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燃燈古佛

bookmark

“燃燈古佛”那名稱的由來如下: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記載:“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爲用。以有此奇特,故名爲普光。”

《大智度論》卷九記載:“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後亦名燃燈。”

《四教集解》卷記載:“亦名然燈,亦名錠光。有足名錠,無足名燈。錠字或作定字,非也。”

從聲音所說的內容分析,那聲音代表的就是“燃燈古佛”,但他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而且變成了女聲?

在佛經與現實意義中,燃燈古佛代表的是永遠不滅的希望,給所有靠近它的人帶來輝煌和溫暖,正如那佛的名字一樣,他就是一盞不滅的燈火。

林軒向着那燈火深鞠一躬,表示對燃燈古佛的崇敬之情。

“你信我?”那聲音問。

林軒點點頭。

他從來不是個輕信的人,但第六感告訴他,在這個巨大的黑暗空間裡,對面的燈火以及燈火背後的聲音,是唯一值得他信任的。

“我相信你。”他又補充,隨即長嘆。

“既然信任,爲何又長嘆?”那聲音問。

林軒不知道自己所嘆何來,也許是因爲一路追索地球軸心的不易,也許是因爲堂娜的過早離去,也許是因爲目睹了各路人馬爲爭奪地球軸心而紛紛飛蛾投火般的死亡。總之,這次接受組織的委派來處理地球軸心的事,是他人生中從未有過的經歷,冗長而曲折,兇險而繁複,幾乎每個大人物的死都會引起他心靈的震動。

尤其是石窟大火的這一次,那麼多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隨火而逝,讓他不勝唏噓,正如唐人杜牧《阿房宮賦》中說的——“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一把火起,葬送一切,再輝煌偉大、再功成名就、再名滿天下、再詩酒風流的大人物,也都不復存在了。

“我嘆的只是人類螻蟻般的一生罷了。”他回答。

“人的一生就是如此,也只能是如此。不如我帶你看看佛的一生,如何?”那聲音問。

林軒先是愕然,隨即苦笑:“佛的一生?佛難道不是永生不滅的嗎?”

在人類看來,佛的壽命永遠沒有終結的時候,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幾億年甚至更久遠,直到人類所發明的數字無法標註其年份爲止。那是人類所能想象的壽命之極限,即使是將“人類社會”作爲一個整體來對比,也無法跟任何一位神佛相提並論。

“既有生,就有滅,不是嗎?”那聲音反問。

林軒無法想象“佛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狀態,遂立即點頭:“多謝。”

那燈火漸漸縮小,最後縮到只有麥粒、針尖那麼大,幾乎不可見,林軒必須凝聚心神,用心靈去感知它的存在,彷彿那是一個將死之人口脣鼻腔裡最後一絲殘存的氣息,也許下一秒鐘就要徹底消失了。

林軒有了窒息的感覺,胸腔發悶,喘不過氣來。

他張開嘴呼吸,但根本呼吸不到氧氣,四周的空氣像是僵硬了一般。

自然而然的,他體內的真氣啓動了“內循環”與“逆循環”的過程,那種內家正宗氣功類似於中國古代江湖上的“龜息功”或古代印度的“大瑜伽生死術”,完全是依靠自己體內的能量儲備來供養人體生存所需氧氣。極端條件下,他能比普通人多存活一週以上,生存狀態處於不死不生之間。

半生半死、半榮半枯本來就是人類修行的極限狀態,無論漢川佛教、藏傳佛教、道家丹派還是自古以來就有的七十二自然門,都有類似的描述。

不知過了多久,林軒垂下眼簾,即將要沉睡過去,進入“冥思苦想”的自閉狀態。

唯有那樣,他的體內消耗纔會降至最低,以抵禦身外的缺氧環境。

轟的一聲,他的視野中突然爆出了一朵燦爛的煙花,直徑巨大,竟然在一爆開之後,將他的視野全都佔得滿滿當當,沒有一絲空隙。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爆炸又出現,那第一個煙花飛濺出的每一個光點,全都二次爆開,爆開後的光點則進行了第三次爆炸,如此一直循環下去,在林軒的視界裡形成了繁複不休的璀璨過程。

林軒精神一振,因爲在煙花的世界裡,他突然又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

煙花持續了十幾分鍾才散,爆炸結束,黑暗之中只剩晴夜銀河一樣的閃爍繁星,美妙、冷冽、幽遠、深邃,使林軒心中一片清淨,忘掉了塵世間的一切紛紛攘攘。

“有多少個星點,就有多少個修行者。”那聲音解釋。

“那其中,是否有一顆星代表你?”林軒問。

“不,這就是我。”那聲音回答。

林軒其實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但始終不能下定論。佛即是燈,燈即是佛,這就是佛家經卷上表述過的玄妙理論。延伸來講,佛本來不是燈,但他以燈的形式存在,讓世人看見並且相信、膜拜、傳誦,將全宇宙最高等、最晦澀的智慧變成淺顯易懂的模式讓人理解。否則的話,夏蟲不可以語冰,佛的形象完全超出了人類的認知範疇,兩種狀態的生命羣連絲毫的溝通可能都不存在了。

佛,其梵文爲Buddha,音譯爲“佛陀”,後簡稱爲“佛”,意譯爲“覺者”、“知者”、“覺”。覺有三義,即自覺、覺他(使衆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據稱,凡夫缺此三項,聲聞、緣覺缺後二項,菩薩缺最後一項,只有佛才三項俱全。小乘講的“佛”,一般是用作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大乘除指釋迦牟尼外,還泛指一切覺行圓滿者。

“好極了。”林軒情不自禁地讚歎。

“沒錯,好極了。”那聲音也說。

一人、一燈在一瞬間有了心靈最高境界的溝通,彷彿高山流水遇知音一般。

林軒讚的是燃燈古佛將自身形象縮減爲渺小的火頭,但一切智慧皆在火頭之內蘊含,又用光照的形式宣之於外,使世人感知、喜愛、依賴。這一點,與普羅米修斯偷盜聖火帶給人間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燃燈古佛與普羅米修斯都是神界、佛界中代表“善”的形象,他們不爲己、只爲人,不爭先、只謙讓,正因爲不爲己、不爭先,所以才永遠鐫刻在人類的思想之中。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林軒此刻看來,燃燈古佛、普羅米修斯、老子都是“不爭、利他”的經典形象,那豈不也是修行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442章 巨型眼珠第171章 泄露天機的風箏第165章 極寒中的等待第194章 北海十二女神第3章 催命使者第240章 烈焰、鏡面、眼睛第246章 大人物第19章 詐屍之夜第42章 暗夜殺戮第158章 黃金洞 勾魂鈴第254章 神之將死第215章 靈魂互換第21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6章 看不見的危機第332章 真實可見的蟲洞第398章 同時躍下深淵第395章 觸蠻之戰第366章 核盾牌鑰匙卡第605章 傾城之薇第226章 復活的鬼獒第236章 鏡花水月第280章 核彈消失事件第29章 寶鈴腦部的伏藏記憶第526章 逆風戰隊第526章 逆風戰隊第614章 以太終於現身第202章 與鬼蝶橋接第206章 大巫師雪擁藍第448章 51地區田將軍第617章 魯門小小姐第204章 巫語師之死第297章 岩漿絕地第529章 恐怖之核第108章 白骨狂蛇第317章 印度劇毒第397章 懸崖孔洞第318章 黑衣人之死第539章 南造家後代第320章 花、沙中的宇宙第593章 地球背面第178章 孤膽營救第265章 突然發狂第610章 半米鴻溝第562章 破陣子第527章 美女間諜第361章 俄羅斯怪人第235章 元首的情人第230章 無間煉獄第156章 《水滸傳》的啓示第529章 恐怖之核第420章 封守之印第20章 地窖絕境第349章 思想的逆流第224章 空沙與金字塔第190章 人皮之鼓第560章 敵暗我明第144章 以殺止殺第542章 詭秘吸力第195章 環形浮雕密碼第499章 白蓮壇城第99章 夏侯家的大敵第300章 牙神流魔尊第91章 最大轉折第286章 當心獠牙魔第47章 密室詭聲第1章 古格銀眼催命符第256章 水晶球第171章 河底世界第254章 神之將死第314章 思想境界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480章 亞特蘭蒂斯第102章 巴巴羅薩作戰計劃第396章 大崩潰第46章 唯除魔者不朽第305章 津輕海峽與藝伎幾鬆第549章 狄卡夫之死第192章 死人發報機第186章 古蓮之種第64章 夏日之宮第48章 螳螂斫蟲的頓悟第98章 格桑的遙感術第360章 馬踏浮萍第457章 神山之夜第285章 狙殺忍者第24章 伏藏者風鶴第411章 地聽之術第340章 思維的極限第102章 巴巴羅薩作戰計劃第27章 突遭陷阱第25章 風鶴腦中的全部伏藏第344章 沙漠絕境第245章 金字塔守護神第338章 被異常磨損的靴子第168章 空沙與永生第290章 夢幻泡影第245章 金字塔守護神第78章 天龍八部回憶第409章 迷宮主幹第459章 道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