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

東非邊境的“小矛盾”數不勝數,而和葡萄牙人的矛盾衝突是最多的,這一點在莫桑比克同東非邊境尤爲明顯。

至於安哥拉,在東非的戰略中屬於次要方向,不要看安哥拉佔據了大西洋沿岸的肥沃土地和優良港口,這雖然是東非所“貪婪”的,但是印度洋沿岸始終是東非的核心。

而莫桑比克控制的地區,正是東非關注的重點,只要看東非的落實部署即可得知這一結論,莫桑比克幾乎四面被東非包圍。

印度洋方向雖然是大洋,但是也有東非的科摩羅羣島海軍基地,所以莫桑比克的危險程度遠大於安哥拉。

不過和東非正好相反,葡萄牙對安哥拉的經略明顯要高於莫桑比克,這一點最明顯的就是葡萄牙本土的三個旅被部署在安哥拉,而莫桑比克只有一個本土旅。

不過有英國人對莫桑比克進行扶持,加上上一次主戰場在莫桑比克境內,所以莫桑比克已經組建了一支軍隊,規模維持在兩萬人左右,這兩萬人全部按照歐洲軍隊標準,或者說英國標準,組建了兩個師。

除此外還有一萬多人的黑人僕從軍,黑人僕從軍的數量其實可以更多,但是被莫桑比克總督府編爲了預備役,所以莫桑比克的主要軍事人員大約三萬人左右,戰時如果擴軍,應該能達到十幾萬人,兵源主要是黑人。

安哥拉的軍事力量只強不弱,不過安哥拉軍事力量更多體現在王國直接領導層面,重點是本土的兩個步兵旅和一個騎兵旅。

安哥拉僅是葡萄牙本土部隊就達到了一萬三千多人,除此外還有安哥拉殖民地自行組建,接受葡萄牙軍隊領導的四萬多人。

所以說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在軍隊模式上有着很大區別,莫桑比克明顯自主性更強,而安哥拉軍隊主要受葡萄牙本土管轄,基本上和葡萄牙本土只差一個名義。

這樣全國也就西部軍區的壓力最大,西部軍區總共擁有五個師的兵力,其中兩個師在中部,一個師部署在西南非洲,只有414師和412師在安哥拉邊境。

所以布倫齊諾說道:“不要和東非人發生衝突,我們這邊,黑人是不可信賴的,光靠我們三個不足以對對面東非人造成威脅,而且我們不能承擔相應的後果,如果東非人沒有做太出格的事,我們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什麼是出格的事,也就是非法越境,亦或者東非主動攻擊,這樣主動權就完全在東非手裡,一想到這裡布倫齊諾就心裡一陣鬱悶。

實際上東非此也很鬱悶,尤其是西部軍區,整個西部軍區目前實際能動用的只有兩個師的兵力,其餘部隊已經集中到中部三省,隨時待命。

而造成這樣結果的還是因爲南部軍區面臨的壓力更大,包括德蘭士瓦人,英國人和葡萄牙人三方勢力。

東葡戰爭以前,這兩個師總兵力才一萬三千多人,目前擴編後達到兩萬多人,而對面安哥拉就有五萬多軍事人員。

這樣一來,東非在交通和後勤上,其實比安哥拉沒有多少優勢,至於公路整個西部有幾條幹線,是西部地區的交通命脈,但是未必就比安哥拉強到哪去。

而且東非西部國境線漫長,開發力度也比不上東部,鐵路只有中央鐵路西段,而且只修到芒古市。

所以爲了隨時能支援南部戰場,東非有四個師的兵力被部署在中部三省,這四個師根據戰場需求會向東,西,南三個方向支援。

所以漢斯也是見好就收,不能過度刺激葡萄牙人,他對手下說道:“我們繼續巡邏,沒有必要和這羣葡萄牙人在這乾瞪眼,卡爾斯你們三個繼續留在這裡站崗,要是發生什麼意外就鳴槍示警。”

“是,班長!”看到東非巡邏隊散去,布倫齊諾也只能的帶着一羣晦氣的黑人士兵離開,當做無事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東非的軍區劃分,和東非的行政區劃已經有了很大差異,因爲東非國土擴張,或者說對中西部地區的開發,原有的軍區劃分已經有些不合時宜。

就比如中部三省,現在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人口規模都已經算是東非的核心區域之一。

但是還屬於西部軍區範圍,而東非西部,軍事活動範圍是擴大了的,就比如尼羅河軍區,控制東非的西北部,包括前世蘇丹和中非共和國地區,原先只有兩個師的兵力。

後來東非活動範圍擴張到最東邊的班吉市,還有剛果河主航道也被納入東非軍事轄區,這樣尼羅河軍區的範圍得到極大擴張。

兩個師的兵力就不夠用了,所以新增了一個312師,負責烏班吉河,剛果河流域的防務工作。

其實這也造成尼羅河軍區除了負責北方對埃及(蘇丹)等勢力的防務工作外,同時肩負着隨時支援西部軍區的重任。

藉助烏班吉河和剛果河,312師兵力可以迅速抵達金沙薩市,以此爲陣地對剛果河下游的葡萄牙勢力範圍進行威懾和打擊。

至於312師實際接壤的是比利時殖民地和錫格馬林根,兩者之間基本不存在衝突,所以臨時借用312師力量是可行的方案。

西部軍區也因爲西南非洲(包括安哥拉南部)被併入,面積直接擴大了近百萬平方公里。

所以說影響東非西部國防的主要因素一個是中西部大開發,尤其是中部地區三個工業省建設,還有剛果河流域黑森省的開發。

一個是西部面積的擴大,包括剛果雨林和西南非洲這兩大地區,被納入東非的勢力範圍。

以中部幾個省份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應該和西部軍區拆分開來,這樣形成一個新的中部軍區,只不過東非已經有中央區域存在。

如果未來東非“遷都”的話,那中央軍區應該會遷入東非中部地區,至於原中央軍區則會改爲“東部軍區”。

不過,當前的軍區劃分雖然有些不合理,但是還能用,整體上還是符合東非國情需要的,因爲整個西部原本的開發力度太低,所以這些年東非除了多修幾條公路以外沒有太大變化。

而且東非交通的發展,使得東非軍事調動更加便利,尤其是等到黑森省鐵路開通後,以新法蘭克福市爲中心的東非鐵路網格局就基本成型。

未來新法拉克福的國家鐵路樞紐地位就不會再有改動,到時候新法拉克福市纔算是四通八達。

根據東非鐵路網,從新法蘭克福市基本上可以去到東非國內任何地方,而且是最便捷的通道。

第484章 訓練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46章 災情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936章 軍售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88章 巡邏兵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847章 畜牧業第204章 “流放”?“潤”!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1361章 影響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25章 造船業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308章 滲透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164章 爭議第930章 漢薩省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936章 軍售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98章 貝拉市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389章 易手第606章 後悔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77章 放牧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374章 波斯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02章 爭論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68章 餐具第1259章 同意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265章 新世界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633章 “故”人第1222章 會面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