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輸糧換引

周軍出擊塞外,一舉收復了前套和中套,擴地千里,令新興的周政權,朝野上下都頗爲振奮。

如今天下,雖未戰,但誰都知道太平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經隨着《三國演義》的流傳,深入人心。

因此,明朝那邊攝政王趙銘,忙於整合明朝內部的資源,馴服各方勢力,加緊存錢,存糧,以備北伐。

北方,兩個政權,也在玩命的發展備戰。

阿濟格忙於給軍隊分田,分配旗奴,以籠絡軍心,好讓滿漢之軍,皆爲其死戰。

整個東清,幾乎快退化到奴隸制時代,軍隊掌握了東清七成的土地,還有商業和資源。

這令百姓困苦不堪,不過無論是滿兵,還是尚可喜、耿仲明爲首的漢軍,得到大量土地和利益後,爲了維護軍隊的利益,都對東清頗爲忠誠。

而軍隊都向着阿濟格,在強大的軍事威壓下,地方士紳百姓也不敢亂來,只能忍氣吞聲。

周國收復河套之後,吳三桂吸取了滿清控制蒙古的手段,給各部劃定牧場,同時爲了避免蒙古人擺脫控制,於河套設立五衛,徵發五十萬人,前往塞上築城。

不過,周國府庫,卻難以承擔如此之大的開銷。

這時,在西安,周王宮內。

吳三桂正在與大臣們商議,如何解決塞上糧草供應的問題。

這時,左相孫可望沉聲道:“君上,臣以爲要解決糧食供應,充實國庫,唯一的辦法,便是效法趙銘,鼓勵商業,利用商人來解決供給問題!”

在軍事上,還有大戰略上,吳三桂比較信服洪承疇。

畢竟老督師,吳三桂也在他手下幹過,知道洪承疇軍略上很厲害。

早年,差點乾死李自成不說,後來與皇太極戰,也逼得皇太極吐血,要不是朝廷糧草不濟,財政破產,沒錢打仗,拖不下去,逼着洪承疇決戰,洪承疇未必會敗。

而且,松山敗那麼慘,吳三桂也是有份,他知道若不是他們急着逃跑,把洪承疇甩在松山,洪承疇興許還能逃回來。

因此,軍事上,吳三桂大多采納洪承疇的意見。

這次出兵蒙古,收取河套,就是洪承疇的建議。

而出兵的結果,確實也令吳三桂十分滿意,直接收編了三個旗的蒙古兵,獲得兩萬一千五百精騎不說,更是繳獲了大量牛羊馬匹,還有獲得了千里牧場,可謂大增了周國實力。

在政事上,吳三桂則比較依靠左相孫可望。

雖說,孫可望流寇出身,但是處理內政上,確實很有一套。

當年,十餘萬西軍殘兵,遁入雲貴不毛之地,孫可望經營三載,便能使得西軍在雲貴站穩腳跟,併發起反撲,能力可見一斑。

雲貴人口稀少,土司遍佈,山林起伏,道路不通,他兵馬不見少,反而弄出二十萬大軍,反攻四川。

這份能力,讓吳三桂也十分佩服。

當初,吳三桂與孫可望在四川拉鋸多年,最後卻不得不讓出四川,他深知自己不是被西軍擊敗,而是因爲西軍的後勤能力,不敗而敗。

吳三桂數次擊敗西軍對成都的進犯,幾次打得孫可望大軍星散,可是沒過多久,孫可望又能組織更多的大軍前來。

吳三桂佔據人口衆多,且富庶的成都平原,卻被孫可望給拖垮,只能撤退漢中相持。

因此,吳三桂對孫可望的內政能力,感到十分恐怖,得虧這廝不能打,否則以他的內政能力,天下說不定都是他的。

吳三桂這個兩個宰相,確實是時下最厲害的宰輔之一,令遠在南京的趙銘,都羨慕不已。

幾十萬軍民,在塞外駐守,錢糧要怎麼解決,吳三桂以前就會伸手要錢,他是想不出來。

“效法南京?”吳三桂不禁來了興趣。

最近,周國上下,上到吳三桂,下到普通百姓,都興起了一股研究明朝攝政王趙銘趙博安的濃厚興趣。

這一切,都是一本源自國社黨控制的印刷工坊,出了一本關於攝政王趙銘的書籍。

書籍記錄了攝政王,如何從一個小兵,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一統大明的事蹟,記錄了諸多攝政王的語錄,還有經歷一些關鍵事情時的表現和決斷。

整本書刻意的將趙銘形容成一個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大英雄,算是他的私人傳記。

不錯,這正是趙銘自己花錢,買的話題,買的熱搜,並買了不是林士大威和水軍來宣傳自己。

目的便是,使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以便後面統一北方,不會遭受劇烈抵抗。

吳三桂看完後,不禁都對趙銘產生了一絲崇拜。

孫可望點了點頭,“要解決糧食供應,提高國庫收入,唯有鼓勵商業!”

吳三桂不禁問道:“怎麼個鼓勵方法?”

孫可望道:“江南商業發達不假,但關中商賈,實力其實也很強大。秦商大賈,乃是明朝最早的商幫,很長一段時間裡,實力遠強於晉商和徽商,甚至江浙和福建的海商,也不如陝商!”

“真的嗎?”吳三桂有些疑惑,怎麼感覺關中很窮。

孫可望道:“君上當知道,明初時,北元實力還很強大,明朝爲了防備北元,在關隴住了大軍。起初,明太祖利用衛所軍屯來防備蒙古人,後來衛所兵不堪重用,便又調來二十四萬大軍七萬匹戰馬來防備蒙古。君上可知道,這些邊軍的軍糧如何解決的?”

吳三桂不禁有些震驚,沒想到孫可望一個流寇,居然知道這麼多,看來當宰相後,沒少讀書,不像他,光舞槍弄棒,困圓圓了。

一旁洪承疇道:“當時糧食都在南方,官府自己運送,消耗太大,便允許商人,從南方買糧,運到軍中後,軍中開具憑證,准許商人去兩淮拿鹽,從而完成了軍隊補給。是爲“輸糧換引”!”

吳三桂道:“左相的意思是採用此法?可是從南方弄糧,怕是不好辦吧!”

孫可望道:“君上,自古有“百里不販糧”之說。意思就是,糧食運送百里,成本上升,便基本無利可圖了。從陝西到江南、兩湖,不比有大運河,萬里之距,糧食運到,成本已經翻了幾倍。商人也無利可圖了。明初時,秦商能夠脫穎而出,競爭過其他商幫,便是因爲他們採取了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大肆收購陝西的土地,招募流民開荒,施行商屯,直接將在關隴生產的糧食,運往軍中,換取鹽引,從而極大降低了成本。使得徽商、晉商都無法與之競爭。最後,徽商、晉商、浙商因爲眼熱陝商獨得鹽引,告到朝廷,讓朝廷直接買賣鹽引。明廷圖錢,可以直接拿鹽引賣銀子,自然就賣了,而且一賣就沒得節制,使得世面上鹽引大增,秦商拿不到鹽,商屯因此荒廢。”

吳三桂明白了,“左相的意思是恢復商屯!”

孫可望道:“臣確實有此意!如今關中凋敝,乃是因爲戰亂,加之西部與蒙人、藏人、西域回回的貿易中斷。商人沒有賺錢的門路,將大批白銀窖藏於地下。現在到了喚醒它們的時候了。臣以爲,可以防明初之制,鼓勵商屯,利用商人屯墾,來解決塞外軍糧,同時還能開發地方。商人運送軍糧後,朝廷則給予四川自貢的鹽引。如此朝廷不費多少銀錢,就能達到補給軍隊,開發塞外的目的。”

孫可望看了關於許多縣誌,還有陝西三司衙門留下的宗卷,知道只要不學明白超發鹽引,此事可行。

吳三桂不禁讚歎一聲,“如此只需用鹽,便可以換取軍糧,此策甚好!”

孫可望繼續道:“除此之外,還需儘早開邊市,茶業、布匹,都是西北胡人急需之物,只要君上鼓勵商業,關中必然繁榮,國庫也自然充盈。”

(求月票,推薦,訂閱,感謝塵世無知小書童的打賞)

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五十四章明修棧道第437章鬧餉第353章湖廣求援第1085章三步一回頭第685章大敗清軍第1082章最後的機會第233章擊敗滿達海第887章轟塌城牆第588章趙銘出海第886章再議攻城第122章海洋理念第819章漢王攝政第349章速定湖南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285章聯絡鄭鴻逵第1107章會上抓捕第1110章接班人第1024章君上不會當真了吧第296章圍剿多鐸第537章援軍馬上就來第832章都來了第778章銀彈攻勢第152章崇明種田上第625章鄭彩的抉擇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306章瑞金會師第226章席捲山東第903章圍困鎖城第714章趙雜毛撤軍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630章一觸即發第809章武昌歸降第1005章突襲河套第900章閻應元入城第800章騰蛟末路第203章博洛慘死第九十四章富陽城陷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549章驚聞噩耗第二十八章趙銘覺醒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217章逐出戰兵第573章尋找航路第215章遷民禁海第1067章仰光海戰(一)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227章訓斥滿達海第710章兵鋒之盛第599章進退兩難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779章視察澳門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413章勇往直前第225章抓狂的滿達海第695章淮江酒肆第396章錫澄防線第644章胡馬南侵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295章三面突進第192章排槍矛林第868章徐州城破第778章銀彈攻勢第452章變相科舉第651章困局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759章姜襄敗北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868章徐州城破第301章救援隆武第787章金陵春之陣(三)第854章有錢有糧第795章金陵春之陣十一第252章打上門來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558章突出重圍下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734章建藩東洲第792章金陵春之陣(八)第367章秦王風波第八十八章迎頭痛擊第230章包圍滿達海1098章能給大明做狗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第726章要封就封漢王第十三章委以重任第902章兵臨南京第331章軍火生意第五十八章混入清營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409章清軍突襲第三十一章同李成棟交易第953章登陸海灣第404章激戰橋頭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671章禍水東引第725章宜從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