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

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

1867年7月1日。

《北德意志邦聯憲法》正式生效。

這部憲法的意義是普魯士在法律上主導了北德意志地區的事務和軍政大權。保持了普魯士在聯邦中的統治地位及普魯士國王在政府中凌駕一切的權力,也罩上了民主的外衣。

北德意志地區從法律形式上成爲普魯士的自留地,藉着這股東風。

恩斯特的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建立了,這支船隊的規模達到了十一艘,(統一前德國,登記德國海上商船隊總共只有4350條帆船和175艘輪船。)在整個北德意志地區規模也不算小。

加上地中海以的裡雅斯特爲母港的黑興根遠洋船隊,恩斯特名下的商船規模就達到了50多艘。

其中許多船是跑遠東到東非航線的,慢慢取代僱傭的荷蘭人商船。

新建立的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其主要任務是在承擔德意志地區遠洋貿易的同時,幫助恩斯特捎帶一些去往東非的機械設備。

畢竟和奧匈帝國不一樣,德意志地區底層民衆文化水平高,不好忽悠,所以不以移民爲主要任務。

恩斯特名下的船隻規模都不小,畢竟跑海路,船隻越大越好。

其中威尼斯的自家造船廠,建造的自用船,也才個位數,大多還是從歐洲各國採購的船隻。

隨着新式蒸汽輪船的推廣,尤其是鐵甲艦的出現,傳統的帆船價格一直在跌,所以恩斯特不費多大力就買到了一批質量不錯的遠洋帆船。

如果加上從桑給巴爾蘇丹國繳獲的船隻,恩斯特手中的大型船舶數量就有六十多。

同時隨着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建立的還有新的黑興根造船廠(漢堡)。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對威尼斯黑興根造船廠的拆分工作也就隨之展開了。

早在收購馬丁造船廠時,恩斯特就以老闆的名義在其中加塞了不少德意志員工,如今他們將成爲黑興根造船廠(漢堡)的骨幹。

這些德意志員工裡還有許多華人實習生,大多是黑興根學校裡的學生,其後半生基本是被買斷了,要在這個行業工作到退休。

造船業一直是歐洲重要的工業部門,其對手下員工的經驗和學歷要求比較高,所以每一個有經驗的造船工人都是一筆無形財富。

隨着未來德國的統一,和德意志經濟的爆發,未來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的規模肯定是很可觀的。

奧匈帝國境內的黑興根遠洋船隊,實際上盈利能力比較差,尤其是去往東非,拉的一船都是移民,根本賺不到錢,只能靠返航時從東非帶回的特產回回血。

而走遠東航線的船隻就更慘不忍睹,其絕大多數都是人貨混裝,移民和貨物被放在一起。

哪怕是租用荷蘭人的船隻也是如此,光拉移民,哪有那麼多錢倒貼,還是要說道拉點貨回回本。

而漢堡港的船隊,其重要任務就是盈利,在德國統一後,整個德意志地區的商船數量是翻倍增長的,迅速成爲世界遠洋貿易中的頂級力量之一。

而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就是要藉着這股東風來壯大自身。

比如黑興根財團,其名下公司的商品和銀行業務開拓,都需要發展世界市場。

德意志地區商品的運輸和貨物進口,這些在未來都是不錯的買賣,就算做二道販子也是很有前途。

除了賺錢外,爲未來東非殖民地積累經驗,技術和人才也是一方面原因。

隨着工業革命的進行,造船業的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運用到船舶製造上。

要想未來不落後時代,光靠威尼斯造船廠是不行的,衆所周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兩個中心。

一個是德國,一個是美國,美國恩斯特是插不上手的,但德國可是目前恩斯特的基本盤。

作爲霍亨索倫家族的一員,恩斯特自身就是德意志地區統治階層的一員,利益和德意志地區深度綁定。

藉助德意志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技術的發展,恩斯特才能爲未來東非儲備技術和人才。

德意志是現在,東非是未來,先後順序不能胡來,只有在普魯士政府的庇護下,當前黑興根財團才能發展壯大。

只有未來東非殖民地有能力抵擋住了歐洲各國對非洲的刮分狂潮,恩斯特纔敢把產業主體轉移到東非去。

不然白白便宜了其他殖民者,恩斯特哭都沒地方哭。

把德國作爲東非的產業孵化器,至少在一戰之前都是安全的,而且德意志當前正處在技術爆發的紅利期。

高端技術和人才不是威尼斯可以比的,一戰時就透過德國海軍就可以看出來。

雖然德國海軍最後失敗了,但是那時世界上能和英國在大海上掰手腕的對手又有幾個?

只有美國人還算不錯,連法國人都在海洋軍備競賽中掉了隊。

所以德國在統一後海上力量的瘋狂擴張,還是背靠強大的教育體系和第二工業革命的技術積累。

未來東非的造船業想吃到這份紅利,就只能先在德意志地區慢慢積累。

東非未來的定位是印度洋沿岸的海洋強國,所以在造船業這一塊不能拖沓,既然東非當前沒有能力和實力來親自發展造船業,那就先在德意志地區苦練內功。

東非目前掌握的優良港口就有四處,而且隨着東非殖民地的開發,其貨物運輸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

未來還有其他港口也要開發,比如肯尼亞境內,和坦桑尼亞南部,未來都能大有作爲。

加之東非內陸的大型湖泊未來也需要內湖船舶,所以先積累經驗,技術和人才準沒錯。

東非的湖泊都是大傢伙,水上交通和內湖捕撈業都離不開船舶發展,尤其是大湖(維多利亞湖),其航運價值,在未來至少擁有北美五大湖四分之一的潛力。

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腓特烈湖……都有水面船舶的需求。

這些湖泊都深居內陸,經濟和戰略價值都很重要,對其開發所需的水面和水下船舶發展潛力巨大。

(本章完)

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389章 易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556章 氣吐血第809章 事後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447章 趣談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65章 高原省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220章 萊茵人第1325章 卡塔爾第609章 提升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633章 “故”人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041章 新農業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39章 利薩海戰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487章 太特城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31章 居所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233章 抓捕第110章 數據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615章 交流電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122章 法國試探第711章 歸國第1316章 對話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521章 申請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676章 摩托第1027章 合金鋼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837章 颱風第556章 氣吐血第403章 撤資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47章 畜牧業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5章 羅恩羅達第381章 國禮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3章 誘拐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6章 濱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