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

楊國忠,騎着高頭大馬,帶着人出了皇城,那叫一個志得意滿。

金殿之上,邁步向前,請令平亂!

楊國忠自認爲,那還是他,生平做事最果斷的一回!

同時,也是收益最大的一回。

這一切,得益於他看透了謝三郎的謀劃,在謝三郎猶豫的當口,果斷出手!

這一場大朝會,楊國忠就沒幹別的,就看着人家謝三郎在金殿之上如何表演了,倒是也沒白看,一邊看一邊琢磨,你還真別說,真讓他琢磨出來點兒東西來,起碼,謝直在金殿之上三次主動開口,前前後後的邏輯,楊國忠就自認爲想明白了。

最後,到了天子開口詢問,何人願意出兵平亂的時候,謝直沉思不語,楊國忠就想明白了,他爲什麼不說話!

那是因爲,謝三郎這一次狀告王銲謀反,其實是一個一石二鳥之計!

哪兩隻鳥兒?

第一隻,破案!

謝三郎能夠回到長安城,回到闊別一十八年的大唐權力中樞,說到底,還是天子要借重他破案的能力,偵破長安武庫大火就這個案子,並且藉着這個案子之中的線索,順藤摸瓜肅清長安城的地面,還大唐西京一片清淨。

所以,在謝三郎剛剛回到長安的這段時間內,無論他做什麼事,都脫離不開長安武庫大火一案,要不然的話,尤其是長時間難以偵破此案的時候,謝三郎也容易被別人說一句——立身不正。

怎麼破案?楊國忠不知道,他只知道,謝三郎破案偵破的推進,被卡在了邢縡的身上。

爲什麼會卡在邢縡的身上?

就是因爲邢縡這個長安城地下世界的情報販子,是戶部郎中王銲的莫逆之交,直接藏身於王銲的府邸,而王銲又是御史大夫王鉷的親弟弟,並且仗着王鉷的威勢在長安城中橫行無忌。

謝三郎如果要直接上門捉拿邢縡,以王銲那腦子不夠使的勁兒,肯定會橫扒拉豎擋的,說不定還敢跟謝三郎正面衝突起來。

人家謝三郎自有格調,不願意把這個事兒,辦成這副破褲子纏腿的德。

所以,他就選擇了另外的一條道路——對王鉷下手!

你王銲這麼強橫,又不是你自己橫,還不是仗着你哥哥的勢?好!咱也不廢話,直接衝着你的根基下傢伙!我倒是要看看,一旦王鉷倒了,你個區區王銲,還能不能繼續強橫起來!

至於謝三郎爲啥會選擇對王鉷下手,這就涉及到了“第二隻鳥”……

第二隻鳥,朝爭!

楊國忠作爲“老楊家”的“現任家主”,對謝三郎的名頭,自然是如雷貫耳,不敢說對謝三郎能有多瞭解,但是種種耳聞,早就塞滿了他的耳朵。

大唐辦案第一能手,睚眥必報,瘦金體,三郎茶,活閻王……

綜合了種種傳聞,楊國忠通過自己的解讀,對人家謝三郎也有一番解讀,他發現,謝直這個人,對官職高低並不在意,他在乎的,只是“掌控”二字……

說白了,就一句話,我經手的案子,我自己得說了算!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什麼八品縣尉、八品御史,什麼三品御史中丞,三品御史大夫,在人家謝三郎的眼裡,都是一樣的。

這種態度,是對是錯,楊國忠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謝三郎此次回京,有人正好擋在了這條路上。

王鉷!

且不說王鉷這個“御史大夫”壓了謝三郎的“御史中丞”一頭,只說王鉷和李林甫聯合在一起,準備推行的“關白”、“進狀”制度,一下子就能引起謝三郎的反感!

以楊國忠對謝三郎的瞭解,即便他不會主動去爭搶王鉷屁股底下御史大夫的職位,也得把王鉷從御史臺掀下去!

要不然的話,以後人家謝三郎出手辦案,先告訴你王鉷,再告訴政事堂李林甫,等你倆都同意了,人家謝三郎才能着手辦案?

鬧呢!?

謝三郎能幹嗎!?

所以,楊國忠早就知道,謝三郎一定迴向王鉷出手!

巧了。

這一次,又牽扯到了王鉷的兄弟王銲,還敢給人家謝三郎偵破長安武庫大火一案設置“障礙”?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放,來吧,一勺燴!

這纔有了謝三郎安排任海川任老道,敲響登聞鼓,上金殿狀告王銲謀反一事。

這便是,一石二鳥!

不過,估計謝三郎也沒有想到,僅僅一次“狀告”,就直接逼反了王銲……

隨後,天子詢問何人出馬平亂的時候,謝三郎不說話,在楊國忠看來,那不是嚇傻了,而是不願意!

爲啥不願意?

因爲人家謝三郎“一石二鳥”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根本沒有必要親自下場去平亂!

一石二鳥,一爲捉拿邢縡,二爲扳倒王鉷,如今王銲謀反成真,邢縡肯定作爲王銲的“從犯”難逃法網,除此之外,既然王銲真的謀反了,那王鉷無論如何也難以在朝堂之上立足了。

再親自帶兵平滅這一場“叛亂”,對謝三郎來說,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爲啥?

兩字,名聲!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任海川任老道敲響登聞鼓,都是謝三郎在背後推動,“逼反”王銲,謝三郎也難辭其咎,如果他再親自帶兵平叛的話,未免會給別人留下一個趕盡殺絕的感覺。

這種名聲,對剛剛回到大唐權力中樞的謝三郎來說,並不算什麼好名聲。

謝三郎如何考慮,楊國忠是不知道,反正以楊國忠來說,以楊國忠來說,這事兒要擱他身上,他肯定不幹。

我的目的既然已經達到了,我何必對你趕盡殺絕?王鉷,你這個天子面前紅人的身份已經沒了,還能夠幹多長時間的御史大夫,那已經是說不定了……即便這一次,王銲叛亂,牽連不到王鉷的身上,就以李老三對王鉷這種信任被辜負的感覺,甭多了,時間長不了!

客觀地說,王鉷最好的結果,也是被踢出大唐權力中樞,在天下隨便找個州縣讓他去做刺史。

既然這樣的話,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起碼對謝三郎這個剛剛回到大唐中書的監察御史中丞來說,是這樣的,兩人之間又沒有什麼血海深仇,這個事兒說到底就是鬥而不破,對於謝三郎來說,你王鉷只要不在那個位置了,好了,一別兩寬,你愛去哪兒去哪兒,故此,得饒人處且饒人了唄……

所以,這在楊國忠看來,謝三郎即便坐擁三千淮南鐵甲拱衛皇城,面對王銲的叛亂,也不會主動請纓去平亂。

但是!

謝三郎怎麼想、怎麼做,楊國忠管不着,他就知道這件事對謝三郎來說是需要避諱的,但是,對他來說,卻是機會!

什麼機會?

報仇雪恨的機會!

謝三郎跟王鉷沒仇……

他楊國忠可跟王鉷有仇!

謝三郎迴歸大唐權力中樞長安城之前,楊國忠跟王鉷,因爲御史大夫的職位,爭鬥了多少年?你是御史中丞,我也是御史中丞,就是爲了壓你一頭,我就費了多大勁?結果到了最後,讓李林甫橫插一槓子,把王鉷捧上了御史大夫的職位,楊國忠氣得不知道砸了多少東西!

尤其是每天朝會的時候,楊國忠和王鉷都站立在御史臺方陣前面,更是讓他氣憤難平,半個身位,就如果鴻溝一般擋在了楊國忠的面前,又化作一道利箭,不斷攢射楊國忠的內心!

從內心的最深處來說,楊國忠早就把這個王鉷給恨上了!

現在,機會來了!

藉着謝三郎這個對王鉷下手的機會,能有一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楊國忠怎麼可能輕易放過?

所以,他纔在金殿之上主動請纓帶人平亂!

人家楊國忠早就想想好了,這一次,他一定要“鐵面無私,秉公執法”,誰來說情請託都不好使,無論如何,也要好好審一審王銲,然後再問問王鉷,爲啥要給“叛賊”王銲通風報信,一定要把這個案子做成“鐵案”!

說實話,出了皇城之後,楊國忠一路胡思亂想,到了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琢磨什麼了,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他恨不得現在就能把王鉷捆在自己的身前認罪,簡直是一刻都等不下去了!

“駕!快快!隨我平亂!快快!”

跟着楊國忠出城平亂之人,乃是大唐金吾衛。

他們也聽說了,王銲這一回謀反,就跟鬧着玩一樣,人數不到二百,皮甲不足十領,就算都拿着刀槍棍棒,在全副武裝的金吾衛眼裡,也就是一幫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而已。

反觀金吾衛,一次性出動了五百人,還都全副武裝。

如此一對比,這不是送上門的功勞嗎?

這一場叛亂縱然如同兒戲,但是終究發生在長安城內,而且手持刀兵上路,已經徹底坐實了謀反的事實,再加上天子在金殿之上開了金口,直接定性爲“叛亂”,這個性質可就嚴重了……

金吾衛就喜歡這個!

性質不嚴重,如何才能記功?

如同鬧劇,正好,還容易得手呢!

活兒好乾,功勞還大,還有什麼比這個任務更好的?

趕緊的吧,別耽誤了,還等着升官發財呢!

都不用楊國忠催促,五百金吾衛如同出了匣的猛虎一般,一路滾滾向前!

就這麼着,一心要痛打落水狗的楊國忠,帶着一羣滿心升官發財的金吾衛,快速逼近了事發地點。

到了!

兩羣人,站在長安城坊間的道路之上,正在對峙。

楊國忠看的清楚,爲首之人正是王鉷王銲兩兄弟!

他們正在不停地爭吵,吵得面紅耳赤,顯然兩兄弟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而且誰也說服不了誰。

這要是別人出兵平亂,少不得多多少少給當朝御史大夫一點面子,帶着五百金吾衛停下來,派人去勸降一番,最起碼,好歹聽聽人家王氏兄弟在說什麼吧……

但是楊國忠,根本就不琢磨這事兒!

爲啥!?

等什麼等!

萬一派人上前勸降,王銲一見五百金吾衛到場,一慫,真投降了,怎麼辦?

或者派人過去聽聽兄弟倆說什麼……

萬一,聽到……

王鉷說,兄弟呢,不能這樣啊,造反沒有好下場的,你就這麼點人,連皇城都攻不破,你還造什麼反?趕緊自縛雙臂上金殿負荊請罪吧……你放心,有哥哥在,斷就算我拼了身上這個御史大夫、戶部侍郎不要,也一定要護佑你周全……

然後王鉷就說,哥哥,你說的對!是兄弟把事情做差了……我也不是造反,就是生氣……你說我好好在家過日子,竟然有人狀告我謀反?我帶着這些人,也不是去攻打皇城,就是要把皇城大門堵了,然後看看到底是誰誣告我,我好好跟他論論道理……

然後王鉷就該急眼了,我知道兄弟你受了委屈,但是你也不能帶着人,手持刀兵,上路直奔皇城啊,這個形式,是造反你知道不知道?趕緊停了,把刀槍都扔了,咱不能落人口實……你放心,有我在,斷然不會讓你受了委屈,咱先跟陛下解釋清楚了,然後我在帶着你找謝三郎論理去!

王銲要是聽他哥哥的,直接扔了兵器束手就擒……

真要這樣的話,楊國忠還這個叛亂還平是不平?還怎麼通過王銲的這次叛亂牽連到王鉷的身上?

所以楊國忠表現的特別乾脆,抽出腰間橫刀揮手向前,一聲大喝:

“諸軍聽了,陛下有旨,平亂,給我衝!”

根本就不給王氏兄弟辯駁的機會!

金吾衛聽了也不客氣,直接向前!

朝堂大佬之間的齷齪,他們不明白,也不想明白,他們就知道,眼前這兩撥人裡面,有王銲的造反隊伍,殺了人,就是功勞,平了亂,更是大功!向前,就是升官發財!

現在帶兵平叛的楊國忠都下令了,這還有啥可客氣的,上!誰敢攔着老子升官發財,老子劈了他!

瞬間,五百金吾衛,在楊國忠的一聲令下,嗷嗷地就撲了過去,直奔王鉷、王銲兄弟倆人的隊伍!

第457章 返洛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631章 胡人!塞外胡人!第409章 貴人第249章 孝子復仇第474章 六年一進士,高明高光卿第180章 登聞鼓第384章 恩人第119章 請借府衙大堂一用!第157章 你是這樣的李昂第452章 向死而生第640章 當浮一大白第675章 常山反正,聲勢大振第416章 頭觸不公第406章 他憑啥!?第448章 刑訊第326章 連番變故第28章 白骨亂蓬蒿第431章 分工,分不下去……第329章 勾結匪類第548章 他不死,誰死!?第346章 關鍵人物第285章 爲謝直請功第433章 拿下第427章 見過謝御史第98章 字帖=公信力第550章 援兵終於到了第37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第16章 蝴蝶金簪第634章 抽絲剝繭第51章 在下不服第422章 朝有諍臣,國有明君第693章 殺楊第371章 儒家第24章 汜水第一才子第325章 誅心第520章 覆盤第545章 你到底是誰?第539章 連環計第97章 詩文集子是一塊敲門磚第107章 盧奕求字第658章 土!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第690章 馬嵬坡之變第485章 火藥!淮南!第334章 我不管第241章 靠水難生之漕幫早死了第68章 交差第170章 我有辦法第121章 下油鍋第685章 卑劣高尚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117章 詩聖也犯糊塗第381章 私情不能壞國法第676章 金!箭矢……第633章 求不來!第380章 意欲何爲第623章 長安試新池第556章 師徒相承第571章 果然蹊蹺!魏六之死!第578章 詰問第459章 有人謀反第80章 謝正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227章 有人衣錦還鄉第70章 首飾匣子第74章 壓迫第546章 原來是他!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305章 蛇?這都是什麼啊!?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529章 讓他查!第231章 漕幫致歉第65章 大唐宗室第334章 我不管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75章 謝家進奏院第513章 遇襲第40章 聽說過行卷嗎第187章 放榜第309章 所謂打壓糧價第19章 到底是什麼醜事?第231章 漕幫致歉第600章 留一條性命第628章 功高震主第58章 謝家侄子初長成第80章 謝正第484章 要錢,講究個招數第88章 不對吧?第377章 回城第120章 上路吧,楊七!第337章 突兀第449章 刺殺局第35章 王師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96章 來路不正,犯了衆怒第90章 這就對上了第161章 這就是你的公平?第295章 設身處地替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