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洋務與清流

表面上,那晉不排斥西洋的技術,甚至對西洋槍炮有着一種由衷的恐懼。但是,在他的心底裡,卻瞧不起西洋人,在他看來,那些紅頭髮的西洋人還一羣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只知道拿着洋槍洋炮橫衝直撞,根本不懂得仁義禮智信這些做人的根本,大清國的仁人志士有責任有義務去拯救這些洋鬼子們的靈魂。

所以,那晉每週都要爲德國教習們講授周禮和論語。天津武備學堂聘請了六名德國教習,那晉要求所有德國教習必須全部到堂,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

爲了教育這幫紅頭髮藍眼睛的洋鬼子,那晉不可謂不用心,兩個小時的講學,那晉要準備七天。講課的時候,那晉講得口吐白沫,可那些洋鬼子卻是大眼瞪小眼,一臉的懵懂。

馮國璋與那晉截然不同,他對於西洋的先進制度和理念十分推崇。馮國璋堅信,一個在體制上和文化上落後的民族,無論如何也不能產生出強大的技術。

有一次,馮國璋喝過了頭,拍着周憲章的肩膀痛哭流涕:“兄弟!我天朝上國的國體如果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怎麼會產生出全世界最窩囊的軍隊和落後的武器裝備!朝廷上那些大臣們庸才誤國啊,太后老佛爺誤國啊!”

周憲章嚇得一把捂住了馮國璋的嘴——膽敢議論老佛爺,馮國璋活的不耐煩了!

周憲章非常贊同馮國璋看法,大清國處處受洋人欺負,絕不應該簡單地歸結於槍炮不如人!

這大半年來,周憲章跟着那晉學了那麼多國學,也漸漸瞭解了大清國的國情,他本來就是二十一世紀穿越而來的,看大清國就如同是旁觀者清,而那晉之流大清官吏卻是當局者迷。此時的大清國已是江河日下,就算不暴發中日之戰,哪怕不暴發戰爭,大清國也經不起折騰了。

難能可貴是,馮國璋這位當局者,卻看得很清楚,令周憲章對馮國璋大爲敬佩。

所以,眼見中日之間風平浪靜,暴發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周憲章暗自慶幸自己的腦袋算是保住了,他擔心起了大哥馮國璋的腦袋。

……

來年3月,光緒十二年,西曆1894年。

天津城裡春暖花開,一派祥和。

這天夜裡,周憲章剛剛結束了國學課,走出那晉的書房,當空一輪明月,月光皎潔,灑下一片銀白,照在春芽初露的樹枝上,暖風拂面,景色怡人。

這段時間,在那晉的細心調教下,國學造詣突飛猛進,原本不知四書五經爲何物的周憲章,現在居然可以寫策論了,而且,落筆流暢,引經據典,頗有一番氣勢。

那晉爲了把周憲章搞到國子監,也下了一番功夫。他把周憲章寫的文章拿到京城裡到處宣揚,居然得到了不少王公大臣的稱讚。

其實,周憲章學習國學畢竟才大半年,他就是個神童,也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就寫出如花似錦的文章,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首先,那晉爲了給自己掙面子,把周憲章寫的文章略加修飾,那晉修飾的地方不多,也就是聊聊數筆,但以那晉的功力,每一筆都是點睛之筆,使得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也是最爲重要的是,在那些飽讀詩書的朝廷大員眼裡,天津武備學堂的一個學員兵,能夠把文章寫通順不錯了,居然還能引經據典妙筆連連,簡直就是個奇蹟。

大清國的武將裡面,還沒有人能超過周憲章的文筆。就連大清朝廷公認的儒將,太原總兵聶士成,也達不到這個水平。

聶士成已經年近六十,在官場混了幾十年,是官居總兵的朝廷大員。而周憲章卻纔二十多歲,還僅僅是一個小小學員。

就憑這一點,周憲章就有理由讓朝廷大員們另眼相看。

今天晚上,那晉告訴周憲章,明天上午,北洋通商大臣兼直隸總督李鴻章,戶部尚書翁同龢將要蒞臨天津武備學堂,親自考校學員。

天津武備學堂是李鴻章一手創辦的,和北洋水師一起,是李鴻章的兩大得意的心肝寶貝。所以,李鴻章偶爾會親自來到學堂,主持考試。這倒一點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戶部尚書翁同龢也屁顛屁顛地跟着來,這就不尋常了。

在大清國,李鴻章和翁同龢是兩位炙手可熱的人物,可卻是兩個冤家對頭。

李鴻章作爲直隸總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不僅是京畿之地的最高長官,也是洋人唯一信任的大清官員,事實上,李鴻章這個北洋通商大臣,就相當於當今美國的國務卿,僅次於總統,而李鴻章比國務卿更利害,國務卿手裡沒有軍隊,李鴻章卻掌握着大清國最爲精銳也最爲昂貴的北洋水師。此時的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船堅炮利,稱雄東方。

戶部尚書翁同龢貌似沒有李鴻章那麼耀眼,可也不是等閒之輩,他是當今光緒帝的老師,號稱帝師!當年擔任刑部侍郎的時候,曾經主持審理轟動一時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翁同龢秉公辦案,使得該案平凡昭雪,上百大清官員因此落馬,從此之後,翁同龢名滿天下。

此時的翁同龢,在朝廷上一言九鼎,一大羣詞垣臺諫、翰林團結在他的周圍,形成一股不小的勢力,號稱清流,翁同龢就是清流領袖。清流派雖然沒有實權,但言事的能力極強,可以左右朝廷輿論,李鴻章、左宗棠這些握有實權的封疆大吏最怕的就是翁同龢。

翁同龢和李鴻章是朝廷上炙手可熱兩大人物,但二人的政見嚴重不同,李鴻章是洋務派領袖,熱衷於辦洋務建工廠,翁同龢是請流派人物,推崇的是德行修身。兩派人物互相看不起,雖然還不至於水火不容,但也是涇渭分明。

然而,明天上午,洋務派與請流派兩大領袖卻要一起光臨天津武備學堂,令人匪夷所思。

兩位地位顯赫卻又不同道的朝廷大員蒞臨天津武備學堂,名義上是視察,可誰都知道,他們一定另有目的,只是,學堂上上下下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第103章 驍騎營第135章 斬首行動第73章 風塵女子第116章 戰與和第239章 騰飛(一)第253章 仇人相見第148章 高麗蔘第169章 觀海樓第168章 變態的偷竊第195章 打臉第69章 青幫大佬第118章 後黨變帝黨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165章 歸服第127章 完勝第121章 天狼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108章 向我開炮第111章 你是團長!第91章 上海道第31章 士兵的尊嚴第6章 光緒年第245章 比戰爭更爲沉重第74章 元帥軍魂第218章 規格不夠!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203章 爆料第217章 哭拳第22章 太后還宮第156章 轎伕(一)第155章 粟祭第245章 比戰爭更爲沉重第247章 遷都第9章 報應第258章 被拒絕的和談第91章 清軍變土匪第141章 三不打!第84章 炸雷第65章 京城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243章 走投無路第62章 革命黨第70章 生命代價第8章 剪辮子第184章 黑社會保護傘第47章 高麗女人第166章 陷阱?第26章 反水第106章 團長教主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162章 變臉第217章 分道揚鑣第151章 設伏第166章 狂怒的軍魂第48章 空城第260章 留美者第26章 反水第223章 媾和的籌碼第124章 替死鬼第22章 要打仗了!第163章 聯姻第7章 天津衛第109章 鮮血作畫第126章 吞併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151章 設伏第103章 驍騎營第218章 強拆第86章 自立軍第76章 巧遇第62章 革命黨第129章 天音第89章 最後的願望第208章 琉球或是沖繩第71章 火中的金達萊第216章 結拜第218章 規格不夠!第184章 黑社會保護傘第14章 賭人頭第96章 金姝的影子第189章 來歷不明的軍火商第116章 七星黑旗第51章 內外交困第40章 上吊第45章 末路英雄第198章 弄假成真第137章 聖裁第186章 進攻!第49章 滿洲大軍第80章 朝廷旨意第64章 尷尬的奔逃第37章 再次議和第16章 來歷不明的軍火第39章 贓物第162章 冷兵器對熱兵器第31章 士兵的尊嚴第236章 名利雙收第215章 佔便宜第23章 平壤光復第190章 朋友還是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