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自立軍

周憲章慌忙伏在假山後,向前望去。

只見眼前是一片開闊地,十分平整,周圍綠樹成蔭,一株柳樹下,擺放着一具兵器架,架上擺放着刀槍劍戟。

場地上有兩個女子,一個女子身着青色短衣,立在兵器架的前,聚精會神地看着場地中央。

場地中央,一個身着紅色短衣的女子正在舞劍,那女子身形敏捷,騰挪跳躍,如同一團火焰,手裡一柄長劍,寒光閃閃,將女子裹在中間。寒光與火焰,相映成彰,且不論那女子的劍術如何,就憑這身形,也是美輪美奐。

只見那紅衣女子一聲嬌喝,劍頭抖出一個劍花,收劍站穩,緩緩吐納。場邊的幾位女子連聲喝彩。

周憲章心裡咯噔一下,那紅衣女子看着面熟,好像在哪裡見過。

那紅衣女子劉海齊眉長髮披肩,臉色紅潤,劍眉下一雙烏黑的大眼睛,透着一股颯爽英氣。

那身着青色短衣的女子說道:“秋姐姐去了一趟日本,劍術愈發高明瞭,秋姐姐是不是在日本遇到了高手?”

紅衣女子把長劍放回到兵器架上,對青衣女子笑道:“日本的劍術自成一家,也有他們的長處,比起咱們中國的劍術,也只是滄海一粟而已。其實,劍術不論高低,只論人的悟性,我的劍術,比起你哥哥的劍術,還差得遠呢,要是能得到你哥哥的教導,那我的劍術就要突飛猛進了。”

周憲章暗暗點頭,看來,那舞劍的紅衣女子,應該姓秋,青衣女子應該姓唐。

那青衣女子笑道:“秋姐姐過謙了,我哥哥唐才常劍術倒也高明,不過,他早就不摸劍了。他說,劍術這個東西再好,也抵不過洋人的長槍大炮,咱們中國人就是守着自己的東西自鳴得意,不肯放手,裹足不前,這才讓洋人超過了咱們。現在,我們應該主動向洋人學習,那些沒用的東西,該扔掉的要扔掉。”

周憲章心頭一驚,聽這兩位女子的口氣,大同賓館的總經理唐才常是那青衣女子的哥哥,而且,還是一位劍術高深的武術家!

姓秋的女子斂容說道:“你哥哥的說法有些道理,但還是有失偏頗。我中華文明,雖然有一些糟粕,但也有精華,如果是一無是處,早就亡國滅種了,哪裡還等得到今天!只是,我們應該繼承精華,去其糟粕纔是。比如說這劍術,雖然敵不過洋槍洋炮,可是,它可以強體魄,陶冶精神。我中國在滿清韃子的統治下,國人體質懦弱,精神萎靡,正需要以劍術提高國民的精氣神,干將莫邪荊軻的精神,是不能丟棄的!”

姓唐的女子笑道:“秋姐姐伶牙俐齒,說的句句在理。這話你可別對我說,去對我哥哥說,能說服他,就是你大功一件。”

姓秋的女子的嘆道:“你哥哥什麼都好,就是一根筋,認定了的事,任旁人怎麼說,他都聽不進去!這一次,孫先生和我一起從日本回國,冒着多大的風險,差點死在臺風裡。原以爲可以回來大幹一場,可你哥哥偏偏不同意,他也不知道是哪股神經發了,偏偏相信康有爲、梁啓超那一套什麼維新變法,要保皇!孫先生原本是來組織策劃起義的,這下可好,回來一個多月,整天忙着和那些維新派嚼舌頭,再這樣下去,咱們的事就黃了!”

那姓秋的女子一說起颱風,周憲章終於想起來了,那姓秋的女子,就是他在曾國彰的船上看見的那個神秘女子!她是孫文一起乘坐曾國彰的船回國的。周憲章曾經和他們同船共渡!

那姓秋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號稱“鑑湖女俠”的秋瑾!

秋瑾字璇卿,號旦吾,乳名玉姑,字競雄,筆名鞦韆。祖籍浙江紹興。秋瑾性情豪俠,習文練武,尤其喜愛舞劍,劍術頗有造詣,人稱“鑑湖女俠”。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那青衣女子名叫唐羣英,是大同賓館總經理唐才常的妹妹,也是秋瑾的閨蜜,此外,秋瑾還有一位閨蜜,名叫葛芸好,三人意氣相投,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男女平等,自稱“瀟湘三女傑。”

秋瑾嚮往西方文明,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結識了孫文,加入了孫文領導的興中會,稱爲革命黨人中的一員。秋瑾完全贊同革命黨人以暴力革命推翻滿清、結束皇權實現的共和的主張。回國後,積極活動聯絡幫會,密謀發動武裝起義。爲此,她甚至加入了三合會,這是一個黑社會性質的組織,試圖聯絡體制外的人物,共同反清。

而唐羣英的哥哥唐才常,來頭也是非同小可。

湖南近代,自曾國藩之後,人才輩出,這些人物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名叫歐陽中鵠。此人是一代儒學大師,是湖南學術界的泰斗級人物。這位歐陽中中鵠不僅通曉儒家典籍,學問自成一派,而且,劍術高明,性情豪俠,被國人稱爲一代儒俠!

歐陽中鵠畢生只教了兩位學生,一位就是唐才常,另一位名叫譚嗣同。

唐才常和譚嗣同號稱“瀏陽二傑”,兩人都是文武雙全,而且,性格豪爽,憤世嫉俗。兩人年齡不過二十多歲,曾經結伴仗劍遊歷於西北,考察中國的山川地理,指點江山,結交同志,立志報效國家。

甲午戰爭之後,兩人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爲、梁啓超,立即被康有爲的學說所折服,成爲維新派的中堅份子,投身於康有爲倡導的維新變法運動中。

此時,譚嗣同在湖南,已經取得了候補知府的功名,是朝廷官員,在湖南巡撫陳寶箴的支持下,興辦時務學堂,試圖從教育改革入手,推動維新變法大業。譚嗣同不僅在湖南積極行動,而且,通過他父親的關係,積極遊說朝廷大臣,宣傳維新主張,同時,上書朝廷,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一時間,譚嗣同名聲鵲起,成爲維新派中著名的活躍份子,受到朝廷乃至皇上的器重。

與譚嗣同的聲名相比,唐才常則要低調的多,在湖南之外,很少有人聽說過唐才常,人們甚至不知道,維新新秀譚嗣同還有這麼個師兄弟。

其實,唐才常的才華和能力,絲毫不弱於譚嗣同。他之所欲如此低調,完全是有意爲之。

唐才常和譚嗣同一樣,都是維新變法的堅定支持者和實踐者。不過,唐才常對時局的認識,比譚嗣同更爲深刻。

譚嗣同相信光緒皇帝的皇權,在他看來,只要有皇帝的乾坤獨斷,維新變法運動就可以自上而下,以摧枯拉朽之勢盪滌舊勢力,從而完成全國改革。譚嗣同與康有爲和梁啓超的思路完全一致,

然後,唐才常知道,如果要在皇帝乾坤獨斷的前提下,開展全面變法,就必須清除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後黨勢力,確立以光緒皇帝爲核心的中央集權,這勢比會引起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後黨勢力的極度仇視,引發後黨的強力反彈。康有爲試圖採取溫和手段,徐徐去掉後黨的權力,這其實根本行不通,因爲,不管你採取什麼手段,後黨都不會乖乖交權。

一旦改革深入,觸及到保守勢力的切身利益,保守勢力就會採取鐵血手腕,對維新派實施血腥鎮壓。而維新派大多是無權無勢的後進青年官員,他們手裡無兵無槍。而保守勢力則是手握實權的王公大臣,一旦雙方翻臉,維新派就只能伸着脖子讓人家砍!

所以,唐才常意識到,即使是實行現有制度下的有限改革,也必須要有槍桿子做後盾。

維新派必須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太后老佛爺牢牢掌握着軍權,大清國的各類武裝力量,全部掌握在後黨手裡,那些手握軍隊的將軍們,都與太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維新派都是書生出身,在軍界毫無根基,他們對於大清國的軍隊,完全無從下手。

唐才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沒有像譚嗣同那樣,在官場中大肆活動,而是一個人悄悄來到上海,搞了一個名叫“自立會”的民間學術組織,名義上是聯絡各方紳士,探討維新變法。

這個自立會得到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支持,甲午戰爭之後,張之洞贊同維新派的主張,支持維新變法,但是,張之洞對康有爲那一套“孔子改制”說很是不以爲然。他有着自己的一套改革思路,他主張“中學爲體,西學爲用”,而康有爲則是要全盤西化。張之洞支持“自立會”,給予自立會不少活動經費,但隨時又提防着康有爲,害怕自立會滑到康有爲的立場上。

然而,唐才常的自立會,其實只是一個幌子。

他瞞着張之洞,利用張之洞給的經費購買槍炮,暗地裡拉起了一支人馬,號稱“自立軍”!

第157章 大戰前夜第202章 絕境第206章 精神出軌第37章 皇上病重第88章 他是奸細第256章 如煙如塵第45章 起死回生第261章 賊心第141章 三不打!第44章 苦肉計穿幫第10章 狹路第22章 太后還宮第46章 九連城第5章 又見漢陽造第76章 巧遇第92章 絕處逢生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43章 和戰第132章 剪辮子試點第228章 鐵路第187章 震方炮臺第13章 強攻黃金山第41章 煤煙第115章 定武軍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9章 潑辣丫頭第223章 往日重現第62章 革命黨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172章 太后的眼睛第30章 殺人第37章 假想敵第79章 孫文來了第190章 拖死豬第260章 留美者第55章 砍頭祭靈第64章 尷尬的奔逃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22章 太后還宮第6章 光緒年第107章 弒主第55章 論功行賞第28章 謠言第240章 納妾第82章 豐島海戰第167章 妒火中燒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第8章 剪辮子第226章 生孩子的秘密第79章 剪辮子第73章 元津山第173章 金姝出走第175章 制衡之術第165章 歸服第7章 天津衛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14 逼宮第20章 殉國第21章 惡戰序幕第20章 總兵級管帶第8章 閃擊第113章 兩張牌第60章 驪鐵第228章 鐵路第71章 上海灘第255章 誰的指令?第26章 反水第176章 小翠第207章 停戰談判第258章 天涯淪落人第114章 巧芸館第156章 轎伕(一)第12章 靠山垮了第46章 九連城第215章 佔便宜第101章 遠去的硝煙第142章 向衛汝貴學習第201章 干預朝政第230章 所謂文明第53章 封魂谷第210章 女權主義者第248章 監軍第60章 生與死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25章 鋌而走險第123章 自相殘殺(二)第28章 謠言第59章 遺骸第42章 沉默的戰場第60章 驪鐵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168章 死結第192章 臺灣玉第158章 血戰赤巖洞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197章 突擊第228章 鐵路第164章 人頭第125章 海上決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