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攻守易勢

聯通東非東西海岸的主要辦法還是要通過鐵路來解決,當然,水路聯通也不是沒有可能性,但絕對不是現在東非能夠實現的。

那就是將贊比西河流域和剛果河流域實現聯網,這樣需要建立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兩個流域之間的通航條件。

這種工程就算放在二十一世紀也基本不可能實現,光是一個贊比西河流域就非常難以調教。

當然,如果以鐵路和公路把這些斷斷續續的內陸河流航道聯通對東非而言就不算太困難了。

不過這些設想對當前的東非而言都太過遙遠,即便經過東非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全國性水利建設,東非依然有大量天然河道沒有改造完成,而征服這些河流和水域恐怕要上百年的時間來逐步完成。

……

1888年8月4日。

東非海軍在確保東部和北部英國皇家海軍沒有異動的前提下,抽調兩艘主力艦,六艘炮艇和十艘輔助艦艇的艦隊浩浩蕩蕩的向着莫桑比克海域進發。

面對這支“強大”的海上力量,聯軍的海軍力量根本無法應對,聯軍艦艇緊急撤往德班和馬普托保存實力。

東非東部通往新漢堡港市的航線恢復,雖然依舊有聯軍海軍對航線進行打擊和偷襲,但是基本上難成氣候。

同時,此消彼長的情況下,之前聯軍是如何封鎖新漢堡港市的,東非海軍也以牙還牙,對馬普托和德班進行軍事封鎖,雙方攻守易勢。

同時這次海上行動,也徹底宣告戰爭天平向着東非有利的方向發展,不管是陸地還是海洋,東非都已經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科摩羅羣島作爲東非海軍基地的作用也被徹底激活,成爲東非海軍可靠的戰略支點,對封鎖聯軍起到巨大作用。

同時爲了響應海軍總部的決定,新漢堡港市海軍分艦隊也由守轉攻,開始在德班海域和開普敦海軍對峙。

狐假虎威的前提是真有一隻虎,布魯斯少將的策略雖然導致前期東非在莫桑比克海峽東非海軍基本沒有什麼作爲,但是保存了實力。

新漢堡港海軍的實力對英軍肯定是實力不足的,但是針對莫桑比克的葡萄牙海軍有一戰之力。

隨着制海權的陷落,現在該頭疼的是聯軍了,目前聯軍唯一的物資運輸通道就是德蘭肯斯山脈東部沿岸的狹窄區域。

但是,隨着新漢堡港市物資恢復供應,東非在該區域的兩個旅也準備進入反攻階段。

同時南部軍區也會派出部隊策應新漢堡港市駐軍,發動攻勢,奪回中央鐵路南邊疆省段的控制權。

這樣一來東非就完全切斷了莫桑比克聯軍的的唯一對外通道,形成“關門打狗”的戰爭態勢。

而根據莫桑比克殖民地的經濟實力和工業能力,顯然是無法供應聯軍主力物資上支撐的。

東非在新漢堡港市投資了大量工業,這保證了東非國防軍困守此地的時候,雖然十分艱難,但是依舊可以在該區域保證軍事存在。

並且有能力在圍困期間,發動多次針鋒相對式的大規模戰術行動,而莫桑比克顯然沒有這樣的能力。

莫桑比克雖然對戰爭準備時間不短,但是全部精力主要集中在馬普托周邊。

馬普托就像法國的巴黎一樣,如果巴黎失守,那法國的抵擋意志基本就會急轉直下。

馬普托對莫桑比克的重要性也是如此,但是馬普托比巴黎還要危險,巴黎畢竟在腹地,而馬普托在沿海。

現在東非海軍就能針對馬普托進行炮擊,這個聯軍針對新漢堡港市的炮擊是一樣的。短時間內東非很難攻破這座堅固的巨大軍事堡壘,所以圍困是解決馬普托的前提條件。

但是馬普托還有比較可觀的腹地,整個南莫桑比克的資源還可以向馬普托輸送。

對此東非海軍肯定是無能爲力的,只能針對海面上的葡萄牙和英國船隻,截斷兩國對莫桑比克的物資輸入。

決戰還是要看陸軍方面的操作,而目前陸軍的想法是優先解決掉安哥拉的葡萄牙軍隊。

如果想集中優勢兵力,需要等到安哥拉大局已定之後,當然,如果南部軍區針對布爾共和國的行動可以早日結束的話,東非也有能力進行雙線大規模作戰。

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目前布爾共和國境內的主要戰爭就是針對布隆方丹還有部分區域的治安戰。

布隆方丹是布爾共和國的首府,這裡集中了布爾人最後的底蘊,同時也是南部軍區軍事行動中的難點。

布隆方丹不僅僅其着軍事要塞的作用,同時串聯了布爾共和國的後方,配合其他布爾人武裝以及英軍,目前已經形成了布爾共和國第二防線的雛形。

整體上從地圖上看,也就是呈三角狀突入南部戰場,布爾人兵力被壓縮在三角狀區域內。

而開普敦方向的英軍已經竭盡可能的向該區域增援,至於原本英軍重視的金伯利已經被放棄。

金伯利的位置並不算好,最主要的是當地的經濟基礎完全以金剛石產業開發而存在,在綜合條件上遠遠不如布隆方丹這種自然形成的城市。

當然,以開普敦視角來看,金伯利優先級肯定在布隆方丹之上,但是開普敦不單單是一座城市,而是英國南非殖民地的總稱。

支援前線的後方,實際上並不是開普敦市,而是南非東南港口城市的伊麗莎白港和東倫敦港。

英國人早在1820年就已經開發建設伊麗莎白港,而東倫敦港也也在1847年建設。

兩地是開普敦殖民地東南重要的經濟中心,光是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英國人對這兩地的看中。

而開普敦市偏居於開普敦殖民地的西南角,實際上和開普敦殖民地內陸腹地的交通條件並不是非常便利。

從伊麗莎白港和東倫敦到布爾共和國路程只有四百多公里,而開普敦到布爾共和國直線距離都超過七百多公里。

而且開普敦市往北和東的氣候條件惡劣,遠不及東南部地區,從道路和定居點密度也可以看出來。

所以英國人只能選擇支持布隆方丹爲中心,對東非進行軍事防禦,當然,支持僅僅是支持。

英軍已經開始在奧蘭治河北岸構築防線,對於布隆方丹實際上並不是太看好,現在主要是爲了爭取時間。

布隆方丹一旦失守,那東非向南的道路基本上一馬平川,只有奧蘭治河稍微有點利用價值。

但是英國在開普敦的人口是一個致命短板,這個時候布爾共和國的重要性也就更加重要,即便在開普敦境內布爾人人口也佔據優勢,如果加上布爾共和國的布爾人,那整個南非的布爾人人口占據絕對優勢。

所以團結布爾人對抗東非幾乎是英國人的唯一選擇,在這種情況下,以布隆方丹政府爲首的布爾共和國政府,就是目前英國唯一選擇。

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287章 西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254章 錫礦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88章 衝突升級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688章 巡邏兵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598章 新年第976章 開始第357章 索加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711章 歸國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96章 油井第475章 出手第822章 卡賓達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254章 錫礦第320章 雙標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93章 入關!第164章 肉類第882章 出口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04章 飲食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31章 兵城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265章 新世界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36章 道路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65章 高原省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629章 教育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850章 移民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830章 蓄水池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9章 岸防炮第460章 衝突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189章 邀請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