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作家

第89章 作家

臨淮縣最熱鬧的,自然是縣衙正門所在的衙署街了。

而縣衙後面所在的後衙街,就冷清太多了。

這就好比臉和屁股的關係,臉整天風風光光讓人看,屁股卻藏起來不見人。

因爲後衙是知縣的內宅,縣太爺又是隻身上任,還清廉自守,不搞歪門邪道。後衙街自然基本沒什麼人了。

整條街,只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館,半死不活的開着。

這會兒日近中午了,店裡纔來了一桌客人。

掌櫃的翹首以盼,終於又盼到一位頭戴氈帽的中年客人上門。

“客官裡邊請,單間還是雅座?”掌櫃的忙親自招呼。

“我有約了。”那客人低着頭,指了指裡頭。

“哎。”掌櫃的一陣泄氣,把那藏頭露尾的客人,引入了最角落的單間。

“二位客官,恁等的人來了。”

裡頭的兩個客人聞言擡起頭來,一個是韓知縣的長隨,另一個則是個四十多歲,圓臉長鬚眯着個眼的書生。

~~

看到來人,長隨便起身讓座,和掌櫃的出去點菜了。

來人落座後,摘下頭上的大檐氈帽。那書生湊近了端詳他道:“你不是韓伯時吧,韓伯時沒這麼老啊。”

來人只好又摘下腮邊的假鬍子,一張臉登時年青了,正是韓宜可。伯時是他的字。

“貫中先生短視的毛病,越來越厲害了。”韓宜可無奈道。

“誰說不是呢?過年我孫子把沒放完的爆仗,擱在我書桌上。”那貫中先生苦笑道:“我夜裡寫書摸到了,看不清是什麼,就拿到燈前仔細端詳。”

“結果呢?”

“結果藥線觸火就燃,立刻炸響,我被炸的兩耳鳴、一臉黑,這才知道原來拿了個大爆仗。”貫中先生戲謔說道。

“哦哈哈……”韓宜可被逗得捧腹大笑,指着對方道:“怪不得先生的小說寫的出神入化,先生太會講故事了!”

“哦,你看過我寫的小說?”貫中先生驚奇問道:“我好像沒給你父子看過啊。”

這年月,小說還未登大雅之堂,不能像詩詞歌賦那樣,被認爲是才華橫溢的體現。而是被當成讀書人不務正業的表現。所以很多時候,不到付梓出版的一刻,伱都不知道他是小說的。

“洪武四年,家師致仕歸隱,我曾前往青田拜見,在那裡盤桓月餘,正好看到了先生的手稿。”韓宜可解釋道。

“也只有這種可能了。”貫中先生頷首道:“那時我讓我兒將書稿帶給劉伯溫,請他斧正,順便看看他能不能幫我出版。”

“家師說書是極好的,只是一時無法出版。”韓宜可不愧快口之名道。

“嗯,這回去京裡看他,他已經告訴我了。”貫中先生嘆口氣,又狀若不經意的問道:“能不能出書先放一邊,你覺得哪部書寫得最好啊?”

“《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水滸全傳》,還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這四部書我都看了。”韓宜可便認真評價道:

“愚以爲,當數《水滸》最佳。其實《三國》更有大家風範,可惜只有十二卷,下面沒有了。

所以比不了《水滸》。”

“什麼叫下面沒有了?太監嗎?”貫中先生笑罵道:“你放心,《三國》不是太監,下面會有的!只是還沒寫出來罷了……”

“嗯,先生能寫出《水滸》這樣的絕世佳作來,《三國》一定會更精彩!”韓宜可激賞大讚,渾然忘了來前的糾結,和來時的遮掩了。

“《水滸》其實是家師施耐庵公原創,由我整理成書罷了。”貫中先生卻正色糾正道。

現在不用說也知道,他姓羅,叫羅貫中了。

“也對,耐庵公現在得有八十高齡了吧?”韓宜可心說,估計眼神比羅貫中還差。

“家師洪武三年便仙逝了,享年七十有五。”羅貫中淡淡道:“正是爲了完成家師的遺願,我纔將書稿送給劉伯溫看的。”

“這樣啊。”韓宜可遺憾的嘆了口氣。

這時,長隨敲了敲門,兩人便打住話頭,讓店家進來佈菜。

~~

上菜完畢,單間門重新關上。

韓宜可持壺斟一杯酒,灑在地上道:“敬施耐庵公,和他的梁山好漢。”

“好。”羅貫中撫掌笑道:“伯時是第一個這樣說的,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

“我絕對相信。”韓宜可重重點頭,然後打破了粉絲見面會的和諧氛圍。

“只是先生不該,再去京師找我師父的。”他沉聲道:“家師憂讒畏譏,麻煩纏身,你這一去,怕是會被有心人做文章。”

說着他又斟一杯酒,哀傷道:“我浙東已經枉死了青丘子、王常宗,不能再屈折了先生和家師啊!”

“在下何德何能,與青田先生並列?”羅貫中搖搖頭道:“再說,朱洪武要趕盡殺絕的,是我們這些誠王舊臣,與他這位大明開國元勳何干?”

“先生,話不能這麼說,當初是各爲其主,現在已經天下混一了,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還要再分彼此嗎?”韓宜可搖搖頭。

“你這話該去跟朱洪武說!”羅貫中陡然提高聲調,胸脯一起一伏。

他想要夾一筷子蠶豆,卻怎麼也夾不起。

~~

老羅跟朱老闆的這段恩怨很容易說清楚。

元朝末年,長江以南三分天下。朱元璋被陳友諒和張士誠夾在中間,看上去隨時都會完蛋。

而張士誠佔據的地盤,南到紹興,北至濟寧,西邊佔據河南淮西一部,東邊直到大海,縱橫兩千餘里,控制了天下最富庶之地,帶甲數十萬!怎麼看都像是最後的贏家。

加之張士誠爲人慷慨寬厚,還喜歡招攬賓客,動輒贈送豪華的車馬住宅,金銀財寶,所以當時好多江南的文人,都加入了他的大周政權。

其中就包括了施耐庵、羅貫中師徒,還有剛纔韓宜可提到的青丘子。

青丘子就是高啓,元末明初第一才子。

結果很快他們就發現,張士誠這貨胸無大志、不聽勸諫、只知享樂,眼睜睜放着大好的機會抓不住,根本幹不過已經消滅了陳友諒的朱元璋。

於是紛紛失望的離開了張士誠。

對於這些地主階級的讀書人,朱元璋骨子裡是很鄙視的。但國家初定,收攏人心是最重要的。所以大明建立後,他非但既往不咎,還請他們出來做官,以穩定江浙人心。

然而強扭的瓜不甜,朱老闆和文人終究尿不到一壺去。文人希望得到的是寬鬆的政治環境,是優渥的經濟特權、是政治上優待,是刑不上大夫,是君與士大夫共天下。

總之,就算比不上宋朝,至少待遇不能比元朝差吧?

可惜,他們遇到的是朱老闆……

ps.第六更,6000訂加更。

(本章完)

好吧好吧,算我昨天沒說清楚,爲表歉意,今第28章 爹,你咋慫了?第1087章 肥水難流不人田第1244章 開端第519章 王弼之問第425章 敵蹤第632章 千古艱難惟一死第921章 六下惠第447章 全無敵第586章 東陽馬生第837章 好戲還在後頭呢第1293章 爹死娘嫁人,各顧各的人第313章 茹太素捱揍第1265章 東路第463章 十年苦手終逆轉第63章 上架感言第1259章 探人冰上行第560章 二手的一般都有問題第440章 花鳥島海戰第763章 李仕魯擲笏第192章 楚楚可憐,劉看穿第1218章 輪到大哥了第995章 吃菌子第178章 回到南京(求月票)第61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第1321章 下落第1186章 善後事宜第1392章 老李真漢子第1275章 思維定式第995章 吃菌子第794章 雖遠必誅第236章 營銷仙人第813章 救救宋太史第906章 打死就記住了第155章 六娘告御狀第394章 階下囚們第823章 護國神垣第996章 瘴癘第379章 替死鬼第364章 阿七遜斃了第1302章 收買第812章 宋濂有個好學生第722章 丞相因何發笑第271章 偉大的航路第403章 鎩羽第316章 師兄高升了第446章 以一敵百第419章 側舷向敵第425章 敵蹤第910章 救火隊員第780章 發動!第816章 似是故人來第477章 蛤蟆街第1284章 黑鍋第27章 朕發起飆來,標兒也不認第1148章 跟我們走一趟吧第334章 有沒有信心?第347章 衛輝共識第147章 未見君子,憂心惙惙第204章 老師的作用第55章 我登場第1410章 奇才第636章 困獸猶鬥第1418章 最終章 萬邦來朝第344章 咱就相信秦王的判斷第109章 自信的韓國公第1032章 五哥的勝利第835章 血戰博多灣第820章 出征第121章 來不及解釋了,快上船第1156章 沒救了第1102章 王爺的信第612章 大哥高第24章 眼睛是會騙人的第735章 朱允炆第397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943章 攻城第1355章 分道第301章 爸爸之威第329章 重歸於好第575章 科舉改制第1281章 說客登門第938章 願賭就得服輸第1182章 孽畜,哪裡跑?第207章 錦衣衛第973章 激戰白石江第318章 異想天開第108章 中都,偉大與殘酷!第401章 捲起來第1260章 一口鐵鍋引發的慘案第398章 蘇州票貴第422章 崑崙第564章 胖胖憐胖胖第722章 丞相因何發笑第161章 尋牛記第1037章 撥雲見日第313章 茹太素捱揍第191章 拜師第289章第863章 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