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勢

聽着十三郎說起京城軍校和禁軍的事情,杜中宵不由唏噓。自己在河曲路,連戰連勝,立下了無數戰功,卻並沒有讓將領們信服。杜中宵定下來的制度,與以前的軍制完全不同,那些帶兵的將領,覺得處處不舒服。倒是狄青,努力依託原有體系,吸取新的軍械和制度,讓軍中將領覺得習慣。

河曲路的人員進入京城後,大多都做了教官和閒職,不再帶兵。整訓後的禁軍,其實與原來的河曲路軍隊根本不同,很大程度上是換了火器的原來禁軍。

杜中宵飲了杯酒道,道:“河曲路兵馬當年所向無敵,除了火器,還有新的軍制。軍隊換裝火器容易,要想改變軍制,實在是難上加難。且看這次他們進攻党項如何,如果作戰不利,必有波瀾。”

十三郎道:“是啊,我們這些軍校裡的教官,日常裡也是這樣說。不怕官人笑話,許多人還盼着狄太尉作戰不力呢。自從河曲路大勝,我們這些人調來京城,可是被壓制得苦了。”

杜中宵道:“狄太尉作戰不力有可能,要想敗可就太難了。現在朝廷與黨項的實力對比,根本不是十年前可比。就是純以國力去壓,党項也支撐不住。你們也不要覺得委屈,這樣大一個國家,有許多地方需要平衡。若是用了你們,原來的禁軍將領哪裡還有出路?總要真正碰了壁,朝廷下定了決心後,他們才能真正去學習。且做且看吧,官場上面,哪裡能夠一切順風順水。”

十三郎嘆口氣:“官人,大家在河曲路時,可是連番大勝,心氣正高的時候。結果來了京城,事事不順,一下就是好幾年的時間,有些怨氣也屬平常。”

杜中宵道:“我自然明白。不過,你們也要反過來想,原來的營田廂軍本就不是正規軍,若不是趕上好時候,加上契丹和党項對我們不熟悉,你們也立不下那麼多戰功。”

陳勤道:“是啊,契丹和党項又不是傻的,只要知道了我們是如何作戰,自會防範。”

十三郎道:“他們防範又如何?當年我們獲勝,靠的可不是僥倖,而是實實在在戰場上勝了他們!”

杜中宵笑道:“話是不錯,可當年的獲勝,總有僥倖的地方,不必過於放在心上。党項不論,本來就是靠着地理,朝廷進攻不便,才突然崛起。契丹不同,到底是大國,當時一戰滅其國主,純屬幸運。自從契丹國主突然死亡,後事沒有安排,兩帝並立,已經打了四年。這四年時,聽說其習慣了用炮,雖然沒有本朝的厲害,卻不可小視。”

陳勤道:“我在河東路的時候,聽說契丹那裡,攻守已經易勢。原來是耶律重元軍攻儒州,現在卻是耶律洪基軍進攻奉聖州,而且攻勢很猛。”

杜中宵點頭:“奉聖州古之涿鹿,是戰略要地,那裡有一場大戰也是平常。雙方本是一國,兩者爭立,契丹國內的許多勢力旁觀。總地來說,契丹國內支持耶律洪基的人多,支持重元的人少。如果耶律洪基佔了上風,戰事很快就要結束了。”

說到這裡,杜中宵看着十三郎道:“契丹分裂,是朝廷的一個機會。所以現在要拼盡全力地進攻党項,滅此大患。等到契丹國內分出勝負的時候,朝廷可以集結重兵,以圖有所的。那個時候,如果党項戰事不力,你們的機會也該到了。”

十三郎聽了,不由吃了一驚:“原來如此嗎?契丹內亂多年,朝廷一直謹守禮儀,從來不插手其國事,還以爲朝廷無意於契丹呢。”

杜中宵道:“自立國時起,太祖太宗兩朝便有意燕雲,認爲得了燕雲纔算天下一統,朝廷豈會坐視不管?只因爲契丹兩帝爭立是內亂,如果朝廷大兵壓境,必然很快妥協。他們打本朝自然不管,如果一旦很快分出勝負,就要積極介入,以獲最大收益。”

十三郎和陳勤一起點頭,沒想到還有這一回事。這些年來,契丹打個不休,宋朝整訓禁軍,反而減少了契丹前線的駐軍。都以爲宋朝是對契丹沒想法,沒想到根本不是。

契丹的情況,宋朝怎麼會沒有想法。不過是杜中宵在河曲路剛勝的時候,兵力不多,而且全國的禁軍都要整訓,挪不出手來。經過三四年的時間,禁軍大部整訓完成,先拿党項練手,解決背後隱患,才能真正與契丹撕破臉。由於幽雲兩地地形崎嶇,契丹兩方依託于堅城和火炮,一時之間分不出勝負,宋軍才集中兵力,力爭搶先一步解決党項。

宋朝的北方,某種程度上是三國演義,三國既互相敵對,又各種結盟。党項最弱,不過正處於宋朝繁華的關中北方,解決了它,纔可以全力對付契丹。

說起這些事情,杜中宵不由想了急待改革的內政,不由有些心累。在邊疆的時候不覺得,一進入了朝堂,便就發現事情無數,再不像那樣清閒了。

飲了一會酒,十三郎道:“官人,契丹兩帝相爭,你覺得哪方獲勝的可能大些?”

杜中宵道:“說起來,應該是耶律洪基更有可能獲勝。雖然契丹還沒有明確父子相繼,名義上還保持着柴冊之禮,不過經過上一任國主這麼多年,大多契丹貴族還是傾向於洪基。只是由於重元得到了契丹國母支持,才鬧了這麼長時間。只要前線一分勝負,契丹內亂很快就結束了。”

十三郎點了點頭:“我們平時議論起來,也是這樣認爲。雖然重元的西京道和中京道連在一起,洪基的地盤分散,但兵力卻更強。而且洪基依託遼東,鐵不缺,可以鑄更多的炮。”

“是啊,可以鑄更多的炮。”杜中宵無奈地點頭,火炮實在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洪基依託遼州之鐵,這幾年鑄了很多炮。只是他們製作火藥的能力不行,威力遠不如本朝所產。”

杜中宵改革後的宋軍,實際是以炮兵爲核心的。特別是大戰,往往是依託於炮兵陣地,進行反覆爭奪。契丹和党項雖然費了許多心力,還是無法生產火槍,火炮的技術卻學了去。党項國內技術太差,只能產依託堅城的火炮,沒有野戰能力。契丹不同,雖然比不上宋軍,火炮卻能越野機動。

耶律重元攻儒州不下,最後被耶律洪基反推,現在雙方僵持於奉聖州。一旦丟了奉聖州,被洪基大軍越過雞鳴山,進入了歸化州,打開去大同府的大門,戰事就大局已定。

說起了契丹戰事,十三郎來了興趣,與杜中宵交換意見。河曲路到京城的將領,大部分到了軍校做教官,平時沒事,就喜歡議論這些。他們的意見,也是認爲耶律洪基可能獲勝。

杜中宵道:“如果前線重元落敗,本朝應該從雁門和沙州兩地,夾擊大同府。立爭把洪基大軍阻於山外,先奪山後。以山後爲根基,與河北配合,後邊可取幽州。”

十三郎連連點頭:“官人說的是,我們平時議論,也是覺得該如此。奪了雲州,從山後威脅山前幽州,配合河北路大軍,容易成功。奪不下雲州,從河攻幽州,易被契丹人威脅後路。”

杜中宵道:“這本就是本朝恢復幽雲十六州的正途。先取山後,山前的幽州就成爲了孤城,無論如何不好防守了。不取山後,直攻山前,易被抄後路。”

契丹奪取的幽雲十六州,一般把雲州周圍稱山後,幽州周圍稱山前,分成兩個大區域。兩地互爲表裡,幽州富庶,雲州則地形險要。失了一地,另一地就被孤立了。

佔領河曲路後,宋朝形成了對雲州兩面進攻的態勢,佔據了戰略優勢。不過直到現在,朝廷也沒有正經討論過對契丹的戰略,只是以其內亂,不適合動名的理由,一直按兵不動。

如果不是顧忌杜中宵,朝廷不想讓他領軍對党項,去年就應該對党項動兵了。拖到今年,時間晚了些,契丹那邊的形勢已變。從戰略上,要求幾個月內對党項戰事結束,可以調集大軍,以應對契丹。這些顯而易見的大戰略,現在朝中沒有人提出來,也沒有討論。杜中宵有時候覺得,十幾年前不得不與黨項言和,對朝廷中的官員影響很大,包括皇帝,沒有人再提長久戰略。

昨天崇政殿議論的時候,杜中宵略提了一下契丹,立即被止住了。沒有人想討論這個問題,讓他感覺有些鬱悶。今天跟十三郎坐在一起,聽他講述軍校裡教官的意見,許多與自己想的暗合,不由欣喜。

不知道前線的狄青,對現在的總體局勢有沒有認識,知不知道,形勢要求他速戰速決。只有迅速滅亡了党項,宋軍才能抓住契丹內亂的時機,以最小的代價戰領雲州。如果耶律重元認敗,宋軍不能迅速拉出大的機動兵團,只能坐看契丹統一,失去最好的時機。

第94章 誰不缺油?第74章 鍊鋼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38章 兵臨渡口第83章 自相殘殺第82章 鍊鋼第77章 先關起來第9章 培根固本第189章 被圍第91章 同年閒談第60章 無商不富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251章 援軍來了第15章 朝爭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170章 地震第193章 分岐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29章 過界第24章 晴天霹靂第155章 販魚第58章 臨行之言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48章 慶功第31章 党項戰略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13章 迎接第86章 連夜攻城第29章 奏對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49章 伊州第32章 官、吏、差第29章 過界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70章 各有怨言第91章 攜手致富第160章 新生活第33章 臣願出征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81章 靈州城下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34章 大勢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191章 合圍第191章 合圍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213章 新與舊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126章 輸不起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24章 衝突第69章 南線出兵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241章 保值第2章 同年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68章 使節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24章 新知縣第120章 謹慎爲上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7章 言過其實第212章 通車了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70章 建房築路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章 驚天大案第17章 出戰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79章 破幽州第70章 商場開業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108章 商業旺地第50章 糧草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78章 期貨第50章 煉焦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69章 攻佔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