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立威

敵軍主將叫做張仲熊,他是張叔夜的次子,可憐張叔夜忠貞不屈,在靖康之難中自盡而死,但他兒子張仲熊最終卻投降了僞齊,玷污了父親的名聲。

張仲熊年約四十歲,使一杆四十斤重的金背大刀,長得虎背熊腰,武藝高強,力大無窮。

但他的長子張明中卻習文,目前也在僞齊朝廷做官,這個張明中從小就和呂頤浩的孫女呂繡有婚約,兩家門當戶對,如果沒有國難,兩人應該已經成婚了。

但戰亂改變了兩人的命運,張明中成了齊國的審官院員外郎,無論如何是不可能迎娶宋朝宰相的孫女爲妻了,他們的婚約也就事實上結束了。

張仲熊並不知道,他未來的兒媳已經被呂頤浩許給了陳慶。

只不過呂頤浩也不知道張仲熊已經投降了僞齊國,而且成了軍中高官,官任齊國西路軍的都虞侯。

當然,陳慶更不知道張仲熊和呂家的關係,他甚至不知道眼前軍隊主將的姓名。

此時陳慶關心的是對方的裝備、訓練和士氣,歷史上,齊軍的作戰力並不低,他們幾乎都是投降的北宋禁軍。

在北宋王朝,他們不堪遼金軍隊一擊,但他們投降後,戰鬥力反而提高了,變得十分善戰,屢屢大敗宋軍。

這裡面的原因很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劉豫出身草莽,很重視軍隊,沒有宋朝那種骨子裡的重文輕武,武將和士兵的待遇很高,社會地位也高,士兵們倒也肯賣命。

但對於宋朝和宋軍而言,僞齊軍和金兵沒有什麼區別,僞齊軍就是金兵的狗腿子。

齊軍五千步兵快速跑過了寒冷刺骨的渭河,還好,渭河不寬,要是結冰的黃河,這樣跑過去非凍得半死不可。

張仲熊縱馬奔上高地,打量着前面百步外的樹林,他心中生疑了,如果五百騎兵埋伏在樹林裡,豈不是正好伏擊自己嗎?

張仲熊可不是傅墨山,他跟隨父親南征北戰,作戰經驗十分豐富,當年的梁山泊的宋江軍隊就是敗在他手上,雖然五百騎兵人數不多,但如果策略得當,一樣會重創自己。

他大刀一指,“王齡,你帶五十名弟兄去前方樹林內探查一下,尤其是靠近官道處。”

“遵令!”

最前面的將領答應一聲,一揮手,“跟我來!”

他催馬帶着五十名士兵向官道旁的樹林奔去,但剛剛接近樹林,樹林內忽然一陣亂箭射出,敵將和士兵都躲閃不及,紛紛中箭,慘叫着摔倒。

張仲熊大驚失色,急得大喊道:“有埋伏,結陣!”

陳慶見對方發現了埋伏,他當即立斷改變了策略,從伏擊敵軍變成半渡而擊,高舉長戟厲聲喝令道:“出擊!”

“咚!咚!咚!咚!”

樹林內鼓聲大作,無數騎兵從樹林內殺出,喊殺聲震天,像潮水一般向齊軍殺來。

張仲熊儼如身墜寒窟,這哪裡是五百騎兵,這分明是一支數千人的騎兵勁旅,他們中計了。

“給我頂住!頂住!”

兩支軍隊相距太近,不到百步,除非事先有準備,否則弓弩兵根本就沒有用,對方是騎兵,眨眼間就殺上來,能佈下長矛陣已經很不錯了。

可事實上,張仲熊連長矛陣都來不及佈置了,他還有兩千多的兵力沒有上岸,岸上的士兵只能胡亂應戰。

兩千五百騎兵如狂濤一般殺進了齊軍之中,騎兵可一點都不亂,他們以百人爲一隊,由一名都頭率領,居高臨下對齊軍展開了猛烈攻擊,混亂中的齊軍根本抵擋不住,被殺得節節後退,岸上沒有了空地,後面士兵也上不了岸,很多士兵開始向渭河對岸撤退。

陳慶看得清楚,對方在冰面上的士兵已經受不住寒冷了,只要向後一撤退,基本上就沒有抵抗的意志。

他當即喝令道:“劉璀部和楊再興部出擊敵軍後軍!”

劉璀和楊再興各率五百騎兵儼如兩支鋒利的長矛,從左右繞上渭河冰面,向冰面上的兩千齊軍殺去。

兩千齊軍確實受不住寒冷了,已經開始向渭河對岸撤退,宋軍騎兵殺來,使他們的撤退迅速變成了潰逃,他們爭先恐後向南岸奔逃。

騎兵速度極快,只片刻便追上敵軍,開始毫不憐憫地屠殺逃跑的士兵,長矛刺穿了後頸,戰刀劈掉了腦袋,血肉橫飛,哭喊聲、哀求聲、慘叫聲在冰面上回蕩。

冰面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屍體,血流成河,但很快也結了冰。

後方軍隊的潰散,嚴重影響到了岸上的戰況,儘管齊軍拼死抵抗,但士氣和軍心受到影響,很快就要支持不住了。

陳慶終於找到了敵軍主將,並鎖定了他,他抽出一支刻名箭,張弓搭箭,縱馬疾奔,在疾奔中一箭射去。

這一箭快如閃電,直取對方的脖子,也是張仲熊運氣極好,他恰好在此時振臂高喊,“不要潰逃,有序撤離!”

右臂在關鍵時刻正好擋住了脖子,‘噗!’這一箭正中張仲熊舉起的右臂,強勁的箭矢射穿了他的臂膀。

張仲熊大叫一聲,大刀險些落地,被他左手及時摁在馬鞍上,這一箭也使他驚出一身冷汗,他當然知道,自己僥倖逃過了必死的一箭。

張仲熊不敢再停留了,調轉馬頭便逃,戰馬衝下高坡,衝上了冰面,向東南方向狂奔,宋軍封鎖了退路,他們只能沿着冰面向東逃命。

主將逃跑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岸上的齊軍全軍潰敗,士兵們丟盔棄甲,扔掉兵器,沒命地衝上冰面,向東狂奔。

“給我殺!不接受投降。”

陳慶下達了殺絕令,所有騎兵都衝上了冰面,在後面追殺齊軍,士兵跑不過戰馬,被殺得哭爹叫娘,磕頭求饒,但絲毫沒有作用,依然無情地被宋軍騎兵殺死。

陳慶殺進關中,就是要用殘酷的殺戮在齊軍中立威,讓齊軍好好嘗一嘗自己的厲害。

這一戰極爲慘烈,五千齊軍只有一百多人跟隨張仲熊逃脫,其餘四千八百餘人全部被殺,所有人頭都被宋軍割下。

而宋軍這一戰傷亡不到兩百人,其中陣亡僅七十餘人,創造了秦州軍成立以來傷亡比例最小的一戰。

..........

張仲熊帶領一百多殘軍一路狂奔,僅一個時辰就逃到了京兆城。

唐少清率領五千軍隊剛剛出城,準備去接應五千前軍,不料只看見前方官道上,張仲熊披頭散髮,身上還帶着箭傷,狼狽不堪逃回,後面的士兵也驚魂未定,累得快癱倒了。

唐少清大吃一驚,連忙迎上去問道:“怎麼回事?”

張仲熊氣急敗壞道:“唐都統,我們上當了,對方不止五百騎兵,至少有三千騎兵,而且不是一般的強悍驍勇。”

唐少清一下子呆住了,半晌又結結巴巴問道:“其他....其他弟兄呢?”

“我們被宋軍半渡而擊,全軍潰敗,已經全軍覆滅,只有一百多人跟隨我逃出來,其他弟兄....已全軍覆沒了。”

眼前一黑,唐少清儼如遭遇了晴天霹靂,居然全軍覆沒,讓他怎麼向秦王交代?

好一會兒他纔回過神,驚恐地問道:“到底是哪裡的宋軍?不可能是曲端的軍隊,他們可沒有這麼多騎兵。”

“不是曲端的軍隊,你看我胳膊上的箭就知道了,好像是一支刻名箭。”

張仲熊一路逃命,也根本來不及顧自己的箭傷,這會兒他才緩過神。

唐少清連忙上前細看,箭桿上有兩個字,統領....後面的名字在肉裡,看不見。

他急忙命令士兵小心翼翼剪斷箭矢,把箭矢前端拔出來,只見箭矢前端有血淋淋的兩個字。

張仲熊也顧不上止血,和唐少清湊上前細看,他們終於看清了箭桿上血淋淋刻着的名字:‘陳慶’。

兩人擡起頭對望一眼,同時倒吸一口冷氣。

第六百零一章 渡河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遭遇第五百四十章 城下第1227章 妥協第1023章 抓俘第1453章 包圍第一百一十四章 回陝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調查第1371章 大興(五)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滿第1324章 要價第1335章 遠景第868章 絞殺第九十九章 賭箭(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線索第六百零九章 斷後第五百七十三章 承諾第1473章 追查第942章 勸諫第六百一十三章 攔截第1066章 澄清第一百六十四章 破綻第1411章 妥協第一百三十八章 屠場(中)第二百九十五章 陷營第六百六十二章 暗溪第893章 老將第1461章 收穫第1250章 遠客第1218章 施壓第五百九十八章 求援第七百三十八章 醴泉第1408章 線索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八章 泄密第七百五十二章 重蹈第四百三十三章 放將第811章 教訓第1498章 瑞兆第二百六十九章 生變第二百七十九章 出遊第五百三十二章 初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尋蹤第三百九十六章 弱點第931章 對策第1281章 買藥第四百九十五章 抽薪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城第1362章 屠陣第901章 搶麥第六百一十四章 違令第一百六十四章 破綻第二百四十一章 出岔第1452章 衆怒第914章 入城第1012章 勸說第1446章 傳言第1022章 救嶽(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毒計第1143章 坦誠第1336章 建國第四百零七章 匪患第五百一十章 手諭第六百七十章 尋船第二百二十四章 後悔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議第四百九十六章 構架第一百三十六章 險境第859章 談判(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起第四十六章 援軍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蒸氣第768章 黃蘆第1112章 請教第1315章 草盡第三百二十六章 夷陵(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入城第1235章 談判第二十五章 重返第四百三十二章 拖戰第1063章 收網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商第六百二十章 消息第三百二十章 救援第四百零六章 築城第921章 加入第一百二十八章 雙戰(下)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議第五百三十五章 膚施第1277章 投資第1320章 方案第1145章 態度第1251章 初勝第1061章 巡視第1152章 新兵第1171章 和解第二百一十七章 初攻第一百零三章 警醒第1506章 大戰第1355章 北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