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殺異

第1459章 殺異

朱勝非最大的優點便是識時務,他看了陳慶給他的信,他便連夜進宮去見太后。

韋太后從前講究養生,睡的很早,現在她心思很重,又要處理各種朝務,要到很晚才能入睡。

此時,韋太后正在考慮劉錡背叛投降之事,當然,她也不認爲這是自己兄弟的錯。

一個和敵軍沒有半點交戰,見面就投降的將領,絕對談不上忠心,這樣人留在身邊只能是禍害,這是讓他跑了,倒是便宜他了。

韋太后此時擔心的是楊沂中,她知道楊沂中對天子和大宋忠心耿耿,以前是優點,但現在恐怕卻是自己最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自己登基,這個楊沂中極有可能會成爲最大的危險人物。

這時,有宦官在門口稟報,“太后,朱相公有急事求見!”

“這麼晚了!”

韋太后想了想,還是吩咐道:“宣他覲見!”

不多時,朱勝非匆匆走進來,躬身行禮,“參見太后!”

“朱相公,這麼晚有什麼事要見哀家?”

“卑職剛剛得到一個消息.”

朱勝非嘎然停止,看了看兩邊的宮女,韋太后笑道:“你儘管說,她們都是哀家的心腹!”

“太后,楊沂中在暗中和城內的皇族聯繫。”

“什麼?”

韋太后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這個消息可確切?”

“回稟太后,基本準確。”

“他想幹什麼,想發動政變,推翻哀家嗎?”

韋太后很敏感,她立刻猜到了楊沂中的意圖,他也知道自己想登基,便暗中聯繫皇族,發動政變推翻自己,然後立皇族爲帝,延嗣趙宋社稷。

朱勝非並非信口開河,這是呂綱告訴他的情報,監視楊沂中的魏延宗確實發現他在暗中和皇族聯繫。

韋太后眼中透着濃濃的殺機道:“此人非殺不可,但怎麼殺他,朱相國有辦法嗎?”

朱勝非沉思片刻道:“微臣覺得他也知道太后要殺他,他現在非常警惕,隨時可能發動兵變,不能用常規方式殺他,必須用刺殺的方式。”

“有機會嗎?他會不會一直都藏身在軍營?”

“太后,他要和皇族聯繫,一定就會有機會,微臣可以和韋知院商議一下,從他的軍隊中挑選一批武藝高強的軍士,將他當街刺殺,然後把責任推給那些權貴,太后再給他重封,追封他爲郡王之類,以安撫他的手下。”

韋太后畢竟是女人,面對這種大事她沒有經驗,她點點頭道:“這件事就拜託朱相公了,我給相公十萬貫錢,用來獎勵死士!”

“多謝太后!”

朱勝非苦笑道:“太后放心,微臣也是爲了自己性命安全,他若政變,一定會殺微臣!”

朱勝非當即找到司馬春一起去見韋桐,司馬春也得到呂綱的信件,要求他配合朱勝非的行動。

刺殺楊沂中是呂綱制定的方案,還是用種桓帶來的內衛,這些內衛士兵目前已經被司馬春安排進了軍隊中。

韋桐看到了太后的旨意,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尤其這種危險的事情他可不想參與,既然太后讓朱勝非,那自己出人就是了,剩下的事情讓朱勝非去做。

當即把挑選士兵的事情拜託給了司馬春,由司馬春拿着他令符挑選武藝高強的刺客。

韋太后的篡位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楊沂中當然也看出來了,他心中焦慮萬分,尤其劉錡投降了西軍後,韓世忠又徹底躺下,不管任何閒事。

真正有能力維護大宋社稷的人也只有自己了,楊沂中手下有兩萬精銳之軍,憑這兩萬精兵,他可以發動兵變,逼太后立趙氏皇族爲帝。

但楊沂中生性謹慎,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必須準備周全才能動手,但這也是楊沂中的一個弱點,過於謹慎,做事不果斷,考慮問題比較瞻前顧後。

有時候謹慎讓人放心,但有時候過於謹慎卻是致命的弱點,就像發動兵變這種事情,考慮太多會失去機會,更容易被對方反噬。

入夜,楊沂中從趙子偁的府邸出來,趙子偁便是趙伯琮之父,著名的文人,但比較好酒貪杯,尤其被天子趙構猜忌,他更加縱情於酒色,名聲不太好。

楊沂中也不考慮他,而是想立他的長子趙伯圭的之子爲新帝,這就是韋太后的野心彰顯之處了,也是讓楊沂中最憤恨的地方,明明有合適的皇位繼承人,她卻視而不見。

楊沂中聯繫皇族是極爲隱蔽之事,他帶的護衛很少,只有十幾人,帶的人太多,容易被發現。

走到大街上時,忽然從兩邊射出無數支箭矢,力量強勁,直取楊沂中和他手下。

太突然了,楊沂中和他親兵措不及防,紛紛被箭矢射中,楊沂中連中三箭,戰馬也中箭倒下,楊沂中知道大事不妙,急拔劍拼殺,不料卻殺出了上百名士兵,人人手執長矛,配合默契,武藝高強,只片刻,幾名倖存親兵被殺死,楊沂中只抵擋了兩三招,便被十幾支長矛刺穿了身體,當場慘死。

刺客們丟下了證據,自然是爲向家和向奎報仇,向奎確實是死在楊沂中手中。

次日,韋太后聞訊震怒,下令大理寺和縣衙嚴查兇手,同時綴朝三日,爲楊沂中舉哀,又追封楊沂中爲武安郡王,以王爵之禮厚葬楊沂中。

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爲了安撫住楊沂中的兩萬部下,同時也是爲了撇清自己。

殺了楊沂中,確實沒有人想兵變了,可是另一個嚴重的後果卻顯現出來。那就是軍心徹底渙散了。

軍心渙散的具體表現就是出現了大規模的逃亡潮,尤其是楊沂中的軍隊,將士們早就想投降西軍,原本有楊沂中約束住士兵,可楊沂中一死,士兵們都不願意再賣命,將領甚至帶着士兵逃亡。

楊沂中的三名心腹大將,李達、裴大同、楊智各率本部五千軍隊從北城餘杭門出城,前往湖州投降西軍。

一夜之間,便逃走了近兩萬將士,幾乎就是楊沂中的軍隊逃亡殆盡。

韋太后將韋桐大罵一頓,罵他管不住軍隊,不得已,她下令將士兵的俸祿從每月三貫錢提高到每月六貫錢,這才勉強止住了逃亡潮。

但此時她手中的軍隊只剩下一萬七千人,已經完全抵擋不住西軍的攻勢,但韋太后並不擔心西軍會進攻臨安,她知道陳慶支持自己登基。

三天後,韋太后下旨,正式宣佈改元爲韋朝,她一腳踏上了龍椅寶座,登基爲天命聖明皇帝。

這個消息來得太突然,韋太后的篡位也太急促,大家都沒有心理準備,臨安朝野頓時一片譁然,而這時,大臣們卻忽然發現,臨安城的十幾名趙氏皇族竟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三百七十一章 噩耗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談判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改國第1401章 遇盜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石第1082章 交換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產第一百八十六章 夜襲第1035章 入城第1059章 滅梟第七百二十一章 求援第五百零四章 平涼(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異議第三百零九章 攔江第五百六十章 警訊第1503章 密謀第1419章 海商第883章 聲明第1485章 計劃第四百一十七章 遷徙(下)第一百三十章 東進第四百九十八章 談判第四百九十九章 風起第976章 威壓第五百九十七章 小祭第六百零八章 陷阱第884章 大同第三百九十六章 弱點第760章 血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天襲第1165章 攔街第三百零六章 混撤第1511章 圍城第952章 要價第1218章 施壓第六十九章 凱旋第866章 澎湖(上)第1210章 北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長老第十七章 晉升第五百三十九章 秦王第1124章 虛與第1449章 勢危第1250章 遠客第1296章 軍議第二百六十三章 壽宴(五)第1457章 借刀第九章 絕境(下)第1246章 慘敗第761章 平陽第六百二十章 消息第四百零八章 搶先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營第七百一十二章 遇匪第九章 絕境(下)第1152章 新兵第1487章 大定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平壤第1160章 北歸第四百八十六章 拓邊第1000章 許昌(上)第1280章 安撫第六百六十四章 重奪第1212章 須城(下)第1359章 準備第1233章 敲醒第1485章 計劃第1505章 遭遇第六百九十四章 寒來第四百五十三章 升級第834章 崩潰第1307章 撤退第九十七章 賭箭(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求救第1166章 視察第1352章 現實第1057章 設網第921章 加入第1044章 宋城第843章 抓捕第890章 商談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六百二十九章 考題第903章 小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刀第1420章 燕客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偷襲第四百零三章 巢車第938章 佯雷第1514章 韋滅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匠第七百四十章 深挖第949章 搜城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製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算帳第五百二十四章 再攻第783章 地氣第1295章 決策第1007章 太行(上)第1477章 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