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

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

如果不考慮經濟和社會因素,那東非和沙俄的體量,對應的鋼鐵產量應該不至於被美國和德國拉開那麼大差距,東非情有可原,畢竟發展歷史短,現在高鐵產量能達到世界第四已經是成績相當優異了。

而沙俄不缺資源,尤其是初期工業化資源比東非更加豐富,而東非對沙俄實現反超,兩者的區別就在於東非能夠通過國家力量對東非的礦產,能源,土地資源進行整合。

當然,也有時代機遇所創造的條件,從19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東非就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國家之一,並且在九十年代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世界最大的基建國,在公路,水利網絡,城建,鐵路等等領域,迎來了爆發期,而支撐東非龐大規模基建的,正是東非人口規模成型,人口結構趨向成熟。

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鋼鐵,水泥,木材等需求的持續旺盛,這是東非鋼鐵產業能異軍突起的重要內部原因之一。

沒有人口結構的成熟和規模上的突破,東非拍馬也追不上那些老牌強國,當然,黑人勞動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黑人在東非基礎設施中的貢獻程度甚至超過了隋煬帝修建大運河下服役的民夫。

而一五計劃下,東非制定的鋼鐵產量目標其實並不算太激進,至少在恩斯特的強調下,人定勝天那一套在東非是行不通的,東非目前制定的鋼鐵擴產計劃,完全在東非能力之內。

結束鋼鐵產業的討論後,東非政府開始對交通產業進行討論,如果是在19世紀,那東非政府在交通領域的討論重點一定是鐵路層面。

但是隨着東非全國鐵路網在19世紀九十年代基本成形,加上汽車產業發展,如今鐵路在東非政府的重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不過受到關注的下降,並不影響鐵路依舊是東非目前交通建設領域的帶頭大哥。

鐵道部部長安德烈說道:“在19世紀末的嘗試計劃經濟期間,當時我們鐵道部和計委制定的目標是有所衝突的,不過最終數據確實沒有達到我們內部部門的樂觀數據,所以結合之前經驗,在計委的指導下,我們東非在一五計劃期間的鐵路建設任務設置的閾值是五萬公里。”

“也就是說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至少五萬公里的新建鐵路計劃,對全國鐵路網進一步完善,爭取到1905年建設全世界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鐵路網,鐵路總里程接近或者超過十五萬公里。”

“其中除了少部分幹線鐵路建設以外,重點工作將放在城際鐵路交通建設上,尤其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羣和各個工業區內部鐵路建設。”

“同時對西部鐵路建設是我們在1901到1905年之間的重點工作方向,雖然西部幹線鐵路已經比較完善,但是在鐵路網絡密度上,和中東部地區相差甚遠。”

“而在計委指導下,我們鐵道部和交通部有意構建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鐵路,公路,水運網絡立體大陸橋,這是我們的中期規劃場景,實現東非東西海岸之間人員,物流,產業的暢通無阻。”

大陸橋,一般而言就是聯通兩座大洋之間的陸地通道,一般是以鐵路爲主幹,實際上在中央鐵路建設完成後,已經事實成了連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大陸橋。

這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一條大陸橋,也就是美國建設的北美大陸橋,而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北美大陸橋對於美國經濟的提升作用是顯著的。

實際上因爲東非國土南北相對狹長分佈的原因,目前東非已建成的大陸橋就有兩座,分別是中央鐵路,以及鯨灣港——伊尼揚巴內鐵路,其中中央鐵路東西線也被稱爲東非第一大陸橋,而鯨灣港——伊尼揚巴內鐵路則被稱爲東非第二大陸橋,是東非銜接兩大洋的重要鐵路幹線。

事實上北方鐵路在未來也有形成大陸橋的潛力,只不過需要和西部比利時或者法國,德國殖民地銜接,而據東非瞭解的情況,當前比利時和法國,德國都沒有在本國和東非接壤的殖民地修建哪怕一寸鐵路的想法。

主要還是三國靠近東非的殖民地,氣候太過複雜,是非洲熱帶雨林氣候的核心區域,溼地和雨林密佈,且人口稀少。

當地發達的河流網絡同樣三國不打算在其靠近東非殖民進行地鐵路建設的重要原因,畢竟依靠船隻基本上就能深入各國殖民地腹地,沒有必要再建設鐵路。

再者來說,除了比利時對比屬剛果比較看中以外,法國對加蓬,或者德國對喀麥隆都不太重視,兩塊殖民地本來就因爲開發弱,人口少,產出不高,再建設鐵路,恐怕未來幾十年都收不回成本。

畢竟在殖民地建設鐵路,那鋼材等原材料只能從本土或者東非手裡購買,鐵路建設成本直接翻倍增加,要是真在殖民地建設鐵路,那就是冤大頭了。

如果是印度那種殖民地,建設一些鐵路,回收成本並且盈利也快,而比利時,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在剛果雨林流域的殖民地,總人口恐怕都沒有兩百萬,其中比利時引入的華人移民也就幾十萬,德,法殖民地人口也不可能太多。

當然,他們可能也有出於維護本國殖民地安全層面的考慮,畢竟東非這麼一個巨無霸在旁邊,要是鐵路真貫通了,豈不是方便東非直接入侵佔領三國殖民地。

不要說他們,就是東非這個地頭蛇在建設國內鐵路時也會盡量繞開剛果雨林,目前除了黑森,卡賓達和金沙薩鐵路以外,確定建設的雨林鐵路項目只有班吉鐵路。

而班吉鐵路也就是東非新西部開發的重點項目之一,屬於大西洋沿岸鐵路的延伸線。

交通部的劉益德維爾部長順着安德烈的話說道:“對於構建東非第一大陸橋,我們交通部的側重點在於公路和水路上的建設,目前東非大運河計劃正在有序開展,預計在1905年之前應該可以全線竣工,所以也可以作爲一五計劃的項目重點之一,同時我們打算在一五計劃期間和水利部門西部建設幾條小規模運河。”

“而對於公路建設,目前是我國交通建設領域的新重點,隨着全國機動車輛的增加,對公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們東非國內的公路還有很多沙石路甚至泥巴路。”

“所以在第一大路橋構建中,我們打算在一五計劃期間,完成對中東部地區百分之三十的一級公路進行翻新,同時重點建設西部公路,並且全部按照硬化公路標準建設,其中瀝青路面至少佔到百分之二十的份額。”

第一大陸橋立體交通網絡如果建設成型,那在1905年結束之前,東非東部和西部的聯絡必然更加緊湊,這樣同時能帶動處在中心位置的東非國家首都萊茵市以及整個中部地區的發展。

第810章 海岸線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304章 坎帕拉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7章 日常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509章 起步第113章 野望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84章 訓練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00章 龍騎兵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772章 心態第844章 魯道夫第92章 挖牆角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83章 到達第290章 長絨棉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47章 登陸第34章 動員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13章 大借款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714章 伊林加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1333章 1919年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809章 事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40章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374章 波斯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727章 艦隊第878章 無線電第1316章 對話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137章 補丁第1285章 挖坑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64章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128章 開端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87章 勸說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524章 幸福第740章 古戰法第1025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