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差距懸殊

德蘭士瓦共和國政府。

“總統閣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下去了,現實逼迫着我們必須提前動手,否則以後想捲土重來就更加困難了。”

“現在我們最主要的問題是軍費,養着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對於我們這種國家來說是極大的負擔,用一句窮兵黷武來形容也一定也不過分,現在就是加上奧蘭治人,整個奧蘭治自由邦的布爾人也不過四十萬左右,也就是隻有二十萬男性,還要去掉老弱病殘,所以一支一萬多人的常備軍,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就撐不下去。”

“以前我們德蘭士瓦共和國還存在的時候,國庫就經常跑老鼠,根本養不起軍隊,現在就是老鼠來了也要留着眼淚出去,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一堆債務了!”

“這樣一來,即便未來複國,我們也只能不斷的給英國人還債,所以總統閣下,必須讓英國人做出選擇,要麼多提供一些免費援助,要麼現在德蘭士瓦復國軍就地解散。”

小比勒陀利烏斯面色陰沉的聽着手下的報告,因爲軍費問題,現在德蘭士瓦共和國面臨着兩個選擇:要麼把部隊解散,要麼儘快發動戰爭。

這兩個選擇對於當前的德蘭士瓦人來說都不好,把部隊解散,會嚴重打擊政府權威。

畢竟說好的“復國”軍,結果軍隊沒了,這讓奧蘭治自由邦境內的布爾人怎麼看?

爲了保持戰鬥力和維持軍隊運營,德蘭士瓦人的軍隊早就進行了幾次縮編,而這自然引起了奧蘭治人的不滿。

因爲奧蘭治人比德蘭士瓦人更積極推動“德蘭士瓦共和國復立”,這倒不是奧蘭治人“良心”發現,亦或者把德蘭士瓦人當做“手足兄弟”。

而是爲了儘快讓這羣英國佬的走狗,離開奧蘭治自由邦,而德蘭士瓦人離開奧蘭治自由邦的前提,顯然是原來的德蘭士瓦共和國重新建立起來,否則德蘭士瓦人只能寄居在奧蘭治自由邦境內。

至於儘快發動戰爭,這個選項德蘭士瓦人倒是也想,可現在德蘭士瓦人只是英國用繩子牽着的一條狗,英國政府反而成了維護地區和平的主要勢力,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是現在英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所以小比勒陀利烏斯說道:“英國人如果不配合我們,那這場戰爭也註定是失敗的,所以現在問題不是我是否想開戰的,而是英國人想什麼時候開戰,畢竟我們和東非之間差距太大,東非人只要源源不斷的消耗我們,即便是幾場大勝也改變不了我們的劣勢。”

人口是東非的核心機密,加上東非半封閉式的國家管理制度,域外國家和勢力很難獲知東非真正人口數據。

但是通過對東非沿海的觀察,還有東非歷次戰爭的表現,其他國家公認現在東非人口應該不少於千萬,就是不知道和巴西相比哪個多一點,至於和美國一個水平,沒有哪個國家敢這麼想,畢竟東非時間存在太短。

東非樂於掩飾自己的國力,除了軍隊和貿易量基本上沒有什麼明面上可以察覺的東西讓其他國家判斷東非的國力。

畢竟每個人創造的價值不一樣,比如一臺蒸汽機創造的價值和幾十號工人差不多,就算農業出口也有十分大的彈性空間,除了不想過度破壞國際糧食價格以外,本國消耗量也很大。

不過東非畢竟是大國,各種物產豐富,糧食,各類經濟作物,工業產品,礦產,還有龐大的貿易船隊,強大的軍隊,沒有千萬人口是辦不到這樣全面的。畢竟像那些人口百萬的小國,不可能有這樣完善的產業鏈和貿易出口,所以東非只能是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大國,這一點從東非沿海港口開放城市的發展上就可以窺見端倪。

東非的兩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和歐洲的那些大城市相比絲毫不落下風,而且工業發展和歐美水平差不多,所以可以確定東非東部沿海達到了歐洲水平。

而東非龐大國土,還能夠鞏固國防,和葡萄牙,德蘭士瓦,英國,以及北方邊境一羣國家爲鄰,則說明東非軍隊存量非常可觀,而這麼多軍隊是需要人口涵養的。

而最讓英國諜報人員感覺不安的是,東非這個國家這些年來一直在去軍事化。

就像達累斯薩拉姆市以前街上全是穿着軍裝的東非人,那時候東非被過往船隻稱爲“軍人國家”,後來達累斯薩拉姆市服裝樣式多了些,但是警察數量攀升,又成了“警察國家”,現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幾個開放城市,則完全和歐洲普通城市無異,走在街頭上感覺和德國,奧匈帝國城市沒有差別。

這無不再說明,東非向着正常國家方向發展,但是在這種狀態下,東非軍事力量不弱反強,甚至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新海軍。

這隻能說明一點,東非的國力在增長,並且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武裝全國”,這是自信力的體現,而東非人的底氣顯然和東非國家的國力增長有關。

英國人的情報,自然就等於德蘭士瓦人的情報,而且德蘭士瓦人本來就可以近距離接觸東非邊境。

東非常年在南部地區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邊境上建立了衆多防禦工事和軍事要塞,軍事支出一定不小,東非東部經濟卻依然得到迅速發展,這就是一個讓德蘭士瓦人感覺恐懼的情況了。

南部邊境兩個省(南邊疆省,新巴登省),常年駐軍五萬人左右上下,加上爲軍隊服務的軍屬和人員,差不多就有幾十萬人,何況南邊疆省(祖魯王國和德蘭士瓦共和國南部)省會新漢堡港市是目前南非地區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城市,人口多達十三萬,而排名第二的開普敦僅有五萬人左右。

所以東非僅在南部兩個和奧蘭治自由邦接壤的省份,人口就和奧蘭治自由邦人口差不多,而像這兩個省僅僅是東非經濟排名比較靠後的省份,東非二十多個省份和地區,也只有西南非洲和剛果雨林,以及部分西部省份比這兩個省份人口少。

“我們和東非之間的實力懸殊,所以做任何事都必須依賴英國人,如果沒有英國,恐怕東非早就跨過費特河,對我們這些德蘭士瓦共和國分子出手了。”小比勒陀利烏斯清楚的知道東非和德蘭士瓦共和國之間的差距,所以略帶悲壯的說道。

“總統閣下,現在不是考慮兩國國力差距的問題,復國大業是我們這一代布爾人的責任,重現當年布爾人的輝煌,南非這片土地的主人是我們,英國和東非都是小偷,而我們目前只有先解決掉東非這個心頭大患。

我們和東非差距最小的反而就是軍事上,只要所有布爾人團結起來,有英國人支持,我們未必不能拿到普魯士那樣逆襲法蘭西的劇本。”

第64章 一日政治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676章 摩托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1225章 庫區移民第401章 駁回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624章 要人第276章 “老朋友”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61章 威脅第222章 體面第735章 廓爾喀第847章 畜牧業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78章 奧匈帝國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42章 大捷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84章 談判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153章 送酒第356章 鐵路第1223章 “療養”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775章 紹奎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74章 波斯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85章 煽動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40章 新品第231章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32章 雙輸第546章 許可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2章 挖牆角第714章 伊林加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305章 封賞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396章 推測第619章 繳獲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295章 拒絕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