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內線?

伏見宮是個公子哥,在沙龍裡談天說地是他的強項,真要是見了真章,就六神無主了。眼見部隊在嘉義受阻,伏見宮整天愁眉苦臉,毫無辦法。可是,大本營不能容忍臺灣戰事曠日持久,南方軍司令部決心在半個月之內拿下臺南。近衛師團損失慘重,乃木希典坐不住了,一連向伏見宮下了三道命令,要求他無論如何要在三天之內結束嘉義戰事,越過嘉義,抵達太保!

伏見宮無奈,只得強打精神,命令近衛師團向集中兵力,向嘉義城發起更加猛烈的圍攻,伏見宮本來就沒有什麼軍事才能,碰上硬骨頭,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強攻。結果,現代化的日軍竟然在嘉義城下打起了人海戰術,日軍傷亡更加慘重,不過,這種人海戰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第二天,10月2日,東路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攻佔了紅毛井,算是在嘉義城裡打入了一個楔子。

然而,要想再往裡攻,卻是千難萬難。

章軍把每一條街道、每一間房屋當成了堡壘,隱伏在街巷間,不斷向進攻日軍發起堅決的反擊,日軍要想前進一步,就要付出死傷數十人的代價,而章軍的反擊更是凌厲,日軍不要說是進攻,能守住紅毛井這唯一的據點都難。好幾次,章軍差點把日本人趕出了紅毛井。

獨立旅在嘉義的頑強抵抗,迫使乃木希典不得不推遲南線作戰計劃。按計劃,南方軍艦隊與第四混成旅團,原定於10月2日,也就是近衛師團發起後的第二天,發起的高雄戰役,與日軍北方攻擊遙相呼應,這是乃木希典的得意手筆,也是一路奇兵,一旦臺南章軍主力向嘉義靠攏,第四混成旅團就可以乘機直搗臺南。

現在,近衛師團被阻截在嘉義城下,遲遲打不開缺口,情報顯示,章軍主力仍然在臺南一帶集結,沒有北援的意思。混成第四旅團如果貿然在高雄登陸,那他們就不是奇兵了,而是一支送死隊!混成旅團只有八千人,而章軍主力達三萬多人,完全可以一口吃掉第四混成旅團。

無奈之下,乃木希典一方面嚴令近衛師團儘快突破嘉義,另一方面,南線作戰計劃無限期推遲。

乃木希典準備的兩隻鐵拳,一隻不敢出手,另一隻倒是出手了,卻打在鐵牆上,疼痛難當!

不過,日軍在嘉義並不是一無所得。章軍的頑強抵抗,打消了南方軍司令部的疑慮。乃木希典決定向臺南發起進攻時,司令部內部也有分歧,其中,以參謀長神尾臣光爲首的部分參謀軍官就認爲,章軍在彰化一戰中取勝,卻沒有乘勝向北部發起進攻,是誘使日軍前往臺南地區決戰。甚至有人認爲,臺南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然而,嘉義戰鬥表明,章軍的抵抗異常頑強,而且,從嘉義、太保、義竹、臺南一線,章軍層層設防,步步堵截,完全就是一種距地於國門之外的策略。這表明,章軍沒有在臺南決戰的意圖。而且,情報顯示,臺南地區地域狹窄,沒有迴旋餘地,章軍很難在臺南對日軍形成合圍之勢。

一切跡象表明,嘉義之戰,是章軍的困獸猶鬥之舉。戰鬥越激烈,就越發證明,章軍丟不起地盤,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嘉義!

一旦日軍突破章軍的數道防線,章軍就將被壓縮到南臺城裡,再也無法施展。

乃木希典下令,向第二師團全軍渡過朴子溪,和近衛師團一起,對嘉義形成泰山壓頂之勢。乃木希典不僅迅速拿下嘉義,打通通往臺南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要迫使臺南章軍主力北援,爲第四混成旅團的南線作戰創造條件。

第二師團過河後,原本六神無主的伏見宮也來了精神,指揮近衛師團對嘉義發起更爲猛烈的進攻。

嘉義城的戰鬥愈發慘烈了。

……

玉山腳下,的一道石壁前,佇立着一座山神廟。

山神廟不大,只有一進一出,牆壁是青石砌成的,廟頂上覆蓋着青瓦。

玉山是阿里山的最高峰。整個阿里山地區,是臺灣原住民的聚居區,這些原住民據說是來自大陸的古越族,不過,年代久遠,難以考證。

阿里山地區的原住民其實很複雜,族羣繁多,語言習俗也是各不相同。很難說他們是源於同一個祖先。只是,相對於平原地區的客家漢人而言,他們被統稱爲鄒族人。

阿里山地區的鄒族人,大多以狩獵爲生,結草爲室,連室爲寨。所以,鄒族的村寨,大多是茅草屋,依山而建,層層疊疊。

不過,這座小小的山神廟,卻是一座青石青瓦的建築,廟宇的屋檐,還裝飾着福建民居常有的飛檐,與鄒族人的房屋,很不相同,顯得很是突兀。

更爲令人驚奇的是,廟裡的泥塑山神,不論是相貌還是服飾,與鄒族人信奉的神靈,都是大爲不同。在別的地方,廟的神像,相貌兇狠,袒胸露背,頭山戴着象徵着鄒族人無上權威的鐵冠。而這裡的神像,卻是一個面目俊秀的白面書生,頜下一捋長髯,身上穿着長袍,頭戴氈帽,那樣子,像是一位仙風道骨的老道士,或者更像是一個學富五車的儒生。

所以,獨立旅旅長郭二杆一走進小廟,就要磕頭,他以爲那上面恭奉的是太上老君。他老婆姚小鳳信道教,在上海的時候,經常去城隍廟燒香,郭二杆也跟着去了幾次,如今見到一個類似於城隍爺的塑像,趕緊學着姚小鳳的樣子,恭恭敬敬磕了幾個頭,心中暗暗禱告神靈保佑姚小鳳母女倆平安無事。這郭二杆也是個性情中人,平日裡大大咧咧,遇上了自己喜愛的女子,就變得特別上心。

郭二杆跟着周憲章,和特戰隊一起,奇襲大林後,馬不停蹄,迅速向阿里山轉進,爲顏瓊林率領的獨立旅打前站。

獨立旅轉進阿里山,是周憲章這次作戰的關鍵一環,周憲章準備以臺南爲誘餌,誘使日軍在臺南一帶決戰,但是,臺南地區地形狹窄,缺乏險要,大部隊難以迴旋,很難對日本人形成合圍,反倒容易被日軍各個擊破。周憲章就把目光落到了臺南東北部的阿里山地區。

阿里山山高林密,地域遼闊地勢險要,可以容納千軍萬馬,有利於大部隊分進合擊。於是周憲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合圍圈。

在一般的指揮官眼中,章軍據守的臺南地區,包括嘉義、太保、義竹、高雄這一個狹長地帶,是章軍的內線,如要在內線合圍日軍,章軍就只能在這個狹長地帶中做文章。

而周憲章卻打破常規,把遼闊的阿里山地區,也納入了章軍內線範疇。

章軍並沒有在阿里山地區駐軍,日本人也沒有進入這一地區,其重要原因就是,整個阿里山地區,被視爲荒蠻之地,這裡雖然地域遼闊,但是,人煙稀少,物資匱乏,難以支撐大部隊作戰。

更爲重要的是,阿里山地區的鄒族人,對外來人員,不管是客家漢人還是日本人,都是非常排斥,在他們看來,不管是來自大陸的客家人,還是來自日本人,都是外來入侵者!鄒族人絕不會容納日本人,但也不會接納章軍。阿里山是個獨立王國,王國裡的鄒族人,不歡迎任何外族人打破他們的寧靜的生活。

所以,日軍發起乙未戰爭後,並沒有把阿里山地區看成是戰區,日本人的意圖是,武力征服平原地區,對於山區的原住民,再根據情況,實施懷柔或者討伐策略,分而治之,對於鄒族的征服,不在戰爭範圍內。

所以,一般人看來,阿里山地區,既不是日軍的內線,也不是章軍的內線。

然而,在日軍強大的壓力下,周憲章所部章軍侷限在臺南一隅,形勢上處於絕對劣勢。即便能夠在局部戰役中佔到便宜,從大局上看,也很難在臺南支撐太久。

周憲章要想方設法與日軍儘早在內線決戰,而內線有沒有決戰的條件,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遼闊的阿里山地區也納入章軍的內線。

這是一個極爲冒險的策略。

章軍對阿里山地區完全不熟悉,不僅不熟悉地形,也不熟悉民風,而阿里山地區的鄒族人,對漢人有着與生俱來的敵對情緒,以往,他們就不服從大清國的管轄,現在,大清國地方政府已經土崩瓦解,阿里山鄒族更是自成一體。章軍貿然進入山區,弄不好立腳不住,反倒會被鄒族人趕出來。

不過,周憲章還是打算冒險一試,道理很簡單,鄒族人雖然對章軍不見得會友好,但對日本人也不感冒,反正,這個地區不是章軍的,也不是日本人的,鄒族人處於夾縫中,根本就不可能保持中立,他們總是要選邊的,不選章軍就會選日本人,章軍還不如早一點進入這個地區,爭取鄒族人的支持,要是晚了一步,讓日本人站了先,那就追悔莫及了!

第29章 潑辣丫頭第37章 皇上病重第159章 一報還一報第127章 完勝第1章 登陸第255章 清之亡也第85章 辮子露餡第161章 神槍第231章 戰爭的代價第214章 毆打知府第167章 妒火中燒第83章 軍前效命第233章 軍事存在第198章 致命的錯覺第66章 最恨的人第143章 出路?第139章 旗人的優勢第125章 開殺戒第212章 烈女子第217章 哭拳第102章 進園子第7章 天津衛第252章 自縛第116章 戰與和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150章 武裝商館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28章 和碩格格第228章 鐵路第258章 被拒絕的和談第243章 走投無路第42章 賭輸了!第150章 絕地求生第138章 朝廷大忌第134章 天上掉下個皇叔第203章 延平郡王第146章 偷吃馬料的哨長第175章 三琦君第69章 小弟變大哥第39章 最後的晚餐第195章 俄羅斯商人第204章 交易第52章 頂缸第179章 諜中諜第226章 扎蘭屯第234章 不平等條約第240章 納妾第118章 戰場閱兵第73章 元津山第55章 論功行賞第52章 頂缸第107章 囚徒第34章 陷阱第107章 弒主第8章 閃擊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147章 白鹿寨第219章 奉旨迎娶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166章 陷阱?第237章 東牀快婿第191章 義勇隊第238章 黑材料第181章 老長官第114章 巧芸館第17章 官官相護第90章 圍困第32章 正確答案第218章 規格不夠!第235章 日島炮臺第223章 縱虎容易縛虎難第78章 內賊第143章 吳先生第112章 血書第141章 懿旨第181章 老長官第144章 太后的眼睛第14章 賭人頭第63章 瘋子第180章 肥缺第249章 改朝換代?第57章 金家妻女第157章 大戰前夜第41章 最美丫鬟第46章 九連城第134章 天上掉下個皇叔第84章 炸雷第54章 山洞第84章 炸雷第54章 停戰第117章 黑色絕唱第42章 賭輸了!第154章 將帥不和第53章 封魂谷第26章 反水第176章 陌生的炮口第144章 太后的眼睛第202章 絕境第245章 比戰爭更爲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