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

當然相對童生試來說,題目難度如果對應小學的話,那麼秀才試自然要對應的是中學,至於接下來的舉人試還有正式的科舉,自然得要高中畢業的程度。

不過想要在隋末時代照搬後世的標準試題難度顯然是不可能的,先不說這個時代的人,他們總體的知識含量本來就不是很豐富,知識體系的機構還有系統也不明晰,真要讓黃娜照搬後世的標準考題肯定能讓所有人都歇菜,甚至就算是房玄齡和王嶽這樣的自己人也不一定考得上童生。

所以,在童生試和秀才試的兩份考題的難度設計上,黃娜是用心降低了難度的,而到了舉人和進士的試卷,就全完是後世的標準模式了。

先說舉人試的試卷,自然不再是單一的文綜模式了,而是分成了語文、數學、地理、歷史還有常識(政治+思想品德)五份試卷,而進士試的試卷除了這五項之外,還有行測、律法、申論三科,並且還要採用“五加三模式”(也即是基礎五科和行法論三科的成績各佔總分的百分之五十)。

當然童生試和秀才試的兩套試卷的命題內容範疇自然還是有跡可循,就算此時的一些世家高門學有專精能勉強覆蓋,而對於大部分民間的讀書人而言難度就高了,而舉人試和進士試的大部分考試內容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就無疑是天書了,而之所以如此設計,其實還是因爲黃娜故意留了個心眼,提前爲自家老舅安排了一條金光閃閃的大財路。

這條金光閃閃的財路,也就是黃小剛以後可以開設一個教育出版社,專門對着全天下的讀書人賣教材!

由於《東華時報》的創刊號體量有限,加上這第一期報紙又是全手抄的製作模式,所以肯定不能一股腦的把舉人試和進士試的試卷題目也給一股腦的登上去。

實際上按照黃小剛的計劃,整套的試題他覺得至少能分成十五、六期來慢慢刊登,但最終他還是決定分成四期來連載,畢竟此時已經是五月,隨着每月一期的把試題刊登完畢之後,各地的讀書人至少有半年的時間準備,至於會不會有人看得懂天書一般的舉人試和進士試的考卷,這就不是他需要關心的了。

畢竟新朝還沒正式建立,黃娜預想中的教育體系也還沒建立起來,所以這第一次科舉考試原則上允許所有人蔘加,不強調任何參與資格,只要看過了《東華時報》上刊登的試題,覺得自己能考的就可以來。

因此,這《東華時報》的第一期創刊號就是這麼些內容,分佔了四個版面,而整張報紙的大小是長三尺寬尺,每個版面的容量都在大約八百字左右。

由於採取的是流水線式的手工抄寫,從定版到一萬份全部抄寫完畢,僅僅才用了二百二十一名抄書先生八日的時間。

隨後黃小剛也就辭退了多出來的那二十一個抄書不怎麼認真的傢伙,又跟餘下的二百人簽訂了一份爲期的三年的僱傭合同。之所以籤合同倒不是黃小剛當真準備頭三年全用手抄的方式發行報紙,不然他何必找人去研究什麼銅活字,而是這些人短期內除了抄報紙之外,黃小剛拿他們還有大用處。

再之後,《東華時報》的製作流程也定了下來,那就是每月的初一到十五便開始抄寫提前固定好版面的內容和文章,然後從十五到二十五左右開始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摘抄一些關於事實新聞的內容,至於頭版還有報眼位置的重磅消息,則要等到二十八以後纔會敲定,再安排抄寫或者版印。

最後,這歷城謝、王、顏、司徒四家的人自然是找他們來掛名做作樣子的,黃小剛也不會真的完全信任他們,然後當真就把《東華時報》交給他們手裡,因此也就裝模作樣的全給他們掛上了主編的名頭,但在他們的上面還安排了一個執行主編和一個責任編輯。

被指派爲執行主編的人名叫呂四好,是當年那批跟隨黃小剛和黃娜逃難到幽幽谷的呂家村人,當時他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半大少年,如今已經是長成了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因爲曾經在村中的私塾中讀過幾年書,後來也在黃娜辦的軍官識字班裡學過,目前算是呂家村人中唯一一個能熟練掌握繁簡兩種文字的人了,而讓他當執行主編也不過是擺擺樣子,他的任務也就是負責把所謂主編們提出的文章交到黃小剛手中審覈就行了。

至於責任編輯王輝廷的任務就更簡單了,作爲蘆山二期的老兵,他本來就是黃小剛身邊的親衛,如今給他安排這個職務就是讓他就近去觀察和監視報社主編們的一舉一動,如有異動不但可以先斬後奏,並且每期報紙的出版也需要他最後負責敲定,避免有人鑽空子亂搞幺蛾子。

有了這多重的保險,黃小剛也才能放心大膽的做甩手掌櫃,把他的精力投入到膠州工業園和新城的建設中去。

說了這麼多,自然還是要說說這份屬於劃時代刊物的《東華時報》真正出版之後的模樣。

便也說五月一日的大早,一萬份新鮮出爐的《東華時報》便也被裝車集散,其中鑑於如今高密的是天鳳軍的老巢和大本營,因此倒也留下了足足兩千份以應付特殊的情況,其餘發往各郡縣的報紙,基本上以郡城百份、縣五十份的規模來進行分配,然後採用軍驛來投送。

而留在高密的兩千份《東華時報》,也僅是將其中的八百份分成四份,分別擺在高密城的四門處售賣,每份的價格是十文開皇老錢。

同時,爲了讓這份報紙能夠一炮打響,黃小剛還命人在城門處設置了巨大的招貼版,然後讓抄書先生在抄報紙的同時,也製作了相應的大字報拿來貼在招貼版上,並安排人專門給過路的百姓讀報。

只是,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大字報貼出來並且讓讀報人讀出來以後,路過的百姓們在聽聞江都的楊皇帝居然被宇文化及兄弟給弄死了,竟然是紛紛驚訝得不敢相信,甚至有老叟更是顫顫巍巍的問讀報人道:“既是先帝駕崩,爲何不聞官吏傳令我等爲先帝服喪?”

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八十七章 冤家宜解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百四八章 蕭後召見第五百六三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百九五章 破營收尾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十三章 硝煙未盡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二百零一章 埋伏第七百七三章 不拘第五百四六章 檢校空軍第七十三章 邀鬥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五百二一章 軍中福利第三十八章 要搞事第三章 荒野求生第三百六六 守敵必攻第五十七章 梨花槍與弩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一百九四章 吊射第九十九章 冒充紅娘子第六百四二章 活學活用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九四章 元帥之敵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四百十九章 退無可退第十八章 盡人事第二百三八章 陷阱第五百五八章 登名開考第五十四章 平生僅見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四百零七章 臨敵變陣第六百二一章 平權法案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六百五二章 敢不從命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六百零七章 皆入彀中第六百九十章 幣制第一百零十九章 孫武兵法第二百二一章 商榷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五百三三章 登陸日本第二百三五章 蹊蹺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六百零七章 皆入彀中第五百二一章 軍中福利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六百九九章 會議第一百三十章 不仁不義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二百九十章 摧城第三百十七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三百九三章 兩面夾擊第五百八二章 欲將東歸第四百九十章 美中不足第一百三七章 東華第三百四五章 碰碰石頭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三百零九章 非戰之罪第四百二六章 科舉時代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第六百六三章 所圖第二百八八章 再赴遼東第十四章 備戰第四百四三章 君主立憲第七百十六章 江山第二百十二章 軍議第三十三章 主角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一百七七章 廢奴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第六百七四章 簡字第二百十四章 新政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七百零八章 忽悠第二百四八章 公允卷二 鳳出東華 第一百四一章 徙城第五百七十章 天闕何在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六百三一章 破關邀戰第七百零七章 改制第一百五五章 官威第一百零十九章 孫武兵法第三百五四章 公正女帝第七百五九章 探視第四十五章 裝備設計第一百七五章 傳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