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又撈了一筆好處

.,最快更新風流青雲路最新章節!

從去年年底開始,蘇星暉就讓米氏集團和宏圖房地產開發公司等比較大的房地產公司在崇津縣的新區大力開發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這些公司都是實力非常雄厚的房地產企業,而崇津縣新區的地皮又管夠,所以他們同時投資開發了許多樓盤。

預計到今年年底,完工的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面積將會達到上百萬平方米,可以容納的人口,按每人十平方米的最低標準來計算,可以達到十萬人,如果按照每人二十平方米的較高標準來計算的話,可以容納的人口也能夠達到五萬人,剛好可以容納下退耕還湖產生的遷移人口。

在去年蘇星暉讓這些房地產公司大力開發這些樓盤的時候,一些縣領導還頗有微詞,認爲蘇星暉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認爲他這完全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不顧崇津縣的實際情況。

崇津縣城的所有人口也就在五萬左右,現在一下子開發這麼大面積的房地產,賣得出去嗎?到時候這些房子都空着,像什麼樣子?

反對意見雖多,可是蘇星暉卻是一力主張一定要開發,而米氏集團和宏圖房地產等實力雄厚的房地產公司也都唯蘇星暉馬首是瞻,蘇星暉說開發多少他們就開發多少,絲毫不心疼那些投資的錢,這樣別人也就沒什麼話好說了。

當初開發這批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的時候,蘇星暉說是準備把縣城的老城區進行改造,把老城區的居民搬遷出來,不過到了年底,中央要退耕還湖的時候,這些房子就剛好可以派上用場,安置這些移民了。

這纔是蘇星暉一意孤行,一定要在崇津縣新區大力開發這些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的真實原因。

有了這五萬移民,對現在的崇津縣倒也是一件好事,相當於崇津縣提前實現了城鎮化的一部分目標,這五萬移民進入縣城,崇津縣城的人口就能夠達到十萬人,一下子就比之前翻了一倍,這樣會讓崇津縣城越來越繁華。

中國城鎮化的目標是在2010年左右城鎮人口比例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現在中國城鎮人口的比例大約在百分之三十出頭,離這個目標還是比較遙遠的。

而崇津縣的城鎮人口的比例還不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離這個目標就更加遙遠了,等到今年年底,崇津縣的城鎮人口比例就能夠提高到百分二十五左右了,這可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隨着引進企業越來越多,農業集約化發展,蘇星暉很有信心能夠在預定的時間之前,讓崇津縣的城鎮化率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當然,那已經是比較長遠的事情了,蘇星暉目前暫時還只能考慮到退耕還湖的事情。

蘇星暉在淨堡村轉悠了一會兒,這裡的農民對他十分熱情,中午的時候好多人一定要拉着他到自己家裡吃飯,不過蘇星暉都是婉言拒絕了,他說現在的紀律不允許,請大家理解。

蘇星暉本來還想到另外一個村去,可是,他接到了一個電話,是米修遠打來的,米修遠說他到崇津縣來了,蘇星暉便說馬上回縣政府去見他。

回到縣政府,蘇星暉在自己的辦公室裡見到了米修遠,米修遠過年的時候回了香港,之後一直呆在香港,呆了一個多月,現在纔來崇津縣。

一見到蘇星暉,米修遠便笑着說:“星暉啊,前幾個月我們家跟着國際遊資,在日本、韓國還有東南亞國家又撈了不少好處啊,按照你的建議,我們可是在日本和韓國買了不少破產企業,在技術方面大有收穫啊!”

國際遊資在香港鎩羽而歸之後,他們轉戰東亞的日本和韓國,日元和韓元應聲大跌,日本和韓國也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蘇星暉的建議下,以米氏集團領頭的財團,也跟着這些國際遊資在日本和韓國撈到了不少好處,而最大的好處還不僅僅是金錢方面的,而是技術方面的。

在這波金融危機中,日本和韓國大批企業倒閉,其中不少都是有着悠久歷史的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在金融危機中倒閉,但是這是因爲他們的資金鍊斷裂了,他們的技術儲備實際上還是很雄厚的。

米氏集團在這次金融危機後,購買了不少企業,他們選擇的企業都是那種在某種技術方面領先的企業,而他們也沒有用自己的名義來購買企業,而是在海外註冊了一些離岸公司,用複雜的運作手段買下了這些企業。

這樣做的原因當然是爲了避開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壁壘,雖然米氏集團是香港企業,但是現在香港已經迴歸了中國了,所以這樣的技術壁壘對香港企業來說,也是存在的。

蘇星暉對他們說,現在的時代,重要的不僅是資金,還是技術,所以希望他們能夠趁着這個好機會,多買一些先進的技術。

現在他們果然按照蘇星暉的建議這麼做了,這讓蘇星暉很高興,雖然米氏集團是香港企業,可是現在香港已經迴歸了中國,米氏集團也是中國企業了,他們把技術買回來總歸是一件好事。

米修遠說他們這一次買回來的技術都算得上是填補國內空白的,涵蓋範圍也很廣,包括機械、電子、精密儀器、汽車等多個領域,這有可能讓他們在這些方面都有比較大的突破。

蘇星暉道:“修遠,那恭喜你們了!”

米修遠道:“星暉,還是你的眼光看得長遠,這一次的亞洲金融危機,咱們米氏集團等於是提前完成了至少需要幾十年的積累,這都是託你的福啊,所以我父親一定讓我專門趕回來謝謝你!”

看到米修遠臉上的笑容,蘇星暉就知道,這一次米氏集團在日本、韓國這一役中的收穫一定不小,不過這也正常,已經提前知道了結果,早就做好了準備,如果收穫不大,那才叫怪了。

他們這一次的收穫,也許就是以十億美元計的,因爲現在他們的本錢越來越雄厚了,而像這一次日元、韓元的雪崩式下跌,正是大撈一筆的好機會。

當然,米氏集團具體賺了多少,蘇星暉也不會去問,他們賺得再多,蘇星暉也不會拿一分錢,不過他們賺得多,對蘇星暉也是有好處的,畢竟他們是蘇星暉的盟友嘛。

蘇星暉問道:“對了,修遠,印尼那邊的事情都安排得怎麼樣了?”

米修遠點頭道:“安排得差不多了,這段時間印尼國內的反蘇哈托勢力都聯合起來敦促蘇哈托下臺,親華的幾位反對黨領袖都參與了其中,準備在蘇哈托下臺之後競選總統。”

蘇星暉道:“那蘇哈托有可能下臺嗎?”

米修遠搖頭道:“現在可能性還不是太大,他在印尼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雖然這一次印尼國內的經濟受到了重創,讓他的威望有所下降,但是一時間也不至於讓他下臺,畢竟他的手裡還掌握着軍隊呢。”

蘇哈托在印尼國內的威望確實相當高,因爲就是他主導了三十多年來印尼經濟的迅速發展,讓印尼的老百姓安居樂業。

但是這一次的亞洲金融風暴讓印尼的經濟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讓蘇哈托的威望也是大幅度下降,因爲現在印尼的老百姓稱得上是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雖然這一切跟蘇哈托本人關係不大,算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就連日本和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都沒能逃脫這一次的金融風暴,可是他現在是國家領導人,所以這個責任必須由他來承擔了。

最悲劇的是,在去年七月開始的金融風暴之後,印尼的經濟已經損失夠慘重了,在國際遊資離開東南亞之後,印尼的經濟本來在緩慢的恢復當中,可是剛剛恢復了一點點元氣,今年年初國際遊資又再一次席捲了東南亞,讓印尼再次遭受到了慘痛的打擊。

現在印尼老百姓對蘇哈托的印象已經降到了冰點,就在這個時候,那些在金融風暴中全身而退的印尼華商暗地裡聯絡了一些印尼國內反蘇哈托的政治勢力,其中大部分都是親華的反對黨領袖,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倒蘇哈托運動。

蘇星暉希望能夠就此讓蘇哈托下臺,讓一位親華的總統上臺,這樣就能夠避免那場排華慘劇了,可是蘇哈托的威望實在太高了,現在看來讓他下臺的希望不大。

蘇星暉道:“那你們也要預先做一些準備,如果真的發生什麼慘劇的話,到時候也能讓印尼華人的損失小一些。”

米修遠點頭道:“這一點我們已經想到了,我們現在已經預先做了不少準備,如果真的發生什麼的話,這些準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的。”

蘇星暉點了點頭,現在他能做的也就是這些了,就算最終那場慘劇還是如歷史上一樣發生了,他也算是盡了心,不至於太有心理壓力了。

第八十章 抓賭第九百一十五章 駱傳勇的麻煩第一千九百二十章 牛牛的初中第五十一章 和張縣長一起去省城第六百三十九章 皮革商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乾爹要來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脣槍舌劍第三百一十三章 不門當戶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新戲彩排第三百五十四章 上上籤第三百六十四章 賣一個面子第三百二十五章 受災情況第四百七十八章 投資商考察第四百五十八章 潑冷水?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權力的滋味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樺坡鄉第兩千零三十九章 豪華別墅第三百二十三章 捐贈物資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會下金蛋的母雞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見程奐功第一千九百三十章 他不是個東西第一千零八十章 鄭副書記的示好第四百五十八章 潑冷水?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不想當那樣的人第六百一十六章 行政服務中心第二章 狀態不錯第六十七章 犯衆怒第四百四十八章 這個項目不合適第一百零三章 動動嘴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要政策第九百零九章 蘇鎮長回來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別辜負了這個時代第三百四十五章 蔬菜生產基地名單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 宏偉的場面第六百九十六章 通車儀式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 趕緊回去第七百七十四章 任貴勝指路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優厚的條件第四百八十七章 別辜負了這個時代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又有人告狀?第一百四十二章 睿智的老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講理的人第一千零三章 紀律嚴明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程凱彬被抓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 新任常委第兩千零六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七十六章 縣長來訪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封叔倫要外放了第四百零三章 陸正弘的職務變動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補貼資金的主意第一千零九章 完美計劃第二十四章 天才!天才!第九百零五章 他還是個孩子第三百零四章 被信任的感動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政策出臺第八百八十章 長橋化工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鄭彥鈞的批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接受專訪第八十七章 大富豪你敢去抓嗎?第一百四十三章 陸正弘來了第七百三十六章 向蘇星暉取經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三杯酒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我太軟弱了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十大民生工程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臨昌山第九百九十七章 提前搶收第三百五十五章 你纔是大爺第四百四十章 人還是要走正道第五百九十章 明天來投資商第六百九十八章 結業的日子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狹路相逢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方省長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我們都是新寶州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沒錢就搞不好第一百五十四章 投資商來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通車儀式第兩千零五十二章 夏鬆的成熟第七十九章 曾祥林的往事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喝個早酒第兩百三十八章 市委書記接見第七百九十四章 又是過年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差距很大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老規矩取消了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這部戲得改第一百三十二章 點石成金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大膽放權第一千九百零八章 打個賭第八十三章 雷鳴的憤慨第兩千零八十三章 高鐵動工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地震第兩百三十一章 掛靠?第兩千零一十章 結業典禮第二十九章 入股?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讓老頭子發話第十六章 饒鬆年教授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 經濟復甦第七百三十二章 感情深一口悶第五百八十章 我喜歡吃紅薯第八百七十八章 資本的力量第七百四十九章 回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