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面帶豬像、心中嘹亮

長安城東,長樂驛站。

長樂驛坐落在長樂坡下,比鄰滻水,距離長安城內的都亭驛,七裡,距離東方的滋水驛十餘里,乃是東出長安的人員的第一站。

故此,迎來送往,都在此地。

今天的長樂驛,熱鬧得非比尋常,華蓋雲集,朱紫滿堂,彷彿朝廷把早朝給搬到長樂驛來了一樣,事實上,如今朝廷有頭有臉的官員,基本都齊聚長樂驛。

幹嘛來了?

送行。

給誰送行?

東平郡王,幽州、河東雙料節度使,安祿山!

原來,過了年,朝廷剛剛一開印,就有幽州傳來了消息,塞外胡人,不穩!

當時,朝廷中就有風聲,要派安祿山返回幽州范陽坐鎮邊疆。

具體到安祿山自己呢,他也想回去了。

安祿山雖然是個胖子,不過也是那種“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的主兒,他清楚地知道,天子李老三寵信他,不是因爲他是個胖子,看着好玩兒而已,說到底,他還得有用。

他安祿山有什麼用!?

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這八個字,纔是他安祿山安身立命的本錢所在,要不然的話,全大唐一萬萬多人,難道還真缺了他一個雜胡胖子,陪着人家李老三開心不成?

天子寵信,那是天子給你臉面兒!

說到底,還是要藉助他安祿山領兵打仗的能耐,爲大唐鎮守邊疆,好讓人家李老三在長安城裡面安安心心地享樂。

現在,塞外胡人不穩,一個應對不當,就是胡人入侵的局面,他這個幽州、河東的雙料節度使,難道還能賴在長安不回去嗎?要是打仗的時候,你個節度使都不出面,那人家李老三要你幹啥!?難道還留在長安城賣萌不成!?

事實上,安祿山一得到消息,馬上就上書李老三,主動請戰。

只不過,因爲李老三剛剛向安祿山賜了宅院,人家東平郡王還沒有住進去呢,就轟人家回去幹活,有點不合適,要不是因爲這個,李老三瘋了,非得讓滿朝文武,一起去給安祿山恭賀喬遷之喜,真拿滿朝文武不當回事了!

說到底,還不是因爲北疆不穩,李老三要借重安祿山的領兵能力出戰,這才用“滿朝文武齊齊恭賀”,給安祿山一個臉面嗎?

事實上,效果極好!

安祿山這種浪蕩子出身的雜胡,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低調,還真就吃這一套!

喬遷過去,這才幾天啊,再一次請戰,塞外胡人不是不穩嗎,沒事,我請戰,咱也別等着胡人鬧事了,咱主動出擊!我現在就申請回范陽,然後帶着幽州方鎮的人馬出塞作戰,保證一戰掃平塞外胡人,打出北疆十年的太平來!

李老三一看,大爲滿意的同時,也暗中偷笑,噢,敢情安祿山就愛吃這一套啊,這不好辦了嘛。

準!

准許安祿山迴歸幽州,統合幽州、河東兩鎮兵馬,出塞作戰!

另外,你不是喜好臉面嗎?好辦!等你出京那一天,我讓滿朝文武給你送行去!

今天,恰恰就是安祿山離京的日子!

事實上,今天早朝,安祿山陛辭,李老三直接下令,今天咱們早朝就開到這裡,滿朝文武,都送行去!

滿朝文武一聽,甭管樂意不樂意,來吧,李老三連早朝都停了,就爲了給安祿山一個臉面,咱也配合配合吧,再說了,人家東平郡王這一次離京,乃是出兵放馬、直接去打仗去,無論怎麼說,也是爲國守邊,給這樣的人送行,也不丟人……再怎麼說,也得比跑人家新房“恭賀喬遷”強得多吧?

所以,滿朝文武,乾脆聽了早朝,也來不及更換袍服,齊刷刷地跑到長樂驛給安祿山送行來了。

這規格,那可就相當得高了!

說句不好聽的話,僅次於天子李老三給安祿山送行!

這牌面!

一下子就把二百多斤的安祿山給拱到雲端裡面去了!

自從進了長樂驛,看着越來越多的朝廷官員,身穿這朝服進來,安祿山的大嘴就沒有閉上過,要是沒有耳根臺子擋着,一張大嘴能咧到後腦勺去!

端着酒杯,跟這個喝一個,跟那個那個喝一個,滿眼全是笑臉,耳邊全是逢迎……

熏熏然!

“東平王!老夫敬你一杯,祝願你一路東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這話一出,即便安祿山得意忘形之下,都趕緊收斂了一些,正了正臉色,調整了一下身上的袍服,雙手持杯,高舉過頂,隨即放低,向前一送,碰在敬酒之人的杯底上。

這架勢,可是夠尊重的!

誰這麼大臉面?讓安祿山在他的“高光時刻”還能如此?

王鉷!

爲什麼對王紅這麼客氣呀?

兩個原因。

第一個,王鉷乃是天子面前的“紅人”。

這個就不用說介紹了吧,本職戶部郎中,新任的御史大夫,身兼十數職,在整個朝堂之中炙手可熱。

安祿山這貨“面帶豬像、心中嘹亮”,他知道,別看他又是東平郡王又是雙料節度使的,除了“有用”之外,真正能夠讓滿朝文武衝着他笑臉相迎的,還是李老三的寵信。

對於別人,他可以無所謂,但是對於王鉷,那可不行。

爲啥?

因爲人家王鉷和他一樣,也極其受李老三的寵信,真要是兩個人不對付了,在李老三面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後的結果,還真不一定如何呢,況且,他出徵在即,遠在幽州,對李老三的影響力,鞭長莫及,要是在這種時候,人家王鉷在李老三面前說自己兩句“小話”,李老三要是信以爲真的話,那自己不就“失寵”了嗎!?

真到了那個時候,哪裡還有滿朝文武一同來送行的場面?說不定,今天送行之人,都會給他安祿山“送行”到鬼門關去了!

所以,他還真不願意得罪王鉷。

如果說,僅僅是第一個原因,讓安祿山不想得罪王鉷的話,那麼,第二個原因,就是讓他“不敢”得罪王鉷了。

什麼原因?

王鉷,是大唐的錢袋子,至少,是錢袋子之一。

安祿山確實有點“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能耐”,但是統領着幽州、河東兩個方鎮的他,可不僅僅是一個滿腦子刀槍劍戟的莽漢,他至少知道,“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

出征塞外……

沒草料,行嗎?戰馬都能給你餓瘦了,跑都跑不起來!

沒兵器,行嗎?橫刀一把,一刀砍木頭上,木頭沒事,橫刀斷了,這還怎麼打仗?

沒甲冑,行嗎?塞外胡人好歹也有一身皮甲護身呢,大唐軍士要是出征,就穿着布衣?那是送死去!

草料、兵器、甲冑……還沒算最重要的糧食……這些東西,纔是決定一場戰役最後結果的最終因素。

說白了,就一個字,錢!

沒錢,安祿山就算是渾身是鐵打得多少釘兒?

而大唐的錢財,都掌握在誰的手裡?

別的時期不說了,只說天寶年間,只有兩處。

一處,揚州,另外一處,就是王鉷統領的戶部。

揚州,別說了,那是人家謝三郎的地界!

和別人,不知道,和他安祿山,死敵!而且還是當面拼過刀子、日後相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那種!

指望着揚州支援他安祿山,做夢!

別看人家謝三郎每年萬萬貫地往朝廷送錢,天子李老三又極其寵信安祿山,但是,就算是李老三也不好意思沒完沒了地用揚州的錢財賞賜給安祿山,要不然,真把謝三郎那個臉黑心狠的逼急了,人家不往朝廷送錢了,怎麼辦?李老三都沒地方哭去!更不用說他安祿山了!

那麼,現在的局勢很明顯了,朝廷的錢袋子,就倆,一個揚州,根本不會支援他安祿山,剩下的另一個,他安祿山還不得好好地對待?

所以,安祿山自從知道王鉷以侍郎之身執掌尚書省戶部,就一直對他客客氣氣的。

今天,如此禮遇,也是往日裡的習慣而已。

王鉷一見安祿山如此,也挺高興。

不管什麼原因吧,人家安祿山如今在李老三那裡炙手可熱啊,大唐將領出徵,有幾個能勞動滿朝文武齊齊相送的?而今天現場來的這些,不是尚書就是侍郎的,你看安祿山喝酒的時候,什麼時候這麼客氣過?

他如此對自己,就是面子!

所謂花花轎子衆人擡,你給我面子,我就給你面子!

兩個人碰杯,飲酒,同時亮出杯底,滴酒不剩,相視哈哈大笑,還頗有意思“相得”的味道。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個人端着酒杯過來了。

“東平王,老夫也敬你一個,祝願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也祝願你楊威於域外,護佑我大唐百姓安居樂業!”

安祿山一見來人,更客氣了。

正色,正冠,正衣,自然不必多說,一杯酒喝完,竟然搶過了旁邊侍者手上的酒壺,親自爲來人再次倒滿美酒。

誰的牌面,比王鉷還大?

那還用說嗎?

大唐首相,李林甫!

說實話,安祿山對李林甫的感覺,還挺複雜的。

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有點瞧不上李林甫,即便李林甫當時已經是大唐首相了。

爲啥?

因爲“面帶豬像、心中嘹亮”的安祿山,還挺能瞎琢磨。

你李林甫是大唐首相不錯,你再牛逼,還能牛逼過張九齡去?開元二十三年,我安祿山到洛陽受審,當時的大唐首相張九齡,被謝三郎說服,一心一喜地要殺我,結果怎麼樣?沒戲!

當時你李林甫幹啥呢?不過剛剛進入政事堂,還被人家張九齡壓制得連話都說不全呢……

那麼邏輯就通了,你李林甫,不如張九齡,張九齡和謝三郎聯手,都奈何不了我,你能怎麼着我安祿山!?

所以,人家安祿山,一開始的時候,還就真看不上李林甫。

但是,後來,他爲什麼又對李林甫這麼客氣了呢?

因爲王鉷!

話說安祿山雖然瞧不上李林甫,但是人家畢竟是大唐首相,該彙報也得彙報,至少明面上,你不能把這些情緒和想法帶出來啊……

那是開元二十八年,安祿山升任幽州節度副使,按例,要到長安見見天子,在面前天子之前,也要面見首相李林甫。

安祿山趕到政事堂的時候,巧了,碰到了王鉷。

剛纔說了,安祿山知道人家王鉷是怎麼回事,相互通了姓名之後,頓時恭敬異常,王鉷倒也還算給面子,兩個人相談甚歡。

時間不長,有人傳話,首相李林甫要同時面見兩人。

結果,李林甫和王鉷,就聯手給安祿山結結實實上了一課。

剛剛一進門,王鉷就直接跪下了,大禮參拜,叩拜比興,做得一絲不苟,就這,李林甫還挺不樂意的,給王鉷訓了一個狗血噴頭,逼得王鉷大汗淋漓,一再保證一定要努力工作,更好地回報朝廷,回報天子,回報“恩相”!

安祿山當時都驚了!

王鉷!

天子眼前的紅人,在天子面前都不至於這樣,在李林甫面前,就混成這逼樣兒!?

在安祿山的理解中,王鉷已經是夠牛逼的了,如果他和李林甫之間的相處,是這麼一種情況的話……那不就是說,人家李林甫,更牛逼!?

說實話,當時安祿山都錯亂了!

李林甫訓完了王鉷之後,轉向了安祿山,倒是一改聲色俱厲,變得和顏悅色。

但是安祿山也不敢放肆了,看不起李林甫那份心思,早就不翼而飛!

在那以後,安祿山也對李林甫客客氣氣的,甚至比對待王鉷還客氣……

今天有這樣的表現,也是正常……

李林甫見到安祿山如此,心中得意,樂呵呵地點了點頭,就準備開口做總結性發言。

本來就是嘛,這是給安祿山送行,又不是灌蛤蟆,左一杯右一杯的,再給他灌多了,真要是耽誤了啓程,不說耽誤事兒不耽誤事兒,傳出去,也丟人啊……讓李老三聽見,李老三都不能幹,我這朝廷裡面,這都什麼貨色啊,你們就那麼沒出息,喝酒什麼時候喝不成,非得這個時候!?

就在這個時候,長樂驛外,突然傳來一陣馬蹄之聲。

片刻之後,一名昂藏大漢,闊步而來,白麪微須,一雙狹長的雙眼,微微眯起。

高明!

第558章 你坑我?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298章 大局底定第444章 嫌少第67章 戴捕頭第523章 終於有消息了!第382章 案件分配第585章 強橫第245章 全國治安模範縣第91章 疑罪從贖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一章 石淙山摩岩石刻第442章 刺啦……第89章 套路太深了第671章 木!火克木第306章 楊家女兒第49章 縣試開考第286章 酬功第410章 駙馬爺第97章 詩文集子是一塊敲門磚第49章 縣試開考第472章 待到他年九月八無題第677章 金!多謝安節帥贈箭第554章 拼桌拼出來一個仇人第446章 突襲第67章 戴捕頭第146章 像水一樣的男子第203章 好兄弟第586章 王繇、王準、王銲第261章 咱不能讓朋友白幫忙第489章 就是這麼不講理第2章唐律疏議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229章 緣起儒家連鎖酒店第196章 體檢的級別有調整無題第344章 不信第385章 屏風第81章 二哥第591章 不給他們機會!第211章 持械搶劫第65章 大唐宗室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136章 圍繞着“奸”如何展開第579章 包藏禍心第160章 “公平”的李昂第406章 他憑啥!?第180章 登聞鼓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323章 水生之何幫主第209章 這就拔刀了第626章 謝三郎逼反安祿山?第256章 陰險謝三郎第627章 白衣軍前效力第588章 大唐律法,不足以定人生死第625章 安祿山必敗第9章 謝家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527章 白袍文士第467章 長安急報第442章 刺啦……第646章 謝家兒郎初長成!第6章 共謀竊盜第603章 兄弟情深第365章 護法韋陀第25章 無視他第212章 咳咳,您的好友老田上線第164章 一轉頭一回首第559章 罵楊第15章 柳三姨上門第665章 土!堆土爲山第531章 我師徒二人,等着你!第403章 御史臺傳話第560章 訓徒第49章 縣試開考第197章 身言書判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144章 三告第365章 護法韋陀第633章 求不來!第63章 又見蝴蝶金簪第86章 他怎麼知道我跋扈的第602章 我給你提個醒兒第465章 衝第260章 楊萬年該死第526章 到底有沒有關係第618章 抓捕何二第321章 水生之喝茶第534章 黑衣人巢穴第476章 掙錢和弄錢的區別第366章 傳說中的劉普會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414章 敢問陛下第423章 沒有私仇第389章 大理寺第466章 陣斬劉普會第359章 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