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君自爲之

人口與土地增長率的矛盾,從而造成長時間發展後,人均佔有糧食減少,最終引發人口減少,後世的人大多都耳熟能詳,即是馬爾薩斯陷井。當然,馬爾薩斯提出這個理論後,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發生。一是生產力發展速度大大超出預計,再一個是人口增長減慢。

但在這個時代,人與地的矛盾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着的。從全國範圍看,晚唐五代戰亂不斷,人口增長不起來。但在長時間和平的地方,比如福建路,人地矛盾已經非常突出。一方面是人文鼎盛,另一方面是百姓無地可種,要麼外出謀生,甚至形成了溺嬰的習俗。

一旦人多地少,不經過戰亂,或者有意控制人口,很難改觀。以前沒有解決辦法,現在有了,就是工業化,城鎮化。這一切的標本,就是葉縣。

王安石一邊想着此事,一邊與杜中宵喝酒。過了一會,道:“我想來想去,還是想不明白,怎麼開了工廠,就不怕人多地少了呢?地還是那麼多,人口終究會一天一天漲上去,豈不一樣?”

杜中宵道:“當然不一樣。人口在工廠裡,住房有限,物資有限,百姓自己就會控制人口。這種事情一時講不清楚,你到了葉縣,自己去了解一下工廠裡做事的人,就會明白一些。”

王安石點了點頭,不再多問。他對葉縣是真不熟悉,對杜中宵所說,半信半疑。現在看來,在工廠裡能賺更多的錢沒有問題,可以吸引人口。但人口住在市鎮之後,會降低增長,卻有些想不能。

看看夜色已深,杜中宵道:“葉縣那個地方,是我建了鐵監之後,發展起來的,當初建鐵監時,並沒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個地方,算意外之喜。現在發展起來,真真是喜出望外。只是現在規模還小,朝廷並不重視而已。由於與以前的店鋪不同,那裡的工廠大多稅賦收不上來,也不知道能收多少錢糧。你到了那裡之後,要仔細研究工廠,他們怎麼生產,怎麼賺錢,應該怎麼收稅賦,立個規矩出來。”

王安石道:“中丞,聖上會不會派我去葉縣,還難說得緊。”

杜中宵道:“我會稟明聖上,盡最大努力舉薦你去。這次把工廠搞明白了,立出規矩,對於朝廷以後有大好處。據我估計,隨着葉縣做好,再有四五年,天下間其他鐵監,應該也能做起來。那個時候,你在葉縣的經歷就有大用處了。”

王安石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杜中宵爲什麼對葉縣這麼重視,還是答應。兩人進士同年,十幾年後杜中宵軍功無數,位至御史中丞,顯然有自己的理由。

杜中宵道:“除了把工廠搞清楚,還要整理出一套治理地方的辦法。”

王安石道:“我聽人說,中丞提出地方的官、吏、差分開,各司其職。以官管吏,以差監吏,匣清地方。只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吏人在地方雖然權勢很大,只要官員老於吏事,他們也不能如何。”

杜中宵道:“似你這樣說,還是以前的老手段,有些不合時宜。現在地方上,各種事情多是吏員在做,可他們的俸祿很少。試問,他們爲什麼做呢?”

王安石想要回答,想想不妥,又閉上嘴。想了好一會,才道:“一是官員相逼,再一個自然是吏員有好處。他們管理地方事務,自不會虧了自己家。加之受賕納賄,好處不少。”

杜中宵道:“是啊,朝廷人員,受賕納賄應該嗎?可若是不受賄,許多吏員連自己都養不活,更何況是家裡人?以前是朝廷無錢,藉助地方大戶,不得不如此。其實吏員的好處,都是從百姓而來,又不是平白變出來的。所以吏要僱,役要差,兩者不同,當然就有不同做法。”

王安石道:“若明有錢,官府自然也會發給公吏,就是有官員提出的僱役法——”

杜中宵聽了搖頭:“不,這可不是僱役法。僱役法是用錢代役,這是把吏員提爲官員之一種,也由俸祿養起來。官員是流官,由朝廷派到地方,掌的地方之權。吏員則是本地官員,只有升遷和職務的轉換而已,而不必依年限,不必迴避。當然,以後做得好了,吏員也可以用招考的辦法用人,而不必拘泥於本地人家。真正做事的輔助人員,則由民戶輪差。吏員若有貪腐,輪差的人可以向官員舉報吏員。”

王安石道:“中丞,恕我直言,這樣做只是麻煩,又有什麼好處呢?若說防止吏員收受錢財,若是官員不肖,依然會互相勾結。現在地方吏員生事,還不是由有官員默許。”

杜中宵道:“選不出合適的官員,是朝廷的事。最少在制度上,要先假設選出合適的官員,到了地方沒有掣肘。若不如此,大多地方,官員到了只是收朝廷賦稅,而沒有其他作爲。”

說到這裡,杜中宵喝了一口酒,覺得微醺,道:“其實說到底,官員治理地方,總有好有壞。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能夠有整齊劃一的標準嗎?其實沒有。因爲官員代表着朝廷,朝廷利益,與地方利益並不完全重合。完成朝廷所定的任務,還要讓百姓生活安樂,有時候是衝突的。哪個重?哪個輕?又要看具體時間,具體地方,面臨的具體形勢。攤開講,裡面的學問就大了。但朝廷考覈官員,總要有個標準。地方上分官、吏、差就是這個意思。官員同時帶着朝廷所派和地方父老兩個角色,吏員則是單純地依照官員所吩咐做事的人,只管遵從上面旨意,而不管百姓所想。差役本就是百姓,如果本身受損,可以到官員那裡舉報。吏對的是官員朝廷所派,完成公吏。差對的是地方父老,不可損壞地方利益。這三者之所以要分開,說到底,其實是因爲官員本身在地方扮演兩個角色。”

王安石搖了搖頭,喝了杯酒,沒有說話。顯然杜中宵的這些話,他並不太贊成。

杜中宵道:“我們生於人世間,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矛盾的。把矛盾放在官員的身上,因爲他們的待遇最高,權力最大,當然要負最大的責任。吏與差,只是兩個角色延伸出來而已。”

王安石想了想,道:“中丞這話說的在理。世間事,許多都不能簡單地分對與錯,官員理政,當然也是如此。有時候朝廷明令,明知道對地方不好,也不得不如此做。有的時候短期是有害處,但對於長遠卻有更大的好處。其間分寸拿捏,不是易事。”

杜中宵道:“我說這些,其實是要講明白,朝廷治天下之難,官員爲政之難。一二十年間,我們可以對官員有一個印象,這個官員如何,那個官員如何。但是,官員做事的時候,有時候能分出對錯,有時候卻又說不明白。因爲官員本身,帶着朝廷和地方的兩個角色,其間分寸拿捏人人不同,許多做法一時也分不出來。地方分官、吏、差,本就是爲制度上對官員身份的分離。”

見王安石有些不以爲然,杜中宵道:“介甫爲官數地,所歷官職不多,現在還難理解。不如這樣說吧,天下有治亂,何爲治?何爲亂?看對外戰事勝敗,看天下錢糧,看百姓安樂,都有道理,但單獨拿出來總有不對的地方?爲什麼?因爲都是一部分。真要看治亂,我想來想去,不如把天下統合起來,看成一個人,類似於一個人的樣子來看。這個人若是健康成長,便是治。若是疲病衰弱,便是亂。”

王安石笑道:“中丞如此說法,倒是以前沒有聽過。”

杜中宵道:“天下仁哲之士,總是希望總結出一個道理來。依着道理,就是對的,違反道理,就是錯的。甚且把這道理化爲規矩,便如三綱五常,卻不知道理本身就有時候是不對的。便如人,非要窮究的人本性是什麼,從而生髮出治國理政的規矩,平時生活的規矩。其實說得清嗎?說不清楚。治國也是這個樣子,其實哪有那麼多規矩!聖人言大同,什麼是大同?無爭而已。具體再說下去,就都不合適。真正有道理的,是一個人是一個樣子,許多人聚在一起又是一個樣子。對理政,最重要的人是掌握住許多人聚在一起,而成的這個人,是什麼樣的。”

王安石聽了,一時怔住。他沒有想到最後杜中宵會這樣講,超出意料。

說完這些話,杜中宵飲了一杯酒,再不說話。他不知道王安石能不能理解,會理解成什麼樣子,反正自己想說的話,已經說出來了。

自登進士第,十幾年紛紛擾擾,杜中宵一直在想,自己在這個年代到度要做到什麼。到了最後,卻發現大理論,實際自己做不來。前世學的各種主義和理論,其實都是對應社會現實。學的時候,告訴你是萬世不易之真理,但真的就是真理嗎?

第103章 不湊巧第27章 回城第142章 商路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14章 交涉第64章 聖心難測第39章 順化渡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98章 無事生非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66章 三州賣酒第54章 相持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93章 分岐第16章 用刑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25章 欽差試炮第46章 工業種子第73章 在商言商第77章 小社會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142章 商路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72章 兵臨靈州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23章 全力應戰第38章 如何治理?第71章 戲中人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41章 阻力重重第58章 真香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200章 捕虎第181章 封建與削藩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43章 意外之喜第94章 樞密副使第54章 相持第84章 議降第45章 乾寧軍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10章 俗文化第80章 新婚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44章 新與舊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11章 攤派差役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44章 吾鄉有人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41章 張馳有度第224章 回鄉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21章 迴歸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58章 鐵監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57章 避嫌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93章 分岐第39章 兩難第273章 封賞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74章 打探第78章 作戰當勇第61章 物是人非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43章 亂起第8章 約期舉事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6章 再回相州第27章 善後第132章 割麥如打仗第66章 自作聰明第140章 重逢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26章 前路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142章 商路第112章 撞鐵板第20章 農民舉人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4章 隨從與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