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態度

第1239章 態度

相國們都散去了,趙構把徐先圖留了下來。

趙構憂心忡忡道:“真有必有和張俊一戰嗎?”

徐先圖不慌不忙道:“陛下不必擔心,張俊不過是大一號的劉光世而已,名不正言不順,必然會敗亡,他總以爲陳慶可以割據,他也可以割據,事實上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爲什麼不是一回事?”

“陛下,陳慶佔據川陝,距離朝廷太遠,首先對朝廷的威脅很小,甚至可以不用理會他,其次,陳慶的擴張幾乎都是從金國手中奪取,軍紀又好,從不擾民,所以在天下百姓心目中,西軍屬於正義之軍。

最關鍵還是第三點,陳慶有底線,遵守規則,荊湖南路是和朝廷交換的,就算他最近佔據的荊湖北路,也是他千方百計找到藉口,是張俊先出兵,他纔出兵,朝廷也無話可說。

而且上次他率十萬大軍來臨安,以他當時的軍事實力,他完全可以奪取臨安,但他沒有這樣做,接受了殿下冊封,就正常離去了,所以他也很可恨,但陛下也不得不承認,他和張俊還是不同。”

趙構負手站在窗前,凝視着遠方,半晌緩緩道:“朕真正擔心的還是陳慶,他的手段很高,如果陳慶在背後支持張俊,利用張俊爲工具來削弱朝廷,甚至顛覆朝廷,他再出面征討張俊,朕該怎麼辦?”

這纔是趙構最擔心的事情,以陳慶的精明和手腕,他怎麼可能在張俊作亂中缺席,張俊奪取朝廷戰船不就有陳慶戰船的影子嗎?

由於情報的不對稱,趙構和朝廷都認爲奪取朝廷戰船是張俊策劃並實施,西軍提供了水面援助,畢竟出動十萬大軍是張俊,和朝廷水軍對抗是張俊的軍隊,最後拿到數百艘戰船的也是張俊,沒有溝通渠道,這個鍋只能由張俊來背了。

徐先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當然知道天子說得一點沒錯,憑着他對陳慶的瞭解,陳慶一定參與了張俊和朝廷的對抗,徐先圖甚至懷疑整個事件都是陳慶策劃的,否則,怎麼會在西軍奪取山東路後不久,就發生了張俊和朝廷之間的危機。

當然,徐先圖也知道,張俊和朝廷危機的根子是出在張俊不肯奉詔出兵中原,觸怒了天子和秦檜,纔開始找張俊的麻煩,調查他的問題。

“怎麼,愛卿不好回答?”趙構回頭注視着徐先圖。

徐先圖苦笑一聲道:“微臣的回答恐怕無法讓陛下滿意。”

“無妨,你實話實話就是了。”

“陛下,陳慶不可能置身事外,但會不會支持張俊,還兩說。”

“什麼情況下他不支持張俊?”趙構問道。

徐先圖躬身道:“陛下,微臣一直在強調‘大義’,非常重要,如果張俊失去道義,被天下人唾棄,那麼陳慶一定會公開聲討張俊,這些年陳慶很看重道義和名聲,他絕不會揹負一個支持亂賊的名聲,就算他剛開始暗中支持張俊,但他也會因爲張俊失去道義而及時停止支持。”

趙構點點頭,徐先圖說得有道理,其實他也就害怕陳慶公開支持張俊,派軍隊配合張俊大軍作戰之類,但如果是暗中支持,比如支援一些錢糧之類,趙構倒不是很擔心。

趙構想了想又問道:“如果要和張俊作戰,愛卿認爲誰爲主將比較好?”

“回稟陛下,微臣推薦韓世忠,他資格老,地位高,經驗豐富,足以率大軍和張俊對抗。”

“朕明白了,朕再考慮考慮!”

趙構對韓世忠有很大的不滿,這次張俊奪船,韓世忠統帥三萬大軍竟然不戰而退,把數百艘戰船拱手讓給了張俊,簡直讓人懷疑他和張俊有勾結。

當然,趙構也知道韓世忠和張俊的關係一向不睦,勾結肯定不會有,但就算不懷疑,韓世忠丟掉了自己耗資百萬貫建立的水軍,趙構正考慮將他追責,怎麼會讓他再當主將?

此時陳慶的關注方向已轉到了江淮,他得到消息,張俊親率大軍奪取了楚州和揚州府,這樣一來,整個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廣大江淮地區,都是張俊的地盤了。

第二個消息是張俊出兵佔領了鄱陽湖口的水寨,把那裡當做自己的水軍基地。

兩個消息中,陳慶更看重後一個消息,從張俊佔領這座水寨,陳慶看到了張俊的野心,張俊已經不甘心只做江淮王了,竟然打上了江南西道的主意。

“殿下,張俊想奪取江南西道是必然的,一點都不奇怪!”

說話的是呂青山,自從呂青山被陳慶敲打,又被妻子一語點醒了,他開始回答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視爲雍王府的參事,不再把自己當做幕僚了,他自然就不會再替朝廷考慮,事事都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

才短短一個月時間,衆人便感受到了他的變化,大家也不再叫他半相,這個半相的綽號實在有點挖苦人。

陳慶好奇地笑問道:“爲什麼一點不奇怪?”

呂青苦笑道:“哎!其實殿下應該想到的,是因爲財源!”

陳慶這才恍然,他確實應該想到的,他很瞭解張俊的情況,現在張俊割據的江淮地區,除了揚州稍微好一點,還有靠荊襄這邊好一點,其他各地簡直是一片瘡痍,甚至比河南道還要慘,主要是宋軍和金兵的幾次大戰都爆發在江淮地區,整個江淮地區淪爲戰場,百姓流離失所,加上戰爭後引發的瘟疫,導致江淮地區百里無人煙。

當年通過荊襄和商州逃到關中的江淮百姓就達百萬人之多,還同樣上百萬留在荊湖兩路的江淮百姓,那次大逃亡後,江淮徹底傷了元氣,至今沒有恢復,原本數百萬人口的江淮,現在只剩下一百二十餘萬人口。

區區百萬人口怎麼可能支撐得起二十萬大軍的補給和軍俸,朝廷一旦斷了淮西軍的補給,就算張俊有點積累,也絕不是長久之計,張俊當然要尋找穩定的財源。

最好的財源地是江南東路,人口最多,產糧最盛,是天下最富庶之地,可惜那邊是朝廷所在的核心之地,想都別想,其次就是鄱陽湖區所在江南西道,這裡沒有受到金兵蹂躪,雖然有過匪亂,但都被朝廷及時平息,沒有傷元氣,加上又接收了中原和江淮的大量移民,使江南西道成爲朝廷重要的財源之地。

憑藉江南西道的上千萬人口,支撐二十萬大軍沒有絲毫問題。

所以陳慶也由此明白了張俊的戰略企圖,恐怕他奪取揚州是假象,真正目的是要奪取江南西道,解決財源問題,尤其現在有了戰船他便開始着手實施自己的戰略。

別看張俊表現的平庸,但在做大事上,張俊一點都不含糊,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裡?也知道該怎麼解決。

所以張俊纔會那麼果斷地答應王靜修回老家,王靜修竟然看不懂他的戰略,他自然就不會再用了。

第1364章 居庸第1137章 詭異第879章 梳理第1444章 又刺第1005章 原因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遭遇第774章 策反第1431章 借錢第三百三十九章 仙圖第763章 受俘第五百三十六章 撲朔第五百九十二章 博弈(十四)第1495章 遷徙第七百三十九章 線索第1433章 燒眉第831章 造反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兵第四十九章 攻防第五百八十八章 博弈(十)第1443章 補給第795章 難民(下)第1337章 否認第799章 瓔珞第三百二十六章 夷陵(上)第五百零八章 急令第一百六十七章 開春第二百三十章 回軍第771章 軍城第四百九十章 途中第1447章 秘議第二百四十章 交易第1483章 突襲第1113章 截江第三百八十二章 逃兵第六百一十一章 危漸第七百四十五章 時機第四百七十一章 焚城第1509章 安置第1415章 聚心第三百七十六章 改良第二百一十八章 再攻第六百五十七章 奪城第783章 地氣第973章 破洛(中)第六百六十章 接應第五百章 鉗制第1275章 禮物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部第五百八十八章 博弈(十)第1458章 後路第990章 情報第二百六十章 壽宴(二)第839章 安慰第八十五章 複賽(下)第1507章 全殲第四十七章 攻心第1164章 耳順第二十四章 血戰(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弱點第三百七十七章 廷論第1218章 施壓第1079章 偷襲第四百六十章 補牢第二百三十二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三章 撲朔第六百七十一章 莊園第二百三十七章 饒風第916章 換地第1000章 許昌(上)第二百零六章 保川第1515章 登基第1482章 遭遇第1429章 崩潰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情第1084章 對抗第1024章 頹勢第七十三章 召見第809章 成功第767章 目標第1450章 藏身第1520章 西使第六百七十五章 虎謀第三百二十一章 水戰第五百八十三章 博弈(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抓捕第1230章 嫌疑第三百五十章 審問第1208章 劫糧第1368章 大興(二)第1230章 嫌疑第二十四章 血戰(下)第805章 京報第1031章 虛兵第1101章 信心第1014章 換將第四百零二章 萬箭第三百四十六章 毒計第三百三十章 獻計第1142章 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