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科舉改制

第575章 科舉改制

待到老四領旨下去,朱元璋看着悶悶不樂的太子,緩緩道:

“咱知道,你希望做明君。但做明君也得有賢臣才行。眼下這幫大臣,要麼是亂臣賊子洗白上岸,要麼是前元餘孽轉事本朝,哪有什麼節操,哪有什麼廉恥?”

“父皇這話太絕對了,比如宋先生就不是這樣。”太子輕聲道。

“宋先生也一樣!”朱元璋冷冷道:“他是道德之士不假,但他要按兩千年前孔聖人那套,來改造大明,改造你,甚至改造咱!他比那些貪污腐敗之輩,更可怕!”

“……”太子低頭,沉默不語。在這種原則性的問題上,他不能無條件退讓。

“咱根本不指望眼下這批人,能風氣清正、廉潔奉公了。只要嚇得他們不敢亂來,把這朝廷維持住,也就足夠了。”朱元璋嘆息一聲,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老六道:

“咱的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

“啊?”老六驚的合不攏嘴。

“啊什麼啊,咱說的不是你,而是年前伱跟咱說的科舉改制!”朱元璋一拍桌子,斬釘截鐵道:“咱要自己培養出一批不一樣的官員來!”

“哦。”老六這才鬆口氣,他還以爲父皇又要把自己當牲口使喚呢。

“這樣啊。”太子也神色稍霽,問道:“父皇準備如何改制?”

“這倆月來,咱親自讀了前朝的所有《選舉志》,還有相干不相干的史書,也讀了一大堆。”朱元璋指了指自己的老花鏡道:“老六,又得再配副新的了。”

“這個簡單。”老六點點頭道:“回頭就派人來給父皇驗光。”

“嗯。”朱元璋微微頷首道:

“咱發現老六說的沒錯,宋濂他們就是騙了咱。什麼進士就是科舉,科舉就是進士,進士科不過是以前科舉的一門。就像老六說的那樣——還有明經、明法、明字、明算好多科,每科都有好多人報考,也出了好些人才。”

“唐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進士開科二百六十四次,平均每科僅二十六人進士及第!”朱元璋顯然是真下過功夫了,如數家珍道:

“只因進士每科百人中,僅錄一二人。而明經科每科都能在十人中錄一二人,怪不得當時人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呢。”

頓一下,他冷笑道:“也許在讀書人眼中,正因如此,進士才值錢。可在皇帝眼裡,這點進士夠幹什麼用的?而且還那麼一把年紀,所以進士科完全就是個失敗,遠不如明經科成功!”

“父皇,話不能這麼說。”太子苦笑一聲,爲了保住進士科的地位,不得不又要唱反調道:

“正因爲進士科最難,所以天下最聰明的那波人,都是非進士不報的。所以進士科選拔出來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才!”

“難道這些最優秀的人才去考明經科,就沒法脫穎而出了嗎?”朱元璋反問道。

“那是肯定可以考中的,但也就拉不開差距了嘛。”太子苦笑道。

“爲什麼要讓一場考試,來把人分出個三六九等?”老六忍了又忍,終於忍不住出聲道:

“朝廷又不是沒有考覈、沒有大計,難道不應該讓他們靠實際幹出的成績,再分優劣嗎?”

“這……”太子一時語塞,老六說的話,完全跳出了他固有的認知範疇。

“那老六你的意思是?”朱元璋沉聲問道。

“既然讀書人偏重進士科。那就乾脆把進士科取消掉,只剩明經、明法、明算之類的,大家都是明字輩,不就誰也沒法瞧不起誰了嗎?”老六對讀書人動起刀子來,向來比他爹還狠。

“……”太子聞言愣怔了,自己還想着保住進士科的特殊地位,老六竟喊着直接取消進士科?

“嗯,這法子不錯。”朱元璋反而沒有那些條條框框,也不相信任何權威——因爲任何權威都無法預言到,他一個要飯出身的平頭百姓,怎麼就得了天下呢?

所以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斷。

“都不是進士了,也就沒有人有資格歧視別人了。”這就是朱老闆的判斷。

“也可以都是進士,也一樣沒法歧視別人。”朱楨的心態就比他爹陽光太多。

“比如明經科可以授明經進士,明法科可以授明法進士,明工科可以授明工進士,明算科可以授明算進士……”

“明工科?”朱元璋可不是好糊弄的,敏銳的察覺到混進去了個東西。

“難道不應該對應六部,爲朝廷選拔實用的人才嗎?”朱楨一臉理所當然道:“工部、兵部、禮部,專業性這麼強的三個部門,不應該都專設一科嗎?”

“唔……”朱元璋尋思片刻道:“有道理,但不會貪多嚼不爛吧?”

“父皇,劉先生說眼下是科舉改制的最佳時機——科考已經停了數年,全國讀書人苦於無出頭之路久矣。對他們來說,這時只要有科舉,管他考什麼呢,都比沒有強。”

“而且父皇當年停科考,就是因爲科舉選拔的士子難堪大任、令人失望。所以大家對新一版的科舉,會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是有預期的。所以這時候科舉改革的阻力是最小的,必須要把步子邁得大一點,不要怕扯到蛋!

“寧肯過猶不及一點點往回改,也不能因爲顧慮太多,邁的步子太小——一旦新一版科舉推出後,成爲定例,再想進行深入改革,就要面臨全國讀書人的反對了。那時候,才真是麻煩大了。

“所以一開始最重要的是把架子搭起來,然後再慢慢完善嘛。而且一開始各科簡單一點,也是利大於弊的。”朱楨早就跟劉伯溫討論過好多次,談起來自然信心滿滿道:

“比如說,除了正常的四書五經之外,只需要熟讀《兵法十三篇》等武經七書,就可以參加明兵科,考取明兵進士。

“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考生的牴觸情緒,增加考生報名熱情,也更能起到網羅人才、收攬人心的作用。”

“嗯。”朱元璋只覺得句句都那麼在理,句句都說到自己心坎上。不禁笑道:“看來你小子是蓄謀已久啊。”

“這些本該是我老師進言給父皇的。”老六正色道:“但造化弄人,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治國的才華,只能通過兒臣轉呈父皇,懇請父皇採納。”

“唉……”朱元璋也黯然道:“現在看來,當初的謀臣裡,最沒有私心的,就是劉先生。可惜啊可惜……”

(本章完)

第247章 大索全城第425章 敵蹤第1128章 責任第149章 重聚與祭祖第657章 誠意伯小試牛刀第134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第610章 朱老闆怒批嚴子陵第1240章 嚴絲合縫第1012章 叛亂第183章 秦王婚事第513章 未曾設想的可能第178章 回到南京(求月票)第1273章 雙刀王第1215章 安丘城的賈隊長第102章 這個看臉的世界第399章 真能用第960章 人心散了第639章 大事件第143章 月黑風高夜(求月票)第443章 倒黴的老六第1385章 天下雖安第1273章 雙刀王第1101章 一個打十個,怎麼贏?第1365章 朱克阿瑟第80章 第一餐第295章 圖窮匕見第183章 秦王婚事第129章 秦王鼻息正雷鳴,萬狀千聲驚不得第783章 這喝湯,多是件美事啊第1289章 車陣第1141章 理直氣壯第1040章 腦補第851章 火併天守閣第1246章 新帥人選第1387章 拿人第876章 我要打兩個第191章 拜師第178章 回到南京(求月票)第649章 金陵熱第557章 朱元璋訓子第190章 遲來的父愛第876章 我要打兩個第127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950章 欲去還留第1201章 南孔北孔第401章 捲起來第324章 星變第173章 圜丘罪己第419章 側舷向敵第175章 我會一直看着你第346章 天塹變通途第1001章 父子奏對第550章 收工第1111章 圓方陣第1315章 渴第915章 遺孀第405章 敗軍之將第78章 變形計第819章 再見了,四哥第1411章 百年大計第467章 守靈第1091章 你大舅可好?第441章 尚海也不是吃素的第220章 啥,俺當主角了?啥,俺媳婦就是趙第768章 師生情第485章 綁票與審問第903章 夢醒時分第452章 王的倔強第1052章 英雄有傷第802章 咱要做不一樣的煙火第462章 王府建在哪兒?第641章 你沒資格第794章 雖遠必誅第74章 好男兒志在四方第471章 四菜一湯,簡單招待第728章 不要內卷要外卷第1192章 到底啥意思第1007章 納采問名第63章 上架感言第1218章 輪到大哥了第346章 天塹變通途第645章 辭舊迎新第1203章 穩穩拿捏第616章 鳩佔鵲巢第352章 我失去的一定要拿回來第552章 總幫主論功行賞第1311章 我太想進步了第688章 美人們贈我金瘡藥第1326章 宿敵第1106章 各就各位第789章 以卵擊石第1244章 開端第143章 月黑風高夜(求月票)第1121章 南下南下第118章 起義第563章 朱雄英第847章 面對現實吧第187章 久違了,大本堂第653章 被困京師的使節第845章 都是懷良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