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胡將守邊

“李相,謝某要殺你,並不是因爲私怨!

到底是什麼,讓你有了這種錯覺?還是因爲你李相爲官一世,只能理解私怨才能殺人?”

一句話問出來,謝三郎言語之中的清冷,讓李林甫一時無言。

只聽謝直繼續說道:

“謝某殺你,是因爲大唐!”

一句話投地有聲,卻換來了李林甫一聲嗤笑。

“大唐?哈哈……

李某身爲大唐首相,執掌相權一十八年,大唐有事,自然要算到李某的頭上……

不過,李某倒是要問汜水侯一句……

如今的大唐怎麼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得不斬殺大唐首相以謝天下!?”

謝直聽了,聲音依舊清冷。

“安祿山謀反!”

“哈哈哈哈……”

李林甫,笑了。

如果說剛纔的笑聲,是不認同謝直言語的冷笑,那麼,這一次的笑,就是怒極反笑。

“安祿山造反,與李某有什麼關係?”

李林甫一聲反問之後,彷彿也知道今天和謝三郎之間終究難以善了,再也不用維持那種“口蜜腹劍”的虛假面孔,直接鋒芒畢露,拿出那份獨掌大唐相權一十八年的特有威勢,厲聲說道:

“安祿山乃是亂臣賊子,這是張相在開元二十三年就給他定下的評語,如今造反,乃是安祿山終於裝不下去了,他本性就是如何,與李某何干!?

汜水侯,你難道不知道,這些年一來,李某都在極力壓制安祿山?而且他每次入京朝聖,不尊太子,威嚴百官,在天子和貴妃面前只會裝傻充愣,但是你問問他,在李某面前,他敢麼!?

哼!

說安祿山謀反與李某有關!?

簡直無稽之談!

要不是李某這些年對安祿山的壓制,恐怕他早就反了!”

李林甫說到這裡,還說出了脾氣,矛頭一轉ꓹ 衝着謝直就來了。

“如今安祿山造反,長安城中有流言ꓹ 說是你謝三郎逼反了安祿山……

汜水侯,你既然執掌我大唐揚州艦隊,難道不知道無風不起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不成?

明話說ꓹ 那流言,不是我散佈的ꓹ 但是李某第一次聽說的時候,也不得不感嘆ꓹ 還真有可能!

你汜水侯和安祿山之間的恩怨ꓹ 天子俱知,且不說那一條流言如何,你汜水侯捫心自問,難道安祿山造反,在他前後的思量之中,難道你謝氏哪裡那個真的一點原因都不佔嗎?自己信嗎!

現在,你汜水侯倒是打上李某的家門ꓹ 還帶兵包圍了李某的府邸……

怎麼,怕天下人都說是你逼反了安祿山ꓹ 趕緊將這個名聲甩出來嗎?

就因爲李某曾經是大唐首相ꓹ 所以這個名頭甩給李某最合適不成!?

來ꓹ 汜水侯ꓹ 李某倒是要聽聽,安祿山造反ꓹ 跟李某到底有何關聯?

你說!?”

李林甫可能是真急眼了ꓹ 一頓疾風暴雨一般的指責ꓹ 如同狂風駭浪一般涌向謝直,再加上他獨掌相權十八年的威勢ꓹ 這要是一般人,早就嚇傻了,而謝三郎在李林甫對面,卻絲毫不爲所動,反而輕笑了一聲。

“李相,稍安勿躁啊……

哈哈……

李相,謝某這些年雖然偏安一偶,駐節揚州之後從來都沒有回到過長安城,但是也從種種傳聞中得知,您李相‘口蜜腹劍’的名聲。

‘腹劍’且不說,只說‘口蜜’……您李相說話,不應該如同春風化雨一般輕柔嗎?怎麼變得如今這狂風驟雨一般?

嘿嘿……

事出反常啊……難道,您李相也意識到了您李相與安祿山謀反之間,還真有關聯不成?”

李林甫沒說話。

一來,正如謝三郎所說,他爲相一十八年,即便再看不上某位官員,或者跟誰再不對付,言語之中,也都儘量溫和,還真沒有像今天這樣對某些人劈頭蓋臉地訓斥過。

因爲李林甫一直以來就堅信,只有完全沒有底氣的時候,纔會用所謂的威勢、所謂疾風暴雨一般的言語,去壓迫和攻擊對方,有什麼想法,直接做不就好了,何必在面對面的時候說那些沒用的?

所以,他一直在說話的時候“口蜜”,在做事的時候“腹劍”。

這麼多年以來,李林甫也曾反思過自己,最後得出來一個結論……

他在模仿張九齡!

李林甫入相的時候,人家張九齡正是大唐首相,對於李林甫這個剛剛進入政事堂的“新人”來說,如果做好一個宰相,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看現在的首相是如何做的,然後去模仿去學習,當然,在當時,李林甫斷然不會承認自己模仿了張九齡張相,但是這種事,很大程度上是潛移默化的,那都是你不想都不行的那種。

可惜,李林甫的模仿,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人家張九齡之風度翩然,就算罷相十餘年之後,還能讓天子李老三念念不忘,誰要是給他介紹個人,只要提到“風度”二字,李老三隻會問一句,“有張九齡的幾成”!

而李林甫呢,說話未語先笑,即便話不投機,也僅僅閉口不言而已,從張九齡身上的風度中,到底勉強模仿到了“溫和”二字,卻因爲他背後向人下手太過狠毒,這種強烈的對比大白於天下之後,讓他的“口蜜腹劍”變成了一個“虛僞”的代名詞。

今天,李林甫倒是不虛僞了,對着謝三郎就直接開噴。

卻被謝三郎一句話懟回來,今天跟往常不一樣,是因爲什麼?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李林甫突然意識到,自己在人家謝三郎面前,還真沒有一點底氣,這才妄圖用威勢、用言語將謝三郎壓制住,可惜,沒用。

шωш ¤ttκá n ¤¢ ○

二來,李林甫注意到,謝三郎對他的稱呼,又從“李長史”變回了“李相”。

“李長史”,這是謝直在調侃他被貶出京。

“李相”,這是謝直要求他爲他執掌大唐相權一十八年的所作所爲負責!

現在謝直有提到了安祿山謀反,就不由得讓李林甫暗自揣測,謝直是不是要讓他對安祿山造反負責了……

三來,李林甫身爲大唐首相,在內心之中,對安祿山的謀反,也多多少少的優點想法,在壓制不住謝三郎之後,難免一時語塞。

謝直見他不說話,很意外,不過卻沒有去探究他到底是怎麼想的,直接給出了答案。

“安祿山之所以能夠坐大到謀反的地步,就是因爲你李林甫推行的國策……

胡將守邊!”

說到這裡,謝直一聲冷哼。

“如果真是爲了大唐好,你身爲首相,推行一個國策,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那也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即便最終結果很差,不過也就是你這個首相的能力問題而已,罷相,已經是天子和朝堂對你最嚴厲的處置了。

但是,胡將守邊這一條國策,確實您李林甫李相爲了維持自己的權勢才推行的,最終卻引發了安祿山謀反這樣的結果!

這,卻不是您李相僅僅罷相,就能給朝堂、給大唐、給天下交代得過去的!”

胡將守邊,乃是李林甫給天子李老三踢得一個建議。

那是在天寶初年,大唐立國百年的府兵制,因爲種種原因已經名存實亡,李老三不得不下令募兵守邊,一改全天下府兵的“番上”制度,改爲招募“職業化”士卒,前往大唐邊疆守家衛國。

這本是解決唐軍兵源問題的一個舉措,卻被李林甫提出來了一個問題。

大唐立國的府兵制,能夠保證邊軍將領只有對府兵的指揮權,沒有對府兵的管理權,一旦朝廷覺得用不着這麼多府兵了,兵部出具一紙公文,就可以讓邊疆戰士瞬間變成國內的農夫,從根本上解決了邊軍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

但是在由府兵變爲募兵之後,這種情況就難以杜絕了,那些募兵到了邊疆之後,完全交給邊將管理,還通過過邊將的手,把國朝向募兵承諾的薪俸交給所有士卒,這樣一來,如果邊將心懷不軌的話,很容易就把邊軍之中的募兵變成自家的私軍。

這個事兒,必須防微杜漸!

而作爲大唐首相的李林甫,提出這樣的問題,正是職責所在。

李老三問他怎麼辦。

提出問題不叫能耐,解決問題纔是厲害。

李林甫就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胡將守邊!

按照李林甫的說法,漢人重文華,胡將擅武功。

胡人從小就生長在馬背之上,對於騎射,對於騎兵的應用,自然有其獨到之處,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在邊疆大量啓用胡人作爲邊將?

至於邊將擁兵自重的問題,正好用胡將守邊來解決。

一來,大唐所招募的士卒,大部分都是漢族士卒,讓他們跟着胡將造反?很難。

二來,按照李林甫的說法,胡將除了軍功之外,所求者不過財貨而已,真要是打勝了,多多賞賜金銀珠貝也就是了,他們不但不會鬧騰,還會更加高興呢……

當時的李老三很是猶豫……

巧了,正好趕上王忠嗣出事。

王忠嗣本是軍將遺孤,從小被李老三帶入深宮撫養長大,論感情,論信任,論忠誠,開元、天寶朝的邊將,無出其右者。

李老三也信任王忠嗣,在他投軍之後一路不遺餘力地提拔,最後做了河西節度使,其恩寵,甚至超過了如今的安祿山。

後來的事情,前文提過。

李老三要打石堡城,王忠嗣以兵卒傷亡過甚爲由,不打。

一來二去的,李老三和王忠嗣之間鬥出了真火,又有李林甫這樣的壞人從中煽風點火……

到了最後,李老三一怒之下,下令捉拿了王忠嗣回京受審。

而在這個時候,河西節度使府的哥舒翰站了出來,您不就是要打石堡城嗎?好,我河西出兵去打!而且一定會把石堡城拿下來,您就別難爲我們節度使了。

最終,哥舒翰統兵數萬,死傷過萬,纔拿下了區區百餘人駐守的石堡城……

最尷尬的時候,石堡城乃是大唐前往吐蕃套路之上的一處要塞,吐蕃人出石堡城之後,可以直趨大唐,而大唐佔據了石堡城之後,想向高原上進發的話,還需要藉着攻取其他類似石堡城一般的要塞……也就是說,就算大唐打下來石堡城,也沒啥用……

且不說這個,只說李林甫,又攛掇李老三推行“胡將守邊”,理由都是現成的——王忠嗣,你乾兒子,都不聽你話,這要是別的人,那就更不用說了……您再看看哥舒翰,多聽話,讓打石堡城就打,他是胡人……

李老三一聽,一咬牙。

好,推行!

胡將守邊!

“別人以爲李相推行胡將守邊,乃是推行國策,不過,李相的謀劃,卻騙不過謝某!”

謝直微眯雙眼,直視李林甫的雙眼。

“李相之所以推行胡將守邊,就是戀棧權勢而已!”

爲什麼這麼說?

大唐立國百年,對宰相的出身,向來有隱性的要求。

對於武將來說,出將入相——武將出朝爲將,入朝方能爲相!

對於文臣來說,起於州縣——文臣經歷過地方的正印官,才能入朝成爲宰相。

對於當時的大唐首相李林甫來說,要想阻攔文武羣臣進入政事堂取代他的位置,文臣這邊好辦,全是政務,只要他這個大唐首相看住了,沒事玩個“野無遺賢”之類的小把戲,就不可能讓文臣擁有進入政事堂的資格。

但是,武將,就不好說了,他李林甫能耐再大,也是大唐的首相,總不能號令吐蕃、南詔之類的鄰國如何吧……

怎麼辦?

推行胡將守邊!

因爲李林甫知道,即便大唐胸襟遼闊,對待所有種族之人都一視同仁,但也絕對不會讓一個胡人進入政事堂主宰大唐!

所以,他一力推薦胡將守邊,就是要斷絕武將進入政事堂的道路!

“也正是因爲你李相戀棧權勢,才大力推行了胡將守邊!

也正是因爲李相對胡將守邊推動得不遺餘力,這才讓安祿山一個雜胡通譯有資格成爲一鎮節度使!

也正是由於你李相堅定不移地堅持胡將守邊,才讓安祿山在幽州一待就是十多年,將幽州方鎮的上上下下全部納入了自己的麾下。

事到如今,已經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讓安祿山也不得不造反!”

說到這裡,謝直微眯雙眼,眼中全是冰冷,死死地盯着眼前的李林甫。

“李相,事到如今,你還覺得安祿山謀反一事,與你堂堂李相沒有關聯嗎?”

李林甫無言以對。

謝三郎卻在乘勝追擊。

“李相近日身體不適,恐怕對外面得消息所知不多……

今日午時,在長安西市,開刀問斬了安慶宗、安思順等人。

除此之外,跟他們一起開刀問斬的,還有河東節度副使,吉溫!”

謝直不顧李林甫大變的臉色,繼續說道:

“安慶宗等人身死,好理解,坐安祿山謀反事!

至於吉溫……

卻是親口承認了,在事實上幫助了安祿山,爲他的謀反提供了便利,任由安祿山將河東兵將調至麾下參與謀反!”

說到這裡,謝三郎微眯的雙眼,猛然間瞪大,雙眼之中的目光,透着令人膽寒的殺氣。

“李相,吉溫的這個河東節度副使,是你推薦的吧?”

第192章 該還賬了(加更)第343章 姓陳!第457章 返洛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562章 覆盤!任老道,救命恩人?第608章 正冠抖袍,準備彈劾第632章 重返政事堂?第580章 不和第657章 土!高尚二笑謝三郎!第495章 賣命錢,你出第377章 回城第203章 好兄弟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582章 聰明人楊國忠第599章 破賊矣第109章 上趕着不是買賣第221章 狠人善用保辜期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418章 轟走史思明第180章 登聞鼓第468章 李老三也是個要臉兒的人第595章 頭上五尺第233章 一共仨第533章 用計第626章 謝三郎逼反安祿山?第339章 固所願耳,不敢請耳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175章 舉薦第191章 吏部選,就它了!第20章 奸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166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403章 御史臺傳話第594章 廢物第265章 大赦天下第143章 二告第644章 猜是誰?張瑝!第263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599章 破賊矣第250章 監察御史杜九郎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363章 白馬寺第449章 刺殺局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586章 王繇、王準、王銲第264章 監斬第21章 小招數用起來第463章 這仗,沒法打……第505章 恐怖的技術進步第521章 三個不對第74章 壓迫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203章 好兄弟第461章 混賬第378章 史思明第177章 交卷第175章 舉薦第164章 一轉頭一回首第184章 大唐奸相第517章 悲情任老道第369章 跋扈第200章 咱得謝謝他去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375章 打滾紅塵中第106章 好一個熱鬧了得第492章 你配嗎?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224章 河南縣尉成了角力點第491章 糟心第509章 下一步第141章 人證第624章 悔不聽,卿之言!第332章 謝三炮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449章 刺殺局第421章 洛陽東門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193章 真接地氣第631章 胡人!塞外胡人!第633章 求不來!第410章 駙馬爺第627章 白衣軍前效力第519章 道門火藥第481章 白麪謝三郎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118章 不管第284章 障車第457章 返洛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615章 誰是傻子?第61章 名留青史的另外一種方式第389章 大理寺第401章 傳召第542章 意外!不方便!第611章 以律法,不以歲月!第182章 謝某要告!第51章 在下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