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敢問陛下

李老三剛要招呼史思明上殿,卻又被人攔下了。

衆人一看。

李尚隱。

只見這位御史臺的老大,正了正頭頂的獬豸冠,抖了抖身上的獬豸跑,這才四平八穩地走出隊列,對着李老三輕輕一躬。

“敢問陛下,這位幽州偏將,是何許人也?”

李老三一聽,差點哭出來,太不容易了,總算我提點事情,有能正常交流的人,不像張九齡,早早就給我挖好了坑,就等着我提“謹慎斟酌”這事懟我呢!

他剛想開口,轉念一想,不對,我是天子啊,這種事情自己說,多不顯身份?不過是幽州一個小小偏將而已……我要是親口向滿朝文武介紹他的話,不合適,一來顯得過於擡舉他的身份,二來,也顯得我堂堂天子,管的事情太過瑣碎。

那咋辦?

找別人說唄。

李老三在金鑾殿上左右一看,一眼就看到了牛仙童,這貨腦門子腫得老高,正站在龍椅左側裝壽星佬呢。

嘿,就你了。

“牛仙童,那天你也在場,給李大夫介紹一下,這位幽州偏將史思明,到底是何許人也。”

牛仙童也沒有多想,上前一步,就開始介紹史思明的生平,那天就是他通過介紹、才忽悠地李老三傳召史思明,今天李老三讓他給李尚隱、甚至滿朝文武介紹一番,不過是相同的言語再說上一遍而已,也不費事……

不過呢,牛仙童也知道,相同的言語,在不同的場合,得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說,比如那天在偏殿給李老三介紹的時候,側重強調史思明這個人有趣,要不然怎麼能夠吸引起大唐天子的注意力?而現如今在常參超會上介紹他,就不能那麼介紹了,事關大唐政治決策的場合,你那麼聊,不莊重,碰上個想要找事的御史,一紙彈劾就能把他轟出金鑾殿去。

所以,牛仙童出列之後,老老實實地,儘可能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對史思明進行了介紹,重點突出他上殿的資格。

第一個,史思明乃是幽州偏將,率領麾下三千人馬,跟隨安祿山一起出塞作戰,乃是安祿山大軍的後軍,一來爲他保護糧道,二來也是爲安祿山的大軍保證後路安全,事實上,正是史思明的存在,才把安祿山以及他身邊的二百多親衛,接應回了幽州方鎮。

第二個,史思明率軍出塞,雖然作爲安祿山的後軍保證,也一直沒有和他斷了聯繫,當安祿山大軍遇襲的時候,史思明麾下人馬雖然距離遙遠、難以救援,但是史思明軍中派出的斥候,完整地目睹了整個戰鬥的全過程。

第三個,史思明帶領麾下三千兵馬全軍而回,在安祿山三萬邊軍葬身塞外的背景下,顯得尤其難得可貴,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幽州方鎮這一次出塞作戰的唯一亮點。

總得來說,史思明軍事素養沒有問題,又在近距離上了解了整個戰鬥的過程,他的話,可信,再加上人家乃是有功之臣,他的話,就變得尤爲可信了。

事實上,李老三之所以那天被牛仙童說動,要見見這位幽州偏將史思明,甚至幾天要讓史思明在滿朝文武面前公然亮相,就是因爲這個原因。

但是,李尚隱卻不這麼看。

人家身爲御史臺的老大,專門盯的就是朝堂綱紀,除了作奸犯科、違法亂紀之外,朝廷做事的流程也在人家的監督範圍之內,按照後世的說法,人家李尚隱,就是盯着“程序正義”的!

“敢問陛下,史思明乃是何許人也,您是從何處得知的?”

李老三一愣,隨即看了看站在金鑾殿當中的牛仙童,沒直說,卻拿出一股不講理的勁兒來。

“朕自有渠道知道這些消息……”

李尚隱點了點頭,沒多問,天子乃是大唐的天子,全天下都是人家家的,在大唐國土上不管發生什麼,人家都有知情權,不管人家從哪個途徑知道了消息,都是“程序正義”,絕對沒毛病,事實上,李尚隱都不能關於這個消息來源多問,要是管多了,那就是要“隔絕內外,堵塞言路”,這在朝堂之上可不是什麼好話,一般都是“權臣”才這麼幹,久而久之,這種事,在朝堂大佬的心中,都特別避諱。

李尚隱既然不能再問消息的來源,就把矛頭轉向了史思明。

“敢問陛下,幽州偏將史思明進入洛陽,據臣所知,乃是押解犯官安祿山前來洛陽受審,不知道他前來洛陽之前,幽州節帥張守珪可曾令他求見陛下?”

李老三一聽,沒詞了。

這話問得,大有學問。

如果說有,那就是張守珪安排史思明見李老三,這個屬於幽州方鎮和天子之間的交流,李尚隱代表的御史臺,自然沒有資格攔着,但是,按照朝廷規定,史思明身上必須有幽州節帥張守珪的手令,並且到兵部報備,然後到通政司地上奏章申請陛見,這纔是最正統的流程。

之所以設定這樣的流程,並不是朝廷中樞要阻攔各地官員與天子交流,而是要規避一些意外。

爲啥要有當地主管的手令?

一來,你得證明你的身份,其作用想到於後世的介紹信。

二來,也要明確你的立場,如果沒有當地主官的手令,誰知道你是授命到京都陛見,還是接着這個機會跑到天子面前告刁狀啊?平常時候吧,還好,但是在經歷了武后朝“打小報告成風”之後,如今的開元朝,從天子到朝臣,都特別在意這件事情。

至於爲啥還得到通政司遞本子排隊,那就更好理解了,大唐幅員遼闊,一天天的,得發生多少事啊?不是說你來陛見,天子就有空見你的,排排隊,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處理,這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當然,規矩是這個規矩,很顯然,李老三這是沒有按照規矩辦事,一聽牛仙童提起史思明,聽了他說的這個人挺有意思,就私下傳召見了一下。

要放到平時,這事兒也不算是事兒?

古代帝王沒事還有微服私訪的呢,時不常見見自己感興趣的人,那些朝堂大佬知道了,不過付之一笑而已,就當天子見了一個歌姬或者一個百戲戲子,那不就是個樂子嗎,算得什麼大事?

但是,你私下裡見了一個“歌姬”,第二天當着滿朝文武,在常參朝會上說,還想讓滿朝文武見見這個“歌姬”……

這就得說道說道了……

這個“歌姬”是個什麼身份,這麼來的,這麼去的,你得說明白了吧?什麼,你還想讓這個“歌姬”上金鑾殿來說話,而且還是對已經經過了複覈的三堂會審結果,闡述不同的意見?

這個……合適嗎?

李尚隱一見李老三不說話了,也不以爲甚。

“陛下明鑑,臣李尚隱以爲,傳召幽州偏將史思明上殿,於理不合!”

本來就是嘛。

三堂會審,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個衙門共同審理一個案子,乃是大唐司法系統內最高規定的審案模式。

你說有犯官有冤屈,你想爲他作證?

可以!

但是必須早說!

你願意給安祿山作證,沒人攔着你!

不但不攔着你可以派人保護你,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向大理寺提出要求,大理寺能把你接到衙門之中居住,說白了就是把你保護起來……

然後等三堂會審開始的時候,你可以進入公堂,在公堂上當着刑部、大理寺、御史臺的官員的面,把你說的話全說出來,不管是有利於案犯的,還是不利於案犯的,三堂會審的三位主管,都會充分考慮你的話。

說白了,你想作證,有機會。

但是,注意,你得按照規矩來!

顯然,史思明這樣,就不是按照規矩來的!

受審犯官安祿山是幽州偏將,你史思明也是幽州偏將,你想爲他作證也好,想爲他說好話也好,沒問題啊。

兩種方式。

一種方式,跟幽州張守珪商量好了,拿到人家的手令,到了洛陽,將安祿山交接給大理寺,然後規規矩矩地到通政司請求陛見,等排隊排到了你,你想跟天子說啥,都行,沒人敢攔着你!

如果你怕在通政司排隊受限制,怕時間來不及,最終耽誤了三堂會審之前給安祿山求情,那麼就可以採用第二種方式。

作證!

不是你史思明押解着安祿山來到洛陽城受審的嘛,正好,請張節帥一份手令,提前說明了,你史思明要當場作證,那也好辦啊,都不用自己在洛陽城找住的地方,直接住大理寺去,什麼時候開始三堂會審,你就什麼時候上場作證,想給安祿山說多少好話,都行,只要你說的是真的,三位主審官呢,總有一位能聽得進去。

但是,現在這種方式,不行!

李尚隱對李老三說的客氣,“於理不合”,那哪是“不合道理”那麼簡單啊,簡直就沒有這麼辦事的!

你真想作證、求情,三堂會審開始之前做去!

結果,現在三趟會審的結果出來了,你倒通過一種私下的途徑見到了天子,來爲安祿山求情?

啥意思這是!?

拿一幫朝堂司法官員不當回事!?

你一個小小的幽州偏將,就要凌駕在大唐所有司法系統官員的頭頂上不成!?

今天這是老成持重的御史臺老大李尚隱站了出來,說天子於理不合,他要是沒有站出來,其他司法系統的官員也地站出來,到時候那話可就沒有李尚隱說話這麼客氣了!

實打實地說,現如今的朝堂上看似風平浪靜,一個說話的都沒有,但是所有跟司法有關的官員都憋着勁呢,這要是天子李老三膽敢一意孤行,執意讓史思明進入金鑾殿,不管他是幹啥來的,這幫子司法系統的官員,能把這貨給活活撕巴嘍!

天子李老三一聽李尚隱說“於理不合”,再看着大殿上一個個司法系統的官員眼睛都藍了,也意識到自己犯了衆怒,也不好意思再提讓史思明進入金鑾殿的話了,但是,他又不願意就這麼把這件事情放過去,沉吟半晌,開口說道:

“這件事,是朕欠考慮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安祿山既然能帶着三萬邊軍出塞作戰,想必是幽州邊軍一名將才……

此戰,我大唐三萬邊軍皆喪命塞外,他這個主將,自然責無旁貸……

不過,朕私下裡想,還是要謹慎一二爲好……

如果安祿山真的是一個將才,如果就這麼殺了,未免可惜……

不過,朕還是要確定一下,這一場戰鬥,到底是非戰之過,還是主將安祿山的罪責!

三堂會審的結果,朕看了,是安祿山的罪責。

但是,不管怎麼說吧,朕聽到了其他的說法……

今天本想叫史思明上殿說一說,不過既然於理不合,那就不讓他上殿了。

但是,具體的說法,咱們還是要聽一聽的。”

說到這裡,李老三也不管金殿之中的文武大臣了,直接示意還在殿中站立的牛仙童。

“那天你也在場,幽州偏將史思明說了什麼,你也都聽見了……

複述一遍。

也讓大家都聽聽……”

說着,就示意牛仙童上前說話。

到了這個時候,張九齡也好,李尚隱也好,都不好意思再橫加阻攔了,兩位朝廷大佬對視一眼,相對無言,然後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金鑾殿的角落。

汜水謝三郎,就站在那裡。

謝直站在今天之上,一直沒有做聲,但是他對這場常參朝會的操控,早就開始了。

無論張九齡上來硬懟李老三的“謹慎斟酌”,還是李尚隱三次連問“敢問陛下”,橫扒拉豎擋地不讓史思明上殿,都是他早早和這兩位朝堂大佬商量好的!

說實話,這一次的常參朝會,謝直是準備得最用心的一次,他早早就臆測了李老三的種種作爲,並且針對每一種作爲,做了專門的應對的準備。

人家張九齡和李尚隱,作爲朝堂大佬,自然不能放任謝三郎胡作非爲,聽了他的應對之後,考慮到李老三如果真的像謝直所猜測得那麼幹,確實也有點不合適,所以才答應下來按照他的安排行事……

只是,無論是李尚隱,還是張九齡,都沒有想到,李老三竟然一意孤行到了這種程度,都到了這個時候,還要讓牛仙童把史思明的話說出來。

他們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謝直。

謝直一見,也下意識的深深吸了口氣!

果然是靠山山倒,靠人人走!

堂堂的大唐首相和御史臺老大聯手,竟然還攔不住李老三!

行嘞!

看來要殺安祿山,還得他這個小小的監察御史出手不可!

謝直一雙眼睛微微眯起,緊緊盯着金鑾殿之中的牛仙童,到底要看看他說什麼!

第370章 新戲首演第87章 李旭上門第477章 死灰就要復燃第130章 楊家爲什麼要拉攏孫縣尉第149章 蕭夫子第54章 小學數學題在大唐的實際應用第143章 二告第335章 明察秋毫第254章 所謂的合則兩利第7章 三審第533章 用計第659章 土!心狠第668章 木!彌勒教好護法第488章 笑面神第286章 酬功第324章 都是糧食惹的禍第255章 誰是保護傘?第284章 障車第230章 儒家會員第112章 這是個買賣第500章 淮南大少爺第154章 敲打第635章 世態炎涼第540章 天下武備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385章 屏風第555章 囂張跋扈第436章 抵達長安第312章 水生之我要告官第598章 我是他哥!第350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誰要殺我第33章 所託非人第9章 謝家第347章 你兒子第565章 覆盤!探查方向第279章 狠辣第150章 三十七,真好第438章 小猴子,走一趟吧第632章 重返政事堂?第300章 三個問題第415章 果然!謝三郎!第327章 自己動手第502章 真心話大冒險(大唐版)第129章 好味道第504章 不出千,我耍賴第621章 故作鎮定第648章 火!大唐版“搬遷”第258章 賞錢十文第574章 師門有幸,道長無奈第303章 何幫主犯罪道路上的領路人第127章 事了拂衣去第392章 還不歸位,更待何時第70章 首飾匣子第536章 還有可能……第36章 進士科,盤它!第368章 燒冷竈也講究時間窗口第441章 小畜生第663章 土!他看見……第483章 粱十六,不老實第360章 姑侄說三郎第162章 你不配第448章 刑訊第147章 河陰縣第88章 不對吧?第596章 局勢大壞第17章 您是不是想多了啊第689章 你跑啥!?第569章 覆盤!偵破方向第81章 二哥第383章 使功不如使過第353章 隔牆有耳第256章 陰險謝三郎第593章 上牆!第100章 我謝謝你第441章 小畜生第519章 道門火藥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236章 靠水難生(一)第171章《論鹽》第395章 如何應對第612章 所薦非人第609章 第三次炮轟金鑾殿第343章 姓陳!第284章 障車第267章 三管齊下第543章 十二衛的正確用法第218章 此張府乃彼張府第248章 御史被殺第47章 另有其人第105章 保你一個進士出身第429章 謝三郎有事相求第220章 減、贖第433章 拿下第286章 酬功第597章 大勢已去第304章 打草驚蛇第535章 快!來不及了……第412章 老成謀國第239章 靠水難生之二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