謀第三百九十二章 算無遺策第三百五十四章 神威天將軍(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戴罪之身第四百二十四章 臨危間誰可爲大漢奉獻也?第四百八十一章 卻月陣第二百八十四章 成長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一百五十章 精兵顯威第二百七十六章 戴罪立功第十五章 在設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退卻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七十八章 《青囊經》第兩百五十六章 寇巴丘第四百六十八章 壘民望,抑豪強第三百零七章 黃崇之謀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將之夙願第二百七十八章 誰能說服羌胡?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一百二十五章 斷聯繫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郡失守第二十二章 偷聽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三百六十二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四十三章 拔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子午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四十五章 一刀,收心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隱士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一百七十七章 小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魏軍的進擊第一百三十四章 圍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手筆第三百二十章 一曲悲彌般的壯歌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第二百七十章 要上天?第三百七十四章 就你也配與本將交手?第四百八十六章 漢室再興第六十七章 仁義之師第一百十一章 不同劇本的白衣渡江第一百七十九章 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 敕開府之權第二百二十九章 吳軍要殺我?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位名將?第二百五十八章 病危的法正第二十一章 荊襄名士第一百一十二章 呂蒙的打算第三百三十九章 嶄露頭角第六十一章 陸渾羣盜第四百零三章 關平的大局觀第三百九十五章 一戰定乾坤第九十九章 白衣渡江第四百七十章 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第二百零三章 吳普來也第三百五十三章 江油第四百零一章 糧道如何解決?第三百六十四章 固執己見第一百六十章 相遇第八十章 嫁禍第三百十六章 浮屍滿山谷第二百三十章 放你走第五十六章 生擒之第三百八十七章 覆滅之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一百零五章 子債父償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戰略第二百九十四章 孔明薦關平第三百七十九章 渾水摸魚第二百八十二章 賞識第一百一十六章 荊州變故(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享最高榮譽第一百四十三章 定謀你二百二十章 士家的小算盤(求訂閱)第四百二十一章 刺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野震動第三百五十九章 計定下辯第二百六十五章 開導第二百零五章 遺信第二百五十七章 李嚴的小心思第四百六十三章 興漢決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