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革命黨

徐錫麟如此一番高論,李鴻章聽着很是解氣。

早在十年前,李鴻章就建議朝廷修鐵路、興電報、造輪船、發展航運、可直到現在,大清國的鐵路雖然也不是一寸都沒有,但也是屈指可數,諾大的疆域裡,只有幾十公里的鐵路,連日本這個島國的鐵路的零頭都不如。

“甕大人,年青人說的,也不是都沒有道理啊。”李鴻章衝着翁同龢說道。

翁同龢臉色通紅,當初,阻止興建鐵路電報的,就是以他爲首的清流派。如今,甲午戰爭打下來,清軍在交通運輸上的劣勢暴露無遺,事實上,若不是周憲章,這場戰爭必將完敗於日本,而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運輸線。翁同龢自知當初荒唐,所以,如今皇上決心變法,翁同龢全力贊成。

“李中堂,以前的事就不要說了。咱們還是向前看。”翁同龢紅着臉皮說道。

趙巧兒向着徐錫麟下拜:“這位先生遠道而來,一路車馬勞頓,妾身重孝在身,招待不週,還請見諒。”

徐錫麟一拱手:“誥命夫人不必客氣,我徐錫麟這就祭拜,祭拜完了,立馬動身,不再叨擾。”

趙巧兒向章軍衆兄弟招招手,衆人讓開。

徐錫麟向着棺木三鞠躬,卻沒有磕頭,緊接着,放聲大哭:“周憲章,你是個愚人,蠢人,我徐錫麟爲你不值!放着太平日子你不過,放着榮華富貴你不享,放着嬌妻美妾你不要,放着金銀財寶你不貪,放着老百姓你不去盤剝,放着良田美宅你不搶,周憲章啊,你偏偏要去尋死!周憲章啊你蠢啊,蠢得可恨!”

那哈五聽着徐錫麟罵周憲章,氣得滿臉通紅,正要衝上去,卻被羅鳴芳一把拉住,低聲說道:“老那,這個徐錫麟不是罵咱們大哥,他是拐着彎罵這些大清國的官!”

那哈五這才反應過來,操着胳膊,看着靈堂裡的官員們冷笑。

“周憲章,你個蠢貨,這個朝廷哪裡值得你去賣命!朝廷也不需要你去賣命!朝廷恨死你了!他們巴心不得你死!你死了,朝廷就可以放開膽子魚肉百姓。康有爲也是個蠢貨,梁啓超更是小笨蛋,他們竟然還想要搞什麼維新變法,這個朝廷再怎麼變法,也只是換了一個魚肉百姓的法子而已!”

徐錫麟哭訴到這裡,衆人都是一身冷汗。

這個徐錫麟說的話,越來越不像個樣子,剛開始是罵朝廷,這後面的話,聽着像是要推翻朝廷。這種話豈敢在大庭廣衆之下亂說,那是要誅九族的,這傢伙要麼是發了失心瘋,要麼就是膽大包天!

那桐一聲斷喝:“大膽狂徒,竟敢當衆辱罵朝廷,定時亂黨無疑,來人啊,把他抓起來!”

趙巧兒急忙說道:“那大人,這個徐錫麟從紹興千里迢迢而來,一路上鞍馬勞頓,又沒有吃早飯,過於悲切,一時間沒了心智,說起了胡話,還請大人看在我夫君的面子上,放過了他……”

趙巧兒的話還沒說完,那徐錫麟一聲哭喊:“周憲章,你不識時務!康有爲更是不知天下大勢!滿清不可扶,朝廷不足恃!要想重整我中華河山,只有推翻朝廷,建立共和!”

那桐一聲怪叫:“他是革命黨!抓革命黨!”

靈堂裡的大小官員一擁而上,把徐錫麟抓了起來。

徐錫麟,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今紹興人。生於地主紳商家庭,幼讀私塾,先後取得廩生、副舉人等功名。

甲午戰爭結束後,大清國被日本擊敗,這場戰爭也打醒了很多人,很多有識之士清醒了過來,泱泱中華大國已經遠遠落後於日本,落後於世界大勢,大清國如果在這樣下去,必然會走向亡國滅種。

很多有識之士開始思考救國。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想到的是維新變法,在大清國皇權專制的框架下,發動自上而下的變革,通過廢除科舉、改革官制、興建實業、重振武備、開發民智等手段,實現大清國的脫胎換骨。

應該說,這是一種穩健的做法,這種做法如果可行,可以避免全國劇烈的動盪,和平實現轉變,從而達到國富民強的目的。

這些人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爲和梁啓超,他們的主張在全國影響極廣,粉絲極多。他們自稱維新派。

然而,還有一些人不同意維新派的看法。這些人自稱革命黨。他們人數不多,大多是社會底層的青年知識分子。

維新派試圖發動一場自上而下的和平變革,在革命黨看來,這條路根本行不通。

因爲,革命黨人認爲,保守的滿清當權者,不會接受任何變革,哪怕是有限的變革,因爲,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任何變革,都會影響甚至剝奪他們的利益!他們絕不會允許維新派染指他們的既得利益,也就是說,他們絕不會容忍任何和平變革。

革命黨認爲,中國要想富強,只能走暴力革命的路,徹底推倒滿清政權,結束皇權政治,建立一個全新的共和政府。在革命的過程中,以摧枯拉朽之勢,消滅一切保守頑固勢力,在一片廢墟之上,開始一個全新的中國。

革命就要流血,革命就要動盪!

相對於維新派,革命黨人的勢力極爲弱小,他們的聲音很難被人聽到,他們的主張,更是很難被人接受。

中國有着兩千年皇權統治的歷史,不要說王公大臣,就是普通百姓,也很難接受他們那種推翻皇帝、建立共和的主張。

在晚清時期,維新派與革命黨一度勢不兩立,雙方爲了爭取民衆,相互明爭暗鬥,互相仇視。剛開始,維新派的勢力強盛,信徒遍及全國各個階層。而到了後來,隨着維新變法的失敗,無數維新派看透了滿清政權的本質,轉向革命黨。

徐錫麟就是革命黨人。

他這次來北京,名爲弔唁周憲章,實則是懷着必死的信念,來宣傳革命推翻滿清政權的主張。

他知道,周憲章出殯的時候,北京的官員士紳平民百姓將雲集忠勇伯府,這正是他宣傳革命主張大好時機。到時候,就算他被清廷砍了頭,革命黨人主張,也會通過看客們傳揚出去,在民衆中間開花結果。

徐錫麟的話,讓在場的官員們膽戰心驚,就連靈堂外的老百姓,都是紛紛搖頭,推翻皇帝,這也實在是太超前了,嚴重超出了大清國老百姓的想像範圍。

而那哈五、羅鳴芳、吳佩孚這些章軍弟兄們聽起來,卻很是對胃口。他們早就恨死了朝廷和皇帝,要不是周憲章死了,他們自己都會勸周憲章帶着他們反朝廷。

從這個意義上講,太后老佛爺幹掉周憲章,也是明智之舉。

所以,當那桐這些當官的按到徐錫麟的時候,那哈五、羅鳴芳等人也是一擁而上,搶奪徐錫麟,姚喜更是拳腳相加,一拳砸在那桐的臉上,把那桐打得鼻青臉腫。

靈堂上頓時亂成一鍋粥。

章軍兄弟們都是行伍出身,動起手腳來沒輕沒重,當官的平日裡養優處尊,哪裡是這羣當兵的對手,被打得東倒西歪,哭爹喊娘。

可是,這些當官的捱了打,卻是前赴後繼,奮勇爭先,沒有一個退縮。而且,他們人多勢衆,打倒一個又衝上來一羣,把章軍兄弟們圍在覈心。

姚喜打得手臂發軟,手腳稍一鬆懈,臉上捱了幾計重拳,打得他眼冒金星,捂着臉破口大罵:“狗日的,你們打日本人的時候,個個都是窩囊廢,怎麼打起老子,這麼玩命!”

姚喜和章軍兄弟們不知道,這些當官的個個奮勇向前,也是純屬無奈。

維新派和革命黨,都是大清國的異端。朝廷對於維新派,尚可以容忍,畢竟,維新派不主張推翻皇權。但是,對於革命黨,太后和皇帝都是零容忍!

所以,對於革命黨人,每一個大清國的官員都要旗幟鮮明站在太后和皇帝的立場上,堅決與革命黨人鬥爭到底,誰要是放跑了革命黨,哪怕是在捉拿革命黨的行動中稍有猶豫,那就是對朝廷不忠!

此時,一個革命黨人就站在官員們面前,這就是在考驗每一個官員的政治立場,誰要是臨陣不前,那他對太后和皇上的忠心就值得懷疑。這裡是北京城,到處都是皇帝和太后的耳目,馬上就有會跑到頤和園或者紫禁城裡去打小報告。這要是讓太后和皇帝知道了,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官員們個個奮勇向前,實際上是人人自危,誰都怕被人打了小報告,那些捱了打的人,也不敢後退,只得咬着牙向前衝。就連翁同龢和李鴻章這二位老臣,也擼起袖子,翹着雪白的鬍子,高呼:“抓革命黨!”

政治上必須保持正確,這是當官的秘訣。

如此一來,當官的不敢後退,章軍弟兄們也不甘心交出徐錫麟,雙方混戰在一起,不可開交。趙巧兒再有氣度,也控制不住這樣的局面,只能站在周憲章的靈柩前發呆,柳英淑嚇得早就跑出了靈堂,躲到臥房裡發抖。

第129章 天音第110章 聶小芸第152章 阿里山女神第110章 脫逃第39章 贓物第67章 青幫第54章 山洞第117章 黑色絕唱第67章 青幫第113章 兩張牌第61章 補妝第70章 決絕第142章 內線?第7章 填油第192章 臺灣玉第259章 敗將第176章 小翠第173章 火海第236章 無法掙脫的失敗第235章 日島炮臺第20章 不要俘虜第93章 健忘的皇上第150章 武裝商館第1章 登陸第259章 敗將第82章 翠奶奶第1章 好槍!第231章 戰敗者第254章 眼淚第86章 炮兵第63章 夜襲第47章 高麗女人第51章 內外交困第133章 玉質刀柄第244章 旅順口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233章 戰敗賠償第157章 大戰前夜第159章 定情第241章 洞房第78章 你應該當總兵!第214章 毆打知府第142章 內線?第69章 小弟變大哥第247章 遷都第37章 假想敵第25章 鋌而走險第174章 花園口第226章 扎蘭屯第150章 絕地求生第102章 進園子第6章 光緒年第121章 與虎謀皮第57章 金家妻女第51章 內外交困第183章 總理大臣第62章 革命黨第45章 國民與臣民第177章 奴才與主人第193章 尷尬人第104章 驪鐵再現第148章 高麗蔘第237章 實業第一人第215章 佔便宜第129章 欽差大臣第197章 突擊第18章 目標國子監第110章 脫逃第204章 交易第250章 天地之大唯一人第173章 一命還一命第46章 和平初現第73章 元津山第46章 和平初現第196章 假夫人第90章 圍困第197章 戰爭紅利第43章 撿回一條命第260章 留美者第148章 達邦酋長第228章 鐵路第106章 團長教主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118章 後黨變帝黨第118章 後黨變帝黨第242章 天津來人第66章 懷抱小美女第73章 元津山第129章 欽差大臣第5章 放空槍第239章 騰飛(一)第7章 填油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92章 定武軍第169章 戰場上的古董第96章 西京丸第80章 綁架第232章 非法佔領?第187章 服務第249章 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