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這麼肯定這一路大軍會輸?這可是四教及天庭的聯軍,又有準聖高人坐鎮,莫非在你眼裡,連這等陣容到東海都是必敗的結局?”
龍吉公主一時之間有些想不透其中的緣由,武吉憑什麼會這麼篤定地認爲此戰必敗?
武吉看着龍吉公主滿是不解的臉,心道果然還是神仙做久了,習慣了大部分事情靠動大法力就能解決問題之後,再讓她重新學會用謀略考慮問題已然完全不熟悉了。
“論境界,論法力,這路大軍之中,比我強的人有的是。但論兵法,我自認這些人裡沒有一個是我的對手。”
武吉雙肩舒展,朝後一仰,神情顯得分外自信。
他的兵法傳自於姜子牙,又經歷過數次大戰,論兵法之道天庭之中或許只有聞仲、李靖能跟他並駕齊驅。
只可惜一個聞仲現在一心撲在雷澤之事上不願分心這邊,一個李靖境界低微還看不到這個法力高度的危局,是以天庭羣仙之中方纔竟然無一人能站得出來表示質疑。
“我且問你,東海那邊,敵方有準聖幾人,大羅境幾人?選在此時強攻東海,是有何目的?各方可曾事先派人偵查過東海局勢,如今何處屯兵最多,何處可爲突破口?”
武吉這咄咄逼人的三連問,問得龍吉公主心裡直髮慌。她發慌的原因不只是因爲這三個問題她心裡沒有答案,而是這三個問題,居然就沒有人問起來過!
武吉看她這幅表情,心裡立刻就猜了個七七八八,於是不由得嘆氣道: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封神一戰之中,就連聖人那等大法力之人都是戰戰兢兢步步算計,不敢貿然施爲;怎麼到了現在大家沒有聖人在背後撐腰了,卻反倒是一個個變得膽子這麼大,一問三不知也敢貿然出兵?似這等大意,此戰焉有不敗之理?”
“可有補救之法?”
龍吉公主着急地追問道。
“有,但是你做不到。”
武吉搖搖頭。
龍吉公主仍有些不甘心:“爲什麼?”
“如今因聖人不在,而變得膽大妄爲的何止是妖庭和東海三仙山?方纔臺上的各方主事者,又何嘗不是?都覺得聖人不在了,這三界之中就屬他們最大,做事更是沒了顧忌。你怎麼可能勸得動他們這些自信滿滿的大佬?只怕是非得等這一場大敗之後打了衆人的臉,才能夠讓他們幡然悔悟。”
武吉這一番話說的有理有據,讓龍吉公主根本就沒有反駁的餘地……
當然,以她對武吉的信任程度,自然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相信他,因此她現在纔會抿着嘴脣,滿臉的焦躁。
“不行,我要回去提醒二聖。”
龍吉公主急匆匆地一拱手,立即迴轉凌霄寶殿去找玉帝王母。
武吉看着她這麼離去,心知此去必定徒勞無功,但卻還是沒有去攔她。
“走吧,咱們也有事情要做。”
武吉目送龍吉公主遠去,之後一招呼身後的龍鬚虎,兩人轉進了兜率宮。
這東海之劫他自然是不會錯過,但他卻有他自己的想法。
“你這懶貨,走了,我帶你去認識一位大仙去。”
武吉特地進去喊出卞莊來,這廝雖然懶散且有些貪花好色,總歸本性是好的。而且這人有些急智,他這人教之中如今沒幾個人,正是用人之際,能多扶持的自然他也肯拉把手。
“嘿嘿。”
卞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摸了摸自己的後腦勺,嘴裡嘟囔着:
“我還以爲那仙子是看我生得英俊,這才慕名而來的……”
武吉懶得跟他廢話,拉着他和龍鬚虎直接下了凡,直落到萬壽山地界,正是五莊觀門前。
經過這些年的來往,清風明月這兩個勢利眼早就跟武吉熟稔,知道他是聖人面前的紅人,因此絕不敢再怠慢:
“您來了?師父他老人家正在內堂休息,我這就去通稟!”
清風陪笑着招呼道,隨後更是屁顛屁顛地跑了進去,不一會兒又出來帶他們入內。
“你來了,可是爲了東海之事?”
鎮元子起身相迎,一見他面便立刻直言問道,顯然他也十分關心東海的局勢。
“不爲東海,只爲東華。”
武吉跟他也不客氣,直言其中的重點。
鎮元子一聽,眉頭皺得更緊了,左右踱了幾步,這才繼續說道:
“我一聽東海事變就覺得天機又明朗了幾分,便立刻起了一卦,算到東華道友一直了無音訊未能輪迴的原因,正是被困東海三仙山。”
“何止是被困!”
武吉加重了語氣,一指那院中的人蔘果樹,將他的推測直接道來:
“純陽之仙自古以來就沒有幾位,能修煉到東華帝君這一層次的更是獨此一家;如能拿下他的元神煉化他的純陽之氣,只怕是比你這人蔘果還要補上萬倍!”
什麼叫唐僧肉?
這東華帝君的元神纔是名副其實的唐僧肉!
金蟬子那肉身再精貴,也比不上老君的金丹、王母的蟠桃、鎮元子的人蔘果,可這純陽元神可是真正的大補之物,如果是落在善於陰陽調和之人,只怕藉此能直接突破準聖也說不定。
“大仙跟東華真人是故友,當知以他逍遙自在不惹紅塵的性子,斷然做不出勾結妖庭併吞東海之事。如今東海三仙山的古仙卻都動了手,只怕這不併不是他的本意,而是有人趁他渡劫時偷襲奪權,因此纔會有今日之亂。”
武吉聯繫了前因後果,大膽做出了這個假設,即便未必百分百正確,但武吉也自信至少對了八九成。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恐怕就是趕緊救出東華真人,再遲些日子,說不得他就被人抽乾了元神最終徹底魂飛魄散。
這東華真人可是日後他人教上洞八仙之一,絕不容有絲毫的閃失。如今他跟人教綁在了一起,若想提升境界,非得助長人教氣運纔是。因此只有人教興盛了,他的修行纔會更加迅速;如此纔是一榮俱榮,借運成道之法。
此中道理鎮元子當然也想的明白,只是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我爲地仙之祖,奉道祖之命守在此處不可輕離……這一趟東海,只怕還得你去走一趟。只是你境界上還是略顯不足,此去怕是兇險萬分。這樣,我將此寶借給你,定可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