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艱苦僵持

昭華湊集了十幾萬的軍隊北上伐齊,十幾萬大軍除了最初攻克三關的三萬強兵,還有衛國留國友軍三萬,以及去年招的經過訓練的壯丁四萬,以及最近招的新人數萬。由最初在平南郡深山暗中操練的精兵挑選數千做什長,帶領這些人日夜操練,已經做到令行禁止,可以一用。再加上新近取勝,士氣正旺,每個臉龐都洋溢着興奮和迫切,渴望着殺敵復仇。

大軍在郯城外集結待命,南風勁吹,戰旗獵獵,劍戟林立,閃爍寒光。

昭華看着面前的威武之師,手裡撫上“不光”劍的劍柄,心裡憶着送劍老者的話:“聖君所用的仁德之劍。以智勇爲劍端,以忠義爲劍刃,以禮儀爲劍柄,以誠信爲劍背。以五行來運作,以陰陽爲開合,上可決浮雲,下可斷地維,一旦使用,匡正社稷,四海聽命。”

全軍肅立,聽候君主下令。

昭華掃視衆將士,緩緩開口:“大家可知,我們這次北上伐齊是爲了什麼?”

衆將羣情鼎沸,震臂高呼:“報仇雪恨,報仇雪恨。”

昭華擡手示意,微微一笑:“不,我們不是去報仇。”

衆將士安靜下來,盯着他看。

“我們此去是替天行道,弔民伐罪。”昭華堅定的聲音順着勁風,傳向將士。

“齊國盤剝百姓無度,君王暴虐奢侈,廢先王明德,侮神靈不祀,奴役百姓,其罪顯聞於上帝。我燕國奉天討罪,舉仁義之師,以安民心順天道。”

冠冕堂皇的話之後,軍師嶽青槐傳下軍令:“此去齊國是爲替天行道,不爲泄憤報仇。要嚴肅軍紀。第一、不得損害莊稼。第二、不可奸/□□女。第三、不得燒殺搶掠。違令者重懲不怠。”

鳳逸疑惑地瞧他:“陛下真的肯放下復仇之念?”

昭華笑拍他的肩,道:“治國者當以國本爲上,以民心爲上,怎麼可以復仇爲上。殺戳本傷天和,不得已而爲之,當然不可亂開殺戮。”

鳳逸有些明白了,心裡嘀咕:“那你打算拿那個人怎麼辦?”

號角陣陣,鼓聲隆隆,伐齊之師在誓師之後出發。一路上,燕軍勢如破竹,攻破城關,但是對百姓卻秋毫無犯,也無大規模的擾民之舉。原來害怕昭華會爲以前受辱而泄憤屠城的百姓們放下心來。

雨聲沉沉,暗雲層層,大雨如密箭飛射,直射人心的心頭。風聲、雨聲一陣急似一陣。

齊國皇宮內,皇帝看着奏報,盈盈燈光照得他的臉上明滅不定,一會兒凝重威嚴,一**沉扭曲,很是可怕。

太傅何恬道:“看來昭華野心不小,非但要復國,他還要滅齊稱霸。”

文康點點頭。

“臣以爲還是把大將軍召回來吧。”

“可是,北驍國那邊怎麼辦?”

“陛下放心。”何恬很有把握地說,“近一個月我們與北驍國都沒有大的戰鬥,只有一些零星搔擾。依臣看來,北驍國內部將有變亂髮生,戰事即將就會結束,到時可以撤回大軍。”

“報陛下。”內侍進殿稟報,“大將軍回來了。”

“快傳。”文康又驚又喜。

公孫昌進殿行禮。

“大將軍未奉召回都,可是有急事?”

“臣聽說燕賊叛亂,包藏禍心,進犯我國,臣內心憂急,等不及皇命便星夜回都,請陛下恕罪。”

“大將軍這次回來,帶了多少兵馬?”

“臣此番回都,未帶失馬,只有臣一人。”

“什麼?”文康驚訝地站起來,“你不帶兵馬回來做什麼?你一個人上去跟燕國人拼嗎?”

“陛下。”公孫昌從容稟報,“昭華頒下廢奴令,許多奴隸都踊躍加入,這些人戰意很強,是衝着昭華向他們許諾的自由,雖然勇敢,但是心存生意,且不熟愁戰陣。臣只需帶一支不怕死的軍隊,就可擊敗他。”

“你未帶兵馬,是想帶禁衛軍上嗎?”

“不。禁衛軍是保護陛下的,不可輕動,臣自有辦法。”公孫昌很自信的保證。

文康將信將疑。

何恬說:“大將軍是久經沙場的名將,必有謀略,請陛下放心。”

文康暫時相信,頒下皇令,命公孫昌爲伐燕大將軍,出擊燕軍。

滿朝文武都在翹首以待,看大將軍未帶一兵,如何擊退燕軍。

公孫昌並未到都城外調遣各地的散兵,而是到了囚牢。

牢房內,陰森恐怖,便溺臭氣塞滿牢籠,哭喊聲不絕於耳。

公孫昌命人提來所有死囚。因爲齊國以嚴刑峻法統治百姓,再加上犯罪連坐之法,所以牢內死囚很是不少。很快集中了數千人。

做爲一名合格的軍事統帥必須通曉人性。公孫昌很明白人貪生怕死的心理,所以對死囚如此說:“去打燕國人,贏了,你們就不用死。”

然後又開出誘人的條件,在戰鬥中殺敵的,可以不用死還可以賞軍功。在戰鬥中犧牲的,赦免被連累的家人,並厚恤親屬。

再恐嚇一句,在戰鬥中後退或作戰不力的,不但死刑照舊,而且還要連坐家人親戚,甚至鄰居。

囚犯欣然接受了這個可以翻身爲人的機會,拿起了武器。

公孫昌看着他們臉上誓死一戰的激情,臉上溢出笑容,望向南方。

昭華,你有什麼了不起,你可以鼓動奴隸出戰,我也可以鼓動囚犯拼命,看誰強得過誰。

燕領軍一路朝齊國都城進逼,在滕州遇上強烈抵抗,昭華親自督陣,加緊攻打。

公孫昌審時度勢,見國都城高牆厚又有禁衛軍守護,短期不會有危,於是不與燕軍主力面對,帶兵直接南下,打算進逼燕都,迫使昭華回撤。

昭華看出他的用意,不肯被他牽着走,細細謀劃戰策。

南敬亭有些着急:“國都是重中之重,萬一有失,則軍心大亂,民心不穩,臣建議立即率軍回師援助。”

昭華對南敬亭說:“公孫昌是齊國名將,不是三關那幾個平庸齊將能比的,我們絕不可大意。他避開我們,是想直接殺到燕城,凌犯宗廟陵寢,逼我回軍護衛都城,這招確實很毒,可是他要過郯城一關也不容易。

你守在郯城,只守不出,只要死死守住城池十日攔住他,待我們打下滕州,再合軍把他一舉消滅即可,你切記只需守城十日,不用跟他死戰。”

南敬亭領命,率一萬人守在郯城。昭華繼續率領主力加緊攻打齊都南部的重鎮滕州。

公孫昌率着囚犯組成的前軍六千,城鎮兵一萬殺到郯城下,見郯城城高牆固,硬攻不能,尋思着如何把燕軍引出來在城外決戰。

於是命兵士在城外叫罵搦戰,南敬亭記着昭華的囑咐,守城不出。

一連三日,齊兵在城下叫罵,言辭不堪入耳,把城內燕軍祖宗十八代都罵了遍,南敬亭氣得直跳,幾次欲衝出去與齊軍決一死戰,被手下偏將攔住,只好忍耐。

公孫昌見燕軍守城不出,命兵士繼續辱罵,罵得更加難聽,搬出來昭華在齊宮爲奴的事,如何爲臠寵,諂媚齊皇,任人壓在身下如何如何下/賤不堪,無比淫/蕩。

南敬亭和將領怒得目眥欲裂,再也忍耐不住,紛紛操起劍戟衝出去,有個別頭腦清醒的將領拼命攔阻,哪裡攔得住,也跟着舉起武器衝出去。

公孫昌見燕軍衝出,命人擊鼓衝鋒,做了士兵的囚犯們吶喊着衝出大營,接着燕軍,拼殺起來。齊軍個個拼命,如惡虎下山,只見□□齊發,劍戟相逼,勢如風雨。

燕軍自開戰來沒遇上強敵,沒見過如此悍不畏死,兇如野獸的兵士,一時慌了手腳。

公孫昌親自上陣殺敵,利矛到處血肉橫飛,連殺幾名燕軍將領,燕軍膽寒後退,前軍潰散,後退時又衝散後軍,依次潰敗,被殺得大敗。

南敬亭率殘兵敗將逃到蘭陵關,緊閉城門不出。公孫昌沒有繼續攻擊,直接率軍南下進逼燕國都城。

戰報傳到齊都,齊國大臣們都興高采烈,只有文康聽說公孫昌爲激燕軍出城,居然大肆侮辱昭華,氣得踢翻御案,大發雷霆,將寢宮所有花木砍爛。

留守燕都的丞相楊蠡負責軍需後援,徵來的壯丁訓練好之後都全數供給大軍,可用的男丁也前去運送糧草,都城內只有老弱婦孺和各衙署的吏員,和各府第的家丁。都城內的大臣們都十分驚慌。

壞消息接連傳來。

正如昭華所料,北驍國內出現政變,皇帝贏奉明扳倒了秦丞相,一力整頓內政,文康得知,迅速換了態度,致國書賀明帝剷除政敵,又提出歸還所佔城池和戰俘。明帝也順水推舟,停了戰事,簽了和約,歸還了齊國戰俘。

在北驍國邊境的齊軍精銳主力在左將軍馮禎率領下迅速南下逼近燕軍,企圖將其一舉殲滅。

昭華接到戰報,劍眉緊鎖,一掌拍在案上,震得案上茶杯燈盞驚悚晃動,旁邊的侍衛和將領們嚇得不敢吭聲。自從昭華領兵征戰後,威儀日重,運籌謀劃處處仔細得當,羣臣無不敬服,不敢直視。見君王震怒,更是不敢多言。

只有嶽青槐還晃着破蒲扇說:“現在我國都吃緊,是不是要撤兵回援?”

許多將領紛紛請命回師護國。

昭華盯着沙盤,反覆思量許久,最後說:“不可以,我們現在回師,遠來疲憊,定會中了他的埋伏,滅齊之事就會前功盡棄。不滅齊國,我燕國好不容易恢復的河山遲早還會遭遇危險。可是,如果現在挺住,反過來殲滅齊軍主力,那麼形勢就會轉向我們這一邊。”

“那該怎麼辦?”

“看這裡地形。”昭華指着沙盤說,“我們一定要全力拿下滕州,佔據有利地形,逼使齊軍主力在不利的地點和我一戰。所以我們要搶在馮禎的主力過來之前,搶先佔據滕州西南山谷地帶。此處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掘坑待虎。我們先佔此處,齊軍過來只能在平地據守,無險可恃,盡失地利。這樣我們可以利用滕州西南有利地形全殲齊軍主力,到時再直搗齊都,一舉滅齊。”

容乾提出異議:“可是,如果國都不保,則宗廟有危啊。況且,我軍將士的家小大多在國都那邊,後方有火,前方將士如何安心打仗?臣請領一支偏軍回去,擊退齊兵。”

昭華對他一笑:“你怎麼知道國都不保?你不相信楊相國的本事?”

容乾着急:“可是楊相國已經徵調幾乎所有的壯丁糧草供應我們,國都那邊幾乎空了……”

昭華站起來踱了幾步,仔細思忖,下了決心:“我們不能被人牽着鼻子走,公孫昌真要攻下我國都城,他的兵力並不夠,這樣做只爲了施加壓力,迫使我們回撤。以楊相國多謀,一定會守住都城,我們繼續加緊攻打騰州。”

侍衛稟報:“南大將軍回來面君。”

昭華臉一沉:“讓他在外候着。”

衆將商量完戰事,依次退下。昭華一擡頭,發現陳新正在打量自己。

“你看我做什麼?”

陳新嘻嘻一笑:“南將軍在外面嚇得發抖呢,其實陛下爲人最和善不過,有什麼可怕的?真不知他怎麼想的。”

昭華也笑:“他哪裡是怕我,是自己打了敗仗,心裡發虛。你去傳他進來。”

陳新出去傳話,見威風凜凜與敵作戰的大將軍嚇得額頭冒汗,安慰道:“大將軍不必這麼緊張,皇上不在衆人面前招你進去責備,正是爲您留情面,以後還會用您,說明皇上厚道仁慈,大不了衝你發頓火,有什麼好怕的?”

南敬亭抹汗:“正是因爲他很少發火,所以發起火來才嚇人呀。”

陳新並不相信,微笑看看明淨的夜空,明天,又是一個陽光萬里的好天。

燕軍收整敗軍,更加緊攻打滕州。

公孫昌所率齊軍得了勝,燒殺劫掠一番,直撲燕國都城燕城,兵士搶得財物,愈發士氣高漲。聽說燕城財貨女子更多,更加盼着能打下燕城,大獲財物而回。

楊蠡整理城中可用的士兵不足千人,再湊集城中衙署役吏官府家丁和青壯百姓,還是不足守城。

公孫昌信心百倍,準備進攻燕城。又使出叫罵搦戰的舊招,不到一日,燕城城門大開,齊軍一見大喜,磨拳擦掌準備好好廝殺。卻見衝出城來的並不是燕軍士兵,而是一羣牛馬。齊軍正訝異間,那羣牛馬紅着眼睛衝了過來,尾巴上都着了火,拼命向前衝踏。如同地獄中放出來的牛頭馬面一樣,猙獰恐怖。

齊軍一見這陣仗,早嚇得手足痠軟,雖然死囚不怕死,可是前些日子取了勝,搶得了財物,難免有貪生之念,看見這些瘋狂的牛馬,紛紛奪路奔逃。來不及逃的被踏在蹄下,血肉成泥。試圖抵抗的,被跟在後面的燕軍和百姓砍殺大半。

公孫昌再勇,也阻不住敗軍潰勢,只得率殘兵後退去和馮禎的主力會合。

捷報傳到燕軍大營,衆將都歡喜鼓舞。只有昭華並沒有太大高興。

鳳逸問:“楊相國大勝齊軍,陛下怎麼不高興?”

昭華拍拍他的肩:“鳳,辱要忍,喜更要忍,凡事不可高興太早。一場勝利而已,不值得意忘形。前方的路更加艱難。”

這話才落下,前方探子來報,馮禎率十幾萬主力齊軍殺氣騰騰趕到二百里之外的合縣。

燕軍衆將已經完全領會昭華的戰略意圖,知道一定要在齊軍殺到之前,搶先佔據有利地形,否則將有滅頂之災。

號角聲嗚嗚響起,震人心魄。將士個個用命,浴血奮戰、不畏死傷,□□齊發,勢如風雨。終於在齊軍殺來之前成功攻克滕州並搶佔了西南有利地形,列營築壘,扼守谷口。

馮禎率軍殺來,聲勢看上去很是洶洶然。可惜齊軍與北驍國久戰損耗頗大,又遠來疲憊,被以逸待勞的燕軍迎頭痛擊,初戰不利,馮禎率齊軍主力退到二十里外的平邑,在平地安營築壘,成囤居之勢,固壘自守避不出戰。

“齊軍雖然與北驍國開戰,耗損不少兵力,但是仍有十數萬,而且經驗豐富,訓練有素。不可小看,且馮禎文武雙全很有謀略,再加上多謀善戰的公孫昌,諸位切不可因爲先前的勝仗而掉以輕心。”昭華再次警告。

衆將都收了喜色,敬謹聽命。

南敬亭急於將功贖罪,率軍猛攻,陳之武爲側翼,配合攻擊。

煙塵摭蔽天空,箭矢密如飛蝗,殺聲震天,血腥四散。

幾場攻堅戰下來,雙方的損失都頗重。

馮禎指揮反擊,齊軍憑藉工事,堅壘不戰。燕軍在攻堅戰中死傷也不小,再加上糧草不繼,不得已攻勢減弱。

昭華愛惜兵士,下令停止強攻。

雙方陷入僵持,燕軍不敢硬攻,齊軍也不敢出營壘挑戰。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預告:決定兩國生死的大戰開始,兩軍主力對敵,陷入僵局,小華輸了前功盡棄,贏了可以揚眉吐氣。

先前灰常有效的突襲戰術不能再用了。小華想用其他輔助手段消滅對手。

這幾天回頭重看全文,順便整理留言。恐怖的發現兩個問題

一是寫得怎麼這麼爛。二是渣攻太壞了,虐得不夠,可是現在改結局來不及了。內牛

怎麼辦?怎麼辦?

插入書籤

第102章 連環毒計第46章 侍寢上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12章 伺候第78章 仁愛第7章 受刑第78章 仁愛第25章 陰謀第94章 風波迭起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64章 好戲第23章 鬥獸第140章 大廈將傾第94章 風波迭起第115章 移情泄恨第39章 祈福第28章 迷失第49章 秘事第9章 忠義楔子第19章 懲罰第36章 怨恨小修第100章 變故陡生第101章 迷案陰謀第141章 亡國之憾第73章 敗績第103章 幕後風波第104章 金絲雀籠第50章 決定第133章 臥薪嚐膽第10章 酷刑第144章 溫柔的結局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63章 佳節第52章 作弄第59章 瀕死第86章 暗流洶涌第24章 毒計第135章 初戰告捷第17章 慾望去油星第109章 燈火闌珊抓蟲第33章 盟約第69章 糖果第75章 患難第64章 好戲第21章 功課第47章 侍寢下第20章 伴讀第120章 恩怨兩消小康的番外第99章 君子之志第58章 殺機隱現第124章 艱難決擇第35章 療傷第71章 承諾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131章 傷心碧血第68章 執手第139章 屈己求和第89章 長春香第94章 風波迭起第70章 歡愉第56章 夢非夢第30章 射箭第21章 功課第55章 警告第8章 舌戰第12章 伺候第112章 記仇忘恩第66章 對手第16章 辭鋒第71章 承諾第125章 霸業皇圖第110章 薄情之諾第58章 殺機隱現第63章 佳節第90章 懷璧之罪小康的番外第120章 恩怨兩消第41章 指環第50章 決定第134章 誓師出戰第38章 在意第93章 小別重逢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56章 夢非夢第89章 長春香第117章 各懷心思第49章 秘事第39章 祈福第15章 君心難測第116章 新生命第18章 慶功宴第11章 調教第130章 一杯毒酒第42章 初變第29章 壽宴第8章 舌戰第5章 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