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軍營,林東當即傳達了盧象升的命令,開始打掃戰場,這一仗下來闖軍死傷無數,遺留的物資也不計其數,這樣一來安東軍着實發了一筆小財。
安東軍掩埋了屍體,張榜安民,又將所有的物資收集起來裝上大船運往東海中所,而他則帶着常千戶等人直奔鳳陽而去。
之前因爲戰事緊急而沒來得及和盧象升提起安置安東軍的事,等退了闖軍,這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現在他已經是衛指揮使,可惜只有名分沒有實地,自然要藉着這個機會弄個實缺,只有弄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地方,才能發展壯大自己。
當其來到鳳陽之際,闖軍已經被盧象升的天雄軍擊退,一路向北而去。
對此林東並沒有意外,明軍攜大勝之師擊退闖軍的進攻並不讓人意外。
侍衛們見林東到來,慌忙將其迎了進去。
“林東見過督師。”
“林東,你來了,滁州城那邊情況怎麼樣?”
“督師,滁州城事務已處理完了,正要向督師稟報。”
盧象升點了點頭道:“如今闖軍已經移師北上,我軍恐怕在這裡等不了多久,這次安東軍立功至偉,我已經奏請皇上,升任你爲安東衛指揮使,至於其他封賞待我奏請陛下之後再行定奪。”
“多謝督師,只是闖軍北上,安東軍也願出一分力氣。”林東拱手道。
盧象升擺手道:“追擊闖軍之事你就不必參與了,你的長處在於練兵,你當趁此機會回安東軍訓練出一支可戰之兵,他日有戰便能派得上用場。”
“督師,闖軍若是不滅,只怕危及我大明江山社稷。”
盧象升嘆息一聲揮手道:“闖軍不足爲慮,我大明真正的敵人還是關外的那些人啊。”
林東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總不能說將來終結大明的並非清軍而是闖軍吧?
本來按照林東的想法應該乘勝追擊,將闖軍一舉蕩平,這樣一來明朝至少不會不明不白的被闖軍滅掉。
卻不承想盧象升並不把闖軍放在眼中。
其實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闖軍雖然勢大,卻不足以顛覆大明的統治,只是讓盧象升沒想到的是,僅僅幾年時間,闖軍的勢力就會大增,到那個時候,就連朝廷也莫之奈何。
見盧象升沒采納自己的意見,林東也頗爲無奈,不過據他記憶,這段時間應該也沒什麼大仗可打,真正的大仗要到崇禎九年七月纔會發生,何不趁此機會先去安東衛上任,擴充自己的實力。
而且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鬥,安東軍的裝備也有所損失,是時候該補充一下了。
林東謝過了盧象升,便帶着安東軍回東海中所去了,至於去安東衛上任的手續也趁着在鳳陽這段時間一併辦妥。
林東也沒想到,當初來滁州的時候不過一千多人,回去的時候一下子變成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對此林東也沒料到。
一行人經過十餘天的跋涉總算回到了海東中所。
回到海東中所的第一件事便是安置戰俘,目前來說整個朐山縣都在東海中所的轄區之內,要安置這些戰俘自然不算什麼。
況且安東衛離東海中所並不太遠,因此林東並沒放棄,而是拿出一筆銀子活動了一下,將這個東海中所的千戶軍官的位置弄了過來。
東海中所可是他林東發跡的地方,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地方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比較放心。
至於東海中所的千戶軍官人選林東也早已定了下來,這裡作爲他的大本營,用來練兵再合適不過,因此必須選一個可靠之人,經過一番深思,最終決定讓魏海生來擔任這個千戶。
當然,在處理東海中所這個千戶所的事情時,林東順便找兵部的人要了幾個千戶軍官的武職,要組建軍隊還是自己的人用得順手。
對於林東的請求,盧象升都一一答應了下來,他的要求只有一個,令林東回去之後立刻着手訓練兵士,務必在短時間內拉起一支可戰之兵。
因此林東不敢怠慢,回到東海中所之後立刻着手,將所有的軍隊都召集了起來,目前爲止,東海中所的可戰之兵有三千多,加上騎兵,尚不足五千。
按照明朝軍制,一衛轄五個千戶所,一個千戶所有兵一千二百人,也就是說安東衛可統兵六千人,加上東海中所的編制,足可以統兵七千多人,林東相信有了這支軍隊,天下之大,哪裡都可去得了。
經過滁州一戰,安東軍獲得了大量物資,就連現銀都有數十萬兩之巨,這些錢用來養兵已經足夠了,加上那幾百萬擔軍糧,就算髮展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也可以無虞。
不過林東並不準備招募這麼多兵士,而是打算組建一支現代化的海軍。
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海軍纔是這個世界的未來,只有走向深藍纔是最廣闊的前景。
除此之外,海外的利益也是巨大的,據商八所說,目前國內戰事頻發,因此生意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可海外市場卻異常繁榮,一千兩銀子下去足足可以獲利兩千兩,試想一下這樣的利益誰不心動?
可惜安東軍沒有水軍,只能跟着別人身後吃點剩菜殘羹,饒是如此,這半年多以來商八也足足爲安東軍獲利數萬兩之巨。
正是這個原因,林東才這麼快將建立海軍的事宜提上日程。
除了海軍之外,步兵也不能放棄,經過滁州之戰,林東深刻的認識到先進武器在戰爭中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回來之後立刻將巴爾多兩人找了過來,詢問這段時間槍支生產情況。
經過這段時間的設備改良,兵工廠的產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一個月的產能也得到了提高。
林東當即將花了好幾天才繪製出來的米尼槍的圖紙拿了出來。
巴爾多兩人都是槍械方面的專家,經過林東一番講解,兩人很快意識到了這種武器的可怕。
只不過當林東問起能不能生產出這種武器之際,兩人有些犯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