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當戰則戰

今天要談公事,閣子裡只有杜中宵幾人,連小廝都不在。雖然少了熱鬧,反多了幾分輕鬆。

說起禁軍的整訓,便就一堆頭痛事。當年的營田廂軍,在隨州練了數年時間,底層軍官識字是軍中培訓出來的。按照營田廂軍整訓,第一個問題就是軍官多,而且要識字。這個年代識字的人少,根本做不到這一點。以前還可以靠着軍中教讀書識字,解決底層軍官的問題,現在時間緊就不行了。

飲了一杯酒,杜中宵道:“看起來,軍中配大量軍官,並不是易事。河北路三十萬大軍,按照十人中有一人是軍官,也要三萬軍官。一時之間,哪裡找這麼多讀書人?就是從京東路招,一時之間也不可能招齊。此事三衙要多想辦法,不把軍官的架子搭起來,整訓就沒有用處。”

楊文廣搖頭:“自河間府建軍校,三衙想過各種辦法,現在看來短時間做不到。要按照河曲路軍中做法,非要三五年的時間,軍中教人識字不可。要想短時間整訓完畢,只能夠減少軍官數量。”

杜中宵搖了搖頭:“怎麼減少?軍官少了,軍中的制度就執行不下去,還不是跟以前一樣?”

楊文廣道:“可急切間實在招不到合適的人,沒有辦法。”

說完,楊文廣再不說話,一時間氣氛有些沉悶。十人中一人爲軍官,也就是官兵比例十比一,並不算高。到了後世,很多軍隊官兵比例都低到三比一,二比一,比這時高了不知多少。

軍隊中最基層的單位,自古以來,是五人爲伍,宋軍中常見的十人隊。隊正算是軍官,就已經要求十比一了。放鬆要求,隊正只是效用,默認他們可以不識字,才能省出軍官人數,編成各職能機構。軍官再少,就連職能機構裡的軍官,都不能保證人人識字。職能機構不識字,制度還能執行嗎?

杜中宵嘆了口氣:“自立國以來,軍中招人,向來是以沿邊三路和開封府爲主。這些地方,要支撐八十萬大軍,實在難以做到。可沒有八十萬大軍,如何與契丹作戰?”

韓琦道:“河曲路的軍中,軍官其實是有些多了。營以下還好說,除了統兵官,幾個副將,主要是糧草官。到了營以上,有參謀官員,有糧草官員,有情報官員,諸般種種。而且每向上一級,都要增加大量的軍官。現在各軍校裡教出來的人,能保證營以上各級本部不缺人,已是不易。”

富弼道:“可河曲路打了這麼多勝仗,靠的就是這一條。沒有大量軍官,與以前有什麼區別?”

趙滋道:“不錯,沒有職能機構,便與以前一樣。軍隊一遇大仗,便就不知所措。整訓過的禁軍比以前強的,便就是有大量職能機構,將帥指揮,皆有章可循。”

想了又想,杜中宵道:“惟今之計,只能夠儘量想辦法,解決困難,但大的方向不能變。如果來年契丹點兵,也要到秋天纔有戰事。只能用這大半年時間,讓軍校儘量培養將校。地方上的讀書人難招,軍中的總是容易。可命軍中,凡是識字將校,全部都到軍校培訓。時間不必長,只要把制度和做事的方法大致學會,就可以先做基層軍官。不合適,或者不願在軍中做下去,幾年之後除投即可。軍校出來的人,除實在不堪的外,大部先去做各指揮部門的職能官員。實在不行,不必似河曲路的禁軍一樣,從營以上各級都設,可以精簡一些。總而言之,要做好跟契丹做戰的準備。”

韓琦想了想,道:“太尉,此事我仔細想過,實在沒有必要跟契丹立即開戰。只要等上三五年,禁軍準備完全,那時便就一切盡在掌握。”

杜中宵道:“相公,世間的事哪有剛剛好的?我們想等,契丹人必不會讓我們如意。而且禁軍整訓要想有效果,必然伴隨着大量舊軍官離開軍隊。沒有戰爭,只怕沒那麼順利。時間越長,這事情以後就越難辦。不如痛下一條心,過了這個檻,以後便是坦途。”

韓琦點了點頭,沒有再說。現在政事堂裡,文彥博由於前兩年政績顯著,話語權重,韓琦的實權遠不能相比。韓琦是有追求的人,他的倚仗,就是與杜中宵的關係。打勝與契丹的戰爭,杜中宵的地位必然上漲,韓琦受益。而且戰爭一旦開始,政事堂裡就不是文彥博可以說了算了。

杜中宵卻明白,自己如果在樞密使任上,打贏跟契丹的戰爭,以後可能再也不碰兵權。除非發生特殊情況,非要自己上陣不可。等上三五年,自己離開樞密院,不如現在就打。杜中宵並不留戀兵權,特別是沒有大仗的時候,不如進政事堂。可到了現在,不跟契丹打上一場,總是不甘心。

包拯道:“當年在河曲路的時候,太尉掌兵,也沒有人會想到有後邊那麼多勝利。現在禁軍整訓艱難,也不必瞻前顧後,打起來未必就會差了。”

趙滋道:“以河北路論,其實只需要三十多萬兵馬。八十萬大軍,是與契丹不死不休了。此次整訓過後,依樞密院估計,有真正有戰力的四五十萬人,就可以一戰。其餘兵馬,並非必要。”

杜中宵道:“如果只是恢復燕雲,確實是如此。可如果契丹戰敗,拼了命地調傾國之兵,與本朝生死之爭,便就不足了。契丹核心之地,在上京與中京之間,那裡離着中原過遠,如果沒有足夠兵力,很難與契丹爭雄。等到佔了上京、中京,契丹就不足爲慮了。”

那一帶,北邊是呼侖貝爾大草原,南邊則是耕牧兼宜的地區。地方比河曲路更大,也更富庶,是燕雲地區的直接威脅。杜中宵雖然不知道在後世那裡叫什麼,卻知道那裡的重要性。只要遊牧民族還佔據着那裡,中原王朝北方就別想安寧。

中原北方,從西域一直到東北,兩個最重要的地方。一是河曲路,也就是後世說的河套地區。再一個就是從呼侖貝爾草原到燕山。河套地區的陰山,延伸到東邊的燕山,是中原天然的防線。但要想防線穩定,就要佔據山的北邊那片富饒的草原。河套的要害在陰山南,燕山一帶的要害,則是燕山北。

只是恢復燕雲,還不足以讓契丹屈服,他們還有廣闊的草原,還有大量的農牧兼宜的地區。只有佔據了中京道和上京道的核心區,纔算是徹底掘了契丹的根。

五十萬兵馬,足以恢復燕雲,契丹傾國之兵也難以守住。但要佔領中京道和上京道,五十萬兵馬就顯得不足了。杜中宵說八十萬,意思就是,要與契丹徹底分個勝負。

第96章 免稅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22章 見面第48章 君自爲之第92章 育種爲主第2章 託付第118章 投降第118章 投降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32章 危機第157章 避嫌第62章 分兵而進第85章 四散而逃第235章 突破口第101章 好心第7章 審案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38章 試槍第89章 知州門客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72章 不等了第135章 伊州獻城第11章 未雨綢繆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56章 買書第235章 突破口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8章 審案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2章 打就大打第63章 欠債還錢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7章 糟白酒第191章 合圍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02章 拿人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88章 左右爲難第10章 工廠傳聞第2章 夜襲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81章 開店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4章 新的形勢第89章 內亂第102章 拿人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7章 言過其實第64章 不嚇你們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63章 葉縣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97章 各取所需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24章 晴天霹靂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90章 月餅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90章 十三郎第23章 割韭菜第49章 明哲保身第37章 錢的問題第82章 契丹要害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40章 盡殲來敵第57章 用人不疑第28章 難題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4章 去葉縣第16章 佈置第90章 等不得了第83章 攻城受挫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29章 過界第244章 緊急進京第50章 如釋重負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38章 向東第17章 需要改革第93章 三碗不倒第4章 仗勢欺人第16章 佈置第9章 鑄門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