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也是深明大義的人,難道不想聽聽大王的旨意?”
東伯侯姜桓楚擡眼掃了一眼國師申公豹手上的旨意,淡淡地說道:“且讓老夫聽聽這個昏君的旨意。”
士兵們暫時收起了武器,姜文煥站到了一邊,怒瞪着秦青。
展開旨意,國師申公豹不緊不慢的傳達着旨意,“國丈在上,姑婿帝辛承蒙髮妻姜氏錯愛,孕二子殷郊、殷洪。本該和睦一堂,然孤之昏聵,錯信小人之讒言,詆譭了結發之妻的綿綿情意。千錯萬錯,不能贖罪。
今征討東夷各部,孤已挫其銳氣。正待重整河山之際,望國丈明大義,舉家遷入朝歌,準姑婿恩養終老。妻弟文煥少年俊傑,當思報國之念。可遷置東魯大都督,提轄境內政事。
然軍備、將士,當編入商軍麾下,同東夷諸部置郡縣。耕戶、軍戶、商戶各司其職。盼爾歸附。”
沈浪這不溫不火地旨意,要繃着臉的東伯侯姜桓楚放聲大笑道:“想不到我這姑婿竟有如此情義,處處念着本侯的好,可他偏偏對本侯的女兒施以毒手!這是何道理!”
國師申公豹又請出一道聖旨,“侯爺,大王知道您愛女心切,至死都未曾見到女兒的屍身,一直是一個遺憾。大王痛定思痛,決定要貧道身旁的秦青姑娘驅動鬼王玉璽,有請鬼差待娘娘還陽與侯爺父女團聚。但雞鳴之時,一切又會歸於地府。侯爺……”
愛女心切的東伯侯姜桓楚馬上叫住國師申公豹,“你剛剛說什麼!可以讓本侯的女兒還陽團聚?”
“只可到雞鳴之時。晨陽升起時,一切都會如夢幻泡影,歸於地府。”
“當真?”
秦青接過國師申公豹手裡的聖旨,親自蓋上鬼璽。
一炷香的時間,牛頭馬面就押解着姜王后的一縷魂魄來到明堂。明堂裡的士兵被嚇地四散逃命,僅有幾個膽子大的侍衛保護左右。
秦青擺手要牛頭馬面退下,恭敬地對東伯侯姜桓楚說道:“侯爺,時間有限,長話短說。”
國師申公豹和秦青悄悄離開。
明堂之上,東伯侯姜桓楚踉踉蹌蹌地走下臺階。
伸手想去握住女兒的手,可她只是一縷魂魄,根本抓不實。姜文煥也想和姐姐親近,可人鬼殊途,不論他們說什麼都無法溝通上。
無奈間,東伯侯姜桓楚叫人端來好酒好菜,一爐香菸燃起。
三個人隔空對飲。
姜文煥對姜王后的魂魄說了很多關於東魯的奇人異事,將她逗笑。
老懷安慰地東伯侯姜桓楚對女兒的死,雖說是耿耿於懷。可帝辛還是讓他見到了女兒最後一面,痛飲了三樽酒,對月當歌。
喃喃地唱着姜王后兒時最喜歡的那首童謠。
只是一縷魂魄的姜王后聽到父親的歌聲,哭得梨花帶雨。
可當父親訴起帝辛地無道時,姜王后引來一陣疾風,吹亂了父親的書案。拼盡魂魄之力,在竹簡上刻了一個字,“歸”。
不通道法的東伯侯姜桓楚不知道此時的那一縷姜王后的魂魄被國師申公豹操縱。
看到竹簡上的刻字,東伯侯姜桓楚認定了這是女兒給出的啓示。
“父侯,姐姐的死我們應該找帝辛報仇!何況西伯侯姬昌答應掃除天下不公之後,冊封東魯爲藩國。若是此刻我們歸降了商軍,東夷最後的一塊土地也歸入了商朝的治下。到那個時候我們再想舉兵,那便是謀反!”
東伯侯姜桓楚看着女兒的那縷魂魄幽幽地說道:“兒啊,可知大王的過去否?”
姜文煥搖了搖頭。
“帝辛在年輕地時候曾經是九州大地上最驍勇的將帥,三次率軍抗擊東夷聯軍,爲大商立下過赫赫戰功。就連咱們家的這座東魯城都是他送給你姐姐的聘禮。這件事你應該還記得。”
帶着姜文煥來到藏書樓,東伯侯姜桓楚看到了女兒的那一縷魂魄正在翻找着過去帝辛寫給她的情信。
替女兒展開情信,姜王后的那縷魂魄泣不成聲。
多少情義都付諸了東流。
明堂外的天色漸亮。
“父侯,帝辛如此無道,爲何我們不順應天意,助周伐商?”
走着,東伯侯姜桓楚對兒子姜文煥語重心長地說道:“大商也好,周氏也罷。姜家到了誰的屋檐下都是臣子。帝辛雖昏聵,但好歹是你兩個外甥的親生父親,咱們這層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血脈分不開。
再者,帝辛就在城外。他大可以派遣宦官來傳召,但他沒有。這個國師申公豹有些神通,他身邊的那位秦姑娘更是不可小覷。能馭使鬼神的人都有大能。
現在你姐姐的一縷魂魄歸來,已是帝辛對我這位國丈最大的恩賞。他許你鎮守一方政務,亦是對你的補償。放下你姐姐的仇恨,老夫這入關去朝歌接受帝辛的奉養。你在東魯不要結黨營私,只要安分守己的做好本分,帝辛是不會對你有所顧慮的。”
“父侯的話,兒子記住了。”
“馬上就天亮了,你姐姐也該去她該去的地方。這一別,怕是隻有老夫百年之後才能相見了。”
姜王后的一縷魂魄在黎明升起時,沒入了黑暗。
城門洞開。
東伯侯一族出城請降,沈浪穩坐中軍陣前接受着拜謁。
“叮!
姓名:姜桓楚
身份:東伯侯
實力:凡人
氣運:3。”
“叮!
姓名:姜文煥
身份:東伯侯之子
實力:凡人
氣運:1。”
“臣,東伯侯姜桓楚拜見大王。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沈浪駕馭英招,英氣逼人的來到國丈姜桓楚面前,沉聲道:“東伯侯深明大義,孤心甚慰。”
“臣,帶來了東魯城的民冊和兵符,請大王收訖。”
“好,孤王就代東魯的百姓謝過東伯侯。國師,且替孤頒下旨意,東伯侯深明大義,爵位世襲罔替。領受的封地,世襲罔替。”
羣臣山呼,“大王萬歲、萬歲、萬歲!”
城中的軍隊列隊城外,接受沈浪的校閱。東伯侯陪同,二人攜手同乘馬車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