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論事,現在想要收購的僅僅是一個小小報社,而且還是一個沒有發行實體報紙的報社。
就算是其成立多麼久,當初有多麼輝煌的歷史,但是現在日薄西山的行業逐漸走向了沒落。
在娛樂行業還沒有如今發達的年代,大多數人看電視或者是文字類閱讀都是以政治經濟爲主。
但是隨着整個行業的滑落,電子產品的迭代更新,以及當初安軒所說的***理論等。
娛樂行業的鋪天蓋地,消遣的方式數不勝數的。
而人類一天的時間也是固定的,並不會因爲更新的速度而增加。
所以當人們在新型媒體、產品上面花費巨大的時間,所獲得快樂也是與之俱增。
最開始的文字娛樂,逐漸走向漫畫、影視娛樂,這些都是同爲存在,逐步相互消解,佔據對方的時間而表現出來的。
所以現在假如許寒真的是接手了民生報,如果沒有另闢思路解決核心的問題,其最終的結局,估計也是蔡老闆那樣,徹底賭一把。
靠賭博來翻身,搏一次,單車變摩托,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切都是變得更加難堪了。
聽了王陽志的講解,許寒這才明白,爲什麼很多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也都在香江落地生根。
除了其地理位置的,屬於港口城市之外,還是連接內陸的橋樑。
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人口的倍增。
香江爲了解決人口就業的問題,自然也就需要政策的扶持,這才讓人多辦民生企業,讓企業解決人口就業問題。
這也是爲什麼本地人在香江開公司是十分容易的,經商的條件也是十分寬鬆。
特別是上個世紀的黃金八九十年代,催生了很多的公司,當時的人們也是覺得黃金機會,只要是但凡有一點機會和想法就要開公司。
而且還是什麼都搞一下,什麼賺錢就搞什麼。
而且公司的性質隨便填,只要不違法,怎麼都行,你可以一邊賣衣服,一邊搞餐飲,沒人管你。
只要你交稅足夠,一切都是沒有任何問題。
這樣的騷操作,和無節制的企業,催生了很多的皮包公司,虛假公司。
也就是這樣導致了一些不規範,隨着進入21世紀,市場的逐漸管理規範,管理制度的越來越嚴格,必須要專營。
就算是一個綜合大公司的註冊,也是需要固定的資本限制以及場地限制了。
所以民生報最值錢的並不是報社,而是其身份。
總結起來就是,就是王陽志的話:
“什麼都可以搞一下,但感覺又不是很專業,雜亂無章毫無章法,什麼賺錢,就做什麼。”
“那爲什麼這個公司最後只剩下了報紙行當,我看了他們公司的資料,一句上面所說,什麼電影、娛樂、經濟、出版等行業都可以搞啊!”
許寒手裡面拿着剛纔蔡老闆留下的資料,不解問道。
“成本低,風險低,利潤高,最要是沒限制啊!”
王陽志一語道破了天機,順勢說了一下香江的刊物行情歷史。
香江刊物市場的繁榮使得每個報攤售賣的報紙雜誌達幾百份。
繁榮的刊物市場鼓勵多元發聲,能提升社會的批判意識、降低暴力情緒。
畢竟政府宣揚的就是民主和自由,其中刊物就是時代之中最爲主要的流行發言方式。
在香江創辦報紙、雜誌幾乎無限制,書號還免費。
果真是成本低,風險低啊。
創雜誌、辦報紙、出書,這種聽起來很嚴肅的事,對於香江人來說用一句廣告詞就可以概括———“just doit”!
因爲真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辦本雜誌除了無需驗資的一萬港元註冊資金外,幾乎無限制。
申請刊號和書號沒有批准不批准的概念,就像是年滿16歲去辦理身份證一樣簡單。
不考慮成本的話,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辦一份屬於自己的報刊,當然是否能運營下去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所以蔡老闆如果只是出賣的自己的民生報社,那麼真的是一文不值,而且還要可能承擔這個公司之前所欠下的債務。
這也是許寒冷酷將蔡老闆和胡言打發走,自己瞭解的原因。
要是自己用黃金的價格,購買了垃圾的東西,那可真就是要被黃燦燦笑掉大牙了。
這種開放的紙媒環境,讓人們擁有了多元的發聲平臺、豐富的媒體環境。
無論是文化娛樂,還是政治經濟層面,都提供了更多種類的觀點,給香江人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公共空間。
正是這樣的寬鬆狀態,讓雜誌社總是在不斷新生和死亡,形成了一個動態循環。
路邊隨便一個雜誌攤,都有上百種雜誌報刊,同類內容的不同雜誌經常撞車,單是電玩遊戲類的雜誌就能找出七八本。
當然,也是側面說明了,這個報紙閱讀在香江人心目之中買下了很深的習慣,要不然當初民生報的前身也是不會只留下這麼一個報社了。,
隨着香江娛樂業的衰退,其他職能都被砍掉了,畢竟誰也是不是英皇那種大佬,開辦的報紙年年虧損,總是虧本。
可是依舊是沒有放棄報紙這塊業務,主要的原因就是爲了保持自己對民衆的影響力,作爲一個用來服務的公司。
這就是大佬纔會做的事情,而民生報如果不是胡言超強的意識和執行力,恐怕早就是倒閉,不存在了。
蔡老闆雖說是老闆,但是這種小報紙,其實主要也就是胡言一個人忙活。
也正是因爲民生報之前那些老關希網存在,這才能夠從醫院裡面知道許寒偶遇流氓事件,間接認識了許寒。
一切自有緣法,奇妙的事情,說不清,道不明。
在香江這個紙媒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裡,存在着“大報小報化”,甚至“電視小報化”的現象。
香江銷量最大的日報往往不是嚴肅的傳統大報,而是內容聲色犬馬得像小報一樣的報紙,標題也常常起得駭人聽聞。
嗯,就是類似於UC那種容忍聽聞的標題黨,給人一種極爲浮誇之感。
可是在滿足“馬照跑,舞照跳”市場需要的同時,香江人也隨時可以讀到嚴肅深刻的政經評論,聽到鍼砭時弊的電臺廣播,看到高端文化的電視製作。
香江報刊涵蓋整個意識形態,各種觀點都能在受衆裡找到市場,從而構建了一個多元的言論空間。
在媒體上聽到不同的聲音,雖然對社會穩定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論,但依然是起着很大的積極作用。
通過媒體已經把一部分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政府部門收到後可以積極改善,不會爆發更多的衝突。
在不牴觸相關權利的前提下,傳媒機構可以按照市場方式運作,報道全世界各地的消息和數據。
不同信仰和文化的觀點,都有充分表達的機會,對政府施政失誤的批評、對行政長官和官員的指責,也不例外。
知道更多信息,有了發聲的管道,其實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暴躁情緒。
話語模式的多元,也讓媒體之間能夠比較坦誠地進行交鋒,經常會有不同的報刊通過投稿和專欄就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打筆仗,也給讀者提供了更多觀點的選擇,有助於開化民智。
無論是從生活上還是文化藝術上,這樣的環境作爲一股很大的助力,對於開拓想象力、提高大衆的公民意識都有幫助。
即使現在香江的報刊媒體不是最繁榮的時期,很多信息交流已經轉移戰場到網絡上去了。
但在每個人都可以辦雜誌報紙和出書的香江,媒體的話語權始終保持着鋒芒。
聽完了關於刊物在香江的歷史之後,許寒下定了決心要去這個民生報實地看一看。
同時這一次對於民生報收購,侯靜出道,投資基金,這三件看似沒有任何聯繫的事情,卻有着看不見的絲線聯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