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

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

東非農業部大臣歌爾韋斯坦在1893年安哥拉整體農業報告會上提到:

“安哥拉地區的農業總共可以分爲五部分,北部熱帶經濟作物產區,中部高原糧食作物產區,南部傳統畜牧飼養區,東部海洋漁業產區,西部林業資源產區。”

海洋漁業是殖民時代安哥拉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在16世紀就已經達到巔峰,當時安哥拉的捕魚產業達到了繁榮的頂峰。

在這個時期,安哥拉的捕魚業不僅向葡萄牙本土輸出大量的魚類,而且還向其他葡萄牙殖民地供應魚類。安哥拉成爲了葡萄牙殖民帝國最重要的捕魚產地之一。

當然,後來隨着南美洲金銀礦發現,葡萄牙發展重心轉移,安哥拉海洋漁業隨着安哥拉農業一起進入衰落時期,直到葡萄牙勢力徹底退出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才重新得到重視。

但這個時候已經晚了,因爲東邊東非的崛起,使得葡萄牙的再次投資基本打了水漂,當然,這個時候葡萄牙早就走上了衰落的道路,其對兩地投資遠不能和16世紀國力強盛時期相比。

至於林業資源,前世安哥拉的森林面積在非洲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剛果金。

“在葡萄牙人殖民期間,安哥拉主要種植玉米、甘蔗、番薯、花生和棉花等,以及一些歐洲作物,如葡萄、橄欖和香料(香料主要是荷蘭人在17世紀引入)等。他們還引入了畜牧業,飼養牛、羊和馬等家畜,提供肉類和其他動物產品。此外,葡萄牙人還開墾了大量土地用於種植咖啡和棕櫚樹等商品作物,以便出口。”

安哥拉和津巴布韋一樣,農業條件極爲優渥,前者被稱爲“南部非洲的糧倉”,後者則是“非洲的麪包籃”。

當然,這是兩國分別處於葡萄牙和英國殖民時代下獲取的“榮譽”,至於兩國獨立後,農業結構迅速崩塌,從糧食出口國變成農業不能自給自足的國家這一點,其實也完全是合理的。

話說的不中聽,那就是當地土著根本就不會種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不會管理。

畢竟種地肯定會種,在殖民者上百年的鞭策中,且種植園和農場的大部分勞動力都是黑奴,如果說當地人不會種地那完全是自欺欺人,因爲黑奴不會種地,白人殖民者的種植園和農場根本無法運營起來。

但是,會種地解決不了問題,尤其是殖民地地區的大型農業社會化,所有關鍵細節都掌握在白人手中,包括種子,化肥,技術,銷售渠道,種植園和農場的管理等等,沒有一項是當地土著所能掌握的。

其他不說,當白人撤出該區域後,原本銷往全世界的市場被人爲中斷,對於當地黑人而言就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而且這些農業,都以大型種植園和農場爲基本模式,一個種植園或者農場動輒上百人,要麼成千上萬人,而非洲土著,就算其上層社會也僅有治理一個部落的能力,還未必能治理好,又缺乏相應的知識和技術,所以殖民者在一開始就構築了“壁壘”,防止當地土著翻身。

當然,東非肯定不會爲這些土著“共情”,反而要變本加厲,因爲東非是更加堅定的剝削者。

歌爾韋斯坦繼續說道:“目前安哥拉地區的各個種植園和農場,漁場基本恢復生產,同時我們新增設了牧場和林場管理機構,根據農業部的預計在未來二十年裡,安哥拉地區的農業總產值將會成爲東非新的農業增長點之一,同莫桑比克和奧蘭治等新國土一樣,當地優渥的農業資源得到充分開發,進而成爲東非農業的新引擎。”

東非從葡萄牙和布爾人手中接過來的農業是一個完整體的農業體系,這一點和東非以前掠奪來的土地有着根本性不同。

所以東非政府的前期工作,根本不需要對當地進行大的改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奧蘭治,從緯度,地形,植被,降水,人口等綜合性因素結合來看當地最適合發展的就是畜牧業。

而安哥拉的情況最爲複雜,從熱帶雨林到熱帶草原,再到熱帶沙漠,使得安哥拉擁有東非最豐富的農業開發條件,再加上本格拉寒流催生出世界第一五大天然漁場,漁業資源也十分得天獨厚。

“在1892年,安哥拉農業就已經恢復了戰前水準,到1893年,安哥拉農業規模更是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六,其中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增速在全國居於首位,僅在東方省和中央省之下。”

說到海洋漁業開發,一直是東非的短板之一,作爲一個海洋大國,東非的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率一直是偏低的,這一點從東非造船業就能充分得到體現。

在東非過去三十年的新增海洋船舶中,漁船佔比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與之相反的則是內陸水域漁船,佔比達到百分之百分之五十九點五六。

東非海洋船舶主要貢獻在商船和軍艦兩大類,軍艦數量雖然少,但是噸位大,而運輸船舶大發展則是爲東非工農業出口提供條件。

東非的原始積累,就是以農業和礦產資源開發爲起點,尤其以熱帶經濟作物和寶石,稀有金屬爲導向,這些年隨着東非工業規模迅速提升,工業產品出口也在飛速發展。

種種原因導致,東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投入嚴重不足,以至於安哥拉海洋漁業資源能直接排到全國第三的位置。

要知道,當前東非治下安哥拉海洋捕撈業,實際上是完全繼承葡萄牙統治時代的海洋捕撈業,而安哥拉在此前僅僅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也就是說一個殖民地的海洋捕撈業在此前就能同東非全國相比,這一點是很驚人的。

而驚人的地方不在於安哥拉海洋捕撈業的發達,而是東非海洋捕撈業過於落後。

不過這種落後並不是因爲技術等原因造成的,而是東非國家經濟發展結構造成的,東非一直推進農,礦,工三大產業發展,且方向一直是由東部沿海向內陸地區推進,自然容易忽視海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而且作爲畜牧業大國和擁有多個世界級湖泊和多條世界級河流的東非,內陸漁業資源十分發達,所以東非本身肉類來源豐富,且相較於其他國家,東非優良港口少等綜合原因,東非當前對推動海洋捕撈業的興趣不大。

當然,這種情況隨着安哥拉和西南非洲併入東非,勢必會有所改善,尤其是西南非洲地區,極度依賴海洋捕撈業,當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爲主,本身不適合發展其他類型農業。

安哥拉南部的港口地區也和西南非洲情況類似,沿岸以熱帶沙漠氣候爲主,且優良港口不少,除了部分軍事需要以外,適合發展爲大型漁港。

第426章 回歐第844章 魯道夫第1154章 斷案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68章 餐具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67章 觀察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615章 交流電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52章 夏威夷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871章 “萊茵”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36章 軍售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88章 換師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332章 稻種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394章 硬氣第168章 餐具第1章 穿越第607章 迂迴第124章 水井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998章 貝拉市第206章 “收破爛”第73章 消化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228章 留學生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61章 危與機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44章 魯道夫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08章 滲透第388章 換師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1章 煤礦第243章 70式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68章 插曲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68章 阿拉斯加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02章 爭論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981章 捷徑第811章 送行第449章 野心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820章 購艦第531章 兵城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50章 巴黎會議請假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207章 換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353章 下一站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158章 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