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圍堵

按照折可求最初的計劃,在西軍攻佔了陝州和澠池縣後,就要立刻重建新安縣,把新安縣修建成一座新城,但當時的僞齊國精力不在西面,而在全力攻打江淮,對摺可求提出的想法毫不支持,反而和西軍達成妥協,雙方以澠池縣和新安縣爲緩衝,互不駐軍,互不改變現狀。

修建城池也屬於改變現狀的一種,折可求頂不住僞齊朝廷的壓力,也沒有財力修城,新安縣修城計劃也就不了了之。

直到發現了陳慶準備攻打中原的企圖後,折可求再想修新安縣,但已經來不及了。

可新安縣是洛陽的西大門,不能沒有人守門,否則西軍就會長驅直入,只是新安縣這座破舊縣城,又怎麼可能守得住?

折可求患得患失,最後在完顏兀朮的督促下,他還是派了一萬軍隊守新安縣,他的原則就是,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立刻放棄新安縣撤回,保證軍隊不損。

可惜他遇到的是陳慶,陳慶制定的原則是,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務必全殲敵軍兵力。

新安縣的主將叫做王瓚,是折可求的心腹,他目前官任統制,統軍一萬人,從駐軍新安縣開始,王瓚就處於一種焦躁不安之中,對西軍的動向極度敏感,只要得到西軍主力出現在澠池縣的消息,他就會立刻撤退。

次日天剛亮,幾名騎兵從遠處疾奔而來,高舉着西軍的黑龍赤旗,守軍頓時大爲緊張,立刻關閉了城門,數百人手執弓弩,嚴陣以待。

爲首西軍奔至城下,大喊道:“楊都統有信給貴軍主將!”

說完,西軍士兵將箭信射上了城頭,有士兵拾到箭信,立刻奔去軍營稟報。

此時,王瓚正在大帳內和三名統領商議對策,三名統領一個叫謝振生,此人是王瓚連襟,他們都是洛陽人,娶了洛陽豪門鄭廷的兩個女兒爲妻。

另外兩名統領一個叫史大武,一個叫蘇潛,兩人都是汝州人,彼此家鄉在鄰縣。

“卑職覺得陝州的探子一點都不可靠,澠池縣的五千軍隊怎麼出現的,陝州那邊一點消息都沒有,後來說陝州的軍隊沒有減少,那麼這五千軍隊過境他們怎麼沒有發現?”

蘇潛也道:“統制,史將軍說得對,陳慶軍隊不可能拖到五月份,黃花菜都涼了,他出兵從來都是神出鬼沒,等敵軍主力出現再走就來不及了,我們趕緊撤回洛陽吧!”

史、蘇二將當然不是無緣無故喊着撤軍,主要是他們在澠池縣的探子昨天發現了異常,原本駐紮澠池縣的五千西軍士兵都是步兵,但探子卻發現他們都變成了騎兵,這就很蹊蹺了。

戰馬從哪裡來的且不說,關鍵是,他們一直以爲澠池駐軍是陝州的軍隊,但陝州駐軍不可能是騎兵,那就說明這五千駐軍是從關中過來,既然關中軍隊過來了,大戰恐怕很快就會到來。

王瓚嘆口氣道:“我派人去請示一下大帥吧!如果大帥允許我們撤軍,我們就立刻撤。”

就在這時,帳外親兵稟報道:“啓稟統制,宋軍射箭信上城!”

“呈進來!”

親兵走進來,將一封箭信遞給王瓚,王瓚連忙打開信細看,他忽然騰地站起身,臉色大變。

三人面面相覷,謝振生問道:“統制,什麼消息?”

“是楊再興寫來的。”王瓚臉色極爲複雜。

三人也大吃一驚,怎麼會是楊再興,他應該在京兆纔對。

史大武急問道:“他怎麼說?”

“他勸我們投降,說我們沒有作惡,可以得到赦免,他說.他已率大軍抵達澠池縣。”

“不可能!”

謝振生一口否認道:“他如果在澠池縣,我們怎麼會一點消息都沒有。”

蘇潛冷笑一聲道:“剛纔說的五千匹戰馬,我們不是一樣沒有消息嗎?”

“馬和人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難道五千匹戰馬還是貨物?”

“好了!你們不要爭了。”

王瓚打斷兩人的爭論,嘆口氣道:“到底有沒有來,我們中午就有消息了!”

不用等到中午,一個時辰後,他們接到了澠池縣飛鴿傳信,楊再興率領數萬宋軍已出現在澠池縣城外,大軍已過澠池縣,正向新安縣殺來。

王瓚不再猶豫了,立刻率領一萬軍隊東撤,大軍離開新安縣向洛陽撤離,但撤出不到二十里,便遇到了從洛陽趕來報信的士兵。

報信者是折可求的兩名親兵,王瓚認識,兩人上前見了禮,爲首士兵抱拳道:“啓稟將軍,兩萬西軍騎兵正從東面殺來,即將殺到,大帥令將軍立刻折道向南,繞南面的官道回洛陽。”

“什麼!”

王瓚大吃一驚,他懷疑自己聽錯了,“你剛纔說,西軍騎兵從東面來?”

“正是!西軍繞過北邙山從偃師縣殺過來,昨天傍晚過來洛陽,應該快到新安縣了。”

幾名大將面面相覷,謝振生急問道:“對方到底到哪裡了?”

“我們是騎雙馬,對方可能會休息一兩個時辰,大概比我們慢四五十里左右。”

所有將領都向王瓚望去,他是主將,最後由他決定。

王瓚嘆口氣道:“傳我的命令,大軍折道向南!”

一萬大軍掉頭向西走了幾裡,便走上了另一條向南的官道,加快速度向南方奔去.

大軍行軍不像斥候,斥候可以走山道、小道,甚至可以在荒野中行走,但正常的軍隊行軍必須走平坦的官道,士兵不容易受傷,也能長途跋涉。

從新安縣到洛陽城距離是一百里,有兩條官道,一條是正官道,又叫洛陽大道,而南面沿着着洛水是另外一條官道,叫洛水道。

洛水道前往洛陽要比洛陽大道遠五十里左右,相當於走弓背,雖然要遠很多,但一萬籤軍沒有選擇餘地,他們只能改道向南。

此時,李慕清率領兩萬騎兵已經在三十里外,他同樣也得到前軍斥候的消息,一萬籤軍已轉道向南而去。

這在他們的預料之中,宋軍當然也有預案,李慕清立刻命令大將楊端率領一萬騎兵繼續在洛陽大道上攔截,他則親自率領一萬騎兵趕去洛水大道。

王瓚率領一萬軍隊一路南下,天色漸漸暗了,士兵們又累又餓又渴,必須停下來休息,無奈,王瓚只得下令全軍休息兩個時辰。

士兵坐在草地上,啃着乾糧喝水,他們被前後包圍的消息已傳遍了全軍,人心惶惶。

這時,蘇潛坐在史大武身邊低聲道:“你怎麼想,真想回洛陽去?”

史大武搖搖頭道:“怎麼可能回得了洛陽,兩萬騎兵,我們向南走,別人會不知道嗎?很快就會追上我們,說不定就在前面攔截,我們後面還有楊再興的軍隊。”

蘇潛沉默片刻道:“既然楊再興招降我們,說我們沒有大惡,我想投降。”

史大武嘆口氣,“我也想啊!給金兵賣命,我都沒臉回家鄉了。”

蘇潛向左右看看,低聲道:“就這樣投降,本錢不夠,不如干掉王瓚,帶他的人頭去投降。”

史大武搖搖頭道:“我們帶自己的軍隊投降就夠了,他武藝很高,又有謝振生支持,我怕殺不了他,還會被其所害。”

“那就這麼幹!”

蘇潛下定了決心道:“集結我們六千弟兄,掉頭向北走”

第1247章 危言第838章 藏秘第五百八十五章 博弈(七)第五百四十五章 轉折第二百零七章 豐收第1461章 收穫第三百六十章 婚禮(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反攻第1232章 毒蛇第三百五十五章 苦惱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營第三百七十章 態度第三百四十二章 長輩第1405章 事件第1390章 獵鷹(上)第902章 義軍第五百二十六章 撤軍第981章 賞罰第1125章 再談第四十一章 狼兵第六百一十四章 違令第1081章 反間第二百五十章 難任第一百七十七章 絕路第七十五章 嘴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第904章 府谷第一百零二章 對立第1157章 全殲第1134章 增兵第五百四十章 城下第一百五十章 虎穴第1135章 平江第一百八十七章 屠堡第894章 運轉第1389章 投誠第823章 決戰第1017章 收編第1363章 未盡第三百四十章 坐談第1046章 巡河(下)第四十八章 蔣幹第1460章 暗示第785章 躊躇第1467章 實習第1443章 補給第808章 突病第二百九十二章 逃兵第909章 故人第1491章 再攻第六百七十五章 虎謀第1134章 增兵第862章 反殺第六百七十章 尋船第1360章 出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遷徙(下)第1159章 察訪第一百四十三章 平涼(上)第1107章 義助第七十章 獎懲第1288章 任務第五百二十七章 廷議第六十一章 解圍第1186章 交代第1518章 殿議第一百零四章 反擊第六百二十八章 效呂第六百四十三章 線索第1135章 平江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火槍第二百四十章 交易第三百九十章 試攻第1311章 崔家第1398章 突圍第1233章 敲醒第七十八章 反擊第756章 困獸(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博弈(一)第1179章 南歸第991章 分歧第五百四十二章 攻城(上)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外戚第1415章 聚心第四百四十一章 線索第七百五十一章 入城第1177章 情報第三百二十七章 夷陵(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華容第1302章 搶關第二百二十章 黑錦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收網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第四百一十五章 復相第六百一十七章 決戰(中)第二百四十二章 奪城第1035章 入城第916章 換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窮寇第三百五十一章 調查第六百九十四章 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