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麪粉廠

第82章 麪粉廠

六月份。

巴加莫約港,小萊茵河畔。

巴加莫約作爲東非殖民地僅次於達累斯薩拉姆,蒙巴薩,坦噶的第四港,也是東非殖民地發展的重點。

一間佔地千餘平方米的廠房建築在巴加莫約港拔地而起,其全部由磚石混凝土結構搭建而成,紅色的牆體和周圍白色的阿拉伯建築顯得格格不入。

其風格完全照搬了歐洲當前的建築風格,和周圍矮小的阿拉伯房屋形成鮮明對比,哪怕是巴加莫約本地的阿拉伯教堂,在其面前也顯得有些小不點。

高大的煙囪,從廠房中間的頂棚上突出來,滾滾黑煙點燃了東非湛藍色的天空,工業的氣息在東非撲面而來。

桑給巴爾蘇丹國在東非也是有一些小規模的手工業,全是傳統的小作坊,比如鐵匠鋪,裁縫鋪……這些傳統手工業。

巴加莫約麪粉廠是整個東非地區,第二次有記錄的採用大機器生產的現代工業。

第一次是早已經營業許久的坦噶劍麻加工廠,目前在市場上混的風生水起。

但劍麻是東非的優勢產業,世界上只有巴西和東南亞的部分地區可以和其競爭。

而麪粉廠,就是當今比較普遍的工業產業,尤其是歐美地區,這種工廠不計其數,當然包括那些規模小,可能只有一兩臺機器的廠子在內。

巴加莫約麪粉廠,採用的是蒸汽動力,也就是燒鍋爐,其鍋爐動力來源就是從東非內陸開發出來的煤炭,帶動蒸汽機輪給廠房裡的設備提供不間斷的穩定動力。

廠裡的機器設備全部是從德意志地區進口的最新款,以零部件的形式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德意志港口裝船,最後在巴加莫約港卸貨。

經過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幾十臺機器安裝完畢,這些機器都是大傢伙,全部由金屬零件構成。

整個車間裡簡約大方,方便衛生清理和消毒工作。

照明系統全部採用柏林電力公司自己的技術,即使夜晚也可以連續不斷的維持運行,發電機則是進口的西門子公司產品。

和生產車間緊密相連的是一座巨大的現代化倉庫,東非沿海地帶氣候比較溼潤,不利於食品的保存,所以對食品的儲存要求就要高一些。

所以倉庫的建設,充分採用了當前時代最好的技術和規劃。

爲了防潮和老鼠,地面完全由混凝土結構澆築而成,排水系統由專業人士設計,充分考慮了當地的氣候環境,同時庫房裡各類測量儀表齊全,工人隨時可以查看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對倉庫裡的環境進行調節。

巴加莫約麪粉廠,就是農業產業的延伸部分,藉助當地港口條件,加工完成的東非殖民地小麥,可以以麪粉的形式直接出口。

其工作人員,除了黑興根公司聘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外,維護機器的運轉,以奧匈帝國稍微有點學歷的移民爲主,輔之以少數華人。

倒是運料,打包和成品運輸階段,需要的華人較多。

對於這些奧匈帝國和華人移民,還是要進行簡單的培訓,除了衛生和安全教育,還要讓他們熟悉機器的運作原理。

巴加莫約麪粉廠,生產出來的麪粉,會打上黑興根公司的商標,在歐洲地區銷售。

由返航的黑興根遠洋貿易船隊,帶回的裡雅斯特,直接藉助奧匈帝國內公司鋪設的商業網點銷售。

同時也能借此機會招募移民,畢竟這批麪粉可以證明東非有自己的物產,不是不毛之地。

巴加莫約曾是是東非最大的奴隸貿易市場之一,隨着桑給巴爾蘇丹國戰敗,巴加莫約也被東非殖民地政府收入囊中。

而東非殖民地政府只在達累斯薩拉姆港開放給阿拉伯人一處奴隸交易市場,蒙巴薩,巴加莫約等地的奴隸貿易市場都被關閉。

早在十八世紀,巴加莫約就是東非最重要的港口,最高峰時期每年有五萬多土著奴隸從這裡上船出海。

隨着桑給巴爾蘇丹國開發達累斯薩拉姆,巴加莫約才逐漸衰落,現在東非殖民地政府重新將巴加莫約拿起來開發。

畢竟整個東非沿岸的優良港口還是太少,現在看起來或許足夠用,但是隨着東非的開發,人口的增加,未來港口資源勢必變得珍貴。

當前東非能夠開創的工廠,選址也只能在沿海地帶,借用港口海運的優勢,從歐洲到來的機器才能落地。

至於內陸,目前是別想了,想把這些傻大笨粗的機器搬遷到內陸,成本實在太高。

而且這個時代的機器比較精貴,萬一被雨淋,或者陷入泥巴里,或是磕着碰着了,按照東非的條件,修理都不好修理。

小麥作爲當前東非殖民地第一大糧食作物,每年的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而且隨着移民的到來和土地的開發,未來的潛力還會越來越大。

至於水稻,其實水稻相較於小麥,其種植分佈在東非的沿海平原,具有距離優勢。

但是因爲歐洲主要以麥類作物爲主,所以工業化後,農業機械發展領域自然而然的偏向小麥等歐洲本土作物。

恩斯特就算想從歐洲進口水稻種植和加工的機械也不大可能,就像前世,日本工業發展起來後,才大力推動了東亞水稻種植和加工技術的進步,第一個實現了遠東水稻機械化生產。

所以開發小麥是恩斯特進入糧食加工市場的重要一步,簡單易操作,而且東非土地面積大,耕地面積廣,降水量也適合小麥種植。

當前,東非殖民地小麥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水稻種植面積,這是建立在東部水稻種植區人口高於西部小麥種植區人口的基礎上的。

小麥體現了其易打理,更耐旱的顯著優點,非常適合熱帶草原氣候,尤其是東非具有顯著的高原特徵,氣溫比同緯度較低,產量可以達到平均水平之上,加上地廣人稀造成的種植面積優勢,產量相當可觀。

巴加莫約麪粉廠就是建立在這種潛力優勢下的食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東非殖民地農業產業水平,獲取更高利潤。

(本章完)

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95章 兵工廠升級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735章 廓爾喀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47章 準備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474章 討論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68章 分歧第903章 萊茵宮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08章 分析第822章 卡賓達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210章 小丑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44章 貿易第547章 登陸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91章 “偷國”第474章 討論第113章 野望第12章 戰場間隙第789章 態度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401章 駁回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749章 南下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94章 假情報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185章 速成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472章 備戰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595章 鼓動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03章 萊茵宮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797章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61章 分贓第356章 鐵路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99章 預判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28章 境外勢力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3章 國際調停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40章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32章 押解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222章 體面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882章 出口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704章 底氣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